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處境艱難
關羽、張飛、龐統、徐庶在新野短暫會面,考慮到關平、鄧艾、廖化等諸將尚未撤回,決定留下騎兵兵馬以新野為中心,向北出擊襲擾曹軍,攜帶數日乾糧穿插以期接應諸將,就算接不到減輕諸將壓力,策應眾將南歸。
眾人商議一番,派龐德在新野以西的丹屯駐紮,給予南陽方向曹軍壓力,由張飛率騎兵往義陽、汝南方向佯動,吸引曹軍主力。
關羽、龐統坐鎮新野,關羽威名在外,在新野駐紮,料想曹仁、徐晃等人必然不敢無視關羽,足以使曹軍行動有所忌憚。
馮習率本部兵馬隨同水軍趕往長沙巴丘增援對付文聘。甘寧退至襄陽養傷,其餘眾將則在樊城,將敗兵重組,補充編隊,交由趙融、趙累等諸將各自分統,旨在迅速恢復士氣。
兩萬雜兵交由徐庶暫且訓練,待此局勢緩和,再由關羽親自整合,另派人往江陵請潘濬前來。
徐庶本以為前時已經訓練過兩個月,他們能夠像模像樣的騎乘馬匹,耍演兵器,體格、力量和相應的控制力都沒問題,欠缺的是訓練和技巧的加強,雖說因臨陣不過是遠遠地虛張聲勢,沒有真的交手,好在經歷過戰場,練起來不難。
沒想到這些人成分繁雜,歸屬感不強,郡縣兵馬尚可,臨時徵調的青壯男丁和士族中徵集起來的家僕議論紛紛,青壯男丁想回家,士族家僕則因為其親眷都由士族掌握,更是思回,編練數日效果極差。
潘濬、董和趕到樊城,先與徐庶會面,了解北伐具體情況。得報后的關羽、龐統布置好新野事務,趕往樊城相會,眾人見禮畢。
關羽端坐主位看向兩邊,龐統、潘濬、徐庶、董和五人分坐。關羽看著眾人道:「北伐近三個月已畢,曹賊勢大,戰局焦灼以至於最後不利與我軍,導致兵敗數陣,損失不小。
大部已經歸荊,當儘快撫平創傷,重整兵馬,鼓舞士氣方能妥善應對曹賊!」
關羽說到此不自覺側了一下身子,心中感到不適,他知道這番說法含糊不清,北伐說不上慘敗卻足以夠得上大敗,接下來曹軍極可能乘勝南下,而經歷大敗的荊州兵馬是否能擋住很難說,軍心的損失不是短時間內能修補的。
關羽短暫停頓的功夫,一向沉穩的潘濬出人意料搶先開口道:「大戰折損程度我從元直那裡已略知大概,情況不容樂觀,前時我和董太守(董和)就北伐曾商議過各種狀況下該如何處置之策。
簡單說一說眼下我認為最合適的應對之法,第一撫將士,第二整戰備,第三養民力。
撫將士分三撫,撫慰陣亡將士的父母妻兒,撫慰傷殘將士,撫慰軍中將士的膽氣。對於陣亡將士凡是父母五十五歲以上,孩子在十二歲一下的一律減免所有稅賦,六十歲以上的,十歲以下還要供以錢糧代為養育。
傷殘將士分作九等,根據受傷程度給予不同的減免,讓他們安穩的養傷和生活。
前面兩撫實則最終是為了撫慰軍中將士,他們才是我們抗擊曹賊,北伐中原的力量。
我到城外軍營看過,士兵們四下散亂,參差坐卧,疲態盡顯透著一股頹廢氣息,況且這種狀態竟是整編后。」說到此處不自覺看向徐庶,畢竟幾日來都是他在操辦。
潘濬不做停頓繼續道:「此等兵馬打起仗結果可想而知。最快使他們振奮的捷徑眼前無非爵位和金錢,往遠處看則是讓他們知道戰死或受傷後有所依靠,讓他們安心,越快實行越好!」
關羽看向一旁的龐統和徐庶,龐統擺了下衣袖道:「承明所說確實可行,但是這樣實施賦稅和徭役會大幅度減少,而且發放錢糧財物,要知道我們這些年征戰頻繁,倉庫儲存的物資遠遠不夠。在這種時期散財絕非上策,承明,最好另尋他法!」
潘濬大笑道:「士元,你還知道荊州征戰不休。隨著劉景升的死,荊襄由相對的安穩變成無年不戰,世人都笑劉景升守土犬耳,相對於漢末稱霸一方的梟雄來說的確,然而對於百姓呢?
王上為什麼能在荊州得到支持,無非是漢室宗親和劉景升的餘威,百姓感念劉景升帶給他們平安的生活,他們認為身為劉景升之弟的王上也能。
十餘年來征戰沒有大亂子究其根本受到劉景升的福澤,凡事總有個限度,一旦百姓察覺王上和劉景升不一樣,他們的不滿情緒就會激增,都是亂那在王上、曹丕或者孫權手下有什麼區別?真到這一步人心喪亂就完了。
北有曹丕,東有孫權,益州離此崇山峻岭支援不便,人心一散荊州危矣。
此番北伐正是年節,團圓祭祖之時,將士們舍家擊賊一去不返他們的家人心中難免因怨生恨,從而波及整個荊州的人心。
我們現在再難姿態必須做足士元,子貢問政上說的什麼?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錢財不過是最輕的!」
龐統喃喃道:「此言我自知,然非常之時不可生搬硬套!」
辯論間忽然關羽朗聲道:「承明所言有理,必行!承明你儘快擬辦章程,算計所費,不過軍隊供給亦要保證不會短缺,一味的撫民不能保證戰勝曹賊,畢竟勝敗還是要用刀劍拼出來的!」
潘濬沒想到關羽會支持他,畢竟當初他和關羽不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關羽過分發動戰事,並且時勝時敗,關羽喜歡興建屯壘推進,在潘濬看來太耗費民力,消耗戰最不可取。
關羽表示支持潘濬,龐統不再堅持,點頭表示贊同。關羽道:「承明,接著說說整戰備!」
潘濬道:「整戰備是應付曹軍緊隨南下而來。天氣逐漸變暖,正適合用兵,曹軍極易南下!
不過好在有地利可以依仗,荊州有水道之利,曹軍進攻不敢繞城直襲腹地,唯有徐徐推進,首攻襄樊,這是可以預見的。故我們應加固襄陽、樊城城池,囤積物資,製造守城器械,以備長期交戰能堅守住!」
龐統插嘴道:「又要休養又要備戰,兩者怎麼可能兼顧?」
潘濬道:「說難也不難,將當陽以北的百姓全部遷到當陽以南,自曹操南下荊州,江陵附近戰亂不斷,不少百姓流離失所不知所蹤,留下大片土地。
數年來有部分百姓返回,卻依舊還有充足的土地可供分配,我們沒有仔細的計較此事,土地的歸屬是筆糊塗賬,反正有人耕就是了。
荊州士族早就盯上肥沃的耕地,好在君侯彈壓得當,沒出過大案,小的蠶食不少啊!
鄧士載在長沙等處將土地劃分成民屯和軍屯,民屯由百姓耕種,軍屯則自行屯田,收穫的糧食自給自足,此舉值得借鑒。
現在借整飭土地之名,將當陽以北的百姓遷往南面給予官府准許下原來雙倍土地,承諾三年後聽憑自願返回家鄉,不做阻攔。
而三年中我們在當陽以南無民之地全面實行軍屯,有兩個好處。曹軍襲來我們毀掉田地避免資敵,而若是百姓的土地他們捨不得,強行毀壞反而寒了百姓的心。
二來兵馬離襄陽、樊城近,能及時支援。當陽以南遠離戰火,不受影響既能穩住人心,戰事拖延下去,待到糧食豐收時節,糧草源源不斷供給前線。我與董太守對如何操辦已經有了章法,具體如何實施再看情況!」
關羽點頭道:「不錯,堅清壁野得應對曹軍確實有利!」
潘濬道:「說服百姓由我和董太守來做,規劃防禦則交給君侯、士元你們來實行!我粗略估算兩個月能完成!」
關羽同意道:「關某以為可行,士元、元直,你們以為如何!」龐統、徐庶表示同意。
潘濬又道:「養民力,主要是給予百姓安穩的環境,我初步打算兩年內不打擾百姓生活,具體是除了現有徵調的兵馬外,不再徵兵,徭役儘可能減少。
然戰事緊迫,此事急不得,承諾我亦不敢輕易做出,詳細事務要跟具曹軍的變化而變。一旦戰事止歇,當首要考慮實行,至少不能再主動挑起戰事!」
說完潘濬看向關羽,關羽沉聲道:「聽憑承明安排,關某會親自上書王上,儘快施行!」
潘濬滿意道:「有勞君侯!」
龐統接過話道:「承明,我軍折損頗多,急需兵員,你剛才說的百姓勞苦厭戰亦是實情,眼下最好的安排是臨時徵調的兩萬兵馬直接補充進軍隊,但人員混雜,多方皆需要安撫,承明,你看此事如何處置?」
潘濬道:「士元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去說服士族讓他們將家僕還有其親屬交由我們管轄,青壯男丁的家人我負責安撫,但如若有不合適為兵者的亦要放他們回家!」
龐統點點頭道:「這個自然!」
潘濬嘆了口氣道:「只有一點,曹軍會不會給我們時間!南遷當陽,安穩人心,補充兵馬,依照目前態勢,魏軍兩個月內足以集合大軍順勢殺入荊州!」
眾人沉默一會兒關羽道:「我已經快馬趕往成都求援,王上必然會發兵來援,算算時間快的話兩個月援軍可抵。元直,兩萬雜兵訓練如何?」
徐庶道:「不盡人意,和承明說的差不多,軍無鬥志,流言四散,難以成軍,我在嚴加訓練些時日以管成效!」
關羽道:「那兩萬雜兵告訴他們等十天,十天內要為他們備好乾凈衣服,飲食多加改善,臨走每人賜絹三丈,金銀若干,再賜些酒食,然後先放他們回家,令他們與家人團聚,讓他們二十天後聽憑自願返回軍中。
承明,十天內你要儘可能說服士族和他們的家人鼓勵他們返回軍中。」
潘濬應聲道:「定竭盡全力!」
龐統道:「雲長,你是想收眾人之心!」
關羽沉聲道:「剛才關某想明白一件事,強留雜兵而非他們自願留下反而壞事。畢竟開始並沒把他們當做主力兵馬參戰,他們自然也沒準備參加硬戰。
無士氣,無戰心,無鬥志之兵不堪一戰,盲目編練反倒會削弱我軍原有兵馬戰力。哪怕去而復返五千人加以編練也抵得過兩萬雜兵。承明,此事全靠你了!」
潘濬重重道:「明白!」眾人又具體討論些行動細節,然後潘濬、董和匆匆返回江陵主持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