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天命有在不可強,無悲無喜崩終南

第321章 天命有在不可強,無悲無喜崩終南

貞觀二十三年,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年份。

大唐內政平穩而成熟,國家的一切,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外無強敵,四夷臣服,列強拱手。

天下太平,大唐的基業,傳之子子孫孫,似乎也並不是奢求。

但暗流涌動,即使建立蓋世武功,創建貞觀盛世的李世民,也感到絲絲寒意。

這不僅是一種感覺,更可能成為事實。

兩年前,有一道詭異的實名奏章,送到了李世民的案頭。

齊州人段志衝上書言事,竟然想讓李世民將皇位讓給太子李治,這件事情,充滿了詭異和不可思議。

李治被嚇到了。

他在李世民面前憂形於色,痛哭流涕,以自證清白。

長孫無忌等人請求立即誅殺段志沖。

但李世民保持了明君的氣度和海納百川的胸懷,他不動聲色地回復道:「(段)志沖欲以匹夫解位天子,朕若有罪,是其直也;若其無罪,是其狂也。譬如尺霧障天,不虧於大,寸雲點日,何損於明。」

李世民雖然沒有深究,但這件事情,卻給他提了個醒,他的對手,可能躲在他看不見的某個陰暗角落,等待他犯錯,再給予他致命一擊。

李世民久經沙場,也長於政治,他本身已成為大唐神一般的存在。

自己在位時,大唐或者無憂,但一旦自己百年之後,後人未免能守得住江山。

欲謀萬世者,必先謀一時。

李世民做了細緻的籌劃。

他環眼四周,大唐資格最老,資歷最深的幾個老傢伙,已經先自己而去了。

貞觀二十二年左右,是大唐將星和文臣集中殞落的一年。

李靖,大唐的軍神,連李世民都顧忌三分的人,老死於家,享年七十九。

蕭瑀,歷仕三朝,一直都是政壇的常青樹,既是老人,又是新貴,病逝於玉華宮,年七十四。

房玄齡,李世民一朝不離不棄,不敢有一絲懈怠的老黃牛,病逝於家,年七十。

這些老夥計的離去,讓李世民感到自己的時日無多,他加快了布局的速度。

人之將老,對於虛無玄妙,冥冥之中的定數,反倒另有一種執念。

當時坊間傳言:「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而太史令的占卜也讓人不省心,「女主昌」。

這三個字,成了李世民心中之刺,甚至已經到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地步。

為了解決掉潛在的威脅,為子孫萬世謀,李世民甚至開始僅僅因為懷疑而濫殺無辜。

在一次武將的宴會之上,為了助興,李世民讓大家都說出自己的小名。

但有一個人的小名,卻讓他食不知味,大將李君羨的小名,竟然叫做「五娘」。

李世民愕然失色,隨口說道:「何物女子,乃爾勇健。」。

更要命的是,李君羨不僅是小名帶「五」字,是女性名,他的封邑和官名都帶「武」字,這犯了李世民的大忌。

他先是將李君羨調任地方刺史,然後,借口有人告發李君羨結交妖人,將他誅殺,並且連座了全家。

這真是無妄之災,但是,人力不可能勝過天命。

李世民曾經請教過太史令李淳風,大唐的天命和運數。

「秘記所云,信有之乎?」

李淳風講了一番玄而又玄的話,「其人已在陛下宮中,為自今不過三十年,當王天下,殺唐子孫殆盡,其兆既成矣。「

這當然是李世民不可接受的,他動了殺心,李世民沒有任何猶豫地說:「疑似者盡殺之,何如?」

李淳風又講出了一番充滿玄妙意味的話,打消了李世民滔天的殺意。

「天之所命,人不能違也。王者不死,徒多殺無辜。且自今往後三十年,其人已老,庶幾頗有慈心,為禍或淺。今借使得而殺之,天或生壯者肆其怨毒,恐陛下子孫,無遺類矣。」

顯然,李淳風認為,三十年後,李唐或有大難,但唐祚不絕,大有中興之望。

李世民也是殺伐果決的人,他立即做了決定。

雖然從此不再濫殺,但他還是要做出力所能及的事。

太子李治是長孫無己所立,又是其親外甥,於情於理於義,都是輔政的第一人選。

李世民為了讓李治平安上位,李世民變革了政體。

他打破了三省六部制的平衡,讓長孫無己成為權傾天下,甚至權勢已達到攝政王的位置。

貞觀二十二年,長孫無己成為司徒,兼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二省事。

這個職位,實質含義就是長孫無忌以三公之尊,統三省於一人,也是集天下大權於一人。

這既是特例,也並不合常理和大唐的政治慣例。

李世民獨出心裁,大膽革新,勇於否定自己,而長孫無己也一反謙遜恭謹的為臣之道,竟然居之不疑。

事出反常必有因,大概在這個時候,李世民就已將唐朝,將李治完全託付於長孫無忌了。

但李世民還是做了第二手準備,他還給李治留下了另一個人。

那就是李世績。

李世民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在終南山翠微宮,他向太子李治交出自己最後的底牌。

當李世民一世,除了李靖,或者李世績也是一個讓他顧忌三分的人物。

「李世績才智有餘,然汝(李治)與之無恩,恐不能懷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於後用為僕射(宰相),新任之。若徘徊觀望,當殺之耳。」

五月,李世民貶李世績為疊州都督。

李世績也是個狠人。

他心中一片通透,剛一接到李世民的詔書,竟然連家也不回,直接走馬上任。

君王以機心對臣子,臣子也對君王回報以機心。

都是政壇的老手,千年的狐狸,誰也不弱於誰。

李世民和李世績,都是聰明絕頂的政治高手,他們是真正的棋逢對手,或者能稱為對手,也足以是對他們本身的尊重。

輔政的領導幫子定下了。

李世民似乎已經做完了最後一件事,其實,他並不是不想做更多,只是,他真的沒時間了。

東北方向的高麗,成為李世民心中唯一的裂縫。

貞觀二十二年,李世民曾經想再次發兵三十萬,畢其功於一役,一舉滅亡高麗,當時,已經在劍南道大規模造船,又在山東萊州存儲糧食及作戰器具。

準備充分,攻勢已成,但天不假人願,李世民病逝於第二年五月,

征服高麗,只能留待後人。

但李世民留下了征服高句麗的人才,方略,以及資源,以大壓小,高句麗已被唐朝拖得精疲力盡,也許雙方都在等待一個時機,一個可以彼此解脫的時機。

征服高句麗,李治並不會做的比李世民差。

但李世民還是想給後世留下一些念想,或者三十年後,他的子孫可以再次強勢崛起。

李世民將自己做皇帝的心得,以及要訣,親自寫成「帝范」十二篇,篇篇教後代子孫如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李世民諄諄告誡太子李治說:「修身治國,備在其中。一旦不諱,更無所言矣。」

然後,他再一次告誡李治:「汝當更求古之哲王以為師,……夫取法於上,僅得其中;取法於中,不免為下。」

該說的都已說完,該做的也已做完,沒做完的,也只能留待李治自己去體會去拼去闖了。

李世民太累了。

這一生,他過得太辛苦。

他也該休息了,也該和這個世界告別了。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李世民在翠華宮走完了他偉大而光輝的一生。

當時,他已病入膏肓,李治身不離側,陪在他父親身邊,李治或者不是一個大功業的開創者,但他應該是李世民的好兒子

李治真心憂慮李世民的疾病,竟然連日不食,一夜之間,滿頭青絲,部分變成白髮。

李世民看在眼裡,痛在心上。

這一刻,他不再是那個權傾天下,機心重重的唐太宗,他變成了李治慈祥的父親。

李世民真心流露,他滿懷深情地對李治說:「汝能孝愛如此,吾死何恨。」

但他的時間真的到了,是該和群臣告別的時候了。

李世民召來長孫無忌,心中有千言萬語,卻已不知如何出口,也出不了口。

含風殿內,李世民用手摸著長孫無忌的臉頰,默默無言,生離死別之際,長孫無忌再無顧忌,心中大痛,終於再也忍不住,對著李世民大聲痛哭。

離別總是痛苦的。

但李世民是大唐的皇帝,他還要做一個正式的告別,他從來都是一個善始善終的人,即使要離開這個世界,他也保持了他一貫的風格。

李世民再一次召見了託孤的大臣,那是長孫無忌和褚遂良。

李世民好好和他們道別:「朕今悉以後事付公輩。太子仁孝,公輩所知,善輔導之!」

李世民彌留之際,似乎比平時更加清醒,他可能預計到了滿盈必虧的道理,長孫無忌,現在也是功高不賞,權重壓主啊。

李世民做了最後一次努力,他語重心長地對褚遂良說:「無忌盡忠於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我死,勿令讒人間之。」

李世民躺在病床之上,心中對李治,對長孫無忌,也對李唐的天下,充滿了祝福和希望。

自己這一生,似乎也沒有遺憾了吧。

或者也許大概還有一些曾經的遺憾。

他的心中,浮現起兒時和大哥李建成,還有四弟李元吉言笑宴宴,親密無間的日子,那些歲月,多麼遙遠,又多麼美好。

但自己終於是背負了殺兄屠弟的千古罵名,九泉之下,極樂之土,兄弟子侄們看到如今大唐的風華,能否諒解自己當日的無奈,還有這二十多年,自己戰戰兢兢,不敢一日懈怠,那既是自己的功業心,功德感,也是贖罪之情啊。

自己問心無愧了,自己也功德圓滿了。

如果給自己一個評價,李世民希望在自己的墓碑上寫下這幾行字:

這裡埋葬著一個別有抱負的人,這裡也埋葬著一個時刻警醒自己,挑戰自己,超越自己的人。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李世民駕崩於終南山翠微宮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

李世民的時代結束了。

新的時代即將開始。

七卷本《隋唐天字七書》,第二卷《以天之名》完結,作者將按下暫停鍵。

第三卷《通天之意》希望有朝一日,能和讀者朋友們見面。

江湖路遠,諸君珍重。

再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隋唐天字七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隋唐天字七書
上一章下一章

第321章 天命有在不可強,無悲無喜崩終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