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鳥銃火藥(上)

第八十五章 鳥銃火藥(上)

修建了屯堡只是第一步,有了屯堡和兵士,還必須要有相應的武器。至於武器的種類嘛,無非分為近戰兵器和遠程兵器兩種。

其實明末的近戰兵器有很多種,後世所說的十八般兵器,如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戈、鎲、棍、槊、棒、矛等此時竟在大明軍中都有配備。

首發:塔&讀小說

對於冷兵器的選擇,戚繼光曾說過過:「斧、鉞、錘、戈、戟、鉤鐮等膽大藝精者可用,用於獨馬衝殺敵陣,卻不可教隊兵,不可堂堂當大敵。」

最後嚴亦飛決定還是沿用現有的腰刀,長槍,和盾牌三種。與此時明軍中推崇的兵器多爾雜不同,嚴亦飛在軍校時就學習過過戰爭史,他知道在十六世紀末到十七世紀,整個西方的兵器都是逐漸趨於簡化到長矛和火槍兩種。

不過此時西方的軍事強國,敢於只使用長槍一種冷兵器,是基於他們長槍手多年純熟的訓練和配合。但是此時嚴亦飛手上大都還是普通百姓,無論在技藝還是紀律性都一時達不到西方同行的標準,因此他的長槍陣一旦被技藝精湛的后金巴牙喇兵們近了身,就會是一場災難。因此他決定暫時還保留相應的刀盾兵編製。

至於遠程兵器,嚴亦飛則拋棄了弓箭,改決定只選用鳥銃。其實嚴亦飛本人在後世是一個狂熱的弓箭愛好者,反曲弓、傳統弓、複合弓都有所涉獵。

不過正因為他熟知弓箭知道,所以才更加清楚的知道,棄用弓箭不是因為弓箭不犀利,而是製造購買成本太過高昂,而且合格的弓箭手也太難練

,沒有幾年時間很難見到成效,嚴亦飛也沒有這樣的時間和財力去支持他從零訓練一批熟練的弓箭手。

而鳥銃手的訓練則相對簡單,無論是半大孩子,婦女或者是老人,只要力氣足夠舉起鳥銃,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都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鳥銃手。

而且一支鳥銃也相對便宜,按照此時天啟年間的價格,購買一支鳥銃需銀五到六兩。嚴亦飛私下裡估計,如果他能自行生產鳥銃,並且在生產中引入一些後世的技術思路和管理手段,相信將單支鳥銃的價格降到三兩銀子甚至更低也不是不可能。

況且未來大規模使用火器也是未來歷史的潮流,嚴亦飛沒理由不選用鳥銃作為他未來軍隊的主戰武器。

鳥銃又稱鳥嘴銃,到了清代則稱為鳥槍。鳥銃實則是明朝時,外國傳入的單兵管形射擊火器的統稱,按傳入的地域來命名鳥銃,所以才有了嚕密銃、西洋銃、倭銃這些稱號,當然它們在形制上會有些許的差別,但實為同類火器,其本質上都是火繩槍。

討論群伍陸彡⑦④彡陸⑦伍

至於鳥銃的來源鳥銃,則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一是說鳥銃為中國固有,王圻在《續文獻通考》中以戚繼光在地窖中發現的永樂時期火器為依據,這一說法並不可信,因為戚繼光本人都說鳥銃「中國原無,傳自倭夷始得。」

二是說鳥銃傳自日本,明朝戚繼光、唐順之的說法,「此器中國原無,傳自倭夷始得之。」《兵錄》、《武備志》皆沿用此說。

三是說鳥銃傳自西番,《籌海圖編》曰:「予按鳥銃之制,自西番流入中國,其來遠矣,然造者多未盡其妙。」《陣紀》中所言的「鳥銃出自南夷。」

其實都是指來自於東南亞等海域遊走的葡萄牙人。學者閻素娥也認為「鳥銃既不是日本人發明,也不是經由日本人為媒介,而是由當時活動在東南沿海上的中國人從西方人那裡學來的」;

四是說鳥銃傳自西域嚕密國(即土耳其),這是明趙士楨在《神器譜》中的說法,他說道吐魯番吞併哈密時,吐魯番便借得嚕密神器。南炳文先生就曾論說道:「早在成化至正德間,鳥槍已傳到中國的新疆地區,這當是中國土地上出現鳥槍的開始。」

此時的鳥銃長約三尺有餘,重五六斤,銃口以容三錢鉛子大小為準。以熟鐵打造銃身,銃管筆直,管內是一點點鑽制而成,內中光滑。銃身嵌入木托,銃口要長於木托幾分,托尾向下彎曲,以便於手握。木托腹中藏擁杖一根,用於裝填火藥、鉛子。銃有照星與照門,火門有火門蓋,使用龍頭類火繩發火機制。

不過這鳥銃製造的工藝複雜,對制銃工匠的手藝也要求頗高,其實這鳥銃製造,最重要的是銃管的鑄造技術。

《武備志》載:「鳥銃所貴在於造時煉鐵熟,兩筒相包,原孔甚小,用鋼鑽鑽之,一日鑽寸許,至底而止,一月鑽光者為上。」可見打造銃管費時費力。

雖然茅元儀後來提出分解打造的妙法,但依舊對技術有很高要求。之所以銃管必須光直,是因為「透重鎧之利在腹長,造時腹無孔,用鑽鑽虛,欲光直無礙,出口直。」銃管長,口徑小,可令火藥在內充分燃燒而產生較強的氣體推動力,彈子也可有足夠的初速度。銃管光直是為防止彈丸在銃膛內遇阻,致使齣子無力或炸簡。那麼鳥銃的這種設計與要求就保證其射程與威力,提高安全係數。

因此要打造鳥銃,必須要找一些好的工匠來。

~小說APP,完&全開源<免^費的網.文小^說網站

嚴亦飛還是派熟知火器的盧慶瑜前去遼東百姓中尋找,結果一天之後,還真讓盧慶瑜帶回來了四、五個兵器工匠,其中一個還是專門打造火器的工匠,聽他言自己精通鳥銃的打制。

此時這幾個工匠都是不安的站在嚴亦飛的面前,等待的他們未來的工作。這幾人無不是面黃肌瘦,滿面滄桑,身上的衣服也是補丁叢生,嚴亦飛給他們每人都倒了一杯熱茶,這幾人都是牛飲一般一喝而盡。

嚴亦飛招他們過來說話,這幾人中有三人是打造冷兵器的工匠,嚴亦飛只打算打造腰刀和長槍。這兩種武器的打制都不複雜,尤其是長槍的槍頭,只需要造好了模具,向裡面澆築鐵水,待冷卻后便可成型。

嚴亦飛只是向他們提出了槍頭的改進方案,那就是延長了槍頭的後面護套的長度,使整個槍頭部分長約四尺,這樣可以盡量保護槍頭部分不會被劈砍斷裂。

而那聲稱會打造鳥銃的那名工匠名為翟樹林,年在四十七八歲的樣子,身材很是瘦削,一雙大手上老繭縱橫,一看就是多年的老匠。

嚴亦飛問道:「這位匠人,聽說你會打造鳥銃?」

翟樹林聞言忙達道道:「回守備大人的話,小的和我身旁的兒子,原都是遼陽人士,專門在城中打造鳥銃。不是小的誇下海口,當年小的在遼陽的軍器局中,打制的鳥銃,怕是沒有一百也有八十支了。後來遼陽城破,我父子二人不願屈身於韃子,這才逃了出來,不過雖然如此,但這手上的技藝也沒有落下。」

嚴亦飛向翟樹林簡單的考了一些他所知道的鳥銃製造知識,翟樹林一一從容的應答。所說也與嚴亦飛所看的歷史古迹大致相仿,看來此人確實熟知鳥銃的製造方法。

嚴亦飛又問道:「依翟匠頭所看,打造一隻鳥銃要多少銀錢?」

翟樹林回道:「守備大人,這製造造鳥銃,以五到六斤為妙,只是耗鐵甚多,而且所需均為精鐵,並非我們日常所用的普通之毛鐵。往往五斤的毛鐵,最終只能得一斤精鐵。買鐵的銀錢,再加上炭價,工匠的工錢食糧,還有其它的耗費等,一根鳥銃的成本約在三兩左右。」

扣扣563743675

嚴亦飛點了點頭,他看過《武備志》等相關記載,其中所寫鳥銃的製造價格與這翟樹林的估算跟他差不多,甚至翟樹林的報價還低一點。看來這倒是個實誠的人。

不過王斗更關心鳥銃的質量,歷史上很多明軍使用鳥銃炸膛或死或傷,造成軍士對使用鳥銃有一種畏懼,嚴亦飛可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軍中。

對嚴亦飛的顧慮,翟樹林回答道:「守備大人,鳥銃之所以炸膛,主要是銃管質量不合格,一是上面發下來的鐵料不足,或是工匠們在製造時投機取巧,造成銃管粗細薄厚不均。二是是在銃管的焊接上許多工匠技藝不足,焊接不牢固,造成鳥銃炸膛。不過小的從十八歲開始就打造這鳥銃,到今天已經快三十年了,絕對不存在這些問題,只要大人給予足夠材料,小的便可以為大人造出質量合格的鳥銃出來。」

嚴亦飛聞言點了點頭,嚴亦飛看人很准,這翟樹林看著確實是一個忠厚之人,不過光他一人忠厚並不夠。因為歷史上大明製造的兵器質量差是出了名的。

其實歷史上大明對鳥銃的質量要求其實很嚴格,不論是哪裡的工匠,他們造出軍器都要註明某部、某衛、某所、某年、某季成造字樣,事後還需登記在冊,以便查考和追責。

不過現在時處王朝末期,很多制度都已經形同虛設,再加上明朝糟糕的匠戶制度,造成工匠消極怠工,因此按照盧慶瑜的說法,此時明朝生產的鳥銃,質量合格的不到兩成。

於是嚴亦飛對翟樹林說道:「今後你們便留在堡石城堡內打造鳥銃,按照你打造的合格鳥銃數發給銀錢,今後你們每造出一隻合格鳥銃,我都會給你們一定數量的銀子。不過如有質量不合格的,不但得不到銀子,反而要扣去你們的銀錢以補充材料的損耗,如有因槍管炸膛造成軍士傷亡,還要加以處罰,你看這樣可以嗎?」

翟樹林說道道:「好,小的都聽大人的!」

隨後嚴亦飛問道:「你知道合機銃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從渾河血戰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從渾河血戰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十五章 鳥銃火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