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師爺胡漢3
這不,這次輪到了官員換任的時間到了。
這上一屆的縣令啊,就使勁了各種方式,花了無數的金銀財寶。終於如願以償的被調走了。
這上一任的縣令啊,對即將上任的吳縣令也是有所了解。知道這個人啊,和早前的自己一樣,也是清官一枚。
自己曾經立志做一個清官,沒有做到。
現在又看到了一個類似當年的自己,自己心中不忍。所以呢,就留下了那麼一點散碎的銀兩。希望能夠在這個吳縣令的身上,實現自己當年沒有實現的清官夢想。
要不是有這上一任縣令留下的一些散碎銀量,這個吳縣令啊,恐怕連一分錢都沒有。也就談不上為老百姓做善事了。
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這靠上一任縣令留下來的散碎銀兩,是遠遠滿足不了整個一陽谷縣的開銷啊。
這吳縣令呀,也是一個頭兩個大。
這次又遇到了上面這樣的回應。真是一夜之間愁白了頭。
這晚飯的時候啊,吳縣令就把這個師爺叫了過來,向師爺說起了這件事。
好嘛,這個師爺可真是絕啊。師爺直接回了一句,我要辭官,我要辭職,辭職不幹了。
無奈之下,吳縣令只好放任師爺辭官而去。
這緊接著呀,有一些衙役,捕快也跟著鬧起了辭職不幹了。這前前後後走了有100來號人。到頭來呀,只剩下了滿打滿算12個當兵的小嘍啰了。
無奈之下,吳縣令只好請教自己的高堂陳母,把這件事說給了高堂陳母。
陳母是這樣回應兒子的。
「報國呀,你當官是為了什麼呀?」
「啟稟母親,當然是為了做一名清官,為善四方了。」吳縣令正氣凜然的如此回答道。
「做清官,做善事。報國呀,咱們先不談清官這一說,我就問你,做善事需要什麼?」
「當然是有一顆公利的心,為老百姓立公,為國家立公。」
「我的國兒啊。你呀,一直沒有回答到點子上。我來告訴你吧,不管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資本,說白了就是需要錢呀。你想做清官,這我不攔你,我也支持你做一名清官。可是你要為老百姓謀福利,為老百姓做善事,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你要有錢,你要有資本呀。錢,俗話說的好,這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錢哪裡來的?錢當然是從老百姓身上來的。從老百姓身上拿來的這些錢幹什麼?當然是用之於民了,錢哪兒來,用到哪兒去。你懂了嗎?」
「兒子,兒子,我不是很明白母親的意思。」
「那我且問你,如果說讓你在一個做清官和做為老百姓謀福利的官,二者只可二選一的情況下,你是選擇做清官呢,還是選擇一個作為老百姓有利的官呢?」
「母親,我感覺您說的話有些自相矛盾,當然是只有做清官才可以為老百姓謀福利的,如果是做貪官的話,何談為老百姓謀福利呀?」
「我的兒呀。哎呀,行了,為娘的啥也不說了。哦,對了,我問你,我記得你下面有一個捕快,一個小嘍啰,貌似叫什麼胡漢三的。他這次走了嗎?有沒有辭職不幹呀?」
「回母親的話,胡漢三沒有走,一直在,母親問這個人幹什麼呢?」
「你的師爺今天不是辭職不幹了嗎?我就給你一句話,你要想真真正正的為老百姓做實事,做好事,為善一方,為老百姓謀福利。先把你所謂的做清官暫時放一放。你去三顧茅廬一般的去請求這個胡漢三做你的師爺。
虛心請教,只要他願意做你的師爺,願意輔助你。那麼你以後就一定能夠實現為老百姓做好事、做善事、謀福利。行了,你去吧,為娘的要休息了。」
這結束了母子的對話之後,吳縣令心裡想了很多。最後呢,就決定聽母親的一次。去找這個胡漢三去了。
「不知老爺找漢三有何吩咐?」
「漢三呀,今天師爺辭職不幹了。你曉得吧?」
「知道了,今天師爺走了。嗯,下面的人都知道了。」
「今天我找我母親去談話了。我母親說讓我拜請你為我的師爺,我也不知道是何故?但是你也知道,我一直呢,是比較孝順我母親的。所以今天我懇求漢三,你能夠做我的師爺。能夠輔佐我做一名清官。為老百姓做善事。」
說話的時候吳縣令大禮參拜起了胡漢三。
「老爺,快快請起,快快請起,你怎可使得如此大禮,漢三承擔不起呀。」
「漢三兄弟,你若是不答應我。報國我寧肯長跪不起!」
「哎,罷了,罷了。俗話說的好,視為知己者死。我雖然不清楚這吳縣令到底心中是何所想。但是陳母看人是如此的犀利。哪怕不是為了吳縣令,為了陳母的賞識。這師爺我也就做了!」
胡漢三心中如此想到,然後開口便道:「老爺,快快請起,我答應您便是了。」
「好,一言為定,永不反悔!」
「在我答應老爺做師爺之前,我只問老爺一句話,您到底是選擇做清官,還是選擇做為老百姓有利的官?」
「這胡漢三怎麼和母親說話一個樣子?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又應該如何選擇呢?清官,為老百姓做事的官,難道兩者真的有區別嗎?哎,罷了,罷了。」
吳縣令心中如此想到。
然後開口便答道:「如果非要在做清官和為老百姓做事的官二選一的話,我選擇為老百姓做實事!」
「好!那麼我再最後問一句。大老爺對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句話是否贊同?」
「贊同,認同,我舉雙手,100%的贊同。」吳縣令這樣回道。
「既然都到這個份上了,我胡漢三也沒什麼矯情的了,老爺,我答應你了。從今日起,我就是您的師爺。我定會為老爺粉身碎骨,在所不辭。」
自從這胡漢三做了吳縣令的師爺之後,這吳縣令不再是一名清官了。
也開始向一名貪官慢慢的轉變了。
從此之後,吳縣令和以往的每一任縣令一樣,也變成了一名貪官。
但是吳縣令的這個「貪」和其他的官員他有所不同。其他的官員貪,那是為自己而貪。大量的金銀珠寶都收入自己囊中。而吳縣令的這個所謂的「貪」,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從民間所得來的大量的財富,金銀珠寶最後又回饋到了老百姓自己的身上。可真是一個大大的「貪官」吳縣令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