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茅舍
陶淵明所寫田園詩的最大一個特點就是,不怕說自己種的莊稼長勢不好。他的那兩句非常著名的詩句,「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就是證據。我通過查閱他的生平資料了解到,這是他在辭去縣令不做,回鄉的第二年乾的事。
那一年稀稀疏疏的豆苗沒長好的原因,除了是新手,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陶淵明在忙于田間建造茅屋所致。畢竟得將住所安頓好,才算真正回鄉定居了。待茅屋建造完成之後,陶淵明把這些年積攢的書籍和手稿悉數書搬進茅屋,從此,中國的古代就誕生了一位偉大的田園詩人。
不過,除了種植豆子,陶淵明還在南山的東籬下種植了一大片菊花。這些年下來,陶淵明變為莊稼活兒的一把好手,就像他的詩歌一樣,倍受遠鄉近鄰的讚譽。
他的詩歌更是膾炙人口,被人們傳頌。甚至州府的太守親自上門,力邀陶淵明再次出山做官。但是,深諳農活之道的,同時業已成為文學知名人士的陶淵明,對官場阿諛逢迎的陋習厭倦已久。因反感官場腐敗,對戰爭造成的生靈塗炭心懷悲憫而無助,他只有遠離官場,遠離那個戰亂的江湖,回到家鄉。
更重要的是,他已經找到了田園生活的樂趣。他喜歡田野、遠山、莊稼、南瓜、菊花…,他寫詩的靈感來自勞作,他寫作的樂趣源於大自然。這世間,還有什麼讓自己思想無拘無束而更感覺快樂呢!
這一年,又到了菊花盛開的季節。秋風乍起,落葉鋪滿地。
昨夜,他又是獨自飲酒,對影成雙。性起之時,他揮毫再作詩一首。大醉。
次日,陶淵明睡至日頭西斜。他起身,像往常一樣扛著一把鋤頭出了門。他沿著熟悉的山間小路,朝著東籬的菊花園蹣跚前行。一路上,他心情放飛,步伐輕快。秋日的陽光下,他眺望遠方,只見群山綿延起伏,呈黛青色一線。這是他熟悉的景象。
一袋煙功夫,他來到東籬下的菊花園。只見滿園金黃色,菊香撲鼻而來,令人無限陶醉。他小心翼翼地採好一籃菊花,再掬起一捧,用藤蔓紮好,擱在臂彎。他知道菊花下酒別有味道。
他流連于山野之境,沉浸在花草之間。不知不覺已至傍晚。在返回的路上,只見小鳥翱翔於天空,一會兒高飛入雲,一會兒低飛掠過。陶淵明乘著微微吹拂的風,悠然而行。此時此刻,說不出,道不明的思緒縈繞在他的腦海。他太喜歡和享受眼前這種意境了。
其實,陶淵明的日子過得並不寬裕,他不在乎金錢的享樂,夠吃夠用就行。他的茅舍也不寬敞,更不奢華,但一家人在一起,互相照應,其樂融融。
大詩人泰戈爾曾經說: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陶淵明寫詩,不是為了逃避現實,而是以詩歌還原自然之美,以詩歌的抒情方式情,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他厭倦戰爭,嚮往和平,以文學的方式塑造出一個世外桃源。他熱愛家鄉,以辛勤勞動收穫果實。他厭惡官場腐敗,以辭官表達不願隨波逐流獨立個性。他同情百姓疾苦,以悲憫之情,抒寫家鄉的民情民風民俗。
正如陶淵明自己在詩中所說,「歲月相催逼,鬢邊早已白。」他早已參透人生:生命短暫,將最美好的歲月留給自己!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