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元宵盛景
紫微城應天門上,數十個蓮花狀的白熾燈亮如白晝,李琩不得不感嘆工部匠人們的厲害。
兩天時間,不但把電線從寧碧池鋪到了應天門上,還創新性的做出了蓮花白熾燈。
李隆基手持工部剛剛還回來的開元望遠鏡,遍覽洛陽城遍地花燈、燦若白晝,遊人摩肩擦踵的盛景,心情慢慢好了起來。
這就是朕治下的大唐盛世啊!
每年此時,就是李隆基最心滿意足、得意洋洋之時。
剛剛若不是李瑛等逆子的草包行為,朕今日必定詩興大發,好好的做一首詩詞,記錄此盛世景象。
幸好把他們都攆回去關禁閉了,不然看見他們都能把我蠢哭!
陷害一下李琩,還把自己給埋進去,一群廢物。
看看身邊這幾個小的,以後要減少和那些大的接觸,再長成那樣就全廢了。
再看看身邊唯一留下的李琩夫婦,心中卻有一股陌生感。
自李琩開口提出理學,皇帝心中再也難有親近感產生,越看越陌生。
他嘆了一口氣,將開元望遠鏡遞給武惠妃,自己拿起天寶望遠鏡看向圓月。
那種荒涼,可讓人以後怎麼詠月。
惠妃早已用過望遠鏡,對於寶貝兒子制出的寶貝,她一直很自豪。
這洛陽城滿目繁華,一派盛世景象,看的武惠妃心頭火熱,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名正言順的母儀天下?
但三郎今晚只留琩兒夫婦和幾個未成年的親王在側,共度元宵,不由的又希望滿滿。
雖然事出有因,但這不也表明那幾個廢物爛泥扶不上牆嗎?怎能與自己的琩兒相比?
此時,高力士來報:「陛下,宮廷歌舞隊準備完畢。」
禮部尚書李林甫亦報:「陛下,前來比賽的歌舞隊也準備就緒,您可有聖諭示下?」
李隆基早前令方圓三百里以內的縣令刺史帶歌舞隊來洛陽獻藝比賽之事(史實,不是瞎編的。),李琩、玉環剛知道,不由地嘆服。
李琩嘆服李隆基玩的夠花!
玉環則興奮於能站在皇帝身旁看錶演。
還暗暗嘀咕:「幸好聽了郎君的話,化了丑妝,像別的太子妃、王妃化了美妝,就被趕回去了!郎君真聰明!」
應天門前面,早搭了舞台,加之旁邊不遠,宮廷搭建的20丈高的燈輪、燈樹,高一百五十尺的「燈樓」三十間,懸珠玉金銀,微風一至,鏘然成韻(古代的風鈴,史實)。
還有利用熱動力學催轉的「影燈」,50000盞各色花燈,1000名宮女,1000名洛陽周圍的妓者,每人300貫的服裝費用,每個花冠10000錢的服裝費用,極盡豪奢。(有史記載,不是胡編亂造。)
這還是宮廷的,旁邊還有王公大臣家布置的。有勛貴置百枝燈樹,高達八十尺,豎之若高山高牆,十里皆見,光明奪月色也。有豪族布置千燭萬炬,觀之如星海,與天上星辰相映成趣……
因此,應天門前的區域最是熱鬧。
而且因為日常的宵禁制度,人們平時晚上不可出門,但上元節前後三天,取消宵禁限制,以方便人們賞燈。
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會抓住這個機會出外賞燈,感受節日氛圍。
因此整個洛陽城裡,處處人潮洶湧,熱鬧非凡。
其中,以皇城前最為熱鬧,人潮洶湧。
李琩不由的為十六衛的執勤將士感到頭皮發麻,這麼多人,搞不好就會發生踩踏慘案。
李隆基看了一眼滿臉驚嘆的李琩,心裡不由得意,沒有你小子的理學,老子不還是把大唐治理的無比繁盛嘛!
「琩兒,今夜阿耶精力不濟,太子又不在,你便替阿耶跟我大唐的臣民說幾句吧!」
正在李琩欣賞大唐的繁盛之時,跑馬走神之際,忽然聽到皇帝叫他。
不由的一愣,什麼情況,讓我說。
你這是顯擺啊!
也不提前說,我沒絲毫準備啊,給大家說什麼?
「阿耶,我給大家說什麼?」
李琩有點發怵了,突然之間,也沒個稿子,讓他說什麼?
李隆基見他有些傻眼,當即更加開心:「不行了吧,小子,以為自己弄出個什麼理學,就不得了了。講幾句話都不行,也不怎麼樣嘛!」
但是口中卻說:「我見你最近才識見長,怎麼會為個區區的講話發愁?」
這話說的,這比曹植七步成詩難多了,好吧!
何況滿朝臣工、諸邦使節都在,下面還有無數百姓,一旦講不好,豈不是讓自己顏面掃地,也讓朝廷威望大失。
眼巴巴的看著李隆基,但李隆基卻不看他:「最近一直見你小子跳騰,現在有機會,可不得拿捏你一番,讓你知道皇帝豈是等閑之輩能做的?」
李琩眼見躲不過去,心一橫,就走到應天門城樓前沿,並順手拿過一名翰林正欲呈上的詩詞,詩詞寫於上好的宣旨之上。
他也不看,便將宣旨一卷,一個原始大喇叭就成了。
旁邊的翰林看的心疼,他剛寫的得意之作,皇帝陛下還沒看呢,就被壽王卷了,真是有辱斯文,但卻不敢上前討要。
「咳咳……」
李琩清了清嗓子,應天門前的廣場上便快速安靜下來。
不是他清嗓子的功效,是人們一直都注意著應天門上呢。
那裡燈光亮如白晝,視力好一點的人幾乎能看清皇帝和惠妃的樣子,這樣的機會可不多,得好好看看我大唐皇帝陛下,回去以後能跟子孫吹噓好幾代呢。
開元期間,李隆基在百姓中有著無上威望,這是帶領大唐中興並攀上新高峰的皇帝。
因此,忽然見有人上前,便很自覺的安靜下來。
李琩見此,不好冷場,便對著簡易大喇叭大聲道:「諸位臣工百姓,我是大唐賢王李琩,奉陛下聖諭,有言曉諭大家!」
不得不說,有了神核靈力滋養身體,他身體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增強。.z.br>
此時一吼,聲音洪亮,遠遠傳播開去,站在身邊的李隆基等人被嚇一跳,沒想到李琩的聲音如此響亮,震耳欲聾,幾人趕緊往後退了退。
李隆基麵皮一陣抽搐,這小兔崽子,這麼好的嗓門,不用來傳話、唱戲就虧了。
先不說應天門上的情況,且說下面的人群聽了李琩的話,頓時大呼:「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歲……」
聲音遠遠的傳開。
待臣民百姓表達了一番對李隆基的敬意后,李琩趕緊抬手下壓,示意安靜,他主要怕引得洛陽百姓都喊起來,沒個完了。
雖然他站在這裡,感覺也很好,飄飄然的。
待百姓停止呼喊,李琩又道:「值此上元天官賜福之良辰,大唐皇帝陛下有曰:自先皇授命,調理天下,二十五載……不辭辛勞,不舍晝夜,方得天地庇佑,遠離天災人禍。又有賢臣相隨、良將戍邊、百姓不棄,方能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鑄開元盛世,得萬邦來朝!……此功在諸賢,此功在良將!此功終歸百姓!大唐百姓萬歲萬歲萬萬歲!」
下面的百姓,何時聽過歸功於民的,更沒有得皇帝相謝過,本就激動萬分,再聽李琩那洪亮的聲音喊百姓萬歲萬歲萬萬歲,個個眼淚橫流,像風吹草低一樣,齊排排的跪伏在地,一邊磕頭一邊大吼:「功在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賢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功在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賢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山呼萬歲、千歲的聲音漸漸傳播開來,慢慢的只剩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賢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的呼聲。
洛陽城中,遠方的人本來沒有聽到李琩的話,但當呼聲傳來,李琩的話隨著呼聲傳遍洛陽城,便不自覺加入呼喊聲中。
當一城盡皆呼萬歲、千歲,那種壯觀震顫人心。
李隆基也沒見過這種場面,本來他還嫌棄李琩的白話粗鄙,怪他歸功於民的自降身份。
但此時這種氛圍下,哪還顧得這些,上前推開李琩,搶過簡易大話筒,滿面淚流,大呼「大唐百姓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唐百姓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是他今生初次見到百姓對他這般認同與肯定,前幾十年的辛苦勞累彷彿都化作委屈與感動,在這一刻成為最大的滿足。
大臣們的禮節與賀詞,哪裡能有百姓誠摯?
李隆基好像忽然感受到了生命的意義。
李琩在旁邊也滿目震撼,學著後世對人民感謝一番、祝福一番,不想竟造成這般效果。
旁邊的妃嬪皇子、王公大臣、宮女太監也盡皆跪倒在地,滿臉淚水的喊著「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玉環也跪在其中,但聽的是千歲的喊聲,為郎君這麼得民心大感開心。
現場站著的就剩下李隆基和李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