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義大利的文化

第37章義大利的文化

義大利國家的歷史決定了義大利的當地風俗和習慣。

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在遵守當地的法律,都要遵守當地的風俗和習慣。

因為你不了解義大利文化和義大利文明,就無法在義大利做事。

義大利共和國是一個歐洲國家,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

北方的阿爾卑斯山地區與法國、瑞士、奧地利以及斯洛維尼亞接壤,東、南、西三面分別臨地中海的屬海亞得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安海。海岸線長約7200多公里。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義大利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一直都是西方文明的中心。古羅馬先後經歷羅馬王政時代(前753~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前509~前27年)、羅馬帝國(前27~476年)三個階段,存在時間長達一千年。

羅馬共和時代基本完成疆域擴張,帝國時期成為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十四世紀的義大利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十五世紀末,法國和西班牙爭奪亞平寧半島鬥爭激化,導致了持續數十年的義大利戰爭。

十八世紀民族主義開始覺醒。十九世紀義大利復興運動興起,撒丁王國開始逐步統一南北,1861年建立義大利王國,1870年攻克教皇國首都羅馬,完成義大利統一。二戰戰敗后廢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國。

義大利實體經濟發達,是世界傳統農業大國和農業強國,旅遊業發達。自然資源貧乏,僅有水力、地熱、天然氣等能源和大理石、粘土、汞以及少量鉛、鋁、鋅和鋁礬土等礦產資源。本國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僅能滿足4.5%和22%的國內市場需求,能源和主要工業原料供給依賴進口。

義大利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的創始會員國,還是申根公約、八國集團和聯合國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義大利共擁有54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是全球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義大利在藝術和時尚領域也處於世界領導地位,米蘭是義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

義大利是歐洲歷史古國,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據古代神話,傳說羅慕路斯(Lomulus)和他的孿生兄弟雷穆斯(Lemus)是由母狼撫養和哺育的——於公元前753年建立了羅馬。事實上,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義大利部落就居住於此。

從公元前900年開始,伊特魯里亞文明開始發展,而在公元前3世紀末期,古羅馬人佔領了伊特魯里亞城。

公元前510年,羅馬人結束羅馬王政時代並建立共和國,國家由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三權分立。

羅馬共和國延伸到義大利南部,在公元前241年的第二次布匿戰爭(PunicWar)后,將西西里納入自己的版圖。公元前202年,通過四次馬其頓戰爭和第三次布匿戰爭羅馬擊敗了迦太基,將西班牙和希臘納入版圖。之後羅馬人在敘利亞戰爭,控制了西亞部分地區。

在凱撒的統治下,羅馬征服了高盧和埃及。凱撒被刺身亡后,養子屋大維(Octavius)擊敗了對手馬克·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於公元前27年建立了古羅馬帝國,

並被尊為奧古斯都·凱撒(AugustusKaesar)。

帝國前期經朱里亞·克勞狄王朝(前27年—68年)、弗拉維王朝(69年—96年),至安敦尼王朝(96年—192年)五賢帝時代(96年—180年)達到全盛,國家穩定、經濟繁榮,這段時期被稱為羅馬和平時期。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EmpelorKonstantine)頒布米蘭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395年1月17日,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346—395)逝世。他在臨終前,將帝國分與兩個兒子繼承。

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在希臘古城拜占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因此又稱拜占庭帝國,起初其疆域包括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外高加索,查士丁尼在位時,又將北非以西、義大利和西班牙的東南併入版圖。最後在1453年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所滅亡。

410年,日耳曼的哥特人在領袖阿拉里克率領下,進入義大利,圍攻羅馬城。在城內奴隸的配合下打開城門,掠奪而去。此後在西羅馬帝國境內建立西哥特王國和東哥特王國。

476年,羅馬雇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最後一個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西羅馬帝國遂告滅亡。

568年,義大利北部建立了倫巴德王國,併入法蘭克王國。義大利中世紀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北部強大城邦的崛起,其中著名的有米蘭公國、威尼斯共和國、RNY共和國、佛羅倫薩共和國等。

15世紀,文藝復興造就了多那太羅(Donatello)、波提切利(Botticelli)、達·芬奇(LeonardodaVinci)、拉斐爾(Raffaello)和米開朗基羅()等藝術天才。到了16世紀早期,義大利大部分領土處於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之下。在拿破崙於1796年入侵之後,消失了幾個世紀的統一跡象又重新顯現。

19世紀60年代,在愛國者馬志尼(GiuseppeMazzini)和加里波第(GiuseppeGaribaldi)的努力下,義大利統一運動(義大利復興運動)蓬勃開展。

1861年,義大利王國宣布成立,原撒丁王國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成為了義大利國王。

義大利統一之後就走上了對外擴張的資本主義殖民道路並且以強國的姿態出現在歐洲的政治外交中,在19世紀60到80年代成功蠶食了東非紅海沿岸的交通要地厄利垂亞和南索馬利亞;1912年奪取了北非的利比亞和愛琴海羅德諸島。

1921年,墨索里尼(Mussolini)的***黨掌握了國家大權。與德國RB相繼簽訂了「鋼鐵同盟」和「反共產協定」等一系列條約成立了軸心國集團企圖重新瓜分世界。

二戰前夕在歐洲佔領了阿爾巴尼亞,在非洲佔領了衣索比亞,1940年義大利勢力範圍遍及地中海、北非、東非達到鼎盛。隨後在與英國遠征軍的戰鬥中遭受一連串的打擊后萎縮,並於1943年投降退出軸心國集團,海外領地崩潰,二戰後只保留了南索馬利亞的統治權,直到1960年。

義大利是1957年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時的六個創始國之一。經濟曾在二戰後以3倍於二戰前的增長速度飛速發展,被當時的西方媒體稱之為阿爾卑斯山南面的奇迹,在當時只有RB和聯邦德國增長速度比義大利更高。

70年代由於紅色旅等恐怖組織的猖獗以及石油能源產品大幅漲價義大利的經濟開始疲軟,進入90年代又遭遇了經濟和政治危機,成為「笨豬五國」(PIIGS)之一。為了加入歐洲貨幣聯盟(EMU),義大利不得不進行財政緊縮。

另外,在1992年一些反黑手黨的人被暗殺之後,義大利果斷地展開了打擊西西里黑手黨(Mafia)的鬥爭。

義大利地處歐洲南部地中海北岸,在北緯36°28′~47°6′,東經6°38′~18°31′之間。其領土包括阿爾卑斯山南麓和波河平原地區,亞平寧半島及西西里島、撒丁島和其他的許多島嶼。亞平寧半島占其全部領土面積的80%。義大利陸界北部以阿爾卑斯山為屏障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接壤,80%國界線為海界。

東、西、南三面臨地中海的屬海亞德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安海,並且與TNS、馬爾他和阿爾及利亞隔海相望。海岸線長約7200多公里。

義大利北部有阿爾卑斯山脈(Alpi),中部有亞平寧山脈。北部有波河平原,土壤肥沃農業發達。

意、法邊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是歐洲第二高峰;多火山和地震,亞平寧半島西側有著名的維蘇威火山,西西里島上的埃特納火山是歐洲最大的活火山。

義大利最大河流是波河(po),發源於阿爾卑斯山南坡,水能蘊藏豐富。台伯河是流經羅馬的主要河流。較大湖泊有加爾達湖(LagodiGarda)、特拉西梅諾湖(LagoTrasimeno)馬焦雷湖()、科摩湖()等。

義大利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根據義大利各地不同的地形和地理位置,全國分為以下三個氣候區:南部半島和島嶼區、馬丹平原區和阿爾卑斯山區。這三個區的氣候各有不同的特點。

南部半島和島嶼地區是典型的地中海型氣候,大西洋氣團佔優勢,夏季為熱帶氣團,冬季為溫帶氣團。義大利南部1月份平均氣溫為2~10℃,7月為23~26℃。

巴丹平原屬於亞熱帶和溫帶之間的過渡性氣候,具有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氣壓較低,氣候潮濕。在米蘭、博洛尼亞帶,冬季常有大霧籠罩,有時下雪。巴丹平原區夏季較熱,冬季較冷,1月份平均氣溫為2~4℃,7月份20~24℃。

阿爾卑斯山區是全國氣溫最低的地區,冬季下雪較多月份平均氣溫為-12℃~1℃,7月份為4~20℃。阿爾卑斯山區的氣候有明顯垂直分佈的特點,隨著地勢的增設,氣溫逐漸下降。在阿爾卑斯山麓的湖區地帶,由於高山擋住了來自北歐的寒流,加上湖水的調節作用,故氣候溫和。

在西北部的利古里亞大區,由於山地和海水的影響,氣候十分宜人。RNY1月份平均氣溫為7℃,該區可種植各種南方作物,如橄欖、葡萄、柑桔和桃。這一地區奇花異草很多,聖雷莫是義大利有名的花卉中心,當地人種植的各種鮮花每年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

都靈是義大利第三大城市,大工業中心之一,皮埃蒙特區首府。位於波河上游谷地,海拔243米。人口約103.5萬。冬溫夏熱,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冬春降水較多,且多山谷風。

都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工業發展迅速,尤以汽車製造業聞名於世。現為義大利最大的工業中心之一,多大型的現代化企業。歐洲的電力鍊鋼和電子加工中心之一。

在阿爾卑斯山脈廉價水電基礎上,重點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有發動機、機床、電子、電器、化學、軸承、飛機、精密儀器、儀錶以及軍火工業等。

6000萬義大利人,講義大利語,個別邊境地區講法語和德語。主流民眾信奉天主教。

義大利是發達工業國家。私有經濟為主體,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0%以上。服務業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3。國內各大區經濟差距較大,南北差距明顯。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8%以上,堪稱「中小企業王國」。

義大利四分之三的能源供給和主要工業原料依賴國外進口,而產品的1/3以上供出口。歷史上意國家參與制企業比較發達。

伊利、埃尼和埃菲姆曾是三大國營財團,在全國工業產值中約佔1/3,經營範圍涉及鋼鐵、造船、機械、石油、化工、軍火等部門。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政府加快了國有企業私有化進程。中小企業在意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在製革、製鞋、服裝、紡織、傢具、廚房設備、瓷磚、絲綢、首飾、釀酒、大理石開採及機械工業等領域有較大優勢,具有專業化程度高、適應能力強、產品出口比例大等特點。。

義大利農業出口產品主要由葡萄酒,橄欖油,硬小麥加工的面和麵粉以及蔬菜肉類加工製成品四大部分組成。2008年義大利首次超過法國成為世界首席葡萄酒生產國。

旅遊業高度發達,旅遊收入是義大利彌補國家收支逆差的第二大來源(第一為服裝出口)。旅遊資源豐富,氣候濕潤,風景秀麗,文物古迹很多,有良好的海灘和山區,公路四通八達。旅館多為中小型,包括賓館、露營地、旅遊村和農業旅遊住所等在內全國共有11.5萬處。

巨額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一直是意經濟的兩大難題。1992年開始,意加大私有化力度,先後對義大利國民勞動銀行(BNL)、義大利信貸銀行(1993年12月)和義大利聯合商業銀行(1994年3月)以及、埃尼、國家保險公司(INA)、國家電力公司、高速公路公司等大型國有企業採取出售股份的方式實施私有化。-同時削減公共開支,並進行社會福利體制改革,財政狀況不斷改善。

義大利產品在世界仍然有較強競爭力,出口商品種類非常齊全。主要以機械儀器、汽車、農產品加工、鋼鐵、化工化學、製藥、家用電器、服裝、製鞋、貴重金屬等工業製成品為主。

義大利國外市場主要為歐盟國家,對其出口量佔總量一半以上。義大利對世界其他地區市場出口份額逐漸加大,出口歐盟占出口總份額逐漸縮小。俄羅斯、RB、中國、巴西、美國、越南、北非、中東、南非等國家和地區都是意國非歐盟國家中重要貿易夥伴。

義大利對外貿易是意經濟的主要支柱。外貿產值佔據義大利GDP40%以上。各種個人消費品、機器機械設備以及資本商品在世界市場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義大利曾經是世界最大的貿易順差國之一,年順差在百億美元以上,但自本世紀初,由於歐元堅挺,能源價格飛漲,以及產業結構僵化原因,逐漸淪為貿易逆差國。

義大利是世界著名的汽車跑車生產國,相關品牌包括法拉利、蘭博基尼、瑪莎拉蒂、布加迪(現法國)、阿爾法·羅密歐等。

義大利著名企業有菲亞特集團(GruppoFiat)、國家碳化氫公司(,ENI)。

義大利人喜歡美食和生活輕鬆愉快,就決定了,和義大利企業合作必須的前提。

對於這個一戰和二戰都贏的國家,你永遠不要低估這個國家人民的邏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塵封的迷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塵封的迷霧
上一章下一章

第37章義大利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