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雄關漫道 一十、新開始
10新開始
工作一展開,大家就發現了真正的掣肘之處,不是沒預算,而是有預算卻花不出去。
原來,這幾年折騰來折騰去,把跨界營銷的供應商給折騰沒了。
韓奇走之前,負責木瓜台項目的博聖,後來因為兩年到期,換屆時被選了下去。現在選上來的眾星,能力不錯,但是業務範圍窄,公司只給他們做娛樂激活業務。
而PR、Social的供應商,則會把產品營銷、電商項目、核心事件話題等,一股腦分掉。等到眾星入局時,只剩下看不見的幾個小項目了。這樣下去,才半年時間,眾星服務華威的就只剩下個位數的幾個人了。
人少還在其次,因為不產糧,漸漸的這個項目組成了兼職——組員們平時干其他品牌的項目,等華威召喚時,再臨時組隊,給一些拼湊的方案。
這樣下去,就是惡性循環。眾星在內部的口碑差起來,業務也越做越少。
對韓奇來說,他不在乎到底是哪一家供應商在服務,關鍵是要有人有團隊。畢竟,好的內容要依靠好的傳播,好的傳播要依靠好的團隊。
沒有人,再多預算也是白費。
於是,跟雲哥打好招呼之後,他就去找採購主管溝通,要求再進行一輪供應商的PK。
採購的負責人管總,打著官腔把需求懟回來了。「你們先用著現有的供應商,如果不滿足要求,提出整改意見,我們給供應商一個改進的機會。如果還是不滿足需求,咱們重新招標,正式到市場上找一找,找到滿意的為止。」
當然,話都在理。
韓奇把眾星的項目負責人叫到了深圳,面聊之後,發現了癥結。
之前因為項目的內耗,及預算的起起伏伏,所以沒有固定團隊,如果現在預估年度預算的範圍,那麼公司會根據預算設置對應的團隊規模。
韓奇當然還不知道現在的年度預算,但是估還是估的出來。一個傳播項目兩三百萬,一年十個左右就是兩千萬。即使打點折,一千五是有的。
「你們可以按照1千萬以上的規模預估,多則兩千。但現在誰也沒法打包票,且預算就算有,也不一定是你們用。如果團隊差,方案過不了,或者執行效果不行,季度復盤打了差評,那就會自動啟動第二家備用供應商。」
恩威並施之後,眾星很快來開了第二次會。
這次,來了將近十個人。
包括一個客戶總監,一個項目經理,兩個項目策劃,兩個創意策劃,兩個文案,及對應的設計和外圍支援的創意總監。
「這個團隊是頂配了,我們是希望全身心的好好服務華威的,也希望你們多給機會,讓我們把項目做成年度案例,行業亮點。」
「嗯,我們一起努力,希望你們多發光。」
韓奇想著正好藉此機會帶新人,於是,把之前在跟的唱歌節目,分給了維維和唐唐,她們倆帶著眾星,策劃餘下幾期的傳播。
這樣,既能考驗團隊策劃能力,也能磨合大家的流程,還能鍛煉新人。可以說是一魚三吃。
第一個亮點,就這樣很快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