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追尋:意思或者意義(2)
(7)努力
就算過去的生活是一片沙漠,我們也只能努力,從中汲取水分和營養,滋養今天的自己。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對過去的總結和思考,決定了今天的高度。
(8)幻滅
年輕時,迷信語言。相信海誓山盟,相信語言帶來的心靈慰藉。
稍長大,發現語言稍縱即逝不可挽留。戀愛時說過千言萬語,一旦決裂,全歸於零,連個憑據都沒有。
繼而迷戀文字,以為文字有形、固定,可以忠實記錄心聲,所有往事終會有跡可尋。可是總有一天,文字也面臨同樣的困境:對現實的生活,無能為力。
虛無感與幻滅感,語言和文字都無法拯救。人生,就在一個又一個的幻滅中,艱難前行。生存的智慧,應該是這樣吧:接受虛無,擁抱幻滅,並擁有繼續尋找下一個虛無或幻滅的勇氣和能力。
(9)錯位
有些事情,重在堅持;有些事情,貴在放棄。只是我們常常弄錯,堅持了該放棄的,放棄了該堅持的。
但,也許這並非對和錯的問題。也許在當時看來,堅持是對的,沒有理由放棄。只是後來,漸漸感覺到堅持的不值。事情本身並沒有變,變了的,是當事人的價值判斷。就象有些放棄,在當時是必須的,到後來,卻日益感到惋惜與後悔。即使,當初作出完全相反的決定,我相信,最終也會產生同樣的懷疑。
時間在流逝,人在變,這就是理由。
(10)大我.小我
一生之中,總要完成一次分裂。從小我之中,分出大我。
小我是感性之我,大我是理性之我。
青春年少時,小我居於主宰地位,大我尚未顯形。是以少年人多感動。
成年之後,大我漸漸顯現並開始審視小我。是以中年人多感慨。
小我出自本能,大我源自思考。只有在大我的審視下,小我的一切痛苦、煎熬、掙扎、奮鬥、抗爭、妥協,甚至屈辱、背叛、謊言,皆有其存在的意義。
看穿了愛,依然去愛;看透了恨,不再去恨。看破了人生不過如此,卻依然津津有味,享受生活賦予的一切。
小我盡情演戲,大我且慢慢欣賞。
小我宜動,大我宜靜。
小我宜酒,大我宜茶。
小我宜詩,大我宜文。
小我,知人心之微,包羅萬象;大我,探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於小我之中糾結的累了,想一想,那個大我。
小我,是一種修鍊,大我,才是正果。
(11)想不得
活著有什麼意義?好像又看清了一點:要論社會意義,基本等於零;要論家庭意義,重於泰山。
自己的職業,我始終不敢稱之為事業,心虛。我那點兒知識,傳授給學生,有多大意義呢?有幾個人聽了去,併產生了影響呢?至於育人,更談不上。育人首先得自己有思想,還得和學生有交流、共鳴、爭辯等。不敢說自己有思想。想法肯定是有的,但是不能保證正確,不說也罷。
我始終堅信,農民才是這個世界真正的創造者。沒人種地,都得餓死。大學教師創造的價值,值得懷疑。最大的感受是:沒有成就感。
想到這一點其實心裡不太好受,所以平時盡量不去想。認認真真備課、上課、答疑,對得住良心就完了,想多了,找彆扭不是?
在社會層面,誰也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重要。年輕時確實幻想過成為一個重要的人,影響很多人的生活。拋卻了年少狂妄,才可以正視慘淡現實。孔子厲害吧?有人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有人就不服了,周公時代,難道人家白天都點蠟燭嗎?
但是,在家庭層面,我們每個人的重要性,怎麼形容都不為過。有時想象如果我死了,會怎麼樣:父母自然痛不欲生,孩子失去了快樂和幸福,兄妹肯定也都心如刀絞。老公肯定也很難過,好歹一起風雨二十年——雖然將來免不了再找一個,住咱的房子,花咱的存款,說不定還虐待咱的兒子。
想不得,想不得。除了好好活著,別無他法。
所以,我們好好活著,很多時候,既不是為了社會,也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那屈指可數的幾位親人。雖然不夠高大上,總算也找到點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