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編練成軍(中)
對於這五百零二人的編製問題,嚴亦飛決定參照戚繼光在隆慶年間以都督同知銜總理薊州、昌平、保定、遼東四鎮時的營兵編製。
首先最小的作戰編製為伍,顧名思義即每五人編為一伍,設伍長一人,均由嚴亦飛原來的六十幾名戰兵或者是第一批上島參加軍訓的新兵中傑出之人挑選而來。
伍以上設隊,每隊下轄兩伍,共十人,隊長不單獨設制,而是同時兼任另一伍的伍長。每名隊長至少都是由嚴亦飛帶到石城島上的戰兵充任。
隊以上又設旗隊,一旗隊下轄三隊,單獨設置一名旗隊長,每旗隊共計三十一人。旗隊長都由原來戰兵中的伍長或是隊長充任。
旗隊以上則設把總,每把總下轄三個旗隊,設把總一名,副把總一名,均單獨設置,另外每把總還設有五名護衛兼職傳令兵,也作為該把總最後的預備隊使用。
嚴亦飛的軍中現在一共設置了五個把總,分別是兩個長槍把總,兩個鳥銃把總,以及一個刀盾把總。
&小<說APP*<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其中長槍甲把總由嚴亦飛親領,長槍乙把總則由范思達擔任主官。長槍甲把總和長槍乙把總組成為長槍千總,暫時由嚴亦飛兼任千總,下一步嚴亦飛打算等范思達的經驗再豐富些,威望再提高一些之後,這個長槍千總就由他來擔任。
鳥銃甲把總主官為盧慶瑜,鳥銃乙把總主官為李澤坤。鳥銃甲把總和鳥銃乙把總編成鳥銃千總,而千總的人選自然是老牌火器軍官盧慶瑜。
這些人選都沒有什麼異義,只是刀盾把總原來的兩名軍官中,孫濱在鎮江之戰失蹤,嚴亦飛估計應該是殉國或是被俘了。而胡常平現在則被派出去山東購買糧食。
而且其實胡常平這個人腦袋靈活,善於交際,按今天的話說就是情商很高。但是領兵打仗卻是平平常常,所以嚴亦飛下一步也沒打算繼續讓他留在軍隊里,而是打算讓他成為外交聯絡員一類的角色。
所以嚴亦飛在原有的刀盾戰兵中挑選了一個名為劉大江的老兵成為新任刀盾把總。這人三十多歲,身材壯碩,從軍已經十多年,戰爭經驗豐富,平素話不多,卻很能服眾,在士兵中威望很高。確實也是一個非常合適的軍官人選。
不過刀盾把總的編製卻和其他幾個把總有所不同,刀盾把總下轄兩個滿編刀盾旗隊,編製與其他旗隊都完全相同。
但是同時還編有一個弓箭旗隊,由原來戰兵中擅用弓箭之人,以及一些遼東百姓中擁有弓箭的獵戶組成。因為有弓箭的人很少,總共只二十七人,因此這個旗隊並不滿編。他們將作為鳥銃射擊間隙重要的遠程火力的補充。
最後,嚴亦飛還單獨設立了一個騎兵旗隊,由他直接管轄,而旗隊長自然是張松岩,這名首戰石城島時走位靈活最終得以保命的夜不收給嚴亦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過他的騎兵旗隊此時只有十六人。一方面嚴亦飛手下的兵士或是百姓當中,能夠熟練騎馬的人還是太少,另一方面嚴亦飛的馬匹也並不多,只有幾十匹。
除了十幾匹馬分散到各個把總之中,用以軍官乘用以及快速傳遞消息以外。剩下的馬匹都給到了騎兵旗隊,這樣騎兵旗隊就可以做到一人三馬。
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在嚴亦飛的設想之中,目前這個階段,騎兵旗隊人數太少,並不能用作正面衝擊敵陣之用。更多的作用還是用來偵查敵情,也就是充做此時的夜不收。
再嚴亦飛教授了張松岩一些後世軍隊中的偵查學知識之後,張松岩有如茅塞頓開一般開悟了,每日帶著他這十幾名騎兵在島上神出鬼沒,一會爬上山一會鑽入樹林。
到最後他們已經不滿足於只在石城島上折騰了,在張松岩的請求下,嚴亦飛撥給了他們一隻租借於島上原住民的小漁船,這騎兵旗隊的折騰範圍就擴大到了周邊島嶼甚至是遼東半島之上。
……
在編練成軍三天之後,嚴亦飛開始在下午為新兵們增加了冷兵器的練習。
嚴亦飛暫時只讓他們訓練長槍與腰刀。長槍兵和刀盾兵自然各自練習長槍和刀盾的技藝,而鳥銃兵由於現在總共只有十幾支鳥銃可用,所以嚴亦飛也先安排他們使用腰刀訓練,畢竟即使以後有了足夠的鳥銃,他們也需要隨身攜帶腰刀作為防身之用。
至於個人手中的兵器嘛,則是由島上的鐵匠和幾個兵器匠人在這些天中趕工製作出來,也幸好島上有一個鐵匠鋪,存有將近千斤的鐵料,為周邊的島民漁民提供相關的服務,否則嚴亦飛還要犯愁鐵料的來源。
長槍的製作相對簡單些,只需要鑄造出槍頭,再配上一根一丈多長的白蠟桿即可組裝成型,因此在短時間內就製作出了二百支長槍。
腰刀的生產則複雜一些,此時實在是來不及打制足量的腰刀,因此只能暫時二人共用一把腰刀進行訓練。
眾新兵們一一分到兵器,人人都是十分的興奮嚴亦飛先教眾人槍術,拿了一根長槍,走到眾人面前,大聲說道:「大家都好都看好了!」
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隨後擺了個側身起手的姿勢,猛然一聲大喝:「殺!」
只見他快步上前,持槍按照戚繼光《績效新書》中的要求,瞬間刺中了前方二十步一個人形木靶的目、喉、心、腰、足五處,這些似乎都在一眨眼間完成,動作一氣呵成,有如行雲流水一般。
下面眾新兵響起了一片叫好之聲,很多人都是由衷地讚歎道:「守備大人真是好槍法!」
隨後嚴亦飛對眾人說道:「我相信有很多人會問,如何能夠達到這樣的槍法,其實無他,唯有熟練爾,你們如我這樣每日練習一百次、兩百次,幾個月之後便能和我一樣熟練了。」
其實嚴亦飛這套動作並不是來源於戚家槍法,反而是來源於後世的防爆棍術,與很多人想象中不同的是,後世防爆棍術是以戳擊作為主攻的手段,這其實和長槍的刺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因此嚴亦飛耍起長槍來,也是得心應手。
考慮到這些新兵們都沒學過武藝,而複雜的招式練習一來並不好學習,只會讓這些新兵們混亂,二來戰陣之上複雜的東西也是無用。所以嚴亦飛決定從自己槍術中選出最簡單的一招,教他們一些簡單有效的殺敵技藝,在戰場上的招式往往越簡單越有效,只要反覆練習,就可以發揮出巨大的威力。
最後決定的一招,就是刺!而且這一招還分解為兩個步驟,第一步,側身握槍,第二步,瞄準自己右側的目標,用力突刺。以後每天嚴亦飛就讓新兵們反覆練習這兩個動作,直到他們動作練得標準而純熟。
至於腰刀的練習,也是同樣一招,分為兩步走
,第一步是舉刀,第二步劈下。至於舉刀到什麼位置,劈砍至什麼角度,嚴亦飛也都做了十分細化的規定。
至於鳥銃的練習,由於現在嚴亦飛手中只有十幾支鳥銃,所以只能是二百名鳥銃兵輪流放上一、兩槍感受一下。
^小說
至於下一步的鳥銃來源,等翟樹林自造自然是一個辦法,不過今年的生產的速度肯定暫時跟不上。那日與嚴亦飛詳談之後,翟樹林在嚴亦飛派給他的幾十名百姓當中,選取了二十幾名有製作天賦的人收作了學徒,今年剩餘的時間裡,翟樹林能把未來制式的樣槍的形制確定好,並把這些學徒帶出來,嚴亦飛就已經滿足了。
至於年底那場戰事所用到的鳥銃,嚴亦飛思來想去還是決定修書一封,給遠在廣寧的張銓送去,希望他能夠給自己劃撥兩百支合格的鳥銃。
其實這對於張銓來說其實也不是什麼難事,因為遼東庫存的鳥銃眾多百姓,在薩爾滸戰後,明廷盤點剩餘的武器庫存,發現遼東各地庫房裡竟然還存有六千四百二十五支鳥銃,縱使其中可能大部分質量不過關,但是從中挑出二百支質量合格的應該還是不難。
嚴亦飛知道,火器士兵的訓練是一個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抗倭作戰和明末對后金戰爭中,一些士兵的鳥銃,「往往敵在數百步外,即已打發。至敵近與大隊齊來,卻稱火藥放盡,鉛子欠缺,或再裝已遲,每由此而敗,緣其故在於場操素無號令以節制之。」
因此,銃手的選拔本身就有一定的要求,往往遴選「短小伶便,手疾眼快,膽壯有力者」,而「粗蠢大漢及氣弱之徒」」則不宜任用。嚴亦飛的二百鳥銃手也是遵循著這個原則而選拔出來的。
在士兵選拔完成之後,對新兵進行鳥銃演放的訓練是培養火器士兵軍事技能和提高火器部隊戰鬥力的最重要措施。選拔只是鳥銃部隊建設的初級階段,訓練則使得士兵將潛在能力轉變為現實戰鬥力。好在明末時期的火器士兵的訓練和培養並不要求數學、物理等知識,這讓嚴亦飛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抗倭名將戚繼光在《練兵紀實》一書中,根據實戰經驗對鳥銃手的訓練制定了一套比較系統的方法,這個方法則被嚴亦飛奉為了圭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