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入盟
禹山聽大將話語,腦中閃過兩人,但不敢確信,問道:
「閣下可是軍都關一役的哨兵?
如有認錯,還請海涵!」
公孫瓚下馬,闊步走來,笑道:
「禹司馬沒有認錯,正是伯珪!
禹司馬水演軍都關已是史書留名,可嘆幽州還是破於賊人之手,甚為可惜!」
禹山想起此人,當日,禹山夜巡軍營,見過兩位哨兵身懷絕技。
一人憑鼻能嗅出戰馬氣味,一人側卧在地監聽敵軍動向。
公孫瓚見禹山思索沒有回話,自報家門:
「吾乃北平公孫瓚,字伯珪。
那日禹司馬巡營正是我倆監守。
我也耳力不俗,過耳不忘,所以識得禹司馬。」
禹山醒悟,言道:
「兄台技藝絕倫,當能大展拳腳。
當日別過後,我差人尋過兄台,奈何音信全無,直到今日才與兄台會面!」
公孫瓚笑曰:
「我與司馬有緣,山不轉路轉,終會相見。
那日後我便離開,回鄉糾集村勇,割據一方。
是以錯過了司馬破軍都關封神一戰,尤為遺憾!」
禹山謙虛回道:
「將軍一再繆贊,令我羞愧。
我與將軍相比相形見絀!
如果當時將軍留在幽州,想必還是在我的手下籍籍無名,現今將軍如日方升,未來可期也!」
公孫瓚搖頭笑道:
「司馬還是這般謙恭,無論面對當日的小兵,還是如今的我。
以後用得著愚兄的地方儘管開口,愚兄必力所能及相助!」
禹山拱拳謝道:
「將軍當日一面之緣便銘記於心,可見將軍高義薄雲,在下感激涕零!
還有一事,當日與將軍一同哨營的兄弟何在?」
公孫瓚回話:
「你說的是我的猛將趙雲,他駐守北平,沒有與我同行。」
禹山萬萬沒有想到,那日哨兵之遇,一人是一方霸主公孫瓚,另一人更是單槍匹馬,渾身是膽的常勝將軍趙雲。
聽罷,內心一震,這耳熟能詳的三國名將就這麼錯過可令人痛惜。
他一時愣在原地,劉備見禹山失態,迎上前來,作揖道:
「我本漢室宗親,姓劉,名備,乃中山靖王之後。」
禹山差點忘了引薦劉備,此時見劉備道出家門,趕緊代為介紹:
「公孫將軍,這是我結拜的大哥劉備,字玄德。
漢室遺脈,劉皇叔。
另兩位是我的二哥關羽,三哥張飛。」
公孫瓚望及四人除禹山外都是威儀出眾,丰姿英偉,心生愛才之意,邀約道:
「各位英雄可是為聚義討賊而來,被這門吏拒之門外豈有此理!
請隨我來,一同進寨,如不嫌棄,可與我共擒董賊!」
四人正好入門無果,立即隨同公孫瓚進入營寨。
次日,討賊聯盟中央築帥台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案擺兵符將印,台下升帳,兩行依爵位年齒分列坐定。
操行酒數巡,言曰:
「聯盟既立,當可舉薦盟主,眾聽約束,各部調遣,同扶國家,勿以強弱計較。
我意袁本初居盟位,袁公漢相之後裔,家門四世三公,吏多將廣,可擔此重任。」
一謀士俯於袁紹耳旁低語,袁紹聽聞后再三推辭曰:
「紹不才,請列位公卿高義另覓良人。」
曹操出列,作揖問道:
「袁公赫赫之名,盡人皆知。
我等皆為拜服,若由他人統帥怕難以服眾。
袁公有功必賞,有罪必罰;
國有常刑,軍有紀律;
各宜遵守,勿得違犯。
各位願否公推袁公為盟主?」
眾皆曰:
「非袁本初不可!」
曹操乘言:
「吾等糾合義兵,聽令袁公並赴國難。
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志。
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
各位,可聽袁公調遣乎?」
眾皆答:
「唯命是聽!」
袁紹見眾人擁戴,面有得色,起身抱拳恭禮。
低語謀士搶聲道:
「各位且慢,我家主公當不得這盟主。
請各位莫要強求!」
眾人嘩然,齊齊望向此人。
禹山與劉備等人位卑名微,未有賜坐,立於隊末,隱於眾人。
此時禹山見帥台上謀士眾目睽睽之下僭越發聲也是驚奇,這謀士可忒有膽色,主家不再推三阻四,他卻公然反對,惘顧權上的意圖,可得瞧上一瞧,這人長得可是鐵打的腦袋?
禹山踮起腳在一眾彪形大漢中伸長腦袋望去,一望之下,瞪眼咋舌道:
「怪嘮!
這老幾雜這麼像許老爺子喃?」
他還在困擾所見,又聽得謀士續道:
「討賊聚義事關重大,袁公殫精竭慮,以至近日頭風舊疾複發,不可因此影響討賊事宜!
吾主鐘意曹校尉,孟德兄當日假借獻刀名義,實則除賊扶漢,救黎民於水火,可堪此大任!」
眾人聞之,復轉頭望向曹操。
曹操豈會如他所願,朗聲道:
「袁公容光煥發,不似身體抱恙。
若是怕義舉不成折損威名倒大可放心。
我等舉事,群策群力,生死進退不關乎一人矣!
若袁公是這心病,且聽聽我等肺腑之言,討賊十八路義軍抗敵於此還需德高望重的袁公率先垂範!」
謀士搖頭晃腦否定道:
「為何非得我家主公領銜?
十八路諸侯人才濟濟還選不出一討董盟主,豈不讓天下人恥笑!」
曹操哼道:
「爾代主言,行主事!
不自視身份,此為天下人恥笑之柄。
袁公願否請自答!」
袁紹拱拳報於胸,不知道繼續作揖下去還是收回,堪堪立在原地,場面一度靜止。
禹山瞧這舉盟大會還未開張便唇槍舌劍爭執不下,而後豈不要分路揚鑣,各行其事。
搖頭嘆道:
「這般多此一舉,不如選舉公投,各選心儀人選,好過在這裡呈口舌之利的強!」
他這句話說給自己聽,但在人群中炸了鍋。
各路諸侯俊傑皆以為上策,連連稱是。
袁紹慍色,抬手壓住眾人聲勢:
「誰在暗處自語,要參言,不得避影匿形!」
眾人自覺退後散開把禹山暴露出來。
禹山無處遁形,只得上前拱手回道:
「在下禹山,方才一時失言,請袁公見諒!」
曹操未等袁紹開口近前拍擊禹山肩膀,笑道:
「汝提議甚妙!
盟主是大家的盟主,當然得由在場諸侯一併選出!」
他轉頭掃過眾人,最後注目袁紹:
「袁公可有異議?」
袁紹見眾人附和,不好拒卻,無奈應允。
禹山乘機注視謀士,兩人目光交集,同時驚詫不語,后默契的將視線投向他處。
眾諸侯一致推舉袁紹出任盟主一職,袁紹喜憂參半,佩劍登台,焚香祭酒,歃血盟誓。
其後曰: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
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
紹受諸公抬舉暫坐盟主之位不敢專政,請吾弟袁術任副盟主督籌糧草軍械,撥付眾營,備不時之需。
我軍盟初定,需得一人先鋒為將,直抵汜水關挑搦,開啟討賊第一站。
敢問誰可前往?」
第九鎮討賊諸侯,濟北相鮑信,字允誠,后軍校尉,為貪頭功出列請戰:
「吾願做先鋒,為袁公破關!」
袁紹允之,拜授先鋒印。
鮑信撥其弟鮑忠,著馬步軍三干,徑抄小路,直到關下搦戰。
華雄引鐵騎五百,飛下關來,衝破鮑忠軍陣隊型。
鮑忠急退,被華雄快馬追上,手起刀落間,斬首於沙場。
華雄憑一時剛勇擊退來犯,齎鮑忠首級來相府報捷,董卓大喜曰:
「吾有上將軍,何需要布前來!」
當即卓升華雄為都尉,領軍五萬駐守汜水關。
至於呂布,不到萬不得已之時,董卓寧可棄之不用,也不願再授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