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知行合一,通天大道。
王陽明,大明成化八年出生,父親便是狀元,自己從小便立下了大志向——成聖!
格了七天七夜竹子,終究知曉朱熹所說並不完全正確。
而後遭到太監劉瑾迫害,被貶到貴州龍場,而後終於悟道!
成就陽明心學,
也成了聖人。
這是一位聖人,同樣也是一位全才,文武雙全,樣樣精通。
甚至關於這位聖人還有傳說,相傳王陽明還未出身時,王家上空便飄蕩著赤雲。
赤雲中吐出一個幼子,這便是王守仁,王陽明。
蘇文塘這輩子若是活的長久一點,到是有機會和這位未來的聖人產生交集。
但是現在就把陽明心學給搬出來,蘇文塘感覺有些不地道。
這是剝奪了別人成聖的道路啊。
蘇文塘於心不安。
可是轉念一想,聖人既然是聖人,那不正說明他們的心中的信念強大嘛。
信念如此強大,那也不是不能找出另一條成聖路的嘛。
那自己借鑒一下,應該也沒事吧?
蘇文塘眉頭一挑,心中的底線靈活了起來。
解縉看著自己的弟子,開始教導起來。
「相比起推陳出新,還是認真研究朱子的學問更容易一些,畢竟古往今來只有一位聖人,而超越朱子,那是聖人要去做的事。」
解縉年輕時也想過要超越古時聖賢,但在詔獄呆了兩年後,這方面的心思就淡了很多。
超越朱子太難,自己還是多為當今的朝廷貢獻一下吧,著書立學這種東西就不奢求了。
「朱學或者說程朱理學,最重要的便是對「理」的理解,若是能理解,通過童試就是輕而易舉了。」
解縉說到最後,終於說了點實用的。
「那老師,什麼是「理」呢?」蘇文塘問道。
「「理」嘛,就是天理,就是萬事萬物的道理咯,君王管理國家要依「理」而治,臣子身處朝廷也要依「理」而為,為人更要尊從「理」而活。」
解縉說的玄而又玄,讓人雙眼迷離。
蘇文塘聽到一半就聽不下去了,因為解縉說了和沒說一樣。
簡直和老子的道德經一樣,道可道非常道,玄的不得了。
「老師您這說了和沒說一樣嘛。」蘇文塘無奈。
「怎麼算是沒說呢,我都已經教了你這麼多了。」解縉摸著鼻子強撐。
對於程朱理學一派的東西,解縉了解,但他並不精通。
因為解縉骨子裡學的還是法家治理國家的那一套。
是實幹學問。
可是朱熹一派卻是玄妙而哲學,對於這種東西,別說普通人,就連大儒研究多了也暈。
解縉整天忙於朝堂事物,他是不可能專門去研究這種玄妙學問的。
那不利於治理國家。
所有儘管年少時學過,可到了如今已經丟的差不多了。
解縉和蘇文塘沒經過禮法和禮教上一套複雜的拜師流程,一是蘇文塘不懂這些,二是解縉剛剛出獄,又有皇上的命令,也不介意這些。
但是解縉的教導要絕對是盡心儘力,沒有保留的。
不過對於這些朱熹等一類的形而上學的知識,解縉所學的不多,知曉,不精。
在年輕時,因為科舉可能還認真的研究了一陣,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這些東西都已經漸漸的拋棄掉了。
蘇文塘也興趣和解縉這老小子墨跡了,自顧自的喝起茶來。
想著怎麼能通過這次的童試。
推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