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欲擒故縱
「成專權禍國,朕恐漢室危矣,寢食難安。詔令劉備、董承、來敏、孔融、種輯、丁沖等使結天下義士共誅之。」
即便是深秋時節,劉備僅僅披著一件外衫,見到血寫詔書也不禁汗如雨下,燥熱無比。
他不明白如今朝廷這麼好的形勢下為何天子還會對大司空賈成如此恨之入骨。
作為一個在底層摸爬滾打了多年的領兵將領,劉備侍奉過好幾位割據一方的諸侯。
這些人名義上雖然承認自己是漢臣,其實所作所為無不超出了一個臣子該有的本分。
袁術不要說了,一年多前悍然稱帝,最後敗亡,身死族滅。
幼時好友公孫瓚區區右北平太守,連州牧都不是,便敢任命部下為青州牧、冀州牧等職,還把自己所居之地易縣改名為易京,自立為王之心昭然若揭。
而袁紹雖然沒有明面上稱制,暗地裡早已稱孤道寡,把自己當做一國之君。
就算人稱仁厚長者的陶謙,若不是其二子不堪重任,怕別人找到借口攻擊徐州,他會心甘情願把徐州牧之職讓給自己?
還有江東孫策,把朝廷任命的揚州牧劉繇趕到豫章投靠劉表,鬱鬱而終。又迫降會稽太守王朗,簡直不把朝廷放在眼裡。
在劉備眼裡,這些人才是國賊,需要朝廷討伐平定的對象。
反過頭來說賈成,唯一缺點就是他出身西涼軍李傕部下。
可他一出仕,便屯田長平館,救活了長安京畿多少軍民百姓。
其後為了國家,為了漢室江山,不惜與李傕反目,救天子於危難,定都南鄭,平定益州。
隨即交出軍政大權,讓十四歲的天子親政。
這一切無不說明賈成是一個對漢室忠心耿耿的大忠臣,大能臣。
說實話,劉備雖然對賈成後期驟然發動兵變,平定鄭都叛亂之後逼迫天子交出朝政大權的一系列行為心中有所不滿。
但瑕不掩瑜,當時的朝中情況波詭雲譎,誰也不敢判定賈成這麼做是對是錯。
不過至少賈成穩定了朝局,數年來將朝廷實際控制的地方建設的國泰民安,實力蒸蒸日上。所有人都相信,在賈成的帶領下,朝廷平定天下動蕩指日可待。
即便他有些擔心,賈成平定天下以後會不會如他所說的那樣,只做周公,還是會將大權還給天子,讓天子親政。
可縱觀天下,誰能比賈成做的更好?誰能比賈成更加尊重天子,尊禮守節?
劉備捫心自問,要是他處在賈成這個地位,他能做得到這樣嗎?
他是嘗過權力的滋味的。
當初在徐州,當他被眾人推舉到州牧之後,那一呼百應,手握上百萬軍民百姓身家性命,可以隨時和天下諸侯掰掰手腕的滋味,讓他如此迷醉,簡直像年輕了十歲那樣興奮不已。
所以當他被袁術擊敗,又被呂布背刺后,只能困居小沛時才會那麼低沉,那麼痛不欲生。
為此,他不惜冒著天大的風險,鼓動小沛百姓和他一同前往如同白地般的豫州汝南,就是為了重新登上那個一州之主的高位。
儘管在汝南,他能管轄的地方不過兩郡,民不過十幾萬。
若他是賈成,當初救出天子,平定益州后願不願意交出軍政大權?
劉備自以為絕難做到。
只是他突然清醒的認識到,當初逃奔朝廷時,天子劉協親口認定他漢室宗親的身份,稱他為皇叔時,其實已經和天子緊緊的綁在一起,成了不折不扣的帝黨。
不管賈成怎麼忠心耿耿,一心只為匡扶漢室,他奪權的行為已經嚴重觸犯了劉協的逆鱗。
作為漢室皇帝,一國天子,劉協無論如何不會放過賈成。這是雙方天然立場所決定,而不是以個人感情能改變的。
劉備悲哀的發現,自己已經被深深捲入到這場你死我活的鬥爭中。
即便他拿著這封血詔跑到賈成面前出首,也已經不可能得到賈成的原諒。
一旦出首,賈成或許不會取自己的命,但也絕不可能重用自己。
而且他作為漢室宗親,天子的皇叔,要是將血詔交給賈成,那他的名聲就臭到家了,從此以後會背負上一個奸佞小人的罵名渡過一生。
劉備是有野心的,他奮鬥半身,就是為了擺脫寒門底層的身份,成為天下仰望的存在。
要知道這個時代若不是士族身份,想要讓人認可何其艱難。
寒門子弟能夠爬上一郡太守已經是鳳毛麟角了,還很有可能被人辱罵嘲笑。
若是想要進入朝堂,成為國家層面的高官,那是絕無可能的事情。即便萬幸做到了,也會因為觸犯了士族階層利益,被搞的身敗名裂,甚至身死族滅。
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遠的如武帝時期的桑弘羊,近的就要算董卓、呂布和孫堅。
董卓還能勉強算是士族,不過他家族地位不高,父親是袁氏故吏。
就是由於董氏出身袁氏故吏,在朝堂上不夠尊重故主袁槐,還因為袁紹的事情處死了袁槐,導致關東群雄起兵討董,最後死於呂布之手。
別以為董卓死於擅權,欺凌天子。
漢朝皇帝死於權臣之手好幾個呢,除了王莽篡位被人口誅筆伐,其他幾個有多少罵名?估計不研究歷史的都不知道有這回事。
董卓被罵的那麼慘,絕不是欺凌天子,毒死少帝的緣故。而是處死故主袁槐,觸犯了士族約定俗成的規矩才使得他名聲這麼臭。
而同是底層寒門出身的呂布為何名聲這麼差?
首先他的身份就是原罪,不清楚自己身份的他還以為天子親自冊封的奮武將軍、溫侯有多牛掰。
其次,他時刻用朝廷大員的身份企圖居高臨下和各地士族權貴對話,驕傲的他並不把地方豪族放在眼裡,等於明目張胆的的和士族階層叫板。
那誰受得了?不把你打下去踩上一萬隻腳,當我們士族是泥捏的嗎?
還有孫堅,為什麼起家這麼艱難,奉袁紹的號召起兵討伐董卓,沿路還受到各地郡守的歧視,軍隊給養一分都不給。
還不是他出身低微,全靠平定地方叛亂才積功升到長沙太守的位置。
一介平民能當兩千石太守,那還得了,不給你穿小鞋給誰穿。
所以荊州刺史王睿閉城不納,讓饑寒交迫的孫堅軍趕緊滾,自生自滅去。
逼的孫堅一狠心攻破襄陽城,一刀砍了王睿,搶了荊州糧食才能北上討伐董卓。
這也造成了荊州士族和孫堅結下深仇,後來孫堅回軍長沙時被劉表派部將黃祖設伏,亂箭將其射死的後果。
劉備吸取了這些人的教訓,所以時時刻刻宣稱自己是漢室宗親。就是為了宣告天下,他的身份絕不是底層寒族,而是高貴的皇族子弟。
所以儘管他多次換主,風評卻依然不錯,各地士族都願意接納他,把他當做自己人看待。
如今天子劉協親口認他為大漢皇叔,這來之不易的身份劉備怎麼可能丟掉。
就算賈成勢力龐大到根本難以撼動,就算事敗后自己極有可能滿門處死,劉備也絕不會將這詔書交出去。
他甚至心懷僥倖的想到,如果事成,那他將一躍而成漢室討逆最大功臣,不要說三公,就連大將軍之位也是唾手可得。
將來手握朝廷軍政大權,又是漢室皇叔,是不是也能......
但是理智隨即擊潰了他那不切實際的想法。
董承無能之輩,來敏、孔融等人名氣不小,但一段時間接觸下來,劉備發現這些人只會夸夸其談,做事能力有限的很。
與這些人合謀,還不如自己一個人做或許還有一絲成功的可能。
可是他不確定的是,天子劉協既然給了自己血詔,會不會也給他們同樣的詔書?
若是撇開這些人,不但沒有了內應,或許還吃力不討好,平白惹惱了他們。
將來即便事成,也得不到這些人的支持,不能取得最大的成果。
想到這裡,劉備又有些患得患失起來。
「唉......」劉備懊惱的一拍大腿,糜竺、簡雍、孫乾受到朝廷重用得償所願,這等同叛亂的大事已經不敢和他們商量了。
關羽張飛一介武夫,跟他們兩個說這件事,他們只會嗷嗷叫著提刀殺向司空府,枉丟了性命。
而許褚這段時間更是曖昧不明,不知道在想些什麼。再說許褚加入他的部下也是為形勢所逼,是不是真心他也不敢確定,劉備更不敢和許褚商量。
沒有可靠的人一起商議,劉備舉棋不定,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只能把這件事深深的藏在心裡,忐忑不安的觀望局勢變化。
......
司空府。
賈成見識到了傳說中的衣帶詔玉帶,滿足了自己的惡趣味,一時間心滿意足,帶著一幫不明所以的手下呼呼啦啦回到府中。
看著賈成面上帶著神秘的笑容,沮俊不禁問道:「主公,您說天子賜給劉玄德的玉帶中有詔書,為何不當場戳穿?」
鍾繇也用探尋的目光看著賈成,對他的行為很是不解。
賈成微微一笑,心中充滿了惡作劇得逞之後的喜悅感,但他又不能明說,讓手下覺得自己過於輕佻。
便想了個理由問道:「劉玄德入京以來,天子頗為重視,屢屢設私宴款待,你們不覺得其中或有蹊蹺嗎?」
鍾繇臉色一變道:「明公是說天子想借劉玄德之手助其重返朝堂?」
沮俊卻不以為意道:「天子親自下詔不問國事,待天下初定后才臨朝親政,此事言猶在耳,怎麼可能短短數年便反悔。再說劉玄德名聲雖不錯,手下兵不過千,陛下仰仗他臨朝豈不是笑話?」
賈成笑著指指沮俊:「公美啊,你歷練還不夠啊。這回是元常猜對了,咱們這位小天子看來還是心有不甘,又要給咱們出難題咯。」
聽到賈成這麼說,沮俊雖然心中還是不信,不過出於對賈成的信服,知道賈成沒有把握不會這麼明說,便馬上道:「既然主公斷定天子給劉備下了詔書,何不當場拿下以絕後患?」
賈成又笑了,指著鍾繇問道:「元常,你來說說我為何不這麼做?」
鍾繇知道這是賈成在考校自己,若是答案滿足賈成心中所想,以後便能真正成為賈成心腹。
沉思一會,鍾繇心中便有了定計,拱手道:「明公此舉乃是一舉兩得。」
「哦?說來聽聽怎麼個一舉兩得?」
「一是欲擒故縱,放長線釣大魚,二是打草驚蛇,迫其行動起來揪出其同黨。」
「元常,繼續說。」
「欲擒故縱不用說了,明公知其身懷詔書卻故作不知,讓劉玄德心懷僥倖,自然會暗中行事。而明公在劉玄德出宮之時便突然出現,挑明宮中發生一切明公洞若觀火,劉玄德定然覺得時間緊迫,必須及早聯絡同黨以對付明公。」
頓了頓,鍾繇還是不放心的問道:「明公適才親手接觸過那條玉帶,其中真有詔書嗎?」
賈成哈哈一笑:「元常,玉帶中暗藏詔書我已摸的清清楚楚,毋庸置疑了,日後你們定能知曉。不過我不戳穿此事,確實如你所言。劉玄德也算是難得的人才,我甚愛之。若是我當場破開玉帶取出詔書,又能用何罪治他呢?他要是說不知情,我們怎麼辦?不顧天下人恥笑殺了這員名將嗎?」
沮俊插口道:「主公,那我們怎麼辦?眼看他慢慢成事嗎?」
「元常,你說接下來該如何做?」賈成並沒有直接告訴答案,反而又把問題踢給了鍾繇。
鍾繇這時候心中已是非常確定了,當然立即有了對策。
「明公,不如順水推舟,陛下不是在運作讓劉玄德擔任左將軍嗎,索性成全他,將新設之蕭然將軍部撥付與他。另外遣鮑出將軍之安國營精銳秘密監視皇叔府,探查出他與何人同謀。待到水落石出之時,便可一舉成擒。」
蕭然因為在鄭都平叛時護衛有功,升任中郎將,挑選對賈成新政獲益的五千農家子弟入伍,駐軍在鄭都城外。
這支部隊兵員多數來自於當初長平館屯田農戶,官學讀不上去才參軍入伍的農家子弟。他們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又對賈成忠心耿耿,是他未來對外戰爭的核心力量。
撥到劉備麾下,賈成相信這支部隊不會因為劉備的小恩小惠而背叛自己,站到他的對立面。
而鮑出武力雖然比起甘寧、徐晃等眾將差的很多,但他善於結交市井遊俠,在江湖上有一定威望,打探消息方面有獨到之處。
賈成便給了他一個營頭名額,取名為安國營,其實類似於後世的錦衣衛,專門作為他的內衛部隊使用。
「嗯,」賈成點點頭,「元常此計穩紮穩打,滴水不漏。就依元常所言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