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受天命而立
「撲通」一聲,高宗皇帝突然雙膝跪在唐長老跟前。
嚇得唐長老也「撲通」地跪在高宗跟前:「陛下,這是要折煞老朽的陽壽嗎?」
高宗泣不成聲滿臉淚痕,哽咽到:「朕糊塗之極!老神仙曾三番五次搭救大宋和朕,朕竟然險些對老神仙動怒!請老神仙原諒!」
唐長老也動情地拉著高宗的手:「陛下手握萬頃江山,應當處處小心才是!本長老豈有怪罪之理!陛下請起!」
「不!」高宗擦了一把眼淚:「朕有一事相求,老神仙若是不應允,朕就是不起來!」
「陛下有話請說!本長老答應便是!」唐長老雖為一百六十多歲的老人,但怎麼也擔當不起一國之君如此大禮,只好應承在先,好讓高宗站立。
高宗定了定神:「請老神仙告知朕,上族是以何物來預測大宋的未來?」
「這個……」唐長老頭一次露出猶豫的表情。
「難道連朕都信不過?」高宗追問。
唐長老擺擺手:「不是,這是我盤龍族的規矩,此秘密一概不能告知外人!」
「這不是把朕當外人了嗎?老神仙要是不告訴朕,朕就永遠不起來!」沒想到一國之君也耍起賴皮了。
唐長老思索片刻,把心一橫,狠狠地拍了一把大腿:「罷了!請陛下起身老朽才告知陛下,若陛下不起,那老朽就陪著陛下一直跪著了!」
高宗輕輕拍了唐長老的肩膀:「朕答應老神仙就是!你可不許耍賴!」
唐長老點點頭:「一言既出!」
「快馬一鞭!」高宗附和著,兩人手拉手站了起來。
唐長老來回踱了好幾步,停下腳步,向高宗深施一禮:「陛下,此事體大,不要讓第三人知曉!」
「朕一定保守秘密!」高宗也向唐長老深施一禮。
唐長老慢捋長冉:「本族有一枚王印,相傳至今已有近四千三百年,叫盤王印,此印有上知五百年下曉五百載的能力,印上刻著在本族裡為數不多能夠認識的古老文字,只要按欲推算的日期和事件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進行蓋印,再通過精通古文的專人破譯,就得出預測指定時間和事件的凶吉。四十年前的『靖康之亂』,本族就提前預測大宋必有大禍,本長老下山勸阻徽宗,可徽宗不但不聽,還訓斥本長老,最終還是簽訂了『海上之盟』,導致大宋北門大開,金軍長驅直入,北宋灰飛煙滅。還好!陛下當時還聽得進本長老的話,才不至於讓大宋斷送萬里江山。此次,本族又預測大宋將有災禍,所以特地下山為陛下破解!」
高宗驚奇地點點頭:「上族既然有如此神物,何不請下山來輔佐朕治理江山呢?」
唐長老擺擺手:「不可!本始祖規定,盤王印為本族聖物,時刻與族人同在。」
「朕恭請上族所有族員下山,一同居住在皇宮裡不就得了嗎?」高宗急迫哀求。
唐長老又擺擺手:「不可!始祖還有規定,所有族員永遠不能為官,不能干涉朝廷任何事務。」
高宗皺了皺眉頭:「老神仙既然下山幫助朕破解大宋災禍,何必在乎干涉朝廷事務!」
唐長老搖搖頭:「不!這與干涉朝廷事務是兩回事。本族與大宋簽訂友好盟約,本族就有責任保護這片土地!」
高宗有些失望地搖了搖頭:「要是大宋沒有與貴族簽訂友好盟約,貴族就不管這片土地了嗎?」
「非也!」唐長老慢慢搖頭:「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華夏不知更換多少主人。本族始祖接過盤王印時,答應為先帝守護這片土地,可是,守得住土地卻守不住人的心!所謂『得人心得天下!』我盤龍人如其說在守護這片土地,還不如說在守護這片土地上的有德之人。只要有德之人在,這片土地上的蒼生就得以生存,土地自然就不會丟失。所以本長老這才下山來為陛下破解災禍。」
話說到這個份上,高宗再傻也明白;唐長老話中暗指,目前高宗在老百姓的眼裡還算是有德之人,反之,盤龍人就沒有必要下山了!高宗知趣地點點頭:「朕明白了!」說完,沉默了許久!高宗略有所思地問道:「要是朕禪讓皇位后,陽壽幾何?」
唐長老讓高宗坐在龍椅上,單腿下跪為高宗把了把脈,思索須臾:「陛下禪位后,除了重大的決策外,盡量避免朝廷瑣碎干擾,本長老定期給陛下送些藥劑調養,保證年過八旬。如果陛下能夠定期駕臨本族居住的都龐嶺修心養性,年過一百一十歲不成問題!」
高宗欣然地點點頭:「能夠年過八旬對於朕來說已經足矣!」然後高宗站起身來,來回踱了數步,慢慢說到:「朕擇日便宣布禪位!不過……」高宗上前,動情地拉住唐長老的手:「老神仙,朕還有一事相求!」
「但說無妨!」唐長老點點頭。
「一旦大宋氣數將盡……」說著,高宗眼睛濕潤起來:「朕不求貴族幫助趙家恢復江山,只求讓趙家延續香火!」
唐長老見高宗如此動情,也慎重地點點頭……
塔刺海說到這裡,慢慢地掃視同僚一眼,端起茶杯,狠狠地喝了一大口。
哈日巴拉恍然大悟問道:「莫非一百四十多年前的那個唐長老說的盤王印就是今天上午在盤王殿看見你那個?」
塔刺海點點頭。
大家也終於明白過來,激動得摩拳擦掌:「大統領,原來這個盤王印是這等寶貝,我等就此取下山去,為我大元所用!」
眾人跟著喊道:「對對對!把此印取下山!盤龍人如若不肯我們就……」
「噓!」塔刺海將手指放在嘴上,做了一個噤聲的動作:「各位只知道盤王印有先知的功能,其實它的作用遠不止於此!」
「啊!盤王印還有更大的功能?」大家又把期盼的眼光盯在塔刺海身上。
塔刺海不慌不忙地輕輕喝了一口茶,娓娓道來:
蒙人在統一華夏之初,逐步意識到部落式的管理並不能夠適應中原地區先進的社會發展的需要。至元八年,元世祖忽必烈宣布將「大蒙古」國號改為「大元」,實行重新建立年號、國號、禮儀制度、南遷都城,建立中央集權的國家機構和封建職官制度,實行墾荒屯田,興修水利,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尊重以儒學為主體的漢族傳統文化,提倡用漢文化教育勛戚子弟等「附會漢法」政策,大元在元世祖的治理之下也逐漸的發展壯大起來。但漢人和南人卻還是不服管制,紛紛造反,從早期「大蒙古」的李璮之亂到建立「大元」后,至元十三年,雄江左統制洪福殺元戍軍;至元十四年劉源起兵反元;至元十五年,浙江處州張三八殺慶元縣達魯花赤也速台兒造反;至元十七年,江西南康都昌縣杜可用組織白蓮教造反;至元二十年,廣東新會縣林桂芳聚眾造反;至元二十四年,福建汀州鍾明亮聚眾造反;至元二十六年,浙江台州寧海人楊鎮龍聚眾造反等等,弄得世祖先帝焦頭爛額。為了降服漢人和南人,一直跟隨先帝身邊的名臣劉秉忠很早就進言:『漢人並非不服蒙人,認為蒙人為『異族』!』所謂的『異族』就是沒有漢化,劉秉忠建議忽必烈讓蒙人接受漢化,融入漢人。經過多年嘗試,雖然起用了大量的漢人為官,但蒙人始終不願漢化而融入漢人,揭竿而起的現象依然是春天的芳草。
劉秉忠又向先帝獻策:漢人崇尚『天子』,所謂的天子,因「受天命而立」而稱為天的兒子,由上天任命之人才能成為共主,怎麼樣才能成為漢人所謂的『天子』呢?從秦始皇開始,就任『天子』之人手中必須掌握一枚印章,叫玉璽。
玉璽方四寸,上面刻有盤曲巨龍,印面刻著李斯手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篆字。原本秦始皇想要把他的這一塊傳國玉璽,傳至萬代,可沒想到他的江山傳到秦二世,就亡國了。從此,這枚玉璽就是代表至高無上權力的象徵之物,有『誰得玉璽得天下』的說法,歷朝歷代,為了搶奪玉璽烽火連天、刀兵四起,為傳國玉璽增加了更多神秘色彩。
秦朝覆滅以後,劉邦是第一個拿到傳國玉璽的人,當年項羽和劉邦打賭,誰第一個進入咸陽城便可稱王。劉邦進入咸陽以後,不費一兵一卒,子嬰就舉行了投降儀式,將傳國玉璽獻給了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