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幫忙帶話,家門不幸
朱元璋沉默之際,朱棣心跳加速,時刻都想著如何快速逃離此地。
生怕自己被看出來。
奈何,朱元璋接著問道:「當初在遼東戰場上,咱聽說有個燕王衛........」
聽到這幾個字眼的時候,
朱棣的心都快跳到了嗓子眼。
難不成真的被發現了?
此事唯有十二弟知道。
朱元璋話鋒一轉,語氣十分平緩的問道:「一直追隨在燕王左右。」
「手中同樣拿著長槍,不知你可認得?」
咕咚。
咕咚。
朱棣甚至能夠清楚聽到自己的心跳聲。
但還是故作鎮定的回答說道:「燕王衛之中有二人沒有火器。」
「不知陛下說的是哪一人?」
朱元璋並沒有直接回答。
而是臉上充滿回憶之色。
「不知老十二回到北平之後,可曾重新招募燕王衛?」
「回陛下的話,燕王殿下回到北平之後,便直接來到了京城,並沒有重新招募燕王衛。」
「當初在遼東戰場上,燕王殿下曾派遣另外一位沒有火器的燕王衛將遼東捷報傳到京城。」
「近幾日並未得見。」
「所以,燕王衛之中,尚未拿到火器的唯有末將與那人。」
朱元璋得意的笑了笑。
甚至有一種苟中作樂刺激感。
他真的想直接告訴朱棣,自己就是那個傳信的燕王衛。
其次就是因為,朱元璋手癢。
想和朱棣打完那場沒有結果的戰鬥。
當初二人大打出手,最後因為炮響中斷。
朱元璋如今想來覺得甚是可惜。
而且,當初所有燕王衛都針對他自己一個人。
朱元璋想報仇,讓周圍的御林軍替他揍朱棣一頓。
當然,朱元璋最想乾的事情就是,直接擺明自己的身份。
然後看著這個和自己作對的燕王衛,跪地高呼萬歲。
不過,這些想法只是在朱元璋心中一閃而過。
最終還是忍住了這種衝動。
隨即,朱元璋看著朱棣說道:「嗯,咱知道了,退下吧。」
朱棣有些發懵,在這一刻他也不確定,朱元璋到底知不知道他的身份。
「末將告退。」
說罷,朱棣直接轉身離去。
翻身上馬的那一刻,朱棣只感覺自己的背後已經被汗水打濕了。
「看來父皇並沒有發現是我。」
「莫非只是巧合?」
朱棣心中思緒萬千,以最快的速度縱馬離去。
朱元璋看著朱棣離去的背影,心中則是忍不住想道:「也不知道他有沒有認出咱。」
「恐怕他也不會將燕王衛和咱的身份聯繫到一起吧。」
「任憑他如何猜測,也肯定猜不到,他當初和咱打了一架。」
「和皇帝打架之人,普天之下唯有他一人了。」m.
夜色漸濃,天上的月亮也已經消失不見。
漆黑的夜色下,朱元璋打了一個長長的哈欠。
最終還是沒有等來朱柏。
派出去尋找朱柏的士兵匆匆歸來。
「啟稟陛下,並沒有發現燕王殿下的身影。」
「據五城兵馬司的人所說,燕王殿下回宮了。」
朱元璋靜靜的點了點頭。
心中忍不住猜想,那這些人該如何處置?
就這樣放著?
在場的這些書生起碼有五千多人。
這一夜的吃喝拉撒該如何處置?
想到這,朱元璋趕緊逃離。
「走,回宮。」
「是。」
御林軍紛紛領命,直接翻身上馬。
晃悠了一圈,最終還是沒有看到朱柏的影子。
回去的路上,速度快了許多,
朱元璋想快點見到朱柏,然後問出登上空中宮殿的方法。
結果,回到皇宮之後。
太監總管看了一眼王景弘,而後躬身說道:「並沒有聽說燕王殿下回宮。」
「今夜乃是老奴值守皇宮,從未見到燕王殿下。」
朱元璋有些微怒,等了接近一天一夜。
還不見老十二給咱來請安。
這個逆子。
憤怒的罵了一句之後,頓時一股勞累的感覺油然而生。
隨即,朱元璋一言不發且怒氣沖沖的直奔靜寧宮。
第二天。
天色剛剛亮起。
皇宮門前就聚集了一群頭髮花白的老者。
這些人衣冠整潔,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文人氣質。
讓人看起來文質彬彬。
與普通百姓有很大的區別。
剛開始的時候,只是三五個人聚集在皇宮門口。
後來是越來越多。
這些人彼此之間本來就認識,甚至多多少少都有傳道受業解惑之恩。
「王師,您為何清晨出現於此?」
「唉,家中二兒子被燕王抓去,今日是來找陛下求情的。」
「啊?王師,莫非二公子也是因為不願意去北平教書,所以被燕王殿下抓走了?」
「非也非也,說來慚愧,說來慚愧啊。」
「不是因為此事?那是為何?」
眼見他不斷的逼問。
王師只能將其引到一旁。
「且附耳過來。」
那人一臉茫然且好奇的湊了過去。
「說來慚愧,那敗家兒子學無所成,整日留戀花街柳巷。」
「昨日騙我說是去與城南學子吟詩作對。」
「誰能想到,這不孝子是去了萬花閣。」
「啊?這?」
那人頓時露出一副沒想到的表情。
同時心中忍不住想道:『王師在應天府也是名聲在外的名師。』
「教導出來的名徒無數。」
「想不到家中竟然出了這麼一個傷風敗俗的兒子。」
「這可謂是將王師的臉都丟盡了。」
「如今若是被陛下知曉此事,那王師日後在應天府該如何立足?」
「王師門下弟子豈不是要紛紛退學?」
「這簡直就是......」
王師看著自己曾經的學生,一臉的尷尬。
甚至眼眉低垂,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學生。
不過,二人都十分默契的一言不發。
一個不再接著問,一個愁眉苦臉,不再繼續說。
全都默默的等待著皇宮大門打開的那一刻。
今日是慣例早朝的日子。
宮中官員驗明正身之後,紛紛進入其中等候。
而皇宮門口的這些大儒先生,就是在等待這些官員。
希望讓他們替自己給陛下帶個話。
這些官員曾經或多或少的與這些大儒先生有關係。
即便是他們沒有直接的關係。
官員家中的子嗣也是在這些大儒先生門下學習。
所以,這種舉手之勞,他們全都答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