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公糧

第24章 公糧

糧站,可能對於現在的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地方,也有可能是一個陌生的辭彙。對於上一輩的農民來說,糧站承載著太多不好的回憶。

交公糧是自古以來農民的傳統,俗稱農業稅,每年在糧食收穫的時候在指定的時間內必須向所在地的糧站交公糧,這項傳統在2006年已經全部取消。

每年的九月基本都是各家各戶上繳公糧的地方,劉西元所在的白河鎮徵收的糧食為稻穀,是根據自家田地的畝數來確實繳糧的數量。

劉西元一家四口人,田有四畝,按照一畝兩百斤的量繳納公糧,基本上需要去上繳十次左右才夠數。

劉西元家需要上繳八百斤的稻穀,每次劉西元大概能擔一百五十斤左右,完成整個繳糧需要六七次。

糧站為防止農民在稻穀中摻雜不合格的稻穀,所有糧站都有一台電動的鼓風機,每次繳糧前都需要先過一下這個機器,然後才稱重,但是,這個鼓風機會把部分合格的稻穀一樣的篩選出去,所有,每次農民擔過去的糧食斤數都要下降。

劉西元正在家裡用自己的風車把今天準備繳糧的糧食都篩一遍,其實所有農家自家吃的糧食都是通過這種手動的風車篩選后入自家倉庫的,作為自家今年的口糧。

篩完后,劉西元就準備用扁擔將糧食擔去白鶴鎮糧站,穿著一件背心,脖子上纏著一條毛巾,主要是用來擦汗,防止扁擔從肩上滑落。

九月的天氣並沒有完全的降溫,還能感受到夏天的尾巴,整個路程大概有八九里路,只能靠人工,尚未修建有馬路。

劉西元在路上遇見同樣去糧站的其他人家,偶爾會同路,聊聊今年的收成怎麼樣,聊聊自家的孩子怎麼樣。

整個路程對於擔這麼重的他們來說,至少要歇個四五趟,而且每個人脖子上的毛巾都已經打濕,趁著協會的時候擠干毛巾上的汗液,繼續趕路。幾十年來,祖祖輩輩都是這樣過來的。

糧站那邊已經在排隊了,它負責徵收白河鎮所有農民的農業稅,大多數人把扁擔橫放在裝有糧食的籮筐上,坐下與熟人之間開始了閑談。

前方拿著空籮筐的一位老漢唉聲嘆氣的走了出來,不用想,肯定是今天繳的糧食不足量,下回還要找個時間繼續來。

基本上每家都是這樣,因此在最後一次的時候都會按照原有的差量多準備一些,不然差個十斤八斤的既浪費精力,也浪費時間。

大半個小時后,終於輪到了劉西元,首先就是將籮筐里的稻穀倒進糧站專用的鼓風機裡面,將籮筐放在機器的下方出口處,嘩嘩嘩的聲音中只見鼓風機的風口處噴出了許多帶殼的稻穀和一些空殼,很快就鋪滿了厚厚的一層,其中有有部分空殼,也有部分斷裂成半截的稻穀粒,還有些的就是顆粒不飽滿的,顆粒小的同樣會被扇出來。

到了稱重環節,原本在家稱了有一百五十來斤的稻穀,只剩下不足一百三十斤。在工作人員處做好登記后,發現還差二百八十多斤才夠數,只得再找時間來了。

回家的路上,人們的話題繞不開繳糧的問題,有的人氣憤今年的鼓風機吹出來的糧食好多都是好的,有的人則說糧站的稱有問題,始終圍繞著繳糧的事。

在一群漢子眼中看出了不甘。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時代逆流而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時代逆流而上
上一章下一章

第24章 公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