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劍名平海
宗預還沒答話,張飛率先開口道:「秦軍師,別白費力氣了,這裡的鐵矛,和俺的丈八蛇矛輕輕一碰便斷了了。」
對張飛的話,秦川是相信的。
畢竟鑄造而成的生鐵矛,怎能和他那百鍊成鋼后的丈八蛇矛相比呢?
而且那一碰,絕不是輕輕一碰。
「這麼說,張將軍是仗著武器才打贏的?」秦川輕輕一笑,打趣道。
秦川這話,直接讓張飛愣住了,有些無語,只是瞪大了雙眼看著。
「哦?那砰碎的鐵矛在哪裡?」
張飛下巴輕輕一抬,指了指外面,有些興緻缺缺道:「扔外面去了。」
秦川出了寨主大門,果然在外面找到了一柄長矛,矛頭略長,顯然是專門打造的。
接著,他又拿起了矛頭仔細的看了起來,只見這矛頭斷面呈現灰白色,應當是白口鐵。
白口鐵,脆且硬,所謂的脆,意思便是如張飛所說,碰撞激烈時,容易斷裂;所謂的硬,簡單來說,便是能輕易劃開相對軟的東西。
秦川點了點頭,這白口鐵,在這個時代,已是很了不得了。
不一會,宗預便找來了此處工坊管事的人,老王頭。
到了工坊,秦川見冶鍊爐是由一個長方體坑組成,長約兩步有餘;寬約一步有餘;深約一步有餘,爐由門、池、窯膛、煙囪等組成。
門在爐的最前端,是用來裝料和通風的,秦川讓老王頭打開爐門。
只見其中滿滿當當的排著密密麻麻的坩堝,這坩堝呈細長之狀,直達整個爐子的頂部。
周圍還散落著不少木炭。
這應該就是坩堝煉鐵法了。
秦川只看了一眼,心中便有數了,這種方法,在三國都應該是落後的,因為此時已有了高爐煉鐵,只是規模尚小。
這樣煉出來的鐵,呈海綿狀,加熱反覆鍛打后便得到了熟鐵,這種熟鐵,含碳量少,韌性好,強度低,還需要進一步在碳火中滲碳。
緊接著,秦川又參觀了化鐵爐,這便是他們滲碳的地方,通過反覆用炭火加熱海綿鐵,進而又得到生鐵,或者鋼,這樣滲碳的結果便是碳含量不均勻,內部為滲進去,外部又滲多了。
所以便需要經驗豐富之人,反覆對其加熱鍛打,摺疊……再鍛打,摺疊……使得其中碳含量均勻,同時也達到去除硫等雜質的作用。
如此鍛打、摺疊一百次,便成了百鍊鋼。
很顯然,張飛手中武器,正是百鍊鋼。
「老王頭,這煉鐵作坊,投入多少?產量多少?」
老王頭有些唯唯諾諾道:「這一斤鐵,須兩斤鐵礦,生石灰二兩,七斤炭來燒,一天能產百來斤;不過因為人少,常常因為炭不夠停工。」
秦川點了點頭,這個工藝,屬實有些落後了,難怪這些山賊跟誰打就被誰滅了。
這大冶,並沒有露天的煤礦,高爐造出來,意義也不太大。
至於其他技術,秦川想了想,以這裡的條件,這些匠人已經做得夠好了,暫時來說,那就只有擴大規模了,這算不得什麼技術,也不需要秦川指點。
略一思考,秦川便想到了最簡單的改進方式,那就是灌鋼法。
灌鋼法還需要幾百年才能在華夏誕生,不過戳破了,也就一句話。
之前得到了熟鐵,之後又用炭火滲碳得到了生鐵,這兩者最大的不同便是其中碳含量不同,一個碳含量高於鋼,一個碳含量低於鋼。
而灌鋼法,正是將這熟鐵和生鐵兩者以一定比例混合加熱,最後生鐵向熟鐵中滲碳,熟鐵碳含量也變高,最後生鐵變為鋼,而熟鐵也有部分變為鋼。
想到就做,秦川令人將熟鐵捶打成片狀,又將生鐵加熱到約一千三百餘度,生鐵板開始熔化時,就用用火鉗夾住生鐵板左右移動,並不斷翻動熟鐵,使料鐵均勻地淋到生鐵液。
這一番操作,進行了一整夜,終於在第二天天亮之前,將這灌鋼法煉出來的鋼弄好了。
見工人將這紅熱的鋼夾了出來,秦川點點頭,滿意的點了點頭,又對工人道:「用這材料,打一把劍來。」
「貴人,需要百鍊嗎?」給貴人造劍,當然是要使出渾身解數。
秦川看著已經滲好碳的鋼,搖了搖頭,未多言語。
老王頭對秦川的操作十分迷惑,但也溫順的問道:「貴人,這劍打成什麼形狀?」
秦川想了想,這把寶劍,是自己想要的,那便打成越王勾踐劍的形狀吧,不需要太長,短劍便可。
說著,秦川便找個一個木板,在上面畫了起來,不一會,一把越王勾踐劍的形狀便勾勒了出來,同時上面也標好了尺寸。
劍形打造好以後,秦川首先將鋼劍放在火中燒到通紅,然後小火中緩慢冷卻,是為退火,退火能細化晶粒,加強材料性能;
接著,又將其再次燒到通紅,而後在劍身上塗上稀泥,而露出劍刃處,而後置於水中急冷,是為淬火。
這,用到了覆土燒刃的技術。
熱處理能極大的改善鋼材的性能,這也是一門專門的學科,可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
對於這熱處理,秦川也不是很熟,暫時來說,顯微鏡不在身邊,無法觀察金相情況,所以,也只能憑感覺了。
如此,一把好劍便算完成了。
秦川想了想,此劍,就名平海,不一會,平海之名,就已銘刻其上。
又一天一夜后,工匠們總算將劍打磨好,劍身呈青白色;古樸的造型,說不出的端莊大氣;劍刃鋒銳,有些後世之劍的風采了。
接著工匠們將劍配上劍鞘,呈給了秦川。
秦川拔出劍,朝著一塊木頭便砍了過去,木頭應聲而斷;接著,他又劈向山寨小兵的刀,一劈之下,小兵的刀頓時被劈出了一個豁口。
劈完之後,秦川滿意的點了點頭,又轉頭看向張飛的丈八蛇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