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亂世伊始

第三百五十六章 亂世伊始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一篇《江城子》,情意纏綿,字字血淚,讓無數人感動於一代文豪蘇軾對亡妻王弗的深沉思念和無限深情。

自古才子出情種,蘇軾深情而不專情。王弗去世后,蘇軾先是娶了她的堂妹王閏之為續弦,后又納了西湖名妓王朝云為侍妾。很巧合,蘇軾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都姓王。

世人熟知的蘇軾妾氏,唯有王朝雲,但其實蘇軾卻是有妾數人。這並不奇怪,大定文人地位高,除了王安石、司馬光等少數「禁慾系男神」,大多數士大夫都是妻妾成群,家中另有歌姬舞姬侍女無數。

蘇軾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貶外放。每次被貶,他都會將身邊姬妾或遣散、或送人,其中還有兩位侍妾當時已經懷有身孕。

但以妾換馬一事確實有損蘇大學士人設,太不近人情。而春娘呢,她身世可憐,剛烈自愛,又確實令人同情、令人敬佩,最後那首絕命詩更是寫出了無數女子的命運悲歌,極易引起共鳴。

那麼問題來了,蘇軾一方面愛妻如命,一方面又以妾換馬,他到底是情聖還是渣男?

對此,不同人必定會有不同看法,筆者不妨說說自己的理解。

首先,蘇軾深愛王弗、敬重王閏之、憐惜王朝雲,這是不爭的事實,在他的諸多詩詞作品中均有體現。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再說「姬妾送人」和「以妾換馬」。蘇軾被貶外放時確實曾經遣散家中姬妾,這在他自己的詩詞作品中同樣有所體現。但蘇軾這麼做的原因,並非冷血無情,恰恰相反,他是因為知道貶謫後生活艱辛,不忍連累一眾姬妾,這才將她們或送回娘家,或送入豪門。只有朝雲,不離不棄,甘願跟隨蘇軾吃苦。

而婢女侍妾確實屬於主人的私人財產,可以進行一定的交換和買賣。

南北朝時期的梁簡文帝蕭綱曾做了一首宮體詩《和人愛妾換馬》,以棄婦的角度抒發自己遇到薄情之人,被當做物品一樣拿去與人交換的悲慘命運——「誰言似白玉,定是愧青驪」,誰知我這如花似玉的人兒,竟連一匹青黑色的馬都不如!

曹操的兒子曹彰有一天在路上看見了一匹上好的白色寶馬,特別想擁有。於是便設宴邀請白馬主人,召來自己的一眾美妾,對那馬主人說:「予有美妾可換,惟君所選」——用我的美妾換你的馬,你可以自己隨便挑一位。

那馬主人便挑了一個自己中意的美妾,曹彰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寶馬,並將其取名為「白鶻」。

這則故事前面還形容曹彰「風流倜儻」,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中,人們根本不會認為這有什麼不妥,反而將其視為「瀟洒」,對他們來說,妾這樣的女子,就好比駿馬之類的玩物,都是供他們玩樂的。

妾的地位低到不可思議,她們是可以通過買賣得來的,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妻為「娶」,妾為「納」,娶妻之財為「聘禮」,納妾之財為「買妾之資」,所以說妻和妾之間不得僭越,就算是備受男主人寵愛的小妾,也是無法隨便上位,取代正妻的。

所以,雖說蘇軾這樁拿妾換馬之事貌似人設崩塌,但這種「貴馬賤人」的事件是真不少,而且相當一部分文人騷客並不覺得這類事情有什麼不妥,往往將其當做風流雅事而寫進文章。

白居易寫「安石風流無奈何,欲將赤驥換青娥」,李白說「千金駿馬換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張祜有「一面妖桃千里啼,嬌姿駿骨價應齊」……愛妾換馬簡直成了一種風尚、文學現場,不斷被援引。

《匯苑》中說:「妾,接也,言得接見君子而不得伉儷也。」就是說,妾在家庭中不過是供男人交接之用,不能算做合法配偶,地位相當低下。

妾根本沒有人格,也不能享受「妻」的待遇,比如《昌律疏議》明確規定,「妾乃賤流」「以妾及客女為妻,徒一年半」,這都寫進法律了,簡直是一日為妾,終身為妾,你可以往下降,但決不能向上沖。她們就是男性的附屬品,還是可交易的那種。

這種觀念是整個主流社會都認同的,生活在這樣的社會中,大家的觀念自然也會受到影響,最終認為這就是正確、理所當然的,所以就算是出現了愛妾換馬,在現而今也不是什麼大事,甚至以此為風流,畢竟「英雄愛寶馬」,妾又哪裡比得上文人士大夫們想要體現的英雄氣概呢?

名士風流,文人多情,至大定朝已臻巔峰,蘇學士所為,不應為世人不齒也。

只是文治武功向來衝突,正所謂文武相輕不可共存者也。大定文風鼎盛、繁榮造極於世,便難免武力疲虛、兵備匱乏,於外頻吃敗戰而貢歲幣以應之,在內則盜匪四起、民亂不已,實為亂世之開端、亡國之徵兆。

常佶在被選為繼位人時,就有人認為其輕佻、不似人君。果不其然,上台沒幾年,就開始不顧民生,大肆享樂搜刮,大定政治變得極為黑暗。

一、借恢復新法任意勒索。

比如恢復免役法,朝廷不斷增加各種名目的雇役錢。舉一個例子,鞏縣的役錢,由元豐時每年的四百貫增加到二千九餘貫。

在丈量土地過程中,賄賂公行,弊端百出。兼并之家、形勢戶多減免賦稅,把負擔都轉嫁到下戶頭上。

二、肆意改鹽茶之法,聚斂民財。

朝廷先恢復榷茶法,在產茶的州軍設官場專賣,禁止商人、園戶私相貿易。三年後罷官場,允許商販向園戶買茶販賣,由官府抽稅後批給『茶引『。朝廷一年的茶稅收入達四百餘萬貫。每年以一百萬貫作為皇帝私房錢。

朝廷還大改鹽鈔法,廢除東南六路官運官賣制,由商人任意向榷貨務出錢買鹽鈔,憑鹽鈔去產地領鹽,再到指定的州縣販賣。但是,朝廷的鈔法不定,屢次更易。商人出錢買鈔,尚未領鹽,鈔法已變,又須貼錢領新鈔,如無錢更換新鈔,則舊鈔也失效。往往上午還是豪商,下午就淪為乞丐。

三、直接搶掠民田。常佶用宦官直接搶掠民田,作為皇帝個人莊田。他派宦官陸續設置『公田所『、『西城括田所『,在京西、京東、京畿、河北等路,以把官田、荒地、逃田、退灘等收歸官府為名,將大量民田指作『天荒『,掠為『公田『,課取『公田錢『,強佔的田地共達三萬四千多頃。大批百姓被奪去田地,背井離鄉。

四、揮霍常平倉積蓄。

皇帝還將各地常平倉貯存錢穀搜羅一空。王安石變法時積存的錢穀,可支用二十年。到崇寧朝時,各地倉庫常年有六百萬石的積儲,以備豐歉平抑糧價。但被常佶全部用來作為上供,被他揮霍一空。明宗時皇宮每月開支約三十六萬貫,到崇寧朝時增加到一百二十萬貫。

五、花石綱。

常佶設立造作局,搜羅各種花石樹木運到京師賞玩。最初在江浙取花石進奉,後來所運花石規模不斷擴大,動輒用船數十艘,每十艘編為一『綱『,號『花石綱『。一個運花石的船隊要數千人,一塊石頭的運費達三十萬貫錢。又用銅二十二萬斤鑄造九鼎,飾以黃金,建造九座大殿安放,稱九成宮。

他還仿餘杭鳳凰山式樣,用人工築大土山,名萬歲山。最高峰高九十尺,山周十餘里,用山石萬計,都由各地限期運來。山上建造亭館樓台,窮極華侈。皇帝整天在宮中玩樂,宮中美女多至以萬計。每到節日,皇帝便聚集百官,縱情享樂。

自常佶登基以來,大定實際的統治極其黑暗、腐朽,百姓苦不堪言。

皇帝如此不顧百姓死活,農民被苛刻的統治逼得沒有活路了,最終只有「起義」。

五路伐寧、北伐征燕,靡費軍資補給無數,大多都攤派在河北、山東、河東百姓的頭上。

這還不算,官府為了自己省事,還強迫百姓把糧食運到燕京交納。運送一石糧食的盤費達十幾石到二十幾石。這直接讓這幾個路的百姓破產,簡直是滅頂之災。朝廷還要加收免夫錢,數額達六千二百萬貫。這些合在一起,老百姓沒有活路,只能起義。

還別說,大定冗兵很多,雖然對外打仗不行,以失敗居多,但是用來對付農民起義軍是有效的。冗兵也是正規軍,畢竟有訓練、有盔甲武器,用來對抗沒有經過訓練、缺乏盔甲武器的農民起義軍是占絕對優勢的。因此,只要定廷反應過來,派大軍對付農民起義軍,那麼農民起義軍很快就難以支撐。

方臘、楊幺如此,宋江如此,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此起彼伏的高托山、張仙大抵也如此。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鼎定河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鼎定河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六章 亂世伊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