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我大明只有三百年可活?
如果說大明朝最出名的人是誰,恐怕爭議很多,但如果說大明朝最出名的改革者是誰,那張居正實至名歸。
萬曆年代的張居正是能臣也是權臣。
他實行的「考成法」大大的加強了內閣的權利,甚至將其凌駕於皇權之上。
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難道是真的不想上朝嗎?或許是,也或許不是,但無論如何有張居正這樣一個強人壓在皇權之上。
實在讓人難受!
而除了加強內閣的權利,張居正最出名的便是那「一條鞭法」。
這是稅務改革。
明代由於土地兼并、隱漏,人口逃亡流失,戶田二籍混亂失真,朝廷控制的田畝、人丁日益短縮,財源祜竭,針對這種弊端,張居正對天下田畝通行丈量。
丈量過後便直接合併賦役,將田賦和各種名目的徭役合併一起徵收,同時將部分丁役負擔攤入田畝。
將過去按戶、丁出辦徭役,改為據丁數和田糧攤派,賦役負擔除政府需要徵收米麥以外的,一律折收銀兩。
農民及各種負擔力役戶可以出錢代役,力役由官府僱人承應。賦役徵收由地方官吏直接辦理,廢除了原來通過糧長、里長辦理征解賦役的制度。
簡而言之,就是將田地間繁雜的賦稅項目集中成一條,這樣便不能輕易的逃稅漏稅,使得戶部收上來的稅銀得到巨大提升。
這就是著名的一條鞭法。
解縉聽到蘇文塘說的話微微一笑。
年輕啊!還是太年輕!
不過年輕真好,滿腔的抱負,無限的勇氣。
居然把改革稅收說的如此簡單,那東西是說改就改的嗎?
首先第一條就是要有一整套良好的改革機制。
而這也是他和楊士奇等人討論了大半輩子的事。
如今大明朝,誰不知道要改革稅制,但得拿出一個具體的章程啊。
空口白牙,上下嘴唇一碰就能改了?
玩笑嘛這不是。
解縉微微搖頭,雖然對蘇文塘說話感到輕浮簡單,但又對蘇文塘高看了一眼。
至少這個年輕人還懂得要改革賦稅,不錯!
光這一點就遠超了天下九層的文人。
只要在自己的教導下,假以時日一定會成為朝廷棟樑。
解縉對蘇文塘越來越滿意。
確實夠資格當自己弟子!
「不急,稅收之事如攀登高山,需腳踏實地啊,若是沒有一整套完整的改革制度,如何前行啊。」
解縉開始拿出老師的語氣,開始對蘇文塘教導。
為人師表,當身體力行,悉心教導啊。
蘇文塘疑問:「稅收改革制度?這不是有手就行?」
解縉忍不住額頭冒出黑線,拳頭都握緊了。
有手就行?!
你給我來一個來!
「莫好高騖遠,亂說胡話。」解縉白了蘇文塘一眼。
蘇文塘則是直接說道:
「稅收之難,難在稅目繁多,田間農稅,徭役賦稅,鄉土地稅關,將這些稅目統一成一條不就行了。」
「胡……」
解縉剛想反駁,但卻猛然剎車。
將繁雜稅目編成一條,確實有利於提高稅收銀兩!
這是一個好辦法啊!
如今大明朝收不上稅,不就是因為稅目繁多,極其複雜嗎?
再加上土地豪紳可以謊報稅目,用來造假,這才讓稅收變成了一個巨大難題。
「這……也不失為一個方法。」
解縉越想越覺得可行,但很快他就沉默,而陷入思考。
若是要推行這樣的制度,那還需要丈量大明朝的土地面積,這是個耗時耗力的行為。
而且容易得罪鄉紳豪族。
這並不容易。
不過即便不太容易,但在如今的大明也並不是沒有可能執行下去。
只是這個政策需要讓皇上認可。
張居正改革之時已經是明朝中後期,鄉黨爭鋒,腐敗至極,就連那樣的時代都能推行一條鞭法。
永樂年間則更沒道理實行不下去。
「若是能改革稅收,那才可以從根子上改變當前大明的賦稅問題,甚至能將三百年的大明朝再延續個百年。」
蘇文塘想到煤山上上吊的那位皇帝就嘆氣。
大明朝真是亡的太容易了,如果不是小冰河和一系列不可預測的天災人禍,誰想的到清軍能那麼容易入關。
解縉深以為然,並猛點頭,不過聽到一半,才發現蘇文塘說的不對勁。
「三百年大明?」
其實三百年都不到,只有二百七十六年,不過算上南明的話也可以勉強算為三百年。
解縉感到蘇文塘在胡說八道了,雖然這小子對賦稅改革很有方法,但隨口就說大明只有三百年的時光,這不是胡鬧嗎?
如今的大明如一輪大日,徐徐升起,蓬勃無比,怎麼可能只有三百年呢!
解縉不是穿越者,他對蘇文塘的話感到氣憤。
蘇文塘搖頭:「不是三百年,準確的來說是二百七十六年,大明就要滅亡。」
「二百七十六年?!」解縉吹鬍子瞪眼。
蘇文塘淡定說道:「如今朝廷一年稅收約為一千五百萬兩到兩千兩百萬兩對吧?」
解縉點頭:「確實如此,不過你怎麼知道的?」
蘇文塘打了哈哈:「當然是算出來的。」
當然是根據歷史反推出來的了。
解縉皺眉,但也沒說什麼,天下間能人異士太多,通過算數就算出朝廷稅收到也不奇怪。
「如今的稅是不是一年比一年難收?一年比一年少?從洪武元年的兩千兩邊萬兩,到如今的永樂十年的一千五百萬兩?」蘇文塘問向解縉。
解縉點頭:「正是。」
這些年,朝廷的稅收越來越難,雖然減幅不大,但確確實實是在變少,一年少一些,又一年又少一些。
「若是不改革稅收制度,按照每年減幅,三百年之時便是大明朝崩潰之時。」
蘇文塘信誓旦旦的說道:「而若是加上天災人禍,皇上不作為之類的變數,大明最短只有二百五十年可存,多的也不會超過二百七十六年。」
一個古代皇朝,不可預測的事太多了,蘇文塘加上的這些變數顯得相當合理。
而解縉聽的一愣一愣的,聽完以後想要反駁,但卻不知道從何反駁。
只能按照蘇文塘的方法進行驗算。
「洪武元年到如今已經四十五年,賦稅逐年遞減……越十五萬兩,維持大明朝基本所需約要五百萬兩……那麼如此一來……」
解縉算著大明能夠延續的時間,不敢有絲毫怠慢,但是根據簡單的數字進行計算后,還是得出了一個讓他心驚的答案。
大明國祚好像真的只有三百年!
而若是加上蘇文塘所說的變數,那真的還就是在兩邊五十年到三百年之間。
因此蘇文塘所說的大明朝只能存活二百七十六年,並無錯誤!
這一刻,解縉雙目瞪大,感到蘇文塘深不可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