第21章 春來發幾枝
建隆十年春,距離李元禎在位已經十年之久,在這十年中燕國上下發生了天翻覆地的變化。
在右相趙普的主張下,逐漸削弱了各州刺史實權,各州有朝廷欽派知州掌管各州政事,刺史逐漸成為虛職,漸漸淡出了廟堂視野。
當年反叛周朝的刺史大臣們雖極力上書朝廷,妄想企圖朝廷不要插手地方,卻終是於事無補,雖在大政推行幾個月內,各地發生幾次反叛,也悉數被鎮壓,抄家的抄家,斬首的斬首,流放的流放,此後,那些曾經的弘股大臣們便領著朝廷俸祿,清閑養老。
而那位李元禎的姻親,年輕刺史宋元振一氣之下辭官回到靈州后,舉家遷離,不知所蹤。十年來從未與自己的親姐姐有過書信往來。
建隆二年,完成遷都汴梁的事宜后,李元禎也遵守了與南漢國的約定,舉兵五十萬征討南唐,恰逢南唐國主李璟病逝,三十四歲的李煜即位,立尊燕國為正統,割讓了長沙府在內的十四州。
李元禎隨即單方面撕毀盟約,將大軍駐守到了離南漢只有三十里的梧州,南漢皇帝劉鋹聽聞后大罵李元禎,一怒之下,命鶻門刺客傾巢而出,刺殺燕國皇帝李元禎,結果鶻門刺客面對上萬餘眾的羽林衛被慘遭圍殺,只有零星幾人逃出,依附南漢皇室上百年的鶻門至此一蹶不振,李元禎堂而皇之地盡收長沙府之地十四州,命名為湖南道。
建隆四年十一月,李元禎親率三十萬大軍征討西蜀,西蜀皇帝孟昶率十四萬大軍御駕親征,在經歷三個月的抵抗后,被迫向燕國臣服,燕國大軍進駐西蜀后,建隆五年一月,西蜀皇帝孟昶便駕崩離世,此後西蜀也規劃到了燕國十四道的版圖中。
值得一說的是,李元禎在進入西蜀后,在西蜀皇宮見到了一名女子,那女子穿著一件淡青色蟬翼紗衫,裡面隱約地圍著盤金繡花抹胸,乳峰微微突起,映在紗衫裡面,愈覺得冰肌玉骨,粉面櫻唇,格外嬌艷動人。後來才知道那女子便是孟昶的妃子費氏,又名花蕊婦人。
有傳聞說是李元禎見花蕊夫人美貌,夜夜魂不守舍,遂賜毒酒一杯賜死了西蜀皇帝孟昶,真相如何卻是不得而知。然而在孟昶死後,渾身縞素的花蕊夫人便進入李元禎的房間侍寢,二人飲酒作詩宛如一對相識戀人。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這首詩傳聞是花蕊夫人在李元禎房間侍寢時所作,后流傳民間,飽讀詩書的文人才子憐愛花蕊夫人這樣的才女,同時背地裡不免罵上那厚顏無恥的李元禎,讓一個為丈夫服喪的女子侍寢,禽獸不如。
……
燕國十四道是右相趙普根據前朝左諫議大夫王仆的《平邊策》,對燕國的整體劃分,十四道為:河南道、關西道、河北道、河東道、淮南道、江南東道、江南西道、隴右道、湖南道、山南東道、山南西道、劍南東道、劍南西道和嶺南道,此後統稱燕國十四道。
每道設轉運使,掌管一道的財賦,監察等職權,轉運使之下管轄各州知州,權利之盛可堪比前唐節度使,在右相趙普的極力勸說下,每道增設提刑司、安撫司用以約束轉運使職權。
再說到那消失在隨州城的三千餘人的逃亡隊伍,其實不止三千人,加上王府中的丫鬟僕人,士兵將領的妻兒老小,這支足足七千人的隊伍彷彿一夜之間消失不見。
自鍾離元在京都洛陽大戰鶻門掌門龔澄樞,鴻臚寺門外幾道磅礴劍氣絞殺禁軍羽林衛后,
便騎著那匹棗紅色大馬飛馳趕往隨州城,途中剛好遇到了薛五,告知薛五京中變故后,二人便飛身趕往隨州城,想要儘快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在夜以繼日的追趕后,趕到隨州時,布告天下的聖旨和禪位詔書已經傳到了隨州城,守衛在平南王府的陳大山率領虎賁營三千餘人控制了隨州城府衙,與已經歸順燕國的兩萬大軍展開了一場人數差距異常之大的守城戰。
在九月十四日這天戌時,鍾離元帶著薛五趁著夜色,躍入隨州城中,見到了平南王妃常婉月,告知了她京中發生的事情后,王妃聽聞後幾度昏厥,卻也是無可奈何,如果連鍾離元這樣的劍道大宗師都無法在京中救出她的夫君,何況是她這個婦道人家呢。
九月十四時子時,一行七千餘人的隊伍從南門出發,朝著西蜀邊境的金州一帶出發。守城時,損失了一百九十人,在後續的追擊戰中又陸續損失了兩百三十人,等到達金州時,整個虎賁營還剩下二千六百餘人,如此龐大的隊伍,始終擺脫不掉身後數萬人的追擊,他們不敢走官道,便翻山越嶺,在十月初四這天,逃亡了半個多月的眾人在西蜀興元府以北的群山峻岭中安營紮寨,在那名叫九亭山的地方「佔山為王」,建立了一個六千多人生存的營寨,陳大山把它叫做「桃源寨」。
在經歷了半個月的生死逃亡中,一向看不上江湖武夫的陳大山也是被鍾離元深深折服,沒事的時候就湊在鍾離元身邊讓他指導兩招,特別是招曾讓南漢鶻門掌門消散天地的巨大劍招,讓他記憶猶新,在逃亡途中,鍾離元曾施展過一次,一劍斬殺追兵數百人,嚇得兩萬多追兵勒馬回逃。
薛林見到后,便推開前來虛心求學的陳大山,「你得排在我後面,或者喊我一聲二師兄才行。」
陳大山也是臊著老臉問道:「那大師兄是誰?」
薛林指了指在王妃常婉月懷抱中的小世子,便不再理他。陳大山自然不敢真的去叫,那可是世子,便不再糾纏鍾離元教他劍招,只是空閑時二人談論著往後的路該怎麼走。
這一行六千多人的龐大隊伍每日光吃飯便是一筆龐大費用,好在在撤離隨州城時順便將衙門庫房洗劫一空,倒是能夠用上一段時間。之後陳大山著手便開始修建糧倉、庫房、以及供六千人居住的房屋,在此期間,每日派出十多命士兵喬裝打扮混入鳳翔府地界打探消息,另外十幾名士兵喬裝成過路商人前往興元府採購糧草物資。
時值十月,已入寒秋,陳大山便召集眾人在山上開墾荒地,種植麥種;隨行當中有幾位教書先生的,閑暇之餘便教眾人識文斷字,山上六千多人也是其樂融融,生活的雖然艱苦,卻也是樂在其中,就這樣安安穩穩地在九亭山這個地方生活了五年。
期間,鍾離元多次進京打探消息,得知三位王爺雖一直被軟禁,但性命無恙,后聽說南漢鶻門上百名刺客幾乎全部命喪汴梁城時,也是十分驚訝,糾纏了大半輩子的鶻門就這樣消失了,老人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想來自己也已是將近七十的歲數,這把老骨頭還不知道能夠撐多久,只能期盼著小世子趕緊長大吧。
小世子趙長安也已經五歲的年紀,王妃常婉月身體不太好,丫鬟小紅也一直侍候在王妃身邊,剛滿二十歲的小紅生的楚楚動人,王妃常婉月常常念叨,若是長安年紀大一些的,指定讓他娶了小紅。小紅每次聽到后也是小臉一紅,「主子又開玩笑了,世子才五歲,等他長大,小紅都是老太婆了。」
趙長安此後白天便一直由薛林帶著,每日大師兄長,大師兄短的,倆人相差十一歲,卻是沒有一點隔閡,經常在一起玩耍,習武。
鍾離元對兩人異常的嚴苛,平時總是慈眉善目的,到了習武就像換了個人似的,常婉月常常看到渾身青腫的趙長安回到家中,小小年紀卻是從來不曾有過抱怨,她望向東北方向,喃喃道:「夫君,你如何了?長安五歲了,能吃苦,和你一樣。」
五年後的寒冬臘月,如往常一樣喬裝出門的士兵回報了一個震驚的消息,「李元禎親率三十萬大軍征討西蜀」,在陳大山的分析下,西蜀肯定抵抗不了如此龐大的燕國軍隊,在商討了數日後,數千人告別了生活了五年之久的九亭山「桃源寨」,一路長途跋涉沿著西北邊境一路北上。
在數年的平穩生活中,陳大山和鍾離元也一直在思考以後的路該怎麼走,如今這支龐大的隊伍到底何去何從,兩人看向那繪製的草圖,同時指向一個地方,靈州。
靈州地方偏遠,靠近定難節度使李彝興所在的夏州,雖然表面上李彝興臣服燕國李元禎,背地裡一直和周邊党項羌族聯繫密切,-與平南王趙顯也是相識已久,關係甚好,而且靈州距離京都汴樑上千里,天高地遠。靈州往西是党項羌族,往東便是定難節度使所轄夏州、銀州、綏州,若有情況可以有兩條退路,二人敲定后,一行六千餘人的長隊便開始徒步走向上百里靈州。
建隆六年二月初二,龍抬頭。
歷經兩個多月的長途跋涉一行人終於到達了西北邊境的靈州,同時,燕國三十萬大軍佔領了西蜀的消息也隨風吹到了靈州,眾人面面相覷,回頭望向那個曾經的「桃源寨」愣愣出神。
靈州城他們是不敢如此明目張胆地進,便在西北靠近党項羌族的一個山林里安營紮寨,那裡被党項人喚作「賀蘭山」,山寨依舊取名「桃源寨」,接下來又是重複在九亭山的開耕農田,搭設房屋。西北土地貧瘠,水源匱乏,條件比起九亭山更加艱苦。
也就是這個時候,王妃常婉月的身體也是一日不如一日了,自從誕下世子趙長安后,整日擔驚受怕,好不容易安頓下來后,又是在寒冬臘月長途跋涉兩月有餘。身體已經枯瘦的常婉月在這貧瘠的西北更加消瘦,或是已知時日不多,便經常獨自陪伴著趙長安,看著他吃飯,睡覺,走路,看著他一天天成長……
建隆六年三月二十三,平南王妃常婉月病逝,葬於賀蘭山山巔,上書「平南王趙顯之妻常婉月之墓」。
時光飛逝,再回頭看時,又是四年已經過去了,已經七十歲的邋遢老人正站在山巔,一塊墓碑,一個年近十歲的少年跪在墓前。
「娘,孩兒趙長安來看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