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5章
第5章窗冷宵長
大赦敕令下達至本朝境內威伏之土,幽北郡流放地的官吏便將名單整理出來,依次除去罪籍,簽發公文給予關牒。
這些人如今落籍朔州,便是朔州三郡去哪裡安家都自由的,然而卻沒有土地家產,從前又是如此大罪,家人大多早是斬的斬死的死,剩下一些旁支唯恐避之不及。但也有個別極重情誼的親厚之家在得知家人有了赦免后,趕忙著人在朔州府城置下屋產安置親眷,然而大多數人都在得了自由后仿若流民,天下之大竟無容身之地。
若非朱通當真仁義,卓家必然也會落此窘境。
朱通他自得了卓衍點撥和多有裨益的交往後,也將一腔不得志的怒憤化作俠義心腸,他本就是軍旅出身的豪勇之輩,最重兄弟情義,聞得大赦令,第一時間聯絡自家鄉里,給卓衍找了個鄉村教習的活計,讓一家人得以在朔州寧朔郡的杏山鄉安頓。
打點好落腳處的人家都趕在秋寒前動身了,卓家本也如此,然而直到又過了一個卓思衡到此以來最嚴酷的寒冬后,隔年四月冰雪稍融未消之時,一家人才終於開始打點行裝,準備上路。
因為宋良玉去世了。
她身體在六年前方至朔州時便患過幾次寒症,拖著病體勞作服役,縱然從前身子強健也熬不住這般苦辛,終是病倒難醫。其實在接到大赦詔令時,她便已是油盡燈枯,聞得此喜,又勉強撐住熬了一陣。這期間卓衍四處求醫問葯,他沒了罪人身份,便可以行動自如跑去勞役地外去找尋醫生,卓思衡也兵分兩路同樣跑外尋訪,饒是朱通也沒閑著,各個營里去拖營役大夫,再打聽是否有其他頗通醫術的服役之人可以援手。
家中只留兩個女兒照顧病重母親與走路尚在搖晃的幼弟。
全家人如此盡心竭力,宋良玉的健康仍是再難轉圜,在一個紛飛雪羽的冬日撒手人寰。
她離自由的幸福生活只有一步之遙,卻倒在門檻外,再無法進入曾無限希冀的團圓朝夕與人間煙火。
愛妻過世,卓衍一夜鬚髮皆白,未及不惑之年的歲數看上去卻彷彿枯槁老者,亦是一病不起,跨過年關的三月底才略有好轉。然而他心思與身子終是因此垮塌,再不復當年為博妻子與孩兒一笑而自行求卜問卦的悠然風采。
同時陷入痛苦的還有卓思衡。
他早已全然將宋良玉當做母親,又愛又敬,更是感念她曾經全部的慈愛與鼓勵,給予他承擔世界重壓的痛苦時的慰藉。在他對未來的構想中,宋良玉和卓衍夫婦是必然要幸福的,可此時一切都成了空談空想。
亡故的母親,崩潰的父親,心碎凄惶的妹妹與尚不知曉世事的幼弟……沒有太多時間留給自己的痛苦,卓思衡只有堅強一個選擇。
他從來都很要強,又擅長孤獨和忍耐,前一十九年如此,如今換了心腸,還是同樣性情。卓思衡沉默著抗下家裡搬遷的所有事宜,直至出發當日,四月灰藍黯淡的天空悠悠飄起廉纖細雪,剛冒頭的柔綠野草在北風中抖個不停,一家人將全部東西裝上牛車,卓衍捧著宋良玉的骨灰瓦罐小心翼翼包了又包,存在車上最里的箱籠深處。
他們的家當不多,有些是姨母送來的,有些是大赦后朱通幫忙張羅的,一個牛車上統共只有一個箱籠一個編筐便裝齊了。
卓衍獃獃望著泥土籠子一般大小的役房,卻覺得此處彷彿仍有妻子魂魄逗留,在雪中站了許久,三個孩子都不忍開口催促,朱通也只是嘆息。
他真的覺得自己甚少有過這樣能耐的安排,杏山鄉是個好地方,那就是他自己家鄉,還住著老婆和老娘與膝下兩個女兒。家鄉離衛州的延和軍治監很近,因此朝廷安排許多軍卒家眷在周邊水土肥美的地界屯田落戶。他爹是第一批墾荒的士卒,他也出生在此地。杏山鄉山好水好田肥物美,卻從來沒出過一個軍士階位高過從九品的執戟副尉。皆因鄉里只有當兵的與家裡老小,里長也是返鄉的老卒,全鄉上下扒拉不出一個會寫自己名字的。
在朔州這種地廣人稀的極北之地,縣城都沒一個,鄉村也是分佈散落,若要找識字的先生便只能去州府寧朔城,然而哪個在這裡熬出頭的讀書人又願意來窮鄉僻壤當個苦教習?
於是朱通便想了個兩全其美的法子,又能安置卓衍一家,又能給鄉里找個真學問人。大赦后他與卓衍將此事商議妥當后,便立即差人給里長帶話,說是自己認識個能識文斷字的先生,能耐大得很,讓鄉里快騰出個屋院安置先生一家。里長一聽還有這好事兒?當即讓傳話人回來表示,騰出了鄉里原本閑置的最大場院,現壘起了泥瓦屋,留了大屋給先生住,旁邊小屋將來給鄉里孩子念書用,先生吃穿他們都包下了,不必耕田種地,只要不嫌棄鄉里閉塞和孩子鬧騰就行。
事情有了著落,朱通覺得自己這回兩邊面子都大了去了,又給卓老哥安排好落腳地,又給鄉里找回有本事的教習,卓家小子有地兒念書,將來還能謀取功名,自己鄉里的娃倒是識幾個字將來能在軍中給兵頭跑個腿帶個話也不算睜眼瞎,說不定還能冒個有出息的好兒郎,這裡面可都有他的功勞!
可是誰知宋良玉卻沒見著到眼前的好日子……
朱通最見不得孩子遭罪,更是出力幫忙,今日一家人啟程,他也前後張羅,還給趕車的鄉人塞了點銅板和乾糧,讓他仔細些,好好看顧卓家老的小的,駕車時慢點,遇到坑窪別只顧著甩鞭子。
他這邊叮囑完,卓衍卻還呆立在原地,朱通便想別耽誤出發時辰免得夜路難行,想出聲勸阻,忽然聽不遠處傳來顫抖的聲音。
「燕谷賢弟?是你?」
燕谷是卓衍的字,他聽到此聲后如夢方醒,緩緩轉身,本就滿是淚痕的臉上又添兩道新痕:「邦寧兄……」
只見一鬢髮也是皆白,面目卻仍見盛年端容的男子疾步走至卓衍面前,與他抱在一處,齊齊慟哭不止。
卓思衡朝那人來得方向看去,也見一小小牛車,上面放著三兩箱籠,車邊站著個和自己差不多高的瘦弱男孩,面色青白衣衫單薄,彷彿落雪壓在肩上都難以承受。他原本看著卓衍處,似感受到目光,轉回視線,與卓思衡四目相對。
這樣漆黑如墨的瞳仁很是少見,尤其沒表情盯著人看時,內里便絲幽深古井,寂靜無波。
「清兒,快來見過你卓世叔!」
這一招呼,黑瞳仁的少年率先結束對視,走至卓衍跟前依照子侄輩的禮節深躬行了一禮。
「這是永清?我記得他比思衡小一歲來著,都長這麼大了。」卓衍似是被故友情誼勾起內心除去哀傷以外的波瀾,說話也有了些許力氣,「思衡,帶著妹妹弟弟來給高世伯見禮。」
卓思衡趕忙扶著兩個妹妹跳下牛車,又抱過悉衡,四個人一齊朝被父親稱為高世伯的人按照同樣子侄輩禮數齊齊見禮。
「好啊,好啊……」高世伯眼中淚涌,枯瘦手掌輕撫卓思衡肩膀,「世伯第一次見你時牙還沒長齊,可惜送你的桂玉牌想必是沒了,若是今後有機會,世伯再送你一個。」
卓思衡當然是不認識眼前人的,但卓衍和此人如此要好,定然是從前朝里的故友,再看高世伯也是帶著孩子要離開流放地的樣子,不難猜到他也是戾太子一案受害者。
「這是卓家哥哥,大名叫思衡,你卓世叔還抱他來吃過你的滿月酒。」高世伯跟卓思衡介紹自己兒子,「孩子,這是你弟弟永清,我與你父親同儕同榜又同部為官,一世交好,將來你們若有緣,也要相互照應。」
大人要孩子認識認識,便是自己有些話需要私下講,卓思衡明白,便朝高永清也施了個同輩禮,也受了對方的回禮,然後他就安排妹妹弟弟重新回車上蓋好舊氈保暖,再和高永清走遠幾步。
兩個人見自己孩兒雖然都因流徙此地而羸弱可憐,卻仍禮數周全溫文得體,一時欣慰又愧疚。
卓衍看自己過去意氣風發的同僚如今也是如此凄涼,身邊只帶了一個孩子,也明白他的經歷與自己相差無幾,兩人互相介紹過孩子后都是相對無言只剩嘆息,最後還是高本固率先開口道:「我倆流放至此分了兩個營看管,一直無緣得見,如今各奔東西前能見一次,也算不負相交的緣分,燕谷啊……你老了好多……」
「邦寧兄可找到安置之處了?」卓衍關心道。
高本固苦笑道:「你嫂子當年聽聞我罪過時與家裡大鬧一場已是被逐出門的出嫁女了,只是她家有一子父母早去借養在府里的遠侄,她閨中和出嫁后始終多有照拂,如今這孩子在西勝軍治關做個副都尉。他先前軍功低微,雖一直在打聽我們一家的去處想幫扶一下,卻也沒人敢給他口風,如今大赦后他又升了軍階,這才拖對人打聽到我家近況……也得知你嫂子去世的消息,便要接我去戎朔兩州邊界處安住。」
想到自己也是有了落腳地卻失了愛妻,卓衍又陷入悲慟,許久才開口道:「知恩圖報,是個好兒郎。」
「我也是如此感嘆……戎州接臨烏梁邊塞,我雖還是按照戶籍住在朔州,但亦是戎州就近軍屯,那裡荒僻凄苦,只怕清兒的學業因此耽擱,燕谷你不知道啊……我這個兒子,當真是讀書的材料,怕是比我當年還要強些!」高本固望著兒子的背影慨嘆,「只是他身子不好,本來打算早些動身,為了先醫好留下的病症才耽擱至此,沒成想卻因緣際會遇見了你。」
他也不必問,卓衍這樣耽擱,必然是家中有人病重亦或故去,他們這些人的遭遇大抵一致,並無他奇。
「看來清兒是要繼承你的衣缽,再為家裡斬獲個狀元及第了。」卓衍也替好友欣慰,但也略有猶疑,「可既然清兒身體不好,戎州一帶又靠近西北邊陲,旱寒之地不宜養病,他可如何是好?」
「是,我也知曉,所以才和侄子商議過,託人辦個旅牒,將清兒送至江鄉書院,在那邊讀書養身。青州氣候溫和風貌宜人,江鄉書院又有鴻儒名師,清兒必定不會辜負自己的才學。」
卓衍一愣,忙道:「可是青州與戎朔之地是天地西東不見首尾,你們父子如此遠別,何時可堪一聚?你又如何放心?」
高本固苦笑搖頭:「怎能放心?我們為人父母,必然是要牽腸掛肚懸心一世的。然而清兒的身子實在不適合留在北地,我雖有了大赦,卻也曾是罪臣,想離籍地實在不易,又免給家侄添些不必要的麻煩,他正奮進,又有恩於我們父子,我怎能多累?不如父子各自謀個出路,縱是山高水長,終有相聚之時……若是沒有,也是時也命也,我便認了……」
二人交談之時,卓思衡正苦於如何同高永清說話。他這個新認識的同齡賢弟嘴閉得嚴嚴實實,只一雙眼睛靜靜看他,彷彿在聲明拒絕回答一切問題。
可是亂問人家私事作為聊天突破口也不大好,看也知道他的遭遇與自己差不多,何必多問惹人傷心?卓思衡上一世還算健談人緣好又細心溫和,他見到高永清衣衫比他身體還單薄,便心生憐意主動關懷道:「你穿這些沒走出朔州就得生病,我家裡姨母送來了幾件禦寒衣服,你等著我拿給你。」
說罷便去車上翻出自己的那一件綈袍,回來給高永清披在肩上,順口問道:「不知道你要去哪裡?」
「青州。」高永清低頭去看給自己整理袍子的卓思衡,終於開了口。
「你爹爹也教你讀書了嗎?」
「背了很多,但沒見過書長什麼樣子。」高永清聲音有種如同此時細雪般脆弱的少年音色,即便其中枯啞氣息略顯粗嘎,也仍是能聽出本音清潤。
「我也沒見過。」卓思衡替他披好后友好地笑了笑,「你此去若是苦讀有了成績,將來咱們一起考試回京,也帶上父親重聚。」
高永清漆黑眸目終於有了波瀾,閃爍之際飛快點了點頭,旋即略正了正衣襟,朝他行禮道「多謝兄長,永清必不負此諾。」
「也不用這麼鄭重……」卓思衡連忙擺手,「朋友嘛,有個約定,未來有個奔頭,我其實沒和同齡人講過話,你還是第一個,若是禮數上有什麼不周,清弟千萬別介意。」
高永清雖仍是未笑,但神情已是柔了下來,頗為乖巧地點了點頭。
卓衍遠遠瞧見自己兒子為高永清添衣,這般大氣至誠又心細懂事,大有寬慰之意,又想到這段時日自己猶如行屍走肉,可愛妻之逝于思衡來說又何嘗不是喪母之痛?頓時愧疚之情溢於言表。
高本固看在眼中心下明了,輕拍他的肩道:「我們的家事不用多說,都是可以猜到發生了什麼的……我也是……過來人,我知你此刻心情,便是當初清兒他娘去了時,我也只想跟去一了百了……但是你我若是不能振作,誰來照顧咱們膝下孩子?若是他們有了閃失,去了的孩子娘親焉能不痛?必定九泉之下也無法安息。這個道理你得明白啊……你如今不只是為自己的愛子之情養育孩子,更是為全夫妻緣分情誼,也是為孩子將來在你我百年後能立足於天地!燕谷你切記切記,不要再沉溺悲傷了。」
世兄的話與兒子瘦弱的剪影以及臉上的疲憊笑容終於觸動卓衍似已化作灰燼的心,從中又燃起火光,他向高本固用力點頭,似是承諾一般,忍住了淚水。
二人終究還是依依惜別,各奔天涯去各自的落腳地,卓思衡也與高永清告別。坦白說高永清的話很少很少,但是卻是他在這段沉重日子裡唯一認識的同齡朋友,他們之間的承諾更是給了卓思衡使命感,到了杏山鄉定要努力進學筆耕不輟。
目送高家父子離去,卓家五口乘坐的牛車也在雪地里留下兩道虛弱的車轍,朝南方綿延。
卓衍自二女兒手中接過悉衡,自己這個小兒子從來都很安靜可愛,少作哭鬧,他將其抱在懷中,對二女兒柔聲道:「我瞧著慧兒衣服穿了三四層,可是你大哥叮囑的?」
慧衡這段日子極少見父親主動說話,雖然她也因喪母悲傷至今,但如今得父親這般關懷,眼中滿懷小孩子被關愛的興奮柔聲道:「哥哥很是照顧,不許我少穿著涼,只是穿得太多,胳膊都打不過彎了。」
「我也是!」慈衡也舉起自己的短胳膊來示意,她見父親同他們主動講話,更是開心,「我不肯穿,哥哥就一直念叨,磨得我耳朵疼!」
卓衍見兩個女兒被照顧得很好,反而是自己這個父親,這段時間只是一味沉溺悲傷的確失職,看向卓思衡的目光里便有了愧疚、憐愛、疼惜和讚賞等多重複雜神情,最終哽住的喉嚨里還是說出方才起便想說的話:「辛苦你了,是為父不好。」
卓思衡眼眶發熱,只要卓衍肯振作,他覺得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這些日子他痛惜宋良玉的早逝,又何嘗不為自己父親的深陷哀痛而憂思?如今聽到這樣的話,他便知道父親是終於決心繼續帶著他們好好生活了,於是努力笑道:「爹怎麼要說這樣見外的話?我們是一家人,既然是家人那就是要相互依靠共渡難關的。」
卓衍點點頭,忍住喜悲交融的眼淚,未老先衰的面容浮出慈愛笑意,挨個摸了摸孩子們微涼的臉頰,拂去他們鬢間正融化的雪珠。
四月的朔州尚在飄雪,天地雖白,卻有隱約綠意藏於道旁深林與地上草間。物華無端遭此春寒劫難,卻仍奮力相抗,不遺餘力展露欣欣向榮之態。同樣,於此時節,載滿卓家人的牛車正轆轆朝杏山鄉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