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見識
隨著改革開放的興起,經過二十來年的發展,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知從何時開始,曾經原本熱鬧的村子只剩下老弱婦孺,原本的條條大道就成了雜草叢生。
有人說農民工是城市化過程的必然現象,其實並非如此,它只是社會資源分配不合理的必然結果,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每年的產值並不能很好的負擔家庭生活,為了讓家人更好的生活,不得不背井離鄉,過著城市裡最底層的生活,無非是為了生活。
千禧年之後,劉勇所在的村開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外出,留下的只是像劉西元這樣除了務農別無一技之長的農民了,加上年齡的原因,並不能適應工地上得生活。
每當過年的時候,一群穿著時髦的年輕人在農村裡似乎顯得格格不入,總會帶回一些沒見過的零食,火腿腸、泡麵之類的,總能引起別家孩子的眼饞。
在他們口中說道城市的景象時,腦海里總是有些空洞,想象不出所謂的大城市到底是神墓樣子,幾十層的高樓刷新了他們對樓房的認知,因為村裡最豪華的樓房也不過才三層而已。
每每的談話中,總能感受到他們的優越,對於大部分連縣城都沒去過的農民來說,倍顯有牌面,人們第一次知道了抹在頭髮上的摩斯,第一次知道了頭髮還可以做各種好看的造型,第一次看見了在城市商場買的好看的衣服。
這似乎影響了不少的年輕人對城市的嚮往,就連劉勇都羨慕他們口中的城市到底是怎麼樣的,眼神中充滿了好奇。
當村裡人打牌只打五毛的時候,總有一群人打五塊的麻將,他們總能引起大部分人的圍觀,在豬肉只有三四塊錢一斤的時候,是非常羨慕這種動則輸贏幾百塊的年輕人的。
但不少人背地裡總會說三道四,「敗家子」、「錢多得燒的」、「騷包」等詞語總會出現在這群農民口中,一輩子的省吃儉用的習慣讓他們只能在嘴上出下氣。
其實這群打工的年輕人享受的是村裡人羨慕的眼光,說道工地上的活,不比農村的農活輕鬆,一天三十來塊的工資,一年下來至少掙個三四千,相當於一家人忙農活大部分收入了,所以在他們的認知當中,掙錢比農村容易多了,在那個缺勞動力的時代,包工頭和老闆都求著你上班。
劉西元在劉勇很小的時候,總是對他說,讀書才能去城市裡,而現在社會的發展導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去了城裡,不知不覺影響了很多正在讀書的孩子,讀書並非唯一的途徑。
雖說劉西元沒有去外面打過工,但是也深知,工地上的活不會太輕鬆,別人家修個房子去幫忙都辛苦,更別說城市工地上的活了。劉西元生怕劉勇受到這些外在條件的誘惑,嚮往他們口中的城市的樣子,走了偏路,他覺得有必要跟劉勇談一下了。
因此,就有了接下來的父子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