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集 平定突厥

第二十一集 平定突厥

鏡頭閃回,太原城中。

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聞說劉弘基、長孫順德私自招兵,便欲下令逮捕。武士彟急忙勸阻道:劉弘基及長孫順德乃為唐公門客,其奉唐公之命募兵討賊,有甚過錯?

勸阻已畢,復又來告唐公,勸其小心戒備兩位副留守。李淵便令武士彟帶兵埋伏在宮城東門外,以備不測。留守府司兵參軍田德平得知此事,欲往告發於王威。

武士彟威脅道:今城中全是唐公部下,募來新兵都歸晉陽令劉文靜所管。王威、高君雅只寄身副留守之位而已,其能奈何唐公?

田德平被其唬住,於是作罷。

李淵攻取長安,封武士彟壽陽縣開國公,其後歷任光祿大夫、禮部侍郎、黃門侍郎。李淵稱帝后,又封其為義原郡開國公,列入太原元謀功臣之一,可免死一次。

武德年間,武士彟歷任庫部郎中、檢校並鉞將軍、檢校右廂衛、工部尚書兼判六尚書事。參與創製唐朝典章制度,故晉爵為應國公。

趙郡王李孝恭謀反,李淵召還長安審訊,令武士彟任檢校揚州都督府長史。玄武門之變發生后,武士彟奉調入京,后改任豫州都督。

閃回結束,至此李孝常謀反被殺,李世民改派武士彟出任利州都督。

武士彟於是攜帶家眷,就任利州。在此期間,成都人袁天罡來其府上,武士彟待為上賓,命妻子楊氏出見。

袁天罡一見其妻大驚,斷言道:夫人骨相非凡,定生貴子!

武夫人聞而大喜,乃命家人將二子武元慶、武元爽領出,請袁天罡相之。

袁天罡搖頭道:此二子皆可官至三品,不過是保家之主,不算大貴。

楊氏甚不甘心,又喚長女武順。

袁天罡相罷說道:此女雖至大貴,而不利於其夫。

當時次女尚在襁褓,楊氏復命保姆抱出,身作男孩打扮。

袁天罡一見,大為震驚道:此子龍瞳鳳頸,極貴驗也!但可惜身為男子。

武氏夫婦齊聲問道:若為女子,又當如何?

袁天罡斷然答道:若為女子,則前程不可限量,將來必為天下之主!

武士彟聞言失笑:自三皇五帝以來,何曾聽說過女子可為天下之主?先生醉矣。

袁天罡見其夫婦不信,便不再言。此被褥中次女,便是武則天。

貞觀初年,太白金星多次在白晝出現。

太史令李淳風因此占卜,得其卦辭道:女主昌。

此時民間又廣傳《秘記》之言稱: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唐太宗聽聞此謠,非常不悅。其後忽有一日,太宗大宴玄武門政變群臣,聚飲暢言。時有負責守衛玄武門左武衛將軍、武連縣公李君羨,在席間道出自己小名為「五娘子」。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太宗李世民聞說「五娘子」之稱,又因其官邑屬縣乃是武連縣,其中帶有一個「武」字,由是大為猜忌,終於尋個無關痛癢罪過,下詔將其誅殺。

多年以後,武則天入宮,被封為才人。

太宗忽憶及當年曾枉殺李君羨之事,便私下問李淳風:《秘記》所言,實可信乎?

李淳風奏答:臣仰觀天象,俯察曆數,發現此人正在陛下宮中,不出三十年將為天下之主,將李唐子孫屠殺殆盡。

太宗不以為然:既如此,將凡有嫌疑之人統統處死如何?

李淳風答道:此乃天命,不能違背。既天數已定此人未來必能稱王,陛下豈能殺之?若勉強牽扯,亦只能徒殺無辜而已。況三十年後,此人已老,也許心存善念,禍害甚小。如今即便處死,則上天或降下更為強大之人,恐陛下子孫將無一倖免矣。

太宗聞言半信半疑,也便不再過問此事。

閑言道罷,書歸正本。且說唐太宗有志建立盛世,留意選賢任能,命魏徵為尚書左丞。魏徵直言不諱,前後上諫兩百多事,太宗全然接納。

當時便有近臣妒忌魏徵受寵,遂以其為親戚謀私獻譖。太宗便使御史大夫溫彥博按察此事,發現皆系子虛烏有,皆屬誣陷。

溫彥博遂言於天子:魏徵不存形跡,未能遠避嫌疑,心雖無私,亦有可責。

太宗遂令溫彥博責讓魏徵:自今宜存形跡。

魏徵入奏:臣聞君臣同體,宜相與盡誠;若上下但存形跡,則國之興喪尚未可知。

太宗瞿然:吾已悔之。

魏徵再拜:臣幸奉事陛下,願為良臣,勿為忠臣。

太宗便問:忠、良有異乎?

魏徵答道:稷、契、皋陶,君臣協心,俱享尊榮,所謂良臣。龍逄、比干,面折廷爭,身誅國亡,所謂忠臣。

李世民聞而大悅。

太宗神采英毅,見識超人,故群臣進見者皆失舉措,恐失言獲罪。李世民知之,每見有人奏事,必假以辭色,和藹可親,並謂公卿:人慾自見其形,必資以明鏡;君欲自知其過,必善待忠臣。苟其君愎諫自賢,其臣阿諛順旨,君既失國,臣豈能獨全!如虞世基等諂事煬帝以保富貴,煬帝既弒,世基等亦誅。公輩宜用此為戒,事有得失,無毋盡言!

聞聽此諭,當即便有人獻策:陛下宜命秦王府舊兵盡除武職,宿衛大內。

太宗道:朕以天下為家,惟賢是與,豈舊兵之外,皆無可信者乎!卿之此意,非所以廣朕德於天下也。

如此拒之,卻也不以為忤。

帝尚節儉,又謂公卿:昔禹鑿山治水而民無謗讟者,與人同利故也。秦始皇營宮室而民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夫靡麗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縱之不已,則危亡立至。朕欲營一殿,材用已具,鑒秦而止。王公已下,宜體朕此意。

由是二十年間風俗素樸,衣無錦繡,公私富給。併兼君明臣賢,國力大盛。

鏡頭轉換,按下大唐,復說突厥。

突厥既強,敕勒諸部分散諸地,與突厥雜處,有薛延陀、回紇、都播、骨利干、多濫葛、同羅、仆固、拔野古等十餘部,臣屬於西突厥曷薩那可汗。

曷薩那對敕勒諸部徵稅無度,敕勒各部怨聲四起,先後叛走,推舉契苾哥愣為易勿真莫賀可汗,居住貪于山北。又推薛延陀乙失缽為也至小可汗,居住燕末山北。

西突厥至射匱可汗之時,兵勢再強。二部又去掉可汗稱號,向其稱臣。回紇等六部居住在郁督軍山,隸屬於東突厥頡利可汗。

西突厥至統葉護可汗之時力量削弱,乙失缽之孫又帥部落,向東臣服頡利可汗。不久頡利政治混亂,薛延陀與回紇、拔野古等部相繼叛離。

頡利派兄子欲谷設帶十萬騎兵前去征討,回紇酋長菩薩迎戰於馬鬣山,以少勝多,大敗欲谷設,追至天山,俘獲其大部兵馬,回紇勢力因此大振。

薛延陀也攻破頡利四設,頡利可汗勢力更衰。天又降大雪數尺,百姓飢餓,頡利可汗害怕唐朝乘機進攻,帶其兵馬潛居朔州。

貞觀二年初,眾臣請擊突厥,太宗以新與結盟攻之不義,乃罷。

便在此時,西突厥統葉護可汗與大唐和親,派真珠統俟斤隨唐使李道立朝貢長安,獻上萬釘寶鈿金帶和五千匹馬,並迎娶唐宗室公主。

東突厥頡利可汗不欲兩國和親,由此不顧國內大困,屢次興兵入寇,又派人威脅統葉護道:迎娶唐朝公主,休要從東突厥境內經過!

統葉護大憂,由此未能與唐公主成婚。

薛延陀、回紇、拔也古、同羅諸部趁機而起,共推薛延陀首領夷男為真珠可汗,並接受唐王朝冊封;東突厥突利可汗也暗中與唐聯絡,表示願意歸附。

由此唐朝反擊突厥條件,已經成熟。

突利可汗建牙帳在幽州之北,統治東部地區。因所轄奚、霄等數十部大多叛變,紛紛投降唐朝,突利可汗不能禁止,故被其叔頡利可汗厲言責備。

頡利斥責已罷,復派突利前去討伐薛延陀、回紇叛軍。

突利可汗戰敗,自己逃回。頡利大怒,將突利囚禁十多日,並加以鞭撻之刑。突利因此生怨,回到牙帳之後,反叛頡利可汗之意已決。

其後頡利可汗欲侵唐朝,派人向突利徵兵,突利非但不給,反遣使上表唐太宗,請求率部南下,加入唐朝。頡利聞知大怒,由是帶兵攻打突利,突厥內戰便起。

貞觀二年四月,突利派使來唐,請求援助。

太宗召集大臣討論,因問道:朕與突利約為兄弟,今其有急,不可不救。然而前在渭水與頡利亦結盟未久,如此奈何?

兵部尚書杜如晦奏道:戎狄無信,渭水之盟猶如一紙空文,當不得真。今其內部相攻,陛下若不因其亂而取之,待彼二部和好,後悔無及。夫取亂侮亡,古之道也。

李世民又看長孫無忌,此番無忌不語。

恰在此時,契丹酋長叛離突厥,帶領部眾降唐。頡利可汗隨後亦派使來,請求唐朝歸還契丹酋長,自願以唐朝叛徒梁師都交換。

唐太宗決意與突厥開戰,便對來使說道:契丹與突厥本來不是一族,今其自願歸附我大唐,你突厥何故索之!梁師都本是中國之人,盜我土地,暴我百姓,突厥受而庇之,我興兵致討,輒來救之。彼如魚游釜中,何患不為我有!假使不得,亦終不以降附之民易之。

突厥使者見唐天子態度如此強硬,只得回報可汗。

唐太宗便下敕令,先去招降梁師都,恕其叛國之罪,命其率眾歸降。梁師都不肯,太宗復詔命夏州都督長史劉旻、司馬劉蘭成,使其設法逼迫梁師都投降。

劉旻奉旨,遂遣小股騎兵踐踏梁師都莊稼,且派人施行反間計,使梁師都君臣相猜。

梁師都部將李正寶等策謀擒殺梁師都,事泄后被迫降唐。

劉旻見此,以為時機已到,上疏奏請出兵。唐太宗即遣右衛大將軍柴紹挂帥,殿中少監薛萬均為副,又派劉旻據守朔方東城,共同進伐。

梁師都聞報大驚,遂先下手為強,引本部軍直至夏州,欲先下其城,使唐軍失據。

唐將劉蘭成偃旗息鼓,按兵不動,梁師都攻之不克,又糧草不足,只得趁夜退兵。便在此時,劉蘭成全軍開城追擊,因而大敗梁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突厥發兵救援梁師都,無巧不巧,在距朔方數十里處,正遇柴紹大軍。

柴紹率軍奮勇出擊,雪夜設伏,大破突厥軍馬,復乘勝而進,包圍朔方城。突厥不敢救援,城中食盡。梁師都從弟梁洛仁率本部軍嘩變,誅殺梁師都,舉城投降。

隋末最後一路反王梁師都,就此亦告消亡,歷時一十二年。

唐軍既克朔方,便為反擊突厥奠定進軍基地。捷報傳至長安,太宗李世民大喜,乃以其地設置夏州。柴紹轉升左衛大將軍,升梁洛仁為右驍衛將軍、朔方郡公。

便在此時,西突厥內部生變,統葉護可汗被其伯父莫賀咄殺死,自立為侯屈利俟毗可汗。部族百姓不服其統治,弩失畢部自行推舉泥孰莫賀設為可汗,然而泥孰不應。

統葉護可汗之子至力特勒為避殺身之禍,逃到康居,泥孰派人將其迎回,立為乙毗缽羅肆葉護可汗。由此便與莫賀咄互相攻擊,烽火不斷。

兩可汗都派使到唐朝請婚,唐太宗皆都不應。

西突厥由於內戰,原來臣服西域各國以及敕勒各部俱都叛離。原附東突厥部落亦紛紛叛離頡利可汗,而改投薛延陀部,並一致推舉薛延陀俟斤夷男為可汗,夷男不敢應承。

其時唐太宗正計劃除掉頡利,故遣游擊將軍喬師望齎持冊書,兼道往至薛延陀部牙帳,拜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賜給鼓纛。

夷男由此大悅,派使入貢,更將牙帳遷至郁督軍山下。

由是名正言順,各部來歸,迅速佔有大片土地,東到靺鞨,西到西突厥,南到大漠,北到俱倫水,回紇、拔野古、阿跌、同羅、仆骨等部都歸屬之。

毗伽可汗派弟統特勒入貢唐朝,唐太宗賜給寶刀、寶鞭使歸,夷男對唐朝心悅誠服。

頡利可汗聞而大懼,急派使節至唐稱臣,並請賜婚,行子婿晚輩之禮。

貞觀三年冬,北部連遭風雪,罕見霜災橫掃諸州,糧食主產區都遭重創,大面積飢荒席捲而來。全國人口最密集關中地區又遭旱災,沃野千里顆粒無收。

面對天災接踵而來,朝野間便有許多人聯想到武德九年玄武門血案,由此紛紛傳言,說因李世民弒兄殺弟,才遭此天譴。

太宗李世民不為所動,乃對諸朝臣說道:此風雪既是自北而來,突厥受災較我中國尤為嚴重。此乃天助我平滅宿敵,何譴我李世民耶!

眾皆大悟,連聲讚歎。

十一月,頡利可汗遣將軍雅爾金、阿史那杜爾率軍進擾河西。唐肅州守將張士貴、甘州守將張寶相堅壁清野,終使突厥人無功而返。

消息傳至長安,將軍張公瑾上書天子,請伐突厥。

唐太宗覽奏稱善,對群臣道:當此決戰,非用戰神出馬不可!

乃命鬼谷掌門、兵部尚書代國公李靖挂帥,拜為定襄道行軍總管,兵分六路北伐。中路軍以李靖親自統領,張公瑾為副;東路軍以英國公徐世積為將,率主力進攻東突厥腹地;西路軍以霍國公柴紹為將,順黃河前進。西北一路以任城郡王李道宗為將,張寶相為副,兵出靈州;北路軍由檢校幽州都督衛孝傑為將,鎮守燕雲以防突厥軍東逃;東北一路以靈州都督薛萬淑為將,借道東北出擊突厥後方。

六路大軍總計十餘萬眾,皆受主帥李靖節度。安排已畢,祭旗誓師出發,分頭以進。

貞觀四年正月,李靖率三千驍騎從馬邑出發,進屯惡陽嶺(今山西平魯西北),乘夜襲占襄城(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土城子)。頡利可汗未料到唐軍突至,驚謂部將:唐兵若非傾國以來,李靖焉敢提領孤軍至此?其為先鋒,必有主力大軍緊隨其後。

乃不敢正面迎戰,急命將牙帳撤至磧口(今內蒙古善丁呼拉爾)。

李靖聞報笑道:頡利膽小如鼠,中我計矣。

隨即派出間諜,並突厥降將前往突厥腹地,離間部眾。頡利心腹大將康蘇密中其離間,遂挾隋煬帝皇后蕭氏及其孫楊政道,前至定襄投降李靖。

頡利可汗聞報康蘇密降唐,愈加不敢停留,繼續率部向陰山撤退。未料行至渾河之畔,正與唐西路軍元帥霍國公柴紹相遇,一場大戰,頡利再次敗逃。

頡利可汗此時大悔不應招惹大唐,仰天嘆道:是某失其計較也。未料唐童李世民,比楊堅更為霸道;三原李靖,較當年楊素更為難惹。

一面自怨自艾,一面向陰山遁逃。

這一日傍晚時分,行至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北風吹面如刀,天上彤雲密布,又飄下漫天飛雪。頡利可汗見風雪凌厲,難以行軍,便命三軍且尋背風之處安營。

安營未畢,忽聽四外炮響連天,號角長鳴,不知有多少唐兵,隨漫天風雪一同卷至。頡利可汗大驚,急問左右:此是何處軍馬,怎生到此?

不一刻哨馬來報:來者是徐世積所率通漠軍,兵出雲中,提前在此設伏。大汗快走!

言猶未了,徐茂功已率軍圍裹上來,突厥兵大敗。頡利可汗趁雪突圍,引殘部退屯鐵山,收集餘眾數萬。徐茂功也不窮追,盡得突厥散失戰馬,及牛羊輜重無數,奏凱以歸。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頡利可汗連敗三陣,哀嘆道:我道隋亡之後,中原有名上將皆死,天下再無本人對手。唐朝何得如許多能征慣戰之將,迫我如此狼狽!

自覺不是唐軍對手,即派執失思力為特使,再到長安向唐太宗謝罪請降,表示願舉國內附。實際企圖待來春草青馬肥之時,再伺機東山再起。

唐太宗覽其降書,遂派鴻臚卿唐儉、將軍安修仁前去突厥撫慰,令李靖率兵接應。

轉眼冬去春來,雖草木未發,暴雪已停。李靖引兵至白道,與徐世積會合。

徐世積見到掌門恩師大喜,遂進言道:頡利雖然戰敗,人馬還多,若使其遠走沙漠,得到九姓鐵勒庇護,則道路遙遠險阻,就很難追擊矣。今聞天子下詔,派唐儉與安修仁前往撫慰招降,則突厥必定放鬆戒備。我若隨後襲擊,平定賊寇必也。

李靖執握愛徒手腕笑道:賢弟此計,是當年韓信平滅田橫之策,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副將張公瑾進言道:此亦是韓信趁酈食其說齊之時,突襲臨淄之計也。若果如此,則使唐儉等人身陷險地,必遭突厥殺害。天子若因此而怒,我等豈非將功為罪?

徐茂功笑道:將軍勿憂。我已算過,唐儉吉星高照,自有脫身之計,必不當死。我等任務,只需剿滅突厥則可。

李靖知其占卜之術天下無雙,聞言大喜,遂命三軍連夜出發,自統精騎在前,使徐世積統率大軍續后前進。蹚冒積雪至於陰山,路遇突厥營帳千餘,盡俘之以隨軍行。

二月初八日,探馬來報:前距頡利可汗牙帳,只有十餘里矣。

李靖聞報,止住大軍,乃派偏將蘇定方率二百騎兵為前鋒,叮囑如此如彼,因問:本帥使你建此蓋世奇功,未知你可有膽略,干此大事?

蘇定方渾身血脈賁張,以手擊胸:恩師如此看重,若不能成功,枉為鬼谷門下弟子!

鏡頭閃回,敘述蘇定方來歷。

字幕:蘇定方本名蘇烈,字定方,以表字行世。冀州武邑縣人,遷居京兆郡始平縣。父親蘇邕,曾在隋大業末年率領鄉兵數千,為州郡出力,討伐賊寇。

蘇定方驍勇多力,膽氣超群。十五歲時便跟隨父親征戰,多次率先衝鋒陷陣。

蘇邕死後,信都郡守令蘇定方接替其父部眾。年齡及長,武藝愈加出眾,在郡南大破清河叛軍首領張金稱,將其斬殺,初始揚名河北。又在郡西打敗邯鄲叛首楊公卿,追逃二十餘里,斬俘頗多。從此叛軍皆知蘇定方驍勇,再不敢靠近州縣邊境。

隋末天下大亂,蘇定方投奔竇建德。大將高雅賢頗為喜愛蘇定方,收其為養子。

竇建德敗亡后,蘇定方又隨高雅賢投奔劉黑闥,隨燕王一路攻城略地,多次立下戰功。其後義父高雅賢在洺水之戰中陣亡,繼而劉黑闥兵敗被殺,蘇定方於是歸隱故鄉。

秦王奪取皇位之後,聞幕府諸將皆說蘇定方之名,由是遣使齎厚禮往請出山。

蘇定方推卻不過,就此出仕唐朝,初任匡道府折衝將軍。

在此期間,李靖自江南回京,得見蘇定方大喜,便有青睞之意。蘇定方亦久聞三原李靖大名,相見數語,便大為折服,於是親至李府拜望,願奉事為師。李靖大喜,便收其為徒,使與鬼谷掌門傳人徐茂功相見,拜為師兄。

閃回結束,書接前文。

蘇定方既受恩師密計,遂引二百精騎以出。二百壯士遂在濃霧掩護下銜枚疾進,至頡利牙帳七里之時,日光忽霽,濃霧散去,蘇定方及其騎兵遂被突厥哨兵發現。

哨兵急入牙帳報告,頡利可汗也不問來者眾寡人數,騎上千里寶馬便往西逃。

蘇定方見己行藏已露,只得改變師父所教之計,乾脆長驅直入,攻下頡利可汗牙帳,俘其部眾,只走了可汗。李靖率大軍跟進,突厥軍潰散,被殲萬餘人,被俘男女十餘萬。

唐儉、安修仁果然早有預謀,未與突厥兵馬一處紮營,由此趁亂脫險而歸。

回至中軍,與李靖相見,唐儉怨其只顧建功,不顧自己與安修仁生死。李靖答道:此皆徐茂功計策,你找他去!

唐儉聞此,亦知徐茂公神算,百試百靈,只得苦笑作罷。

頡利可汗率殘兵萬餘西奔,欲渡大漠,投奔吐谷渾國王慕容伏允,或高昌國王麴文泰。然而行猶未遠,便被屯於道口通漢道行軍大總管李世積堵截。

毫無懸念,頡利可汗咬牙迎戰,再次大敗。

東突厥各酋長至此均無鬥志,各率部眾歸降唐軍,李世積俘獲五萬餘人而回。

頡利倉皇向西逃竄,欲投奔靈州蘇尼失,行至半路,部將大多叛逃,其子疊羅施亦在風沙中走散,可汗身邊只剩數十騎兵。

有道是屋漏偏逢連陰雨,正在凄惶之間,見迎頭一支人馬殺來,狹路相逢,避之不及,原來是李道宗所引大同軍,奉命在此攔截。

一番激戰之後,唐將張寶相縱馬上前,便將頡利可汗擒獲,部眾也都束手就擒。

頡利可汗既被李道宗所擒,沙缽羅設蘇尼失聞知,主動要求降唐。

東突厥自北齊後主天統元年,以金山為界與西突厥分裂建國,至此宣告亡國。共傳九任可汗,國祚六十二年,其地盡歸唐境。

畫外音:關於突厥族起源,有兩則歷史傳說。一說突厥本是匈奴旁支,后被鄰國所滅,部族皆被敵人所屠,只餘一個十歲少年。敵兵見其年小,不忍殺死,便將其砍去雙腳,扔到荒草叢中。少年被一隻母狼救去,長大以後便與母狼交合。敵國首領聞知,恐有後患,復派人將那突厥少年殺死。母狼逃跑,逃到高昌北邊山洞,產下十子,逐漸長大后各自成家,繁衍後代。其中一支生活在阿爾泰山一帶,因阿爾泰山形似頭盔,稱作突厥,便為族號。

另外一說,謂突厥部落原在匈奴之北,首領有兄弟十七人,其中一名伊質泥師都,為母狼所生。泥師都娶有二妻,一妻孕生四男。長子納都六被推為部落首領,定國號突厥。納都六死後,其十位妻子各帶己子來到大樹之下,命所有孩子向樹上跳躍,誰跳躍最高,便為首領。納都六小妻所生阿史那年幼敏捷,跳躍最高,遂被推為首領。這一說法,也承認突厥族祖先乃為狼族。無獨有偶,傳說歐洲古羅馬城,亦為母狼所撫養兩兄弟建成。

東突厥汗國既亡,李靖率六軍還師,將頡利可汗押送長安,向天子獻俘。唐太宗駕坐順天樓上受獻,陳列儀仗侍衛,長安士民空巷以出,湧來觀看。

官吏押送頡利可汗前至樓下,拜倒在地。

唐太宗問道:你可知罪?

頡利答道:我雖戰敗被俘,但不知罪在何處。

太宗怒道:昔你父親國破,依賴隋朝得以存立。但當隋朝有難,你卻不助一兵一卒,以致隋朝覆滅,罪其一也;與我大唐為鄰,而屢次背信侵邊,罪其二也;連年征戰不止,致使部落生怨,罪其三也;掠我中國,踐我莊稼,罪其四也;許你和親,遷延逃走,罪其五也。以此五罪斬汝,並非不可,只是渭上盟約未忘,故法外開恩,不予苛責。

頡利頓首,表示認罪。太宗怒息,於是歸還家屬,命其住在太僕,官家供應食用。

其後未久,思結俟斤率領四萬人來降;頡利可汗弟欲谷設逃奔高昌,後來亦降唐朝。伊吾城君長一向臣服突厥,亦將其七城入獻,太宗即以其地設置為西伊州。

當時突厥遭瘟疫死者眾多,長城以南屍骨堆積如山,唐太宗詔令祭奠埋葬。並將隋末淪落突厥漢人,贖回男女共八萬人,均命還其自由,復為平民。

東突厥既滅,突利可汗隨後歸降,被封北平君王。突厥大將執失思力、阿史那杜爾、阿史那思摩、契苾何力等悉數歸降,都受到唐朝重用。

當時降唐突厥部眾多達十餘萬人,有司認為若都令定居長安及京畿這地,安置為難。

中書令溫彥博進言道:依臣之計,為體念上天好生之德,大唐天子悲懷天下之仁,當全其部落,順其土俗,以實空虛之地。

太宗准奏,便命將其安置北邊,東起幽州,西至靈州之間。在原突利可汗統治地區,設置順州、佑州、化州、長州四個都督府。分頡利可汗所屬為六州,左部設定襄都督府,右部置雲中都督府。任命突利為順州都督,治營州(今遼寧朝陽)五柳戍。突厥酋長都被授予將軍之職,五品以上官員多達百餘,占同級京官半數。遷居京城長安者,將近萬戶。

貞觀三年春,有沙門僧人法雅散布妖言,獲罪被誅。司空裴寂因與法雅來往親密,常聽其佈道,故被有司參奏彈劾,太宗詔命免官,並削其一半食邑,遣歸鄉里為民。

時有狂人信行,客居汾陰,自稱善通陰陽,常對裴寂家僮說道:裴公有天子之分。

家僮將此事告訴家主,裴寂大驚,暗命家丁恭命將家僮殺死,恭命卻向朝廷告發。

唐太宗聞報大怒,對侍臣說道:裴寂官居三公,卻喜結交妖人;罷職之後,又向人稱我大唐之興是其所謀;妖人稱其有天子之分,卻匿而不奏,還要殺人滅口。有此四罪,皆當誅之。念其為先帝故人,只命流放靜州可矣。(本集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華夏真相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華夏真相集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一集 平定突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