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山村捕魚忙

第31章 山村捕魚忙

有水的地方就有魚,山村的暴雨天氣里,大水沖毀了安定的家園水域,大魚小魚都流離失所,溝塘、河汊里躍起一個個混亂的身影。

菜泥河奔騰的洪溝兩岸,湍急的河水中不時有大魚越出水面,「啪」的一聲,拍在河岸上,停頓個三兩息,又急速彈跳幾下,滑入水裡去了。

一片莊稼窪地里,擎著幾棵半大孩子的高玉米秸,幾尾大鯉魚在裡面鬧出了動靜,尾巴擺動濺出了一條水線,引起了大人小孩爭相抓捕,有編筐的扣筐,有鐵叉的甩叉。

什麼都沒拿的,張開雙手向前一個跳躍,整個身體砸到水面上,雙手猛地插入水裡,緊緊扣住竄行的游魚,剛剛直起身拿出水面,卻被大魚「啪」地一尾巴,狠狠地拍在胸膛上,留下一個紅腫的魚尾巴印記,魚卻躍回水裡去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雨季的農閑時節,捕魚就是一種生產勞動,到處都洋溢著收穫的喜悅!山坡溪水淺薄的地方,大小石塊擺起了龍門陣,大魚小魚有路過不放過,迷陣里積滿了各種繞不出去的魚,人們只要守株待兔就有收穫。

水壩下面的河灣里,王二叔拿著撒網,站在河邊凸起的岩石上,一旦看見有大魚躍出水面,就一把撒網過去,拉回來時就帶著沉甸甸的掙扎著的漁獲。

河水南岸豎著幾架桔槔,一種旱時汲水的工具,中間豎立的木架上橫著一根細長的槓桿,搖動綁著石頭的末端,探出前端懸挂的水桶,從河裡打上水來,傾倒進流向稻田的溝渠里。

稻田裡長期保持著一定的水位,泥鰍、黃鱔、草魚、麥穗魚都藏身在裡面,也有稻花鯉、鬍子魚(鯰魚)順著暴雨逆流而上,在稻田裡覓食稻花、昆蟲。在每一畦稻田入水口的地方,都設有「魚鑽」,一種高粱秸編製的有倒刺的魚籠,魚兒只要鑽進去就出不來。

更別說到了夜晚,村外水田、河岸、溪灣等地方,不時有手電筒光柱閃爍,村民們拿著魚叉,將一尾尾躲在草蔸里覓食的大魚,用魚叉插住,放進小孩子背著的魚簍里,引起小孩子們一片誇張的歡聲笑語,和著遠遠近近蛙聲一片,奏響了一首夜晚捕魚的鄉村樂曲。

暴雨過後,天氣放晴放熱,原本被洪水浸泡的溝渠水位沉降,一些泅在裡面的魚,漸漸擱淺顯現,就給小夥伴們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

水淺的地方,直接伸手在水裡抓摸。水深的地方,回家去取捕魚工具,一手拿一個盆,一手提一個桶,飛奔回來。用泥巴修一條向外的水道,雙手端著盆,撅起屁股,向外潑水。

水剩下不多的時候,水草中、淤泥里,隱身的大大小小的魚就逐漸顯露出來,需要動用「火眼金睛」,我們小夥伴才能一一擒獲。待到水中和滿了泥漿,魚兒無法在水下呼吸,全都主動露出了拱動的脊背……

天氣爽朗的秋日,我和皮猴、柱子喜歡坐在菜泥河岸邊的岩石上,用自製的魚鉤、魚竿釣魚。

漁具都是自己製作的,生一堆火彎一根縫衣針,在針鼻里穿上一根從化肥編織袋子上拆下來的尼龍線,綁到到從野外田埂上折來的一根桑樹條上,在尼龍線的中間繫上一截高粱秸當浮漂,一套完美的釣魚工具就做好了。

釣魚之前,必須挖蚯蚓,作為釣魚的魚餌。蚯蚓屬毛足綱的環節動物,一般生活在陰暗潮濕的泥土裡,庭園裡垃圾堆、水缸下,特別是廚房附近的下水道邊,最是它們喜歡藏身的地方。

有時搬開果園裡籬牆邊調配農藥的大水缸,

底下大大小小的蚯蚓,驚慌失措地縮入洞里隱藏蹤跡,來不及跑的,我們趕緊伸手捏住,放到準備好的小瓶子里;再用鐵鍬把缸底的泥土翻一翻,又抓獲了多根蚯蚓。

水壩下的河灣里,從壩頂飛濺而下的數條水龍,轟擊向下面的深潭水面,泛起了充足的養料和氧氣。溯游而上的魚被水壩攔截,被迫停留在這裡,自然形成了魚窩。

坐在河邊平整的岩石上,我和皮猴、柱子展開魚竿,在魚鉤上穿上蚯蚓,甩到河裡試試深淺,調整好浮漂的高度,就開始靜待魚兒上鉤了。

不同的魚咬鉤的方式不同,顯示在浮漂上各有特點,浮漂連續上下沉浮的是草魚、鰱魚;托漂拉動下沉的是麥穗魚;黑漂拉住猛走的是鯰魚、黑魚;慢吞吞抬漂或黑漂,然後靜止不動吃餌的是大鯉魚;水平擺動一下又回來的,什麼都不是,是魚的身體蹭到了魚線……

更有放下鉤就咬餌,卻怎麼也釣不上來的,是最可恨的螃蟹。特別是長時間釣魚的老窩,經常撒下米糧打窩,螃蟹就成群結隊地藏身在裡面。螃蟹在水底張牙舞爪、橫行霸道,所有的魚兒都不敢靠近。

釣螃蟹是最難的,需要慢慢提桿,螃蟹吃得正起勁,兩隻鉗子夾住不放,就會被慢慢提上來。

一旦脫離水面,螃蟹就會鬆開蟹鉗,這時就要把魚竿猛甩到岸上,螃蟹才會一同被甩上來。沒有耐心、不懂釣螃蟹技巧的人,趕緊轉移釣點吧,與螃蟹消耗時間,往往會一無所獲。

釣魚首先要選好地點,常言道:「方釣角、長釣腰,回水灣處效果好;盛草邊、深淺交接點,魚能一天釣到晚。」有經驗的漁人在四四方方的池塘釣魚,要在塘角上下鉤才有收穫;長長的水域要在中間釣,收穫的魚兒才會更多;最保險是在水草豐盛的魚窩邊,一整天都會不斷上魚。

釣魚時要掌握提竿的時機,無論咬鉤的魚是抬漂、黑漂或是拖漂,都不要性急,不能一見漂有沉浮就迫不及待地提竿,一般出現抬漂或黑漂的情況,不用說,要堅決提竿,但提竿也是要講究技巧,輕輕抖動手腕,提竿綳線,遛魚上手。

特別是遇到大魚時,起竿、遛魚不能蠻幹,要迅速向左側或右側反向橫竿,阻止魚的奔逃,然後主動地不停地遛魚,直至大魚白肚皮朝上,一副任人宰割的模樣,就可用下抄網收魚了。

除了釣魚,我最喜歡的另一種捕魚方式是洋瓷盆提魚,簡單又實用,找一個破舊的洋瓷盆,盆沿上打一個孔,繫上一根繩,蒙上一塊舊蚊帳網,在中間留個孔,放進去幾個砸碎的小動物屍體,一個有效的提魚工具就做好了。

中午把鐵盆沉到河灣里,到了下午,牽著繩子提上來,鐵盆裡面就落滿了各種小魚,一次就能捕獲小半盆。回到家裡,將小魚簡單沖洗一下,兩個手指擠出內臟,放到鍋里用油一煎,放上辣椒、蔥花和食鹽,一份美味的蔥煎魚就上桌了。

捕魚的季節,家家都有收穫,各種鯉魚、草魚、鰱魚、鯰魚等等,都是大自然送給村民們的饋贈。吃不完的小魚,曬在簸箕上,晾晒成小魚乾。

吃不完的大魚,從肚子中間剖開,去掉內臟,撐上柳枝,掛在太陽下也晒成魚乾,便於儲存。寒冬臘月里,大雪封了山、封了河,一家人圍坐在房屋裡烤著火,中央鍋里燉著幾條翻滾的魚乾,乳白的魚湯早已芳香四溢。

碰到十年一遇的枯水冬季,汪塘河汊里,早就流幹了水,村前大河壩里也只剩下壩底三分之一的水面,囤積起來的魚在薄冰下泛濫成災,這時候都由生產隊出面,春節前統一組織捕魚、分魚。

凜冽的寒風中,壩灘里站滿了人,河面上撐起了幾葉漁舟,將長長的拉網圍攏到岸邊,活蹦亂跳的魚在網裡翻了鍋。村民們合力拖網,一條條大魚摞在一起,扭動著身體不情願地湧上岸來。

收穫的魚筐擺滿了河岸,村幹部用秤稱魚,用筐分魚,一家一戶聚在分到戶的盛滿魚的筐邊,談論著、抒發著收穫的喜悅,更是令人難忘的山村捕魚的盛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和木匠蜂的戰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我和木匠蜂的戰爭
上一章下一章

第31章 山村捕魚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