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回 紫溪山團滅五毒教,煉蠱池毒龍傷紫貂
只見靈釧先祭起暗靈珠,在其加持之下收來方圓百里所有山精地怪、魑魅魍魎,不一會便有數萬鬼魅幽魂被聚在暗靈珠下方,狀如雲環、旋轉不休,內里還時常散出電光,同時發出鬼哭咒罵之聲。靈釧無意中聽到其中竟然混雜漢話,心念一動,隨即打開靈識仔細查看,居然發現大量唐軍鬼魂,只因客死他鄉心有不甘,所以嘯聚山林化為山鬼,如今被暗靈珠強行聚來,自然謾罵不休。
靈釧雖對南詔烏蠻、白蠻二族沒有胡漢之分,畢竟南詔之後便是大理,大理之後便是雲南,而烏蠻最後變為彝族,白蠻則變成白族,最後都成為華夏民族的組成部分,但畢竟語言不通,此刻聽到唐語漢話自然倍感親切。於是以聚靈術將其小心分離出來,再以木靈珠為其重塑肉身,化成過萬妖兵,黑壓壓站滿山坡。靈釧召其為首者上前說話,過不久,妖兵中有一人上前,自言曾為天寶年間李宓帳下偏將,被南詔蠻兵以塗毒冷箭射死在紫溪山下,此後渾渾噩噩不知年歲,直到今日被召喚到此竟得復生,遂上前再三拜謝。
靈釧寬慰幾句,又問那偏將可有打算,若想投胎轉世自己可給眾人安排,那偏將卻說不願再入亂世,復為昏君奸臣效死,如今既遇仙人便想永世追隨。靈釧聞言稱善,便取《蓬萊仙境圖》,將一眾妖兵暫且安置。然後將暗靈珠聚化的其他陰魂一一放出,先以木靈珠重塑肉身,再以水靈珠中忘川河水洗去七情,然後取金靈珠為其打造鎧甲兵器。見準備已足,這才盤膝座下,打開神識控制這數萬蠻兵,分出一部將紫溪山圍個水泄不通,另一部沖入山谷,遇到五毒教眾便將其打翻拿下,遇到毒蟲蛇鼠便盡皆處置,最後燒盡村落、滿載俘虜而回。那五毒教徒本是凡人,又是一群烏合之眾,哪裡是這班妖兵對手,不經抵抗便被全數拿下,一個個捆住手臂抬到靈釧面前,最後一數,不過一百五十多人而已。
見目的已達,靈釧便令成康召回魔將妖兵,代替蠻兵看守俘虜,然後祭起九黎壺將數萬蠻兵盡數吸入,等將來有用時再放出對敵。一群五毒教徒目睹神跡,雖口不能言,但驚懼之色溢於言表。靈釧則以光靈珠在身後散出至聖佛光,同時以土靈珠中天河沙妖的幻境之能,在天上製造萬佛朝宗的幻象,五毒教眾雖被綁縛雙臂,但見到此景皆掙紮起身雙膝跪地、同時叩首不已,個個表示願贖己罪。靈釧也不責難,以幻象露出法身之後,便讓成康下令,將一眾凡人放走,學昔日諸葛孔明七擒孟獲以收其心。
五毒教眾既得性命又見神跡,自知僥倖得脫,於是抱頭鼠竄狼狽下山。一百多人中唯有一個年輕女子來到靈釧面前長跪不起。靈釧上前將其扶起,問道:「我本中原仙人,今為佛教而來,不知姑娘為何不走。」那女子先是一驚,繼而迅速冷靜下來盈盈拜倒:「我等在山中修鍊毒功武術,原本便為善保自身不受欺侮。如今既有仙人來此,若能為仙人效勞換來一點恩賜,我等又何必整日與毒蟲蛇蟻為伍、受盡百毒噬身之苦。」
靈釧聞言笑道:「你倒是伶俐,不知姑娘叫什麼名字,今年多大。」只聽女子道:「仙人叫我花奴便好。至於年歲,我被阿嬤養大,從小就沒了父母,只知今年大概有十六歲。」
靈釧點頭不疑,又問道:「我且問你,這五毒教中何人為尊,剛才那些人中可有首領?」只聽花奴道:「沒有,教主平時深居簡出,我們這些底層教眾都不知他是男是女。只知道教中左右護法很厲害,如今他們都去了東邊的天井山,不知做些什麼,只說再過幾日教中便會有大喜事發生。」
靈釧聽說天井山這個名字,想起來時看見的隕石坑環形山,遂笑道:「你的漢話倒是流利。」那花奴道:「昔日蠻利為王師廣推儒學,所以不少人都學會了漢話,我也是跟阿嬤學的。」靈釧又問蠻利是誰,花奴說是唐人鄭回,靈釧想起之前聽過鄭回推廣儒教之事,遂不疑,便令成康收回魔將妖兵,然後問花奴道:「我現在要去天井山,你願去么?」花奴笑道:「仙人既去,花奴便去。」靈釧點頭微笑,隨即御風而起,帶成康花奴一起往一百多裡外的天井山隕石坑飛去。
沒過多久,靈釧再次來到先前所見環形山附近。如今細看,只見山高五六百丈,東西寬六里,南北長二十里,外觀如其名,形如井欄。同時環形山內部東北偏高,西南偏低,中部有山丘隆起,而西南有湖,似是雨水長久積聚而成。靈釧記得來時看到山中似有村落,便問花奴何人在此居住,共有多少人家。那花奴卻道,此地閉塞難行絕非宜居之地,而且聽聞還有左右護法和五毒聖使常與各位壇主來此作法,行事隱秘,連教內徒眾亦不知他們所做何事,所以想來山中不會有外人居住,即便有人,也只能是教內高層及其親信眷屬。
靈釧不疑,只要此處沒有無辜百姓,那做起事來便可放開手腳。於是在天井山外環尋一無人地方落下,先令成康放出魔將妖兵守住四周,然後盤膝坐下打開神識,將環形山內外所有生靈探查一遍。卻不料另有發現,原來這天井山居然結構中空,底部不斷有凜冽妖氣升起。而先前以為的村落亦不過是隱藏在空村廢宅里的祭壇和神廟,只是廟裡香火不絕,不知供奉何神。幾個頭戴面具的巫師正在祭壇旁手舞足蹈、念念有詞,一旁捆著幾十個苗人跪在當中,不知拿來做些什麼。靈釧粗略一數,這天井山中約莫有凡人兩百,且絕大多數都集中在祭壇周邊,只有十幾人在唯一的一條上山小路守住入口。那上山之路艱險難走,且兩旁遍插火把,來防失足墜崖。
既將山中人數摸清,靈釧便將全部精力放在山體內部的妖氣所在,將神識逐步下探,只見天井山頂狀如井蓋厚約十丈,其下中空石壁光滑,不似人工雕琢,倒像天然形成。下面是百丈深淵黯淡無光,再向下看,只見坑底亂石叢生骸骨密布,衝天妖氣即從這裡產生。靈釧於黑暗中仔細辨認,發覺坑底骸骨竟都是些妖物所留。換句話說,這整個天井山內部洞窟,便如傳說中的煉蠱池一般,是眾妖惡鬥、修鍊魔蠱的地方。這時靈釧又想起先前滇池龍王所說,紫溪山中曾有龍吼之聲,而之前探查時卻並無發現,只有五毒教底層教眾在月牙谷中生活。而如今這天井山上遍布五毒教精銳,其下又有煉蠱地,兩相對照,靈釧懷疑這天井山魔窟便是毒龍藏身之所,只是因為某種原因才能隱藏形跡,就連神獸白澤也不能確定其具體方位所在。
剛想到此節,靈釧突然聽到上方慘叫連連,於是將神識趕忙移到山頂,竟見幾名巫師已跳完儺舞,正令手下將被縛苗人從祭壇中心的井口處丟下。靈釧見狀暗責自己疏忽,應該先去救人才對,於是收回神識,來不及取土靈珠,便先以土遁之術急向天井山內部趕去。但即便如此仍晚了一步,只見幾十個苗人先後落在坑底,有得被骸骨穿身,有得落在巨石堆上粉身碎骨。但出乎意料的是,還有幾人落地后竟掙斷繩索重新站起身來。
靈釧見狀大驚,還以為這幾個是偽裝成凡人的妖物,正要開天目,突然身後傳來龍吼之聲。猝不及防下,靈釧近距離被高音聲浪衝擊,只感耳膜生疼頭痛欲裂,一時間再也無法運用法術,急忙藏身亂石後面,屏住呼吸,然後於黑暗中靜靜觀察。
只見身後虛空中慢慢亮起兩盞黃燈,金光如炬、狀如圓月。過不多會,黃燈之下又露出一個鼻孔,形似骷髏。靈釧這才曉得,原來那對黃燈便是一雙巨眼。只見那巨眼靈動、四處亂轉,正在坑底搜尋獵物。與此同時,在那對巨眼後方,又有幾對光球亮起,也和先前一樣對成焦點,然後慢慢聚到前方。
隨著幾雙巨眼出現,洞中也稍稍得些微光,靈釧便借著這光勉強看清妖怪身形。只見那妖龍一身多首、鱗甲尖角,而那些長著金色巨眼的妖首竟也形態各異,有的像骷髏,有的似鬼魅,有的生出雙角,有的長有獠牙。同時妖首之下皆有長頸,另一端連在龍肩上。而這些高高豎起的妖首之下還藏著一顆龍頭,現下正伏於地上雙目緊閉鼾聲如雷。
靈釧見到這詭異怪誕的場景,一時間只感反胃,倒不覺得有多恐怖,想來是因為先前已對付過九嬰和相柳之故。只是想不到這孽龍居然修鍊邪術到這種地步,連身為龍神的尊嚴也完全拋棄,變成這般鬼樣子。只可惜靈釧現下頭疼腦熱,一時無法施展法術,只能藉助亂石藏身,以免龍身行進時被其掃到受傷。所幸毒龍被先前那幾個苗人吸引,先是一路爬到祭壇下方,面對一眾屍身,幾個妖首不知用了什麼邪術,竟將血肉精氣從屍身剝離,聚到半空凝成一顆血珠,之後龍首這才睡眼惺忪的走近,在眾妖首注視之下將血珠吞入腹中。隨後不久那毒龍突然怒目圓睜,似乎疼痛難忍,連連向上發出巨吼,同時頸部生出肉瘤慢慢向上延伸,逐漸形成長頸,但頂端卻沒有生出頭顱。其他幾個妖首見狀,隨即分散看向四周,同時目露凶光,開始搜尋其餘苗人的身影。
靈釧這才想起剛才還有幾個苗人從數百丈的山頂落下居然毫髮無傷,本以為是什麼妖物幻化,現在循著心跳聲找過去,才發現仍是凡人,身上血氣也不像妖魔鬼怪那樣難聞。幾個苗人也躲在亂石堆中生怕被毒龍看見。只可惜眾人心跳有力,若靈釧靜心凝氣便能聽到脈搏如響鼓一般,又如何瞞得過毒龍。所以幾個妖首原本還在四下尋找,突然同時轉向一處,身體也隨之加速向前,那躲在亂石後面的苗人不等反抗,已被毒龍一口吞下,隨即凄厲的慘叫從龍腹中傳出,之後越來越弱,直到消失。
此情此景,剩餘凡人盡收眼底。既見再無僥倖,眾人便在亂石堆中發一聲喊,各自從藏身處跳出來,一邊用土語大聲咒罵,一邊用妖獸骸骨製成的簡單武器向毒龍發起攻擊。但毒龍身上幾個妖首竟分別吐出毒水毒霧、毒火毒煙,幾個苗民不等近身就被化為一堆膿血屍骨無存。幾個妖首見四周再無生人氣息,這才如法炮製,將幾人的精氣提取出來,又凝成血珠餵養毒龍。那毒龍吃下這些供養,先前生出的斷頸才重新有了變化,只見末端膨出,過不久又長出一顆頭顱,數一數已有六個腦袋,再加上龍首便是七個。
靈釧仔細端詳那新長出來的妖首,只見鬚髮皆全、耳鼻俱在,分明就是個人臉。再看時,感覺就和之前被生吞下去的苗民有幾分相似。靈釧心裡一陣惡寒,到這時才明白,眼前毒龍所煉邪術竟是吸取別人魂魄精氣,然後附在自身化為幫凶,和猛虎指使倀鬼類似,只不過眼前這種至邪至惡,顯然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時四周逐漸安靜下來,毒龍這才發現靈釧的存在。幾個妖首再次看向四周尋找蹤跡。那顆龍頭也來了精神,圓睜雙眼躍躍欲試。靈釧稍一運勁便感頭痛欲裂,平時再大的本事現在也施展不出。這不禁讓靈釧直冒冷汗,心說若自己被那毒龍吞下,是不是也會化成一顆美女首級長在毒龍身上。剛想到這種可能,靈釧便呸呸呸連唾三口,心想哪個要做這孽龍的傀儡。
於是趁毒龍還未找到自己,靈釧先從腕上取下光靈珠,然後向上方猛得扔出。那寶物頗通人性,趁著毒龍和妖首同時發現,一起看向上方時,光靈珠突然發出刺目強光,所用正是上古燭龍照亮陰世的燭龍炬。那毒龍妖首同時被強光刺眼,頓時變成七個瞎子,一時間在亂石堆里橫衝亂撞,竟使整個天井山都劇烈搖晃起來,上方巨石簌簌墜下如雨,使靈釧處境更加危險。不過既然光靈珠還能使用,靈釧便覺心下稍安,也深刻認識到此時此刻,法寶比法術更為重要,於是趁著毒龍目不視物,靈釧又取出金靈珠聚起金氣,隨即放出萬把鐵劍,並以光靈珠中佛光加持。待準備完畢,便使金靈珠導引萬劍如洪流般刺向毒龍。然而那毒龍修鍊邪術已久,佛光仙劍都無法傷及皮肉,劍雨被體表鱗甲擋住彈開不能刺入。靈釧當下又無法使出蜀山萬劍訣的法術,只能暫時放棄,合金光兩顆靈珠之力,勉強以劍陣布下先前從《地藏本願經》中學來的十輪陣法,來削弱毒龍身上的邪氣。然後取出土靈珠打開異界之門,也不管目的地是哪裡,左右先逃離魔窟再說。
剛邁進異界之門,那毒龍也終於恢復視力,眼見獵物就要逃走,毒龍暴怒異常,七個腦袋死死盯住靈釧,同時縱身上前張開巨口來咬靈釧。只是異界之門隨手關閉,那毒龍終究慢了一步,靈釧只聽毒龍粗重的喘息聲就在身後近在咫尺,不禁寒毛倒豎,背上出了一身冷汗。
等意識到自己脫離險境,靈釧這才想起看看身處何方。環顧四周,卻發現並不認得此地,以手結印召喚山神土地,也好半天沒有迴音,靈釧不由發愁,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休息一會穩定情緒之後,靈釧這才想起進入南詔之前,曾在眉州中岩寺得到何仙姑所贈三個錦囊,若此行遇到難處便可打開一看。現下走投無路,正是使用之時,於是從懷裡取出錦囊平放地上,卻不知先打開哪個。好一會靈釧才將思路理順,既然這三個錦囊里分別裝著何仙姑未卜先知留下的對策,那麼何仙姑也該算到自己打開的先後順序,然後將對策放入其中。既如此,隨便打開一個便是,於是打開最左邊的那個,只見裡面放著一張益州出產的上好麻紙,上書「火羽山」三字。
靈釧雖不知何仙姑引自己去冥界火羽山做什麼,但想來總該有點道理,且自己打開錦囊,便是選擇相信這錦囊中有解困之法,既如此,便該繼續相信下去。於是取土靈珠找到通向火羽山之路,過不多會,已來到火羽山前。說來也巧,這火羽山也是一座環形山,只不知是不是也是隕石造成。靈釧想起朱雀神君昔日曾說,他日若有危難,可將靈氣注入火羽召其前來相助,於是從懷中取出昔日朱雀所贈信物,剛要注入一點靈氣,忽聽身後有人笑道:「姑娘既來我家做客,哪裡還有用信物召喚主人的道理。」
一句話說得靈釧大囧,趕忙回身向朱雀神君行禮。只見朱雀和青石白玉二妖一同前來,見靈釧受傷不輕,隨即吩咐二妖上前為靈釧號脈診療。兩個女妖在此地修鍊已久,深得朱雀真傳,一經號脈便看出受傷原因,同時給出意見,只見青石妖拱手說道:「姑娘脈弦滑、氣不暢,想來多半是受驚所致。可用半夏、竹茹、枳實、陳皮、甘草、茯苓幾位草藥搭配良姜仙棗煮成湯劑,再合珠母、龍齒連服七日,自可寧心安神、重鎮定驚。」一旁朱雀笑道:「姑娘既有丙火護身,又何必仰賴藥石。只是姑娘對涅槃火的運用還未純熟,且有頭風之疾沒有去根,所以要想度過此難,還需廢點工夫。」靈釧聞言問道:「神君莫非是要將涅槃火的秘訣傳授於我。」見朱雀微笑不語,並未反對,靈釧便要上前行拜師禮。朱雀卻側身躲過不受,口中推辭道:「你師父原本便是天下第一良師,我又待姑娘如友,這等大禮如何使得。」
靈釧這才作罷,謝過朱雀之後,便席地而坐聆聽教誨。然而朱雀並未立刻開口,只見他掐指數算吉凶,似是另有發現。沉默良久這才笑著嘆口氣道:「如今我教會了你,想來以後他也就會了。」卻不說是誰,靈釧亦是一頭霧水,只不過心思都放在探究涅槃火的秘密,所以這句話也沒怎麼放在心上。過一會朱雀才繼續說道:「這涅槃之火也和丙火相似,起自丹田,經脾、肺,行至肝臟。只是兩者不同的是,驅動丙火只要靈氣經過肝臟再回丹田便可完成一個周天,相對簡單。而涅槃火卻不同,只因肝主升發,而頭為諸陽之會、清竅所在,所以靈氣經過肝臟之後,還需隨血氣上巔絡腦。使自百會行通天、絡卻、玉枕,最後入腦,如此才能藉助各路陽經而使靈氣傳導全身,使自身如枯木逢春。如此一來,便可療傷去病,涅槃重生。只可惜姑娘患有頭風,以致頭部經絡堵塞,否則上次修鍊時,恐怕姑娘就已經自行領悟了。」
靈釧聽其一說,這才恍然。怪不得同樣法門,師兄靈風就成功習得涅槃火,而自己卻一直不得其法,如今看來,癥結還在這頭風症上。而這頭風之症也是昔日拜韋陀菩薩所賜,當年韋陀奉佛旨要滅靈風,靈釧上前施救,卻被降魔杵勁風所傷,之後又遭重擊打在後背,以致傷及五臟,這才使氣血逆亂經脈瘀阻。而經絡運行失常,便致腦失所養、不通則痛,從此落下頭風的毛病。當時雖在葉玄助下從丙火之術而入門涅槃之火,但終究是全靠摸索,既不知起點在哪,也不知終點啥樣,所以雖修復五臟治癒內傷,但頭風之疾卻沒有去根,當時還以為須用風靈珠拔除風涎,才能將腦中缺血閉塞留下的病灶祛除。如今聽朱雀一番話,才知這涅槃火都能使灰燼重生,又何愁區區一個腦血栓的老毛病。未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