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鎮18
張居正先後請辭三次,都被萬曆皇帝給回絕了,這時候的萬曆皇帝處理朝政過於稚嫩,沒有辦法完全鎮壓滿朝文武,一旦張居正離開朝堂三年,這三年朝廷之上將出現朝綱不穩的局面。張居正沒有辦法只好穿著孝服邊工作,邊為父親守孝,在明朝時期,父親去世如若子嗣不去守孝,道德上是要被批判的,有言官彈劾張居正,說他貪戀權貴,不去守孝,有的人說他大奸似忠,這讓萬曆皇帝非常生氣。
萬曆皇帝準備下旨收拾言官,但是被張居正阻止了,張居然為彈劾自己的官員求情,這讓萬曆皇帝非常感動,果然不愧我的老師,做人就是大器。張居正位極人臣,他的權力大到,收拾任何人都不需要他親自出馬,自然有人代替他去了結彈劾過自己的官員,也就是說張居正表面大公無私,但是背後手段毒辣,這些為官手段被長大后的萬曆皇帝所熟知,萬曆皇帝甚至了解到,當初彈劾過張居正的官員,居然莫名其妙的死在流放的路上。
這事兒往小了說是打擊報復,往大了說是欺君罔上,作為大明天子的萬曆皇帝怎麼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現,身為帝王居然被臣子玩弄鼓掌之中,所以他要報復張居正。
02、平息眾怒
張居正去世以後,彈劾他的人越來越多,作為皇帝他是知道張居正為大明付出的所有功勞,但是現在眾人都指責張居正,已經達到滿朝文武皆嗤之以鼻的程度,再不做出反饋,以後大明王朝的天下豈不是亂成一鍋粥,所以他下令懲治張居正,以堵眾人悠悠之口。
明朝正德年間由楊廷和出任內閣首輔從此內閣開始真正走上發展的巔峰。從楊廷和迎立嘉靖皇帝即位,到之後的夏言、嚴嵩、徐階先後擔任內閣首輔,內閣的發展出現了一個黃金期,不僅在權力日益提高,成為國家不可或缺的機構,擔任內閣首輔之人更是世之俊傑,更有了首輔、次輔、群輔之分,明朝逐漸形成了以內閣、錦衣衛、司禮監為主的三駕馬車互相牽制的權力結構。
萬曆時期,張居正擔任內閣首輔,是內閣權力最大的時期。張居正對內聯合馮保讓司禮監、錦衣衛、東廠和內閣保持一致,在外任用戚繼光和李成梁掌握了國家軍權,自己居中控制內閣把持了朝政。可以說當時的張居正是沒有皇帝之名的皇帝,甚至有傳稱張居正和李太後傳出了緋聞。獲封中極殿大學士、吏部尚書、太子太傅、太子太師、上柱國的張居正可以說是明代最強首輔。
但是由於張居正的獨斷專行,為了避免內閣之中發生嚴重的爭權奪利,經他挑選入閣的人在能力上都非常平庸,只知道唯張居正之命令是從,導致在他去世之後內閣首輔的繼任者出現了青黃不接的情況,繼任者大都能力平庸,內閣此次走向了衰敗。
有人說:十年改革,讓差不多要喝西北風的大明王朝終於開始有錢了,糧倉慢慢開始滿起來了。所有一切的代價是張居正日以繼夜地工作、加班。年輕人拼一拼還可以,張居正已經五十八歲了,想不猝死都難。
萬曆帝聽說他死訊那一瞬間他很難過,自己視為父親一樣的人突然去世了。就像背後的大山突然倒下了。給他上謚號,為他舉行極盡哀榮的葬禮。
等所有一切都辦完,萬曆帝坐在自己的龍椅上笑了。從這一刻開始,這把龍椅才真正地屬於自己。人很容易被一時的情緒所控制,「一時衝動」是許多惡性案件的開始。
等情緒退去,大家就開始後悔,
當時自己真像個傻子。萬曆皇帝也是如此,當他終於送走了控制他十年之久的內閣首輔,攝政大臣。他卻發現張居正的影子依舊時時刻刻存在於朝堂上。當他處理一件事,大臣們竊竊私語地時候,他聽到張居正的名字。當他想出去走走,大臣們勸阻他的時候,他聽到張居正的名字。就算回到後宮,見到自己老娘,還是少不了聽老娘念叨幾聲「張先生」。最可怕的是,他總會莫名去想張居正會怎麼做?
這時候萬曆帝覺得自己真是個傻子,張居正算什麼好人?難道要永遠活在他的陰影下?他已經死了啊,到現在自己還拿不出帝王的氣概來嗎?他褫奪了張居正的謚號,朝中大臣嗅到了皇帝的心思,遲到的報復終於開始了。
雲南道監察御史羊可立上疏萬曆帝說張居正抓了遼王,沒收了遼王的家產中飽私囊。萬曆皇帝收到上疏,微微一笑。原來當皇帝是這麼個滋味啊,這比讓太監陪自己斗蛐蛐,調戲個宮女有成就感多了。萬曆帝突然覺得有大臣當肚子里的蛔蟲感覺真好。
萬曆帝開始人生中第一場報復。他給張居正定了四條罪名,抄沒了他的家,抓住了他的兒子。充公了一萬兩黃金,十萬兩白銀。張居正的長子受了酷刑之後上吊自殺,二兒子受了酷刑投井自殺被人救起。
萬曆皇帝還喜滋滋地說:「張居正的罪名本來應該把他從地里再挖出來開棺鞭屍,不過看在他還有點功勞的份上,饒了他。」
大概在那個時候萬曆皇帝還是怕這位陪了他走過整個童年的「張先生」。
張居正的四條罪名,簡單來說就是獨斷專權,不把皇帝放在眼裡。萬曆皇帝要這樣報復他,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張居正傷害了他的感情。
十年前,只有十歲的萬曆帝看著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父親。對父親他不太熟悉,只知道父親不怎麼喜歡說話,老是沉著臉。他們之間並沒有多少父子的親昵,隆慶皇帝雖然勤勤懇懇但是業績並不出眾。總是被言官罵來罵去,加上當了三十年無權王爺,整個人很陰鬱。年僅三十六歲就病死了。他對兒子沒有過多的關愛。當時病床前站著自己的母后、母親、一個太監和三個大臣。隆慶帝只留下一句:「太子交給你們了。」就撒手人寰。甚至沒來得及對兒子多說兩句話。看著周圍所有人都大聲痛哭,太子懵懵懂懂就成了萬曆帝。
之後他最常見到的男人就是他的老師內閣首輔張居正。張居正不但是個出色的政治家,還是一個很不錯的教育家。他並不是一味要求萬曆帝死記硬背,他把該講的道理,該學的古人,找人畫成漫畫,給萬曆帝看。就是這樣的日夜相對,讓萬曆帝覺得自己缺少的某些東西正在一點點被找回來,那就是父愛。
那個時候張居正說的話,就是萬曆帝的聖旨,他的服從是出於愛。十幾歲的萬曆帝開始進入叛逆期,在宮人看來,皇帝脾氣大了,不好伺候。在母親李太后看來兒子年紀大了,不乖了。在張居正看來這是要誤入歧途啊,他想到的只有嚴師出高徒。張居正對萬曆帝越來越嚴格,書讀不好,罵!該看的奏摺沒看完,罵!貪玩,罵!不聽話,罵!直到他老娘批評他的時候,也會搬出張先生,萬曆皇帝渾身一震。他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了壓迫。
孩子不斷被罵,表面上確實怕,人也越來越「皮」。壓迫越大,抵抗就越激烈。這時候張居正說的話,萬曆帝還是會聽,他的服從是出於怕。再愛過怕過之後,終於轉化到了恨的結局。這很容易解釋,越是親近就越會有這種感覺。媽媽為什麼老是管著我?出門一趟都要問好幾十遍,去哪裡?和誰去?幾點回來?彷彿一分一秒都要計較。這時候的媽媽是討厭的。
而萬曆帝和張居正除了君臣關係,沒有一絲一毫其他關係。出於愛,萬曆帝並沒有在張居正死前表現出對他的厭惡和反感。由於恨,萬曆帝要抄他的家,殺他的兒子,讓他身敗名裂。深刻的愛和恨,才是萬曆皇帝報復張居正最大的原因。
阿飛聽這些似是而非的話,並不完全贊同他們對於張居正的說法。小皇帝對張居正有一種特殊感情是真的,任何一個孩子對於關心自己的大人都會有一種依賴。小皇帝的父親隆慶皇帝一直對小皇帝不是太好,既不親熱又不關心,所以小皇帝一直把張居正這個老師當作父親一樣尊重。缺少父愛的小皇帝把張居正當作一個假象父親也是有的。說小皇帝十分依賴張居正,由愛生恨開始仇視張居正,阿飛倒覺得沒有這麼嚴重。小皇帝和張居正之間的矛盾主要是王權和相權的問題,小皇帝氣憤張居正把持朝政不放權,張居正擔心小皇帝年輕不懂事處理不好軍國大事。
至於什麼專權、貪污、私生活奢侈什麼的,估計哪一個官員都是這樣的。最讓阿飛忍俊不禁的是張居正和李太后的緋聞。阿飛的年紀比小皇帝大一兩歲,小時候張居正曾經帶著阿飛去過一次裕王王府。張居正曾經想過讓阿飛噹噹時還是裕王世子的小皇帝伴讀的想法。只可惜阿飛不但很野,而且總欺負比自己年紀小的世子。裕王不願意世子變成野孩子或者是一個受氣包,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阿飛有幸近距離接觸和見識過後來成為李太后的裕王側妃李氏。阿飛深知這個李氏不可能和自己的父親張居正有任何實質上的關係。
阿飛不得不承認一點,他的父親張居正真的很有女人緣。在許多女人看來,張居正不但長得好看,有一股子儒家書生氣,而且是一個百分百的中老年婦女之友。凡是喜歡成熟男人類型的女人,都對張居正的外貌百分百滿意。張居正不但身材高大,樣貌端正,而且有一縷好看的鬍子。阿飛小時候最喜歡張居正抱著他,他抱著張居正的鬍子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