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超級興奮藥丸
原文|這段33年的婚姻,只相伴6年,卻看哭14億人,他們值得被你知道!
來源|能量君
今年國慶,你有沒有為《我和我的祖國》流淚?
我哭了,身邊很多人也哭了,不僅是在聽到歌曲時,也在看完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后,特別是《相遇》部分。
影片上映后不久,#張譯的眼神戲##任素汐的哭戲#就登上了熱搜,不少網友表示戳中淚點。
電影講述了一段悲情往事。
上世紀六十年代,國防科技工作者高遠投身祖國核事業,在一次意外中手動關閉反應堆,幫助基地躲過浩劫,自己卻因過量輻射,命不久矣。
回京治療時,他在公交車上偶遇一直等他的戀人,卻只能忍痛裝作不識,錯過終生。
這個故事並非完全虛構,高遠的原型,就是「兩彈」元勛鄧稼先。
今天,小編想和你分享,他和妻子許鹿希凄婉的曠世愛情,同樣充滿著奉獻與犧牲......
01
相愛
他們的緣分,要從上一輩說起。
上世紀二十年代,國學大師鄧以蟄和九三學社創始人許德珩同為北大教授,友情甚篤。
兩家人來往密切,各自的孩子鄧稼先和許鹿希自然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後來,小鄧稼先因將日本國旗撕碎踩在腳下,差點招致禍端,被迫前往昆明求學。
聯大物理系畢業后,鄧稼先一邊準備赴美研究生考試,一邊在北大物理系做助教。
巧合的是,那年,許鹿希剛好是他的學生。
一個才華橫溢,一個好學進步,兩人很快碰撞出了愛的火花。
後來,鄧稼先順利通過考試。
臨行前,朋友勸他:「天就要亮了,你先別走。」
鄧稼先拍拍他的肩膀,堅定地說:「建設國家需要人才,我學成后一定回來!」
到了美國,他開始玩命學習,僅用了23個月,就順利通過博士論文答辯。當新中國成立的喜訊傳來,鄧稼先婉拒導師的挽留,拿到學位9天後就登上了回國的輪船。
(趙忠堯、錢學森、鄧稼先等百名留美學生學成歸國,在甲板上集體合影留念)
等到許鹿希畢業,他們就結婚了。那時,他是研究所的副研究員,她是醫學院的教員。家世相當、青梅竹馬、彼此愛慕,旁人都說,這是佳偶天成。
婚後,兩人琴瑟和鳴。
在兒女接連降生后,甜蜜更甚。
鄧稼先很喜歡逗孩子玩。
女兒剛會說話,他就誘導她喊「爸」,一遍一遍逗她,隨著她長大,要求就從「爸」升級到「爸爸」、「好爸爸」、「非常好爸爸」、「十分好爸爸」,直到想不出形容詞為止。
平日兒子喜歡抓蛐蛐,他親授經驗;年節時,父子倆比賽放甩炮。
這時的他就像個「大孩子」,一家人生活其樂融融。
許鹿希回憶說:「鄧稼先總能有意無意地為家人創造這種幸福感。」
但當緊迫的現實襲來,這對小兒女穩妥的幸福也開始經歷風雨。
02
離別
朝鮮戰爭爆發后,面對美英等國的鉗形包圍,「中國一定要有原子彈」。
1958年的盛夏,當時的副部長錢三強找到鄧稼先:
「稼先同志,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調你去做這項工作,怎樣?」
「大炮仗?」
鄧稼先立刻明白這是原子彈,他點了點頭。
一直到回家的路上,34歲的鄧稼先才反應過來這意味著什麼——他將從此隱姓埋名,不能公開,連父母妻兒也要保密。
他心事重重,
面對妻子,好多次話到嘴邊卻說不出口。許鹿希也察覺到了他的不安。兩個人躺在床上,誰也睡不著。
月亮到了中天時,鄧稼先終於開口了:
「我要調動工作了」
「調到哪裡呢?」
「幹什麼工作?」
「不知道,也不能說。」
「給我個通訊地址,好嗎?」
「這也不行。」
空氣突然沉默。
幾分鐘后......
「我今後恐怕照顧不了這個家了,這些全靠你了。」
又幾分鐘后,鄧稼先的語氣變得堅定:
「我的生命就先給未來的工作了。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意義,就是為它死了也值得。」
許鹿希的心如墜冰窟。女兒4歲,兒子2歲,家裡還有4個老人呀。
第二天,他們拍了一張全家福。
上任后的鄧稼先彷彿變了一個人,當時他壓力巨大。
援建的蘇方封閉核心技術,後來直接撤走,他要領導手下28個新畢業的大學生,從頭摸起。即便在家,他的大腦還在飛速思考計算,常處在遊離狀態。
他們曾為一個關鍵參數,在半年內計算了9次,計算的紙帶子裝進麻包,堆滿了屋子。
這一切許鹿希當然不知道,但她理解他,她拚命做家務,讓他不為家事分心。
但這樣的日子也很快結束了。
有一天,許鹿希回家,發現鄧稼先已經收拾好行李。望著妻子,他支支吾吾地說:「要出差了,可能會很久。」
許鹿希無語凝噎,含淚點頭。
03
相聚
鄧稼先這一走,很長時間沒了音信。
起初孩子們問爸爸去哪了,後來鄰居們以為鄧稼先另尋新歡,拋棄了她們母子,用同情的眼光打量她。
許鹿希有苦難言,只心虛地解釋:「他出差了,要很久。」
好在後來鄧稼先偶爾也會回趟家。只是,他突然出現,電話響起,又急速離開,「好像從天上掉下來的一樣」。
雖然聚少離多,但兩人的愛卻沒因距離衰減。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舉國歡慶。
許鹿希隱約猜到了丈夫在做什麼,她為他驕傲的同時,也暗盼他任務結束回家再也不走了。
她遲遲沒有盼到這一天。
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距原子彈爆炸成功僅兩年零八個月。
這一時間,法國用了八年零六個月,美國七年零四個月,蘇聯四年。
這是鄧稼先們創造的奇迹。
但許鹿希盼望的那天依舊遙遙無期。
直到1985年7月31日,這一次,鄧稼先再也不走了,他病了。
在一次核試驗中,核彈空投后沒有爆炸,也不見蹤跡,一旦發生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在一百多名防化兵找尋無果后,鄧稼先決定親自去找。
找到那一刻,為第一時間弄清事故的原因和影響,確定情況是否可控,他竟然用雙手捧起了碎彈片——含有劇毒的放射物。
(從事故區走出的鄧稼先和趙敬璞副部長特意合影。左:鄧稼先)
這一碰,他的體內吃進了特大劑量的放射物鈈,有多可怕呢,一克鈈可以毒死100萬隻鴿子。
隨後檢查顯示,白細胞染色體粉末狀破裂,肝臟受損,幾乎所有指標異常。他開始加速衰老,不到1年,頭髮花白。
但就是這樣,他還堅持上前線,直到這一次,被部隊強行安排住院。
直腸癌中晚期!
許鹿希沒想到,千盼萬盼,等了28年,兩個人終於有機會廝守,卻是倒計時的開始。
04
守候
眼睜睜看著癌症晚期丈夫每天疼痛難忍,作為醫生的許鹿希卻無能為力,那一刻她恨極了自己。
但彼時鄧稼先顧不上疼痛,他自知時日無多,決定在臨死前,起草一份建議書,指明中國未來的核發展道路。
他的床頭堆了兩尺高的書籍和資料,治療時看資料,空隙時坐在橡皮圈上伏案起草和修改建議書,同事們每天進進出出,病房成了新的辦公室和會議室。
建議書一點點成型了,他的止疼針也從一天一針,變成一小時一針,出血越來越大。坐在他身旁的許鹿希唯一能做的,就是幫他擦拭滿頭的虛汗。
她心如刀絞。
終於,鄧稼先趕在去世前3個月,完成了這份他和于敏聯合署名的,如今保障我們能無懼核威脅,安心發展經濟的建議書。
這之後,他終於有機會喘口氣了,決定回趟家吃個團圓飯。
1986年6月24日,《人民日報》、《解放日報》等紛紛刊發頭條文章《「兩彈」元勛——鄧稼先》,消息一出,親朋好友們紛紛打來恭賀電話,電話那頭的許鹿希卻淚流滿面。
一個月後,鄧稼先因全身大出血逝世。
彌留之際的他躺在許鹿希懷裡,望著這個為自己奉獻一生的女人,滿眼愧疚。
鄧稼先虛弱地吐出六個字:
「希希,苦了你了。」
一句話,讓許鹿希泣不成聲。
這一生,因為愛,她選擇了奉獻,因為信仰,他選擇犧牲。
她沒有怨,只有遺憾。遺憾幸福太短,遺憾自己不能代他受苦。
05
尾聲
臨死前,鄧稼先用盡全身力氣,留下一句叮嚀:
「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他,還是放不下祖國。
這一天,是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剛剛62歲。
距離他接到任務,28年。
距離鄧稼先住院,兩人真正團聚,363天,差2天整1年。
「稼先,你的血流盡了......」
握著丈夫漸漸冰冷的雙手,許鹿希遲遲不能相信,她痛聲哀嚎:
"28年的等待,為何最終相聚的時間又這樣短?"
"我們想去那麼多地方,最後一個都沒去過。"
鄧稼先生前心心念念想要出一本理論專著,但死神沒給他時間。
後來,當時58歲,原本學醫的許鹿希,從零開始學習原子彈知識,將鄧稼先留下來的101萬字的科學書稿校對出版,完成了他未竟的心愿。
33年過去了,許鹿希拒絕了國家分配的大房子,一直住在他們過去的家裡,陳設一如鄧稼先生前的樣子,甚至連沙發上的毛巾也保持著原樣。
今年,有記者採訪許鹿希,她說:「我今年91歲了,稼先比我大5歲。他如果在世,應該96歲了。」
說這話時,她語氣沉靜,眼睛盯著遠方,格外出神......
她說,在這裡不會孤單,因為每一個角落都有鄧稼先的氣息,彷彿他從沒離開過。
愛是什麼?
你守著祖國,我等著你;你為國奉獻,我傾情守候。
愛是什麼?——是選擇了愛,就選擇了擔當。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