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螞蟻的戰爭

第28章 螞蟻的戰爭

沒有了麥收季節的忙碌和喧囂,夏季的打麥場顯得空曠、寂靜,被石轆轆碾平的地面,在幾場暴雨過後,壓實的地面拱起了一塊塊土皮褶皺,像是披上了一層細密的魚鱗。

在打麥場的邊緣,脫粒的麥秸被垛成垛,用來燒灶火或者喂牛;一些被石轆轆壓扁的麥粒,保留了完整的胚芽,混雜在麥糠中,被雨水浸泡后開始抽絲髮芽。

在麥芽集中的地方,麥糠混著泥土覆蓋在上面,經過雨水的浸潤,麥糠與泥土連接,下面形成了密閉的空間,許多麥芽埋覆在裡面逐步發酵。

到了中午,太陽暴晒炙烤,在這個密閉的空間里,發生了類似於蒸煮的效果,發酵后的麥芽烘乾了水分,產生了少量的麥芽糖,為生活在此處的各種昆蟲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一窩一窩的螞蟻在此處安家落戶,比鄰而居,繁衍生息。

炎熱的夏季,螞蟻窩一片忙碌生產、繁殖的熱鬧景象,螞蟻數量不斷增多,族群不斷壯大,領地不斷擴展。周圍麥粒已經搬運完畢,新的糧食還沒有長出,食物發生了相對短缺,矛盾在食物競爭中越來越大。

某一天,在兩個螞蟻窩領地交錯的地界,因為一份食物的爭搶,雙方「擦槍走火」,幾隻螞蟻扭打在一起,戰爭由此爆發,源源不斷的行軍蟻從窩裡趕赴戰場,雙方展開無止無休的拼殺,直到一方行軍蟻死傷殆盡。

行軍蟻包括工蟻和兵蟻,工蟻負責發現和搬運食物;兵蟻負責保衛家園,有時也參與搬運食物,兩種螞蟻都參與戰鬥。

我曾經親手炮製過這種螞蟻的戰爭,尋找兩個相鄰的螞蟻窩,只需要一隻捏死的豆蟲就夠了。豆蟲是豆天蛾的幼蟲,喜愛蠶食大豆的葉片,在缺少農藥的農耕時代,每片豆地里都不缺豆蟲。

把豆蟲放在一個螞蟻窩的附近,待到有幾隻工蟻爬到豆蟲身上,然後把帶著工蟻的豆蟲移到另一個螞蟻窩附近,同樣爬上來幾隻另一個窩裡的工蟻,最後把帶著雙方工蟻的豆蟲放到兩個螞蟻窩的中間,戰爭的導火索就人為地造成了。

因為豆蟲體型「巨大」,能夠提供大量的食物,豆蟲身上的幾隻工蟻紛紛回窩報告消息,一路循著特定氣味進入窩裡。三五分鐘以後,從兩個螞蟻窩裡各衝出一隊行軍蟻,沖著豆蟲的位置奔赴而來。

兩隊行軍蟻前後趕到,開始對豆蟲進行分割搬運。這時,突然發現有另一個窩的螞蟻在哄搶食物,立即衝上去,展開叮咬,試圖驅趕或消滅對方,戰爭由此拉開序幕。

雙方越戰越勇,僵持不下,於是各自回窩搬取救兵。你會發現,從兩窩螞蟻到戰場之間,各自形成一條黑線,源源不斷的螞蟻大軍奔赴前線,加入到你死我活的爭鬥中,戰圈不斷擴大……

到了第二天早上,我再次來到事發地,現場呈現出慘烈的景象,雙方螞蟻密密麻麻地死了一地,到處都是殘肢斷臂。有的螞蟻緊緊叮咬在一起,雙方同歸於盡;有的螞蟻受了致命傷害,躺在地上微微抖動著腿爪,垂死掙扎。

雙方爭奪的豆蟲,已經被獲勝的一方搬運走了。除了滿目瘡痍的死亡戰場,所剩無幾的螞蟻們又回歸了正常的生活軌道,於附近信步漫遊,開始悠然地覓食。

再過幾天,滿地死亡的螞蟻被一場大風毀屍滅跡,或者被其他窩裡的螞蟻當成食物搬回窩裡,展現出了大自然殘酷的競爭法則!

螞蟻是社會性很強的昆蟲,同窩的螞蟻具有特定的信息素,

就有相同的「氣味」,彼此通過身體發出的信息素進行交流溝通,可以協同作戰。對方死亡的螞蟻身上沒有同樣的信息素,有時也會被當成食物拖回洞里。

我也曾經目睹過不同蜂類的戰鬥,在果園東北角一個盛開的向日葵花盤上,一隻黑翅狹長纖腰的野蜂(黑胸蜾蠃,捕食性蜂類)停著休憩。這時從遠處飛來了一隻蜜蜂,被向日葵花粉吸引,也落到這個花盤上。

蜜蜂降落時,翅膀振動的微風驚擾了野蜂,引起了野蜂的震怒,野蜂立即展開了對蜜蜂的致命報復。

野蜂飛起來直接落到蜜蜂身上,展開攻擊,六隻細腿緊緊地抱住蜜蜂身體,兩瓣上顎一下咬住蜜蜂的脖子,並拱起它的腹部,亮出尾部的蟄針,猛烈地扎向蜜蜂身體,蜜蜂被迫進行自衛反擊。

野蜂比蜜蜂的身體大許多,力量上佔有絕對的優勢,性情更加兇猛。蜜蜂不是敵手,很快處於被動挨打的劣勢,閃動翅膀想要逃離,雙方從向日葵花盤上掉落到地面。

野蜂用力對合兩瓣上顎,蜜蜂的脖子就斷了大半,受到了致命傷害,躺在地上奄奄一息,失去了反抗能力。蜜蜂進而成為了野蜂的食物,被野蜂叼起來揚長而去。

果園草屋裡,新孵化出的小木匠蜂越來越多,木匠蜂一家不斷壯大。在同一個屋檐下,我和木匠蜂經常不期而遇,雙方都有過短暫的驚詫、停頓,然後裝作若無其事地走開。

但我每次碰到它們,都會小心翼翼,擔心對面的木匠蜂突發變故,把我當成入侵的敵人,不由分說猛衝過來,在我頭上、臉上狠扎幾下。

目睹了螞蟻窩之間的戰爭后,我產生了一個作戰方案:人為引來一個野蜂巢,安放在草屋房樑上,引發木匠蜂和野蜂兩個蜂窩之間的戰爭,從而徹底消滅木匠蜂一家。

怎麼才能引來一個野蜂窩,讓兩個蜂窩之間戰鬥呢?

在自然界中,蜂類都具有領地意識,每一個蜂窩分佈的位置錯落有致,相隔一定的距離,彼此相安無事。我們從沒有見到過兩個比鄰而居的蜂窩,就是基於這個原因。一方冒然侵入了另一方的領地,就會引發雙方的戰爭。

蜜蜂科的昆蟲都是群體生活,集群內部分工、分化明確,又具有統一協調性,屬於社會性昆蟲。唯一的蜂王負責產卵繁殖後代,少有的幾隻雄蜂負責交尾,絕大多數的工蜂分工承擔采蜜、釀蜜、哺幼、築巢和清理等工作。保衛蜂在蜂窩四周巡邏,負責安全警戒,一旦發現有入侵的動物,立即上前偵查或進攻驅逐。

我們都有過這種經歷,在蜜蜂養殖場里,當我們走近蜂箱的時候,有幾隻守衛工蜂就飛過來偵查,圍著我們身體轉來轉去,甚至會落到我們身上。

這是因為我們不小心侵入了蜜蜂的領地,守衛蜂前來確認我們有沒有危害,確認無害后就會離開。假如你在這時做出了危險的舉動,將立即引發守衛蜂的攻擊。

野蜂的種類雖然千差萬別,但都與蜜蜂的生活習性基本相似。山村野外,有虎頭蜂、牛角蜂、黃蜂等各種各樣的蜂巢,其中以黃蜂巢最多,黃蜂又稱為「胡蜂」、「螞蜂」或「馬蜂「,廣泛分佈於我國農村地區。

樹枝上、灌木叢里、屋檐下、石洞中,都有馬蜂窩的蹤跡。馬蜂性情剛烈兇猛,蜂毒毒性強烈,不小心被蟄上一下,就會疼麻好幾天。

在白天光線明亮的時候,守衛馬蜂都在蜂窩四周巡邏,小夥伴們很難接近馬蜂窩,更別說想要轉移一個馬蜂窩了。如果是在晚上,馬蜂在晚上睡不睡覺?

所有的蜂類都會睡覺。晚上馬蜂聚攏在蜂窩上,會輪班進行值守與睡覺。有時天氣炎熱,窩裡的幼蜂怕熱,輪值的馬蜂就會在蜂窩上扇動翅膀,給整個蜂巢降溫。

馬蜂睡覺不只限於晚上,有美洲的昆蟲學家研究發現,在白天采蜜累了的時候,馬蜂也會在花朵上打盹睡覺,時間很短暫。

馬蜂在晚上視力有限,活動範圍就受到限制,但是馬蜂有時也能依靠氣味識別周圍的物體,我準備在晚上摘取馬蜂窩,同樣具有危險性和挑戰性。摘取過程中,必然引起馬蜂窩抖動,馬蜂就會像無頭蒼蠅一樣四散飛舞,一旦落到我們身上,它們是絕對不會客氣的。

我和皮猴商量辦法,皮猴說,我們可以用知了套子套住馬蜂窩,同時也套住了馬蜂,來回晃動套子,把固定馬蜂窩的掛柄折斷,我們就能把馬蜂窩和套子里的馬蜂一同搬遷。

我和皮猴開始尋找位置合適的馬蜂窩,便於在晚上進行採摘,實施接下來的剷除木匠蜂的蜂窩作戰計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和木匠蜂的戰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我和木匠蜂的戰爭
上一章下一章

第28章 螞蟻的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