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準備就緒
另一手準備就是,在完成飛船運載導彈研究的同時,借用分配的超算,運行李少凡自己編寫的智能程序,來更加精確的計算更加安全的軌道。
但是李少凡覺得作用不大,因為聯合政府不一定會棄所有科學團隊共同計算出來的軌道不用,而去相信一個人獨立計算出來的軌道,最好的情況就是本國科學團隊因為對李少凡的看重,拿著兩邊的軌道數據進行對比,這樣的話,時間上來得及來不及就不說,就算對比計算出結果了,小破球還有沒有時間和機會變軌就不知道了。
所以李少凡就將第二條路當做盡人事而聽天命吧,有些事情真的不是以個人意願能改變的。
就在李少凡提交申請沒兩天,上面就批複同意了李少凡的研究項目,因為還是有高層知道領航員空間站除了為小破球領航,提供通訊等服務,還有著另一項隱藏任務:就是一旦小破球在這兩千多年的流浪路途中,出現什麼無法挽回的危機,領航員號空間站將承載著人類最後的火種尋找新家園。
裡面冷藏儲存著三十萬人類受精卵,一億顆基礎農作物的種子;儲存著全球已知的動植物DNA圖譜,並設有全部人類文明的數字資料庫,以確保在尋找到新的移民星球,重建完整的人類文明。
高層科學團隊為了這個備用計劃,也考慮到如果火種計劃真的啟動,就算成功找到新的適合宜居的星球,如果原生態的生物對剛剛登陸的人類是否有致命性的威脅,就算剛登陸有防護服,可以暫時抵擋微生物,但是如果有大型食肉生物,猛獸之類的,人類該如何自保?
所以出於以上考慮,上面才同意讓李少凡進行相關研究,而且在小破球順利借用木星進行引力彈弓加速的情況下,在未來六百年加速至光速的千分之五的時間裡,還可以用飛船掛載導彈轟擊沿途小行星和彗星,使其變換軌道,落入地球無人區的一面(沒有行星發動機的一側)增加小破球的礦物儲備。
就這樣,的科研團隊給李少凡安排了一個科研基地,同時調運了一艘小型飛船過來用於實驗改裝,飛船的改裝問題不大,因為初期版本是在外太空使用,所以不用考慮什麼氣動布局,不需要重新設計飛船的主體外形。
研究的重點就在於在有限的的彈頭空間內優先考慮增加最大的當量,還有能在短時間內達到100馬赫以上的飛行速度。
得益於小破球世界在核聚變領域的開發,李少凡決定彈頭直接上純聚變彈頭,在加強了離子發動機的推力,使其能夠快速讓導彈在太空中達到100馬赫。
最終耗時一年零十個月,李少凡在導彈的尺寸固定的情況下找到了當量和推進發動機的平衡,使導彈可以在外太空十五秒內加速到一百馬赫,因為使用了聚變發動機,所以彈頭加彈體當量最大相當於一千萬噸TNT爆炸,射程為五萬公里。當然也可以增加射程減少當量,或者減少射程增加當量。
這是李少凡為了即將到來的地木引力危機所開發的大當量聚變導彈,之所以耗費這麼長時間就是為了在現有的聚變發動機脈衝引擎上,縮小體積增加輸出功率。
在小飛船上去掉多餘的幾個人的維生系統,保證駕駛員和副駕駛員兩人的生存所需的供給即可,搭載改進后的聚變脈衝引擎,多出來的空間可以搭載六枚改進后的聚變導彈。(偵測到在途的聚變打擊,哈哈哈)
在結束導彈研究飛船改裝完的前兩個月,李少凡就將重新計算的運行軌道提交了上去,上面的答覆果然不出李少凡所料,只是說將會與現有的運行軌道進行比對運算,剩餘的也沒有多說什麼。
沒有辦法,李少凡已經做了現階段他能想到,他能做到的事情了,剩下的就交給了那不可捉摸的天意吧。
又花費一個月的時間培訓了兩位飛行員,進行了無數次的模擬發射,同時航天發射中心那邊也在緊鑼密鼓的在裝配運載火箭。按照李少凡的意思是儘快發射入駐空間站,然後進行實彈射擊實驗,為後面的改進型號提供數據,包括小型化,微型化導彈。
本來李少凡有想過隨行去往空間站進行實地收集數據,好進一步判斷太空飛船機載導彈能否達到他的預期效果。但是一是國家科學團隊的一致否決,覺得首次實彈射擊有一定風險,二是李少凡也想到了如果上天進駐領航員號空間站,短時間內他有可能沒辦法單獨返回地面,有很大的可能會跟他在這個世界的父親劉培強,這一批即將結束在空間站上的工作的宇航員們一同返回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