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1次下場(1)
「許教練,我可以試試這根頭很大的球杆嗎?」比森假裝不知道手裡拿的是球道木,萌萌噠問道。
「可以呀!但這根桿打起來有點難度,你先打一桿試試看,我再給你糾正動作。」許教練有心進一步了解一下比森的天賦。
比森知道打一號木的正確站姿是將左腳內側對著球,而不是像打鐵杆一樣將球對著兩腳之間的中心點。但他並沒有那樣做,因為最優站姿這東西不是靠天賦能解釋的,將球對準兩腳之間也能將球打出去,只是距離會有差距。職業球手打鐵杆時也會將球對著自己偏左的位置,只因完全發力后能擊出更遠的距離。
一號木球杆比鐵杆長很多,因此站位離球的距離比打鐵杆時要遠。下桿的位置也與鐵杆不同,手臂要從更貼近身體的位置揮過,才能做到將球筆直地打出,否則球在飛行過程中會向右轉向,術語稱為slice。
比森調整好站姿,並沒有發力,只是保持住自己的重心高度,穩穩將球擊出,落在正前方大約140碼的位置。
雖然比森的站位並不是最優的,但著實還是又把許教練驚了一下:「小比總天賦太高了,我都有點不知道怎麼教你了。」
比森笑著說道:「我爹都走了,您就甭誇我了。我這動作對嗎?」
「不是誇,是真的厲害!我就沒見過第一次打球就能打成這樣的,」許教練發自內心稱讚,緊接著指導道:
「不過要說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就是站位時將左腳內側對著小球,同時胯部向左靠,這樣能打的更遠一些。」
比森待他說完,調整到他說的,也是自己更舒服的站姿,揮杆將球擊出。果然,小球剛好落在了150碼的標誌牌處,比剛才遠了10碼。
許教練已經不知道怎麼誇了,只麻木點頭道:「以你目前的力量情況,我真的沒什麼可在技術動作方面教你的了。
你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力量訓練,我會教你幾個動作,自己平時可以練練,也可以來這裡我帶你練。等力量起來了我再幫你調整動作。」
比森深知自己最難突破的就是發力這一關,後世自己就是因為不愛鍛煉,除了打高爾夫之外不做任何運動,
咳,床上不算,
導致核心力量不足,無法達到很快的擊球速度,擊球距離做不到很遠,所以成績難以寸進。
比森還有一個短板就是推桿,但這個就不是在練習場能練的了。
不過比森並沒有立刻進行力量訓練,而是說道:「許教練,我可以先下場打一次嗎?感覺很有意思!等打完了再跟您做力量訓練。」
許教練自然無不應允,一方面是想看看這位小天才第一次下場能打多少桿,另一方面嘛,下一次場不得三四個小時呀,這可都是算工資的!
比森自然沒有給老比總省錢的打算,算上穿越前,防控導致球場停業,他都一個月沒下場了,手早癢了。
許教練先帶著比森來到前台,登記了老比總的信息,然後再到出發台要了一輛球車,將球包固定好,載上比森直奔場地而去。
...
高爾夫場地一般有18個洞,每一洞都有單獨的發球台、球道、果嶺,另外球道旁還有長草區和障礙區。球道中間或旁邊還可能有沙坑區或水障礙。
顧名思義,長草區的草較球道更長,沙坑區就是一個或多個填滿沙子的坑。這兩個區域都會影響擊球效果和距離。
障礙區(包括水障礙區)是需要避開或越過的。
如果進入其中,會罰兩桿,同時需要在固定的拋球區拋球繼續擊打。
這幾個區域都是需要避免進入的,最優的做法就是保證球在球道和果嶺上。當然這幾乎不可能,就算頂尖球手也做不到,因為下場打球跟在練習場不一樣,場地情況複雜,不舒服的站位或者視覺偏差都可能造成小球進入不理想的區域。
發球台是開球的位置,球手需要先在地面上插一根球Tee,也就是一根或塑料或木製的釘子狀的東西,將小球放在上面擊球。
果嶺由green一詞音譯而來,是旗杆,也就是球洞所在的位置。名字由來可能是因為果嶺的草比其他地方更綠一些,當然也更金貴,果嶺養護費很高。球手在果嶺上只能使用推桿。
球道就是發球台和果嶺之間的區域,草長度較短。在四桿和五桿洞中,由於不可能一桿上果嶺,球道是最理想的落球位置,球道最適合擊球。
...
一般來講,在18個洞中,有4個三桿洞、10個四桿洞和4個五桿洞。所謂的幾桿洞,是指標準桿為幾桿。總標準桿為4*3+10*4+4*5=72桿。
如果超過標準桿幾桿,成績就記為+幾;低於標準桿幾桿,成績就記為-幾。
例如在一個三桿洞,一位球手用了一桿就將小球打入洞中,則成績記為-2,稱為eagle,中文老鷹;
如果用了兩桿,則成績為-1,稱為biedie,中文小鳥;
如果剛好用了三桿,則成績為0,稱為par,中文標準桿;
如果用了四桿才進洞,則成績為+1,稱為bodgy,中文伯忌;
如果用了五桿,則成績為+2,稱為doublebodgy,中文雙伯忌;
如果六桿,就是+3,三桿洞六桿就封頂了,就算六桿還沒打進,也只記六桿,稱為doublepar,就是兩倍標準桿的意思。
在四桿洞和五桿洞中,多了一個名詞——信天翁,即指成績-3。
當然在四桿洞要做到-3,在專業球場上幾乎是不可能的,開球距離根本不夠一桿進洞。
信天翁一般出現在五桿洞中,兩桿進洞成績即為-3。這個可能性比四桿洞高些,但仍然極少有人能做到。信天翁需要很遠的擊球距離和很好的運氣,老虎伍茲在整個職業生涯中才打出過三次。
球手每打一個洞,記一次分,最後打完18洞加總即為總成績。比如比森前世最好成績為81桿,高於標準桿72桿9桿,即為+9。
一般職業選手的成績都是低於標準桿的,至於低多少,要看球場的難度和臨場發揮。
...
球車開到一號洞的紅色Tee台。
Tee台即為開球台,分五種顏色,距離由近到遠依次為紅、白、藍、黑、金。
兒童和女子業餘球手在紅Tee開球;
老年男性——白Tee;
男子業餘和女子職業——藍Tee;
男子職業——黑Tee;
錦標賽——金Tee。
比森當然是在紅Tee開球,一號洞是一個四桿洞,距離(以下距離都為紅Tee距球洞的距離)250碼,是一個向左彎曲的四桿洞。
拐角處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沙坑,以比森的開球距離足以越過左邊的沙坑。
在得到許教練一番在關於Tee台上怎麼做的指導后,比森將球Tee插入地面,將小球放在球Tee上。擺好姿勢,揮杆穩穩將球擊出。只見小球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但並沒有按預先設計的線路飛出,而是有些偏右,落在了沙坑裡。
好嘛!剛說完下場可能遇到各種狀況,就來了。
比森乘球車來到沙坑邊查看,距旗杆還有100碼左右。還好小球沒有落在沙坑前沿,有足夠的角度可以使用七號鐵擊出,打甜了距離夠用。
沙坑擊球有很多種方法,要視實際情況而定。
比森目前遇到的這種情況需要在將球擊出前不觸碰到沙子,也就是達到一種近似球道擊球的效果。
這種情況也是最難的,需要球手找到適合自己的重心高度,因為許教練正在講解,球杆在擊球前不能觸碰到沙面。
由於身高的變化,比森目前並不清楚適合自己的重心位置,只好按照以前自己的習慣擊球。
效果並不理想,打厚了,小球只向前飛了60碼左右,剛好又落入到了果嶺前的沙坑群,真是禍不單行呀!
比森苦笑,這第一洞也是真夠坎坷的!
再次來到沙坑,此時距旗杆只有40碼了,打20碼以上就能上果嶺。
比森拿出一根挖起桿,將重心放到右腳,桿面打開。這就是沙坑擊球的另一種情況,在小球距果嶺較近的情況下,需要切一個高拋球時,就採用這種方法。
效果還算理想,小球成功上了果嶺,但距離短了一些,留下了一個十碼左右的推桿保par機會。所謂保par,顧名思義,就是指保下標準桿。
這是比森在這一洞的第四桿,如果直接推進,就剛好以標準桿結束此洞。
但以他的推桿水平,這顯然不太可能,除非走狗屎運。
比森並沒有像前世一樣蹲下看線,而是裝傻賣萌,問:「許教練,現在怎麼辦?」
許教練拿過推桿遞給他,講道:
「果嶺禮儀比較多。
第一,如果跟幾個人同組打球時,距離球洞最遠的人先推。
第二,需要在球的後方放上一個標誌物,然後可以將球拿起。這一方面是為了不影響其它人的推桿線路,另一方面是為了可以在觀察推桿線路后將小球上的標誌線對準你想要推出的方向。
第三,在果嶺上時,不能踩到別人可能的推桿線路,盡量從外圈繞著走。
第四,正規比賽除外,一般當同組的人的小球離球洞很近時,可以喊OK,意思就是不用推了,算進了。這個距離依同組人商量而定,一般默認1.09碼。」
講完禮儀后,許教練繼續向他傳授推桿技巧:
「推桿最關鍵的主要有四點。
一,準確判斷推桿路線,這需要你細心觀察小球到球洞之間的果嶺坡度。如果是上坡,就加點力;反之,下坡,減力;如果右邊高左邊低,就需要朝偏右的方向推;反之偏左。
二,使用適當的力量。當力量合適時,只要判斷左右坡度時沒出現巨大問題,小球就不會偏離洞口很遠,下一桿基本都能推進。當然這個也是最難的,需要長期的練習。」
比森點點頭,深以為然。聽許教練繼續道:
「三,推桿的力量大小,是靠送桿幅度來調節的。就是要將球杆沿著推桿方向送出去,而不是將小球磕出去。
四,也是比較難的一點,推桿在觸碰到球時,桿面要保持與出球方向垂直。這需要手穩,還有就是要留頭。就像打鐵杆時一樣,擊球瞬間不要著急去看球。你都已經推出去了,早看一秒也沒用,這點在高爾夫中基本是通用的,你要時刻注意。」
全是乾貨!這些比森雖然也知道,但他是通過長年累月的下場打球摸索出來的,沒有教練講的這麼透徹。
其它幾點都能做到,唯獨力量,需要不斷摸索。
推桿與鐵杆大不相同。鐵杆以全揮杆居多,距離基本固定。推桿則需根據實際長度調整力量,而比森顯然不清楚現在的自己發多大力能推多遠。
那就先試試吧!比森摒棄掉雜念,先判斷坡度,稍微向左傾斜,大概要瞄準洞口右側一個球的位置。然後擺好小球,完全憑感覺送桿,像小球推出。
短了!
小球劃出一道從右向左的弧線,滾出去大概六碼,停下。
比森並不氣餒,這在他的預期之中。走到新的位置,看線,擺球,上桿,送桿,將小球推出。
這次差得不多,球幾乎停在了洞口。
許教練鼓掌道:「不錯!OK了!」
比森並未糾結,這個距離就算推也是必進了。直接將小球拿起,前往下一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