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第18章:選址望野,伏蠻關的由來
經過一夜的休息。眾人踏上了,尋找根據地的道路!
不過,對於根據地的選擇,姬賦治早有想法——望野!
望野這個地方,地理位置比較特殊。這裡三面環山,東面有一條大河。但這裡,地勢比較平坦,良田眾多。
除了天然的防守優勢以外,望野也是一座邊城!但這座邊城,易守難攻!人口約83萬,沒有守備軍!真的沒有守備軍!特殊的天然防護,外加地理位置。
導致瞭望野城,人民富裕,商業繁茂。除了維持秩序的衙役,這裡根本就沒有守軍!
望野在帝國地圖上,處於西陲城的東北方向,相距約6百公里。
西陲城,是帝國西方的門戶。在西陲城后,還有三座小城,為西陲城提供糧食、兵力。
這三座小城呈扇形分佈。東北方向的(上邊),是嶺山城。
西陲城的正後方(即東方),是子衛城。
臨江城,則在東南方向。城如其名,臨江而立。
在之後,也是原來的帝國門戶——伏蠻關。也叫伏蠻關隘,破蠻關。這裡就不是城了,而是純粹的軍事重地!只有一道高牆矗立!這裡,也是帝國西部,最後的防禦位置。
一但伏蠻關失守,那麼釋葉帝國的西部大門,就徹底打開了!可以任由胡尢人,縱情奔襲,肆意掠奪!
這伏蠻關,原本不叫伏蠻關。當初釋葉大帝,在向西部動兵的時候。把原本居住在西部的氏族、部落,打的毫無招架之力。原本的三大部落,五個中型部落,和四十多個小部落,外加眾多氏族。
全部打出了,伏蠻關外!
當時眾多氏族,和小部落聯合。他們組建聯軍,夥同中型部落,聯合大部落。跟釋葉帝國打了七年!最後釋葉大帝,親自率領百萬大軍,一路攻殺。屠了三個大型部落,兩個中型部落。以及,數十個小型部落,和氏族聯軍。總共、屠殺了490多萬人!
釋葉大帝,每攻陷一處,必定會屠盡所有人口!
倖存下來的人,因畏懼帝國軍,陸續遷徙。最後,全都來到破蠻關后。背靠南離草原,據險而守。因此,當時的破蠻關,也叫作——拒寇關!
眾多西部的原居民們,彙集於此,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他們憑藉破蠻關,獨特的地形條件。修築城牆,抵禦入侵!
雙方在破蠻關,打了四百多年的拉鋸戰!帝國大軍,在此毫無用武之地!
因為這拒寇關,左右是陡峭的山壁!兩山之間,只有一個三十米左右的山谷,以供通行。並且,這左右的兩座大山,分別是兩條山脈的末尾處。最低也有四十多米,最高有七十多米,山體陡峭,無法攀爬!繞路,都沒地方繞!
後來帝國大一統,農業、畜牧業,經過多地改良,變的越來越好。慢慢的製造業,和商業也出現了。「錢」,就這麼應運而生了!
隨著眾多的部落,與氏族的融合。以物易物,已經不在適合。錢的出現,剛好彌補了這個問題。
可以說,釋葉大帝一人,就促進了,整個世界的歷史進程!直接將人,從部落、氏族時代,推向了封建帝國時代!
後來嘛,自然很簡單。隨著帝國的發展,攻城器械出現了!拒寇關的木質城牆,擋不住投石車的攻擊。
至此之後,拒寇關改名易主——破蠻關!
帝國軍攻破拒寇關后。又把拒寇關后的原住民,大肆屠戮了一番!雙方的仇,
那是越結越深!
最後,西部的原住民,逃進了南離草原。並且,在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后。西部居民,早就形成了畜牧為主,農業為輔的模式。
帝國軍,原本想要趕盡殺絕。但在進入南離草原十年後,他們放棄了這個想法,因為南離草原太遼闊了!
在加上,西部居民們,為了躲避帝國軍的追殺。他們分散開來,以家庭為單位,各自逃命。
帝國軍追殺了十年,才殺了一萬多人!無奈之下,帝國軍只能撤軍,留下五萬人駐守。
又過了一百多年,西部的原住民們,聚集了330多萬人,跑來找帝國軍復仇了!
他們以騎兵為主,突襲了帝國守軍。重新奪回拒寇關!接著繼續奔襲,一路燒殺搶掠,攻破半個帝國西部!
帝國西部,在和平了一百多年後,再次陷入戰爭!
就在這個時候,釋葉帝國調遣了,230萬大軍,揮師西伐!
帝國軍又跟胡尢人,打了二十多年!最後,胡尢人又退回了拒寇關!據險而守!
這一次,胡尢人尤為注重防禦!在攻破拒寇關后,就開始修築城牆!抓回大量的奴隸,以供驅使。當拒寇關,再次建造好時,累死的奴隸,就有八萬多人!
而原來由帝國軍,修築的城牆,被胡尢人親手推倒!
憑藉地利堅牆,胡尢人又在這裡,跟帝國軍打了六十多年!
在戰爭期間,胡尢人會派出騎兵。時不時地騷擾一下帝國軍,或者偷偷繞過帝國軍。跑到帝國內部,燒殺搶掠!流動作案!
這一舉動,徹底惹怒了帝國軍。在帝國軍,不計傷亡地猛攻之下,終於又一次攻破了拒寇關!但這一次的代價,十分慘重!帝國軍,戰死三十多萬人!晝夜不停地打了一個多月!
拒寇關又再一次改名,從「拒寇關」到「破蠻關」,最後到現在的「伏蠻關」!
但帝國軍,在付出了,這麼大的傷亡之後,才攻破了,胡尢人的防禦。他們又怎麼可能,就此罷手!
帝國軍又把胡尢人,追殺進了南離草原!
但這一次,帝國軍發誓要盪盡胡蠻!直接就率領百萬大軍,浩浩蕩蕩地衝進了南離草原!
結果胡尢人,借著騎兵之利,把進入草原的帝國軍,打的哭爹喊娘!進去時的一百多萬人,跑出來時,只有不到四十萬人!
於是帝國軍,痛定思痛。在伏蠻關,駐紮重兵!不再主動出擊。
再後來嘛,因為發生過幾次大地震。所以就有了現在的,第二道防線——西陲城!
在地震之前,伏蠻關外,只有一些小山包,地勢還是非常平坦的。就連小山坡,都不多。
結果幾次大地震之後,地勢大變樣。又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防線!即,現在的西陲城。
雙方又一次發生大戰!打了16年!最後,以帝國軍的勝利,而告終。
然而雙方的仇恨,也真的到了,無法化解的地步!
只要帝國有個風吹草動,胡尢人就會,馬上跑來湊熱鬧。這也令釋葉帝國,頭疼不已!
雖然胡尢人,再也沒有攻破過防禦。但這愛湊熱鬧的性子,卻也不得不防。於是釋葉帝國,就在兩道防線之中,建立城池。隨著人們的遷入、發展,最終有了三座小城。分別是「臨江城」,「子衛城」和「嶺山城」。
就這三座小城,就能夠做到,讓這邊境自給自足!為帝國,減輕了巨大的負擔!
釋葉帝國和胡尢人的恩怨,從釋葉帝國,建立之初就有了。雙方可以說是,斷斷續續的打了一千三百多年!這一千三百多年中,滿打滿算,也只有不到四百年的時間沒打。那還是因為胡尢人,傷亡過大,在休養生息。或者釋葉帝國,在跟別的地方打仗,沒空打胡尢人。
期間,釋葉帝國也有好幾次,想要繼續西征。但只要帝國軍進入草原,就會被胡尢人打出草原,從無例外!
胡尢人雖然攻不破,帝國軍的高牆防禦。但帝國軍,也沒辦法進入草原!哪怕是帝國的重裝騎兵,在進入草原之後。也被胡尢人打的丟盔棄甲,抱頭鼠串!
從此以後,釋葉帝國,就老實起來了。從不主動出擊,只守城牆。
再說望野
望野獨特的地理條件,讓他在軍事上,並不怎麼被重視。
首先是北、西、南,三面環山不說,還山勢險峻。唯有東面有出口,但這出口,還有一條大河在前。並且,它還是最邊緣的中型城市。一但被人圍城,連跑都沒地方跑!
雖然糧產不錯,但也只是中上水平。釋葉帝國,不僅沒有守備軍在這裡。甚至,釋葉帝國,還非常喜歡,有人跑到這裡來。
因為望野這裡,曾經圍死過兩次,胡尢人!
只要帝國大軍,往外面一站,啥也不幹。就等著你出來投降,或者困死在裡面。
只是後來,有些人在災年逃難,逃到這裡。這才發現,望野這裡,特別適合種植,這才慢慢有瞭望野城。
只不過這個時候,帝國跟胡尢人的戰爭,已經基本定型。
戰場都確定在西陲城了!就算西陲城失守,也還有伏蠻關的存在。所有的帝國軍隊,基本都在這一片地帶。
首先,是釋葉帝國西部,基本不會再失守。其次,就算帝國西部大門失守。釋葉帝國也一樣希望,入侵者能夠去望野城。
如果入侵者,入侵別的地方,釋葉帝國很難抵擋。但要是哪個不長眼的,跑去瞭望野城,那你就中獎了!
甚至,釋葉帝國,還有意無意的,有一種把人,往望野城趕的節奏!
但望野城,如果作為起義根據的話,那就不一樣了。只要民心所向,就不會出現斷糧的情況!
只要我不斷糧,我還怕你圍城?你圍一輩的城,我都不鳥你。
至於逃,為什麼要逃?先不說沒地方跑,就算有地方跑,那也沒必要跑。我把弔橋一收,你來打一個試試!50多米寬,十來米深的天然護城河,了解一下?
你就在對面,看著我在城頭吃肉喝酒,載歌載舞就行了!
重點提一下,望野城在帝國1213年以前。這裡一片荒蕪,根本就沒人來。這裡除了動物,還是動物。
後來有一年大旱,有人往這邊逃難。來到此處之後,就決定在此安家,圖個清凈。過了幾年,這裡適合耕種的消息,就慢慢的傳出去了。引來了大批,之前的難民。
這裡就這麼慢慢發展起來了。
當時的官員跑來實地勘察,結果他只想把這裡,打造成一個糧倉。並且,想著一但胡蠻,再次攻破邊關。只要能把胡蠻,吸引到這裡來。那麼胡蠻必將走投無路,必死無疑。
但,若是胡蠻進攻其他地方,其他地方很難守住。
與其讓胡蠻,威脅到整個帝國西部。不如讓胡蠻把目光,放在望野城,以小換大!所以望野,沒有守備軍!只有衙役!
甚至過分到,只有一座橋,還不是弔橋!
後來,這裡的人越想越不對勁。就自己偷偷修建了城牆,在修到兩米半時,被當地官員,緊急叫停。差點沒拆了!
但那些官員一看,這有個不高的城牆。反而會讓人躍躍欲試,想要攻城的衝動,無法抑制!只要看一眼,就滿腦子都是,各種各樣的破城方法!所以它就這麼保留下來了!
接著這裡的人,又偷偷修了一座弔橋!
在沒有威脅之前,這裡的城牆,簡直多餘!有沒有守備軍,都一個樣。
可一但有了敵人,那這裡可就太容易被攻破了!
這個計策,不可謂不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