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山崩

第五章、山崩

此時的大元帝國首都——大都城同樣因為新年的大雪而銀裝素裹。但是整座城池卻一點點喜慶的感覺都沒有。肅殺之氣甚至比要屠城之前的河間王府更有甚而無不及。

大都是大元帝國的首都,也就是後世北京的前身。蒙古語稱為Dayidu,突厥語稱為「汗八里」(Kh***iq),意為「大汗之居處」。

它是元世祖忽必烈當年讓劉秉忠督造修建,耗時長達二十九年之久。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佔地最廣,也是集天下財富於一地的最大都城。

大都城分三部分,最外成叫做外城,外城中間靠城南一些的地方是皇城的範圍。和明清時候的北京城不一樣,皇城並不是在大都城最中心的裡面,而是靠南邊。

皇城的南門靈星門距離大都城外城的南門麗正門也就七百多米,這裡有一條「千步廊」。

千步廊的大都城外城的正南門——麗正門(現在北京市的前門)一直通到另一頭皇城正南門——靈星門。

靈星門的兩側是一圈矮牆,周長有二十里。遍漆朱紅,故民間又稱皇城城垣為「紅門闌馬牆」。門內有一條河,河上建白石橋三座,名叫周橋,都雕琢著龍鳳祥雲。橋下有四條白石龍,有的躍然水面做飛躍狀,有的盤窩水中只露出頭部,惟妙惟肖,甚為壯觀。

皇城東面,即今北京東城區東四大街附近,有帝王祭祀祖先的場所大廟;

皇城西面,即今北京西城區西四大街附近,有帝王祭祀土地和五穀之神的場所社稷壇;

皇城北面;即今北京西城區什剎海北岸,有鐘樓(中心閣)和鼓樓(齊正樓),是全城報時中心,也是城內最大的商業市場和貿易中心。一直到700多年之後的21世紀,這裡依舊是北京比較繁華熱鬧的地方。

以鐘樓為中心,在東西南北四面建大城,其中東、西、南三面大城,每面皆設三座城門,唯北面設二門,共十一座城門。相對的城門之前,有寬廣平直的通衢大道,可通馬車,城內街巷分四種:大街、小街、大巷、衚衕。「大街二十四步闊,小街十二步闊,三百六十四大巷,二千九衚衕」。縱橫相間的大街,將全城分為50個坊,每坊各有名稱,是居民的居住單位。

元大都皇城有四至:

東城牆在今北京東城區南北河沿大街(又稱東安門南、北大街)西側之南北一線;

西城牆在今北京西城區西皇城根大街之南北一線;

南城牆在今北京故宮東、西華門大街稍南之東西一線;

北城牆在今北京地安門南之東西一線。

實際周長大約是18.7公里。

皇城內以太液池及瓊華島(今中南海和北海)為中心,沿太液池兩岸建三組宮殿群。

東岸屬於皇帝的一組宮殿,叫做宮城,俗稱大內,即如今紫禁城的前身。

西岸分為南北兩部分,北有興聖宮,南有隆福宮。分別屬於太后和太子居住。連接東西兩岸的,是一座大木橋,即今北海大橋的前身。

宮城北面,即今北京東城區景山公園一帶,是廣大的綠化帶,有一橋樑將綠化帶與其西側瓊華島相連,這裡名為「靈囿」,是當時的皇家動物園,飼養著一些珍禽異獸。

三組宮殿群、太液池、瓊華島、靈囿,構成一個相互聯繫的整體,成為整個大都的核心。環繞此核心,築起一道城垣稱蕭牆、禁牆,又稱闌馬牆,這與蒙古族的游牧生活習俗有關。皇城城垣亦為黃土夯築。

皇城外又有三組建築物,具有布局上的特殊意義:

最裡面的則是大汗居住和工作的宮城。

宮城之中有大明殿、文思殿、紫檀殿、寶雲殿等宮殿,這些宮殿皆屬外朝宮殿區,四周有周廡一百二十間,高三十五尺,四角有角樓,形成封閉的宮殿區。

以延春閣為主體的內廷區也是封閉的宮殿區,四周有周廡一百七十二間,四隅亦有角樓。

當年馬可波羅來到元大都后,驚羨於元故宮的宏偉壯麗,留下了令人神往的描述:「大殿寬廣,足容六千人聚食而有餘,房屋之多,可謂奇觀。此宮壯麗富贍,世人布置之良,誠無逾於此者。頂上之瓦,皆紅黃綠藍及其他諸色,上塗以釉,光澤燦爛,猶如水晶,致使遠處亦見此宮光輝。」

有這種感覺得不光是馬可波羅,還有所有來到這裡的外國使節。他們被如此輝煌的建築所折服,最終拜倒在大汗的寶座之下,願意將自己國家的所有奉獻給這座宮殿的擁有者。

這片雄偉壯麗的宮殿群,代表著它的擁有者是統治著這個地球上,地域最廣大,人口最多,物產最豐,軍事、經濟、文化最強大的國家。

然而,這座巍峨高聳的宮殿群,今天卻死氣沉沉,一點新年新氣象的感覺都沒有。到處都是挎刀持槍的怯薛宮衛,宮中的宦官宮女儘可能的貼著牆邊,悄悄溜邊快步走過,大氣兒都不敢喘。

原因無他,這座皇城的主人,這個天下的所有者,現在就躺在這片輝煌宮殿中西面那間玉德殿中,迎接著必然走向他的死亡。

孛兒只斤·海山。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孫、元裕宗(追尊)真金之孫、元順宗(追尊)答剌麻八剌之子、元成宗鐵穆耳之侄,大元帝國第三代皇帝,忽里台大會上,被奉「曲律汗」,汗號意思是出類拔萃。

他的確出類拔萃。當年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受到太爺爺元世祖忽必烈的喜愛,甚至經常帶在身邊隨他出征。

他從小就接受大儒李孟所教授的儒家教育,還時常跟著太爺爺忽必烈和爺爺真金一起出征作戰,學會了很多蒙古軍隊作戰的技戰術。他還真的是做到了文武全才。

也正是因此,在他叔叔元成宗鐵穆耳於大德二年(1298年)海都之亂的時候,元軍統帥,皇帝的幼弟,寧遠王闊闊真昏庸無能,漠北地區遭到慘敗。就在此時,元成宗鐵穆耳將年輕有為的侄子海山派到了漠北,接替無能的闊闊真統領大軍。

結果海山不但能夠提拔任用賢臣勇將,而且耐心安撫慌亂的軍心。

但是當時的海山甚至還沒有封王爵。在當時的前線,那麼多藩王封君,如果統帥沒有王印,是很難調動軍隊,讓各路軍將服從命令。

海山沒有慌亂或者擺爛。他單槍匹馬返回大都,頂盔摜甲直上朝堂,當著所有文臣武將的面,向自己的叔叔——元成宗鐵穆耳求取發號施令的王印。

為了穩定前線,元成宗相當讚賞這個年輕侄子的果敢和勇氣,於是乾脆直接將自己去世的父親、海山的親爺爺、元世祖忽必烈的太子——孛兒只斤·真金的太子金印直接賜給了海山,讓他用他爺爺的名號調動軍隊!

真金雖然死去多年,但是他能征慣戰,在大元的軍隊中威望極高。這枚太子真金的金印,代表著海山就是真金太子的傳人,日後成為海山奪取皇位的重要身份證明。

最終在大德四年(1300年)的八月,趁著秋高氣爽,兵強馬壯的機會,海山親帥大軍,一舉在闊別列這個地方,大破海都的窩闊台汗***隊,陣斬萬人。

翌年他又親自率軍與海都在蒙古高原上展開幾番惡戰,結果叛王海都於回軍的路上憂憤而死。

此後戰事告一段落,但海山仍留在漠北鎮撫軍民,並於大德八年(1304年)加封懷寧王,賜螭鈕金印,元成宗還將瑞州(現在江西高安市)的65000戶作為他的食邑。

大德十年(1306年),海山又再次率軍越過金山,在也兒的石河(今額爾齊斯河)流域追剿察八兒等海都的余部,進一步鞏固了元朝對漠北的統治。真正做到了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他在母親和弟弟的配合下,最終登基稱帝。而後為了獎勵好幾次為自己險死還生的弟弟壽山,再加上母親答己的慫恿,最終他決定立弟弟壽山為皇儲繼承人。

他們約定兄終弟及,叔死侄繼。也就是說,他死了之後,會將皇位傳給弟弟壽山;而壽山死後,皇位再傳給海山的兒子、壽山的侄子和世瓎;和世瓎死後再傳給海山的兒子。以此類推,這就是兄終弟及,叔死侄繼。

如此一來,皇位就永遠在這兄弟倆的家族中傳承。

海山接手的國家,千瘡百孔。由於忽必烈晚年的錯誤經濟政策,再加上元成宗鐵穆耳用人不當,導致國家權力,尤其是大汗的權力出現了很大的動搖。邊疆上的叛亂此起彼伏,這才給了叛王海山、篤哇這種人有機可趁。

連年的邊疆戰爭,也讓大元帝國不堪重負。改革內政,增強皇權,成為擺在海山眼前最為迫切的任務。所以他即位后,立刻與西疆察合台汗國大汗篤哇和他的繼承人也先不花展開和談,很快以大元朝廷的拖鞋為代價,停止了戰爭

原本朝廷可以和察合台汗國一起,平均瓜分的海都死後破碎混亂的窩闊台汗國領地。但是為了儘快結束敵對狀態。朝廷做出了極大的讓步:大部分窩闊台汗國領地(今中國新疆北部地區)被察合台汗國所佔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蒼狼悲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蒼狼悲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章、山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