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敵我分析,朝廷難處
景清從侍衛處借來一柄刀鞘,指著長江北側道:「王爺,燕軍兵臨龍江驛,來勢洶洶,但我軍亦有大江天險可據,若我軍始終保持防守的姿態,燕王想要渡江作戰,戰力必然大打折扣,加之拱衛京師的兵馬司向來熟悉水陸作戰,這一仗勝負五五之數!一方面燕王率精銳突破山東、河北防線,戰線脫離了大本營,糧草全靠掠奪周邊百姓的口糧,想來堅持不了多久。所以臣以為,只要我軍堅壁清野,固受防線,這一仗有的打!」
朱允熥暗自點頭,景清雖是酸儒中的一員,但戰略眼光頗為獨到,歷史上之所以朱棣能攻破南京,一來有朱橞和李景隆這兩位高層內應,其次也是朝廷著急的命盛庸的水師攻擊燕軍,導致戰船盡數被奪,燕軍大搖大擺的乘坐這批戰船過了長江,佔領了南京城(金陵)。
景清的策略是以守為攻,雖然不是什麼上上之策,但對於建文一朝的迷之作戰,也算是少有的清醒之人了。
「繼續說!」朱允熥不等景清停頓,光說這仗怎麼打還不行,還要從糧草、後勤補給、醫療等方面詳細的說明,戰爭不僅僅是光拼兵力人數和作戰能力,其他與之相關的保障也非常的重要。
如果是燕軍是背水一戰,金陵守軍又何嘗不是,但金陵守軍背靠京都,資源尚足,這種情況之下,朱允熥必須要把這個有利的buff加滿!
景清拱手,指著鳳陽、浙東兩地,接著道:「其次燕王出師無名,即便麾下人馬軍容鼎盛,但應天府外我們仍有幾路援兵,只要我們能堅持到援兵到來,便可與盛庸、鐵炫駐紮在山東的征北軍將朱棣圍殲在兩淮一帶!王爺請看,兩淮地勢低洼,河流交錯縱橫,朱棣或許在草原上縱橫無敵,但在此地山林和丘陵繁多,不利於騎兵作戰,我們的打贏的幾率增加了不少。」
盤腿而坐有些大臣也開始思考可行性了,大多數淮西好戰派都認為景清說的很有道理,甚至以他們的眼光來看,朱棣沒有後勤補給,戰敗的幾率更大。
景清接著分析道:「況且朱棣收攏殘兵,目前軍隊的人數已經有五十萬餘眾,口糧不多,後勤保障極差,不可能再繼續擴充軍容。反觀我軍,從後勤人員補給上來看,朝廷背靠百年雄關,水路交通發達,各地的兵馬司、衙差、屯兵可以源源不斷的集結,整編進入部隊,在持久戰上,我軍更佔據優勢。此外,後勤軍備的情況也相當的可觀,設在金陵郊外的軍火倉半年前已經增加了一倍,現在已經趨於成熟,可以直接投入使用。」
「而且今年的賦稅,早在三四月時,已經把去年各地稅收運來的糧食集齊,現下京都流通的糧食雖然不多,但一旦開放儲備的糧倉,三軍將士和百姓卻也是不愁糧食供給的!」
朱允熥給他鼓勵的眼神,景清的思路非常的清晰,聽他娓娓道來頗有種庖丁解牛的感覺,雖是搞彈劾人的御史,但腦子並不死板。
「那景愛卿的意思是這一仗不僅能打,而且我軍贏的可能性更大了?」朱允熥反問,以剛才景清的分析來看,除了正面硬剛打不過朱棣外,其餘的優勢都比朱棣明顯。只要把朱棣的閃電戰拖成持久戰,朝廷和燕軍的勝負應該能達到五五之數。
景清卻沒有回應,反倒是哭喪著臉,讓朱允熥納悶兒道:「景愛卿有難言之苦?說出來吧,本王自有決斷!」
「王爺,這唯一的問題便在於朝廷已經沒有錢了!發不起軍餉了。」景清直白的說了出來。
朱允熥心裡納悶,糧食還有,國庫的錢沒了,老朱留下的底子如此的洪厚,不會有人中飽私囊吧,看來有人的手伸的太長了。
朱允熥冷喝一聲,淡淡道:「國庫沒錢了嗎?本王是不是聽錯了!還是說有人私自拿了朝廷的銀子?」
此時,戶部尚書黃子澄走了出來,銳利的眼神一閃而過。
黃子澄佯裝嘆了一口氣。
哭訴道:「王爺,我大明朝賦稅較低,國庫一向不是很寬裕,如今國家頻繁的征戰,軍費開支嚴重,又加上給太祖修繕皇陵,耗資巨大,存銀早就不足了!」
「哦?那國庫還剩多少銀子啊!」朱允熥問道。
「僅剩五十萬兩白銀!這些錢若用于軍費支出,-恐怕會導致朝廷資金周轉不濟,動搖國之根本啊!」
什麼?五十萬兩!
朱允炆才當皇帝幾年,朝廷就這麼窮了?朱元璋在位時殺了這麼多的貪官,不可能白殺了吧!
朱允熥被震驚了,但也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
大明朝向來搞經濟不行,經常沒錢用了就開始殺貪官,把人家養肥了,就割韭菜收沒財產。
但問題是,貪官總有殺完的一天,就像現在,這個難題留給了自己!
不過,大明朝文官集團靠著家族經商,富的流油,對朝廷卻是一毛不拔。
朱允熥記起了正在修建的皇陵,問道:「工部尚書何在啊!工部近日正在修建的皇陵,停了吧,把銀子都花在出生入死的士兵上!」
工部尚書牛景先出列奏道:「王爺,這恐怕不妥,皇陵事關重大,關乎龍脈和龍氣的孕育,若是貿然停止,恐會影響大明國祚!」
朱允熥怒道:「按本王的旨意辦,不僅要停止修建皇陵,還要將所有修繕的佛寺廟堂的錢,用於兵餉的籌備!」
「在本王的心中,沒有什麼比打贏這一仗重要,明白嗎!」
牛景先還想說什麼,但齊泰和黃子澄給他使了一記眼色,只得作罷。
景清眼底顯然有些振奮,朱允熥看在了眼裡,景清正氣浩然,在家國大事上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不卑不亢,未來可以提拔任用。
此時,齊泰眼神突然閃爍,向自己陣營裡面的一個官員示意。
後者立即出列,奏稟道:「王爺,臣有要事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