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案
做人一直是一個深遠的話題,就像你每天的選擇吃煎餅加不加雞蛋一樣沒有對錯,只有選擇,一次次的選擇,一次次的改變,還記得當初的你是為什麼出發嗎?
張世勛是在李天一李鑫后我才深入接觸的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典型的一個「土豪」。
別人的評價就是有錢,拆遷、父親大規模出口工廠……
金錢之中迷失了自我的一個人,如果不是因為他的父親因為稅務問題被查處,現在的他早就被判死刑了,正是因為父親的遭遇讓他很快成長。
張世勛自認為父親可以保護他一生,總感覺自己名氣不夠大,以前到處添加微信附近人,因為自己有金錢的加持無論是父親手下的人,還是周圍朋友的極力吹捧,導致了目中無人的地步。
再添加陌生人微信后總會以「我叫張世勛」為開場白,沒有任何原因任何事由,有聽說過的就會寒暄幾句,張公子之類的,一旦有人態度不好,張世勛就會帶著十幾個人立即找到本人要約架。
在一次朋友生日聚會上,張世勛看見一個女孩十分心動,鼓足了好大的勇氣去索要微信,女孩也本來想留個聯繫方式,卻被一個來勢洶洶的女人教訓了,意思是女孩子要檢點怎麼怎麼樣。
轉頭還說張世勛不像好人,從未受過委屈的張世勛整個人都快瘋了,氣得他隨即從包里拿出了現金往那個女的臉上打去,狠狠的一把錢一次次的摔上去。
在場的所有人都看懵了,再加上很多人都喝了酒,看熱鬧不嫌事大煽風點火,這時候一個年齡大的人瞬間反應過來,拉著張世勛就走了,生怕把事情鬧大。
第二天張世勛找到了我,和我抱怨沒朋友,我說你周圍那麼多人怎麼沒朋友呢?
他說:「我以前好羨慕你們三個」,我真的很孤獨,我知道很多人和事都在騙我……
這個讓人恨的暴發戶原來也有柔情的一面。
後來才知道那個來勢洶洶的女人是一個集團的部門主管手底下有幾百人,難怪會那麼凶,這件事後,張世勛利用他爸的名義偷偷聯繫集團董事長處理這件事,最後那個女主管被罷免這件事才結束。
一個正常人如果遇到那種情況,有很種辦法處理,但對於張世勛來說,金錢或許是唯一能讓他抬起頭的東西了。
這件事後的第四個月,張世勛父親因為稅務問題,外加媽媽身體不適工廠也停擺,這個暴發富的家的孩子好像一瞬間長大了,挽起袖子丟掉西裝換上工作服狠心從基層做起,命運不會給他太多時間,他要抓緊成長替媽媽替家庭分分憂。
很多人不了解總說他跟李鑫一樣,其實李鑫在一定程度上要比他強很多,有些東西真的不是靠發家致富馬上就能轉變的。
每次陳奕迅的《十年》前奏響起,你的腦海里是否會經常會想起某個人,我在比較小的年紀積攢名氣,也在比較小的年紀迎來轉型危機。
十六七歲的時候,失個戀大費周章叫上一圈朋友,請他們想辦法烘乾痛苦的眼淚,長大后失業被戲弄被騙錢,成年人的眼淚總是不經意間在黑夜偷偷流下。
有個人朋友和我說成年人買車,遇到大事兒就在車上哭一哭,趴在方向盤上,在停車場留一會兒,回家過後需要交代一張平靜無恙的臉,去安然地填補這一天。
不會再去撲倒別人肩膀上大哭一場,可這越來越難了,去向別人分享自己的不開心,或許他也不容易,
沒必要為我在分憂了。
越是關係好的朋友,我越不想讓他在我面前為難,甚至找我借錢我都不想聽理由,我想多給他留些面子,我知道只是臨時需要用錢,過了這段時間一卻都會好起來的。
分寸永遠是異性之間的保護傘。我認為一段感情久了就像身體上的一個器官,除非器官和你的神經沒有聯繫,否則痛苦永遠大於快樂,畢竟,誰能做到鐵石心腸呢?
所以不要去當什麼浪子……或許你的黑名單里也有一位曾經能讓你付出一切的人吧。
20歲是一段充滿了希望的年紀,總會有人對我說「年輕」真好,可我遇見了兩種極端的人:
一種是每天像打了雞血一樣整天忙應酬談合作飛來飛去。
另一種是每天像打了霜的茄子,抱怨生活每天醉到不醒人事,我從來不會輕易評價別人的生活或者作風,因為你可能認為的成功是別人認為的失敗,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靚麗的風景線。
人們常說「夢想不怕遲,大器不怕晚」,但每一個大器晚成的背後,都離不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人這一生,我們不怕被人看輕,也不怕暫時失意,真正怕的是自己一直無所事事,還安慰自己是大器晚成。
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人,都曾有過默默無聞甚至窮困潦倒的時光,但他們並沒有固步自封,依然一往無前、蓄積實力,才為最終的一鳴驚人打下紮實的基礎。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是名人大家,還是我們普通人,永遠沒有等來的成功。大器晚成可能是我們人生的一種結局,但它絕對不是我們蹉跎當下的理由,更不是為自己碌碌無為所找的借口。
我偶爾還是想起,李天一父母吵架,他一個人跑出來,然後我跟他一起躲在樓道的消防安全箱里,兩個人躲了一夜,那個時候還是小學,我的父母找我他的父母找他。
我陪他熬過了那麼艱難的日子,我以為我們會是永遠的朋友,後來還是慢慢的各走各的了,雖然沒有發生矛盾,但就是感覺陌生了很多。
張世勛就是聽了太多恭維的話。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有句名言:「真正認識自己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這也正是我們常說的「人貴有自知之明」。
認識自己之所以這麼重要,是因為人生必須從認識自己開始,知道自己是誰,為了誰,是什麼性格,有多大能力,有什麼優勢,有哪些弱勢,愛什麼,恨什麼,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
這些問題真正認識清了,就容易掌握自己的命運。這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獲得成功的第一黃金定律。另一方面,只有真正認識自己才能反思自己,校正自己,充實自己,強大自己,因而也是「打鐵還要自身硬」的客觀要求。
然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真正認識自己,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確實比較困難。齊國宰相鄒忌的故事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迪。
鄒忌長得儀錶堂堂,身高八尺,體格魁梧。與鄒忌同住一城的徐公長得一表人才,是有名的美男子。一天早晨,鄒忌起床后,穿好衣,戴好帽,信步走到鏡子面前打量自己,覺得自己長得是有些與眾不同。於是,隨口問妻子:「你看我跟城北徐公比起來,誰更漂亮?
」妻子說:「那徐先生怎能跟您比呢?」鄒忌再問妾:「我跟城北徐公比,誰更漂亮?」妾說:「城北徐公豈能跟大人比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來訪,鄒忌問同樣的問題,客人說:「您比徐公漂亮多了!」過了一天,城北徐公來鄒忌家登門拜訪。
鄒忌第一眼就被徐公那氣宇軒昂、光彩照人的形象鎮住了,並仔細打量徐公,覺得自己真沒有徐公美。晚上,鄒忌反思這件事,最後總算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原來,這些人都是在恭維我啊!妻說我美,是因為偏愛我;妾說我美,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說我美,是因為有求於我。
看來,我是被身邊的人恭維而認不清真正的自己了。
鄒忌能真正認識自己,是因為他不被恭維所誘惑。
當今時代,類似恭維的誘惑還有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官僚主義及奢靡之風,這些都很容易讓我們沖昏頭腦,迷失方向。因此,要真正善於認識自己,最重要的就是靜下心來,客觀辯證地看問題,不孤芳自賞,不隨波逐流,客觀公正地反思自己。
要學會在激流勇進中理性地認識自己、強健自己、提升自己,成績面前不驕傲,挫折面前不低頭,名利面前不伸手,糖彈面前不動心,這和所謂的低調有很大區別。
「低調」往往代表著一個人老實做人、踏實做事,領導放心;與世無爭、溫良恭儉,同事認可;平和謙虛、不擺架子,群眾歡迎。
其實,「高調」與「低調」作為一個人的個性特徵的外在體現,本無可厚非。
但是作為人,光講個性不行,還要講講修養、講原則、講覺悟,既要自覺摒棄急於事功、強作妄為,行事做事不著四六的所謂「高調」,又要注意把握好「低調」的尺度,謹防「低調」變味變成「跑調」。如果潛意識裡總是把「低調」當作消極避事、不思進取的借口,待人接物八面玲瓏、表裡不一,行事做事避實就虛、敷衍塞責,那麼,其行為與謙虛謹慎的「低調」本意相差千里,更與所謂的《中庸》背道而馳。
別總因為一點小事慌了神,越生氣的時候越要沉住氣,越是困難越要堅持。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一個人遭遇困難時,頭腦要冷靜;面臨抉擇時,態度要淡定。心靜方能氣定,氣定方能身定,方能做到「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定其心應天下之變。」這也許就是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