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將相不和
秦時明月關山壘,燕趙將相和合美,
一文一武乾坤定,一剛一柔寫經緯。
曾是敵概言語過,也還仇目論是非,
佳語一段頌千古,負荊請罪傳奇飛。
這是描述將相和中的故事,現如今關飛也面臨著這樣的困境,只不過能不能將相和關飛一點都不擔心,畢竟諸葛亮可比藺相如高明。
話說酒宴上關飛相互介紹文成武將的時候,其他人的時候都是敬重有加,獨獨在介紹諸葛亮的時候,關羽不悅的聲音想起。
「諸葛先生有何本事,能寸功沒有立,就身居丞相。」關羽略帶不悅的講到。
關飛穩穩噹噹的坐著並未多言,在關飛看來與其把矛盾按下去,以後爆發,還不如現在爆發出來馬上解決。
諸葛亮看了關飛一眼,當即會意,笑呵呵的說到:「將軍說的不錯,將軍是天下間難得的名將,其力敗呂布,勇退夜叉,早已天下揚名,這些我自然是聽過的。」
關羽略帶高傲的說道:「先生莫不是只靠著這阿諛奉承的能力身居高位?」
諸葛亮也不惱火,笑道:「《尚書·旅驁》中說:「輕侮有德有才的君子,人們就不肯為你盡心;狎侮庶民百姓,人們就不肯為你效力了。」因此,用兵的要務,在於收攬天下英雄之心,嚴格執行賞罰獎懲,操持允文經武之道,熟諳剛柔互濟之術;將軍不知人才能就輕言慢之,不知剛柔能互濟之,可不為大將矣。」
「叮咚,諸葛亮技能卧龍發動,正在舌戰,智力+5,當前智力104.」
關羽怒意上升:「既然先生認為我不是大將之才,那我是如何將領,莫非只是山間的匹夫不成?」
諸葛亮言道,「將領的才具約可分為九種:
能以仁德引導部下,能以禮法來治理軍隊,能體恤士兵飢餓寒冷,洞察士兵辛勞艱苦,這樣的將領稱為仁將。
遇到因難不苟且逃避,不被名利困擾,有為國捐軀以死為榮之志,決無苟且偷生甘受恥辱之意,這樣的將領稱為義將。
地位顯貴而不驕慢,打了勝仗也不居功自恃,賢明而又能甘居下位,剛直而又能忍受屈辱,這樣的將領稱達禮將。
有變幻莫測之術,進退呼應,能隨機應變,備有多種方案,能夠轉禍為福,面臨危境而能克敵制勝,這樣的將領稱為智將。
對勇於前進的給以優厚的獎賞,對於臨陣後退的給予嚴厲的懲罰,獎賞不逾時,懲罰不避貴賤,這樣的將領稱為信將。
腳步輕捷,勝於奔馬,勇氣超人,善用戟劍等武器,常是戰場上的靈魂人物,這樣的將領稱為步將。
善於攀登高山,深入險地,馳騁射箭,迅捷如飛,進攻時身先士卒,撤退時殿後掩護,這樣的將領稱為騎將。
奮起神威冠蓋三軍,激揚意氣蔑視疆敵,不屑於小小的爭戰,面對疆敵能勇往直前,這樣的將領稱為猛將。
親近賢能的人如同感到自己的不足,聽從正確的意見如順流的河水一般,寬厚而又剛直,勇敢而又多謀,這樣的將領稱為大將。
將軍自然非大將而一猛將也。」
關羽氣急:「我自以大將自居,天下間除了岳飛岳鵬舉之外,並無一人是對手,我現在手上有10萬人馬,我可西進滄州,戰無不勝,匹夫安敢辱我只是一猛將,只怕我手中青龍偃月刀不利呼?」
「依我看,將軍未必能帶得了10萬人,根據將領的才器不同,我淺談自己的想法,
若能洞察女干佞,偵察禍患,為大家所佩服,這就叫作十夫之將。
能起早睡晚,說話周到明晰。這叫作百夫之將。
直爽而又有謀略,勇敢又能拚斗,這是千夫之將。
儀錶威武,內心熾烈,了解部下的辛勤勞苦,體恤部下的飢餓寒冷,這是萬人之將。
能薦賢舉能,一日比一日更加謹慎,真誠守信,寬宏大量,擅長治理紛亂的事務,這是十萬人之將。
能以仁義友愛與部下和諧相處,以信用義氣使鄰國順服,上知天文氣象,中察人際世事,下通山川地理形勢,看待四海之內,如同家室—般,則是能治理天下、威服四夷的大將。
將軍可為萬人將而非十萬人將矣。」
關於這被諸葛亮一頓損,心裏面雖然很認同這個說法,面子上卻有些掛不住,諸葛亮見狀連忙說道。
「適才我是故意激雲長也,這三天內常常聽主公講雲長之才華不下於岳飛將軍,來時我看關將軍軍容嚴整,此言不虛也。今日,我用言辭激怒雲長,雲長卻仍在聽取諫言,這是真正的具備了一個大將的潛質,我有五善四欲和驕吝之將說於雲長,若哪日雲長能夠身體力行,則可為上將矣。」
關羽回身抱拳,「請先生指教。」
諸葛亮朗朗道,「—位出色的將領,必須具備「五善四欲」。
五善:
善知敵之形勢。
善知進退之道。
善知國之虛實。
善知天時人事。
善知山川險阻。
四欲:
戰欲奇(作戰要能出奇制勝)。
謀欲密(謀略要能密不透風)。
眾欲靜(治軍要能嚴守紀律)。
心欲一(意志要能堅定如一)。」
「敢問先生何為驕吝之將。」
諸葛亮言道:「將領不能夠驕傲,驕傲就會失去禮義。失去禮義則親信就會離去;親信離去,部下士兵就會背叛你。做將領的不能夠吝嗇,吝嗇就不肯給予部下獎賞,不給予獎賞則士兵不會效死命去作戰,士兵不肯效命就不會建立軍功,不能建立軍功則國家就會虛弱,國家虛弱則敵人就會相對的強大起來。一個人如果有世間最好的的才能和美德,假如他驕傲而吝嗇,其他方面也就不值一顧了。將軍其他的才能都是世界頂尖,但唯獨是驕傲是將軍的罩門,望將軍納之。」
關羽心悅誠服,當即跪拜道:「多謝丞相指教。」
諸葛亮扶起關羽,二人相視一笑,此謂將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