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大明醞釀中的金融風暴
馬六甲接納了第一批俘虜,足足五千人。
吳宣從俘虜中精選了兩千身強體壯者,準備編入衛所當中。
鄭和覺得不妥,沉聲道:
「這些崑崙奴,對我大明沒有任何忠心。」
「隨意任用他們,容易遭到反噬。」
吳宣不以為然,解釋道:
「這些崑崙奴,老實憨厚,只要給他們些許恩情,一定會為我大明賣命。」
鄭和目光如炬,肅然詢問道:
「倘若這兩千人叛亂,你能保證馬六甲港口安然無恙嗎?」
吳宣一愣,他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問題,思忖片刻后,他回答道:
「這些崑崙奴來自不同的地方,未必會一條心。」
「只要我操作、安排恰當,他們根本沒有機會犯上作亂。」
鄭和背負雙手,心平氣和道:
「我知道你是愛惜這些崑崙奴的戰鬥力,但防人之心不可無。」
「明軍衛所會留下兩千多人,這是你的根基,再從漂泊南洋的明人中,招攬一千多人,進行鞏固。」
「至於剩下的名額,再安排這些崑崙奴。一千號崑崙奴,還不夠衝鋒陷陣嗎?」
吳宣覺得有道理,抱拳領命而去。
他剛離開,鄭和就對王守敬嘆息道:
「吳宣此人,心浮氣躁。」
「南軒公又沒有足夠的威望,安排這兩人待在馬六甲港,實在令人憂心。」
「千戶何義宗有勇有謀,倒是比吳宣更穩重。」
何義宗祖籍揚州,父親是張士誠部。
蘇州城破以後,他們父子流亡占城國,兼曉占城與大明的語言和風土人情。
後來,他成為占城的通事,也就是翻譯官,和大明友好往來。
朱元璋很欣賞他,赦免了何義宗的罪行,准許他回鄉。
何義宗很努力,成為了錦衣衛的總旗,全權負責馴象事務。
禮部官員招待外邦,常常向錦衣衛「借人」。
何義宗熟知南番事務,後來還出使了爪哇。
沒幾年,何義宗就升任百戶、副千戶、千戶。
他的一生,也算是精彩絕倫。
鄭和很顯然更青睞何義宗,王守敬亦然。
但馬六甲港要是無懈可擊了,廖銘滲透起來就會很麻煩。
用貿易、物資流通,來管控馬六甲港,是王守敬的規劃。
更何況,何義宗在錦衣衛更有前途,他未必願意留下。
紀綱此人,不可信。
王守敬和他只是表面友誼,反倒是何義宗容易親近、拉攏。
有下西洋的友誼在,何義宗也會對王守敬刮目相看。
將他留在馬六甲,太屈才了。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紀綱的錦衣衛權勢滔天。
王守敬怎麼也得留下一點耳目,別到時候被紀綱放倒了都不知道。
駐紮在寧波府的錦衣衛鎮撫使龐英,可是紀綱的心腹,不會因為和王守敬的一點交情,得罪紀綱。
最好的辦法,就是推舉何義宗在錦衣衛內部分權,佔據南方,和紀綱分庭抗禮。
再利用鄭和在西洋建立的威望,教唆朱棣成立東廠。
在紀綱的囂張氣焰還沒有攀升的時候,直接打壓下去。
否則官場混亂,不可避難。
吳宣此人,有比較大的性格缺陷,也更好控制。
這些話,王守敬是不可能透露出來的。
布局。
未雨綢繆。
才能趨利避害。
朱棣只知王守敬像是「瑞獸」,殊不知這是「先知先覺」,也是謀略的較量。
王守敬不可能長期逗留馬六甲港,如此意圖太明顯了。
既是留後路,就不能讓太多人知道。
一切都是「潛移默化」。
返航之期將近,各大商船,都瘋狂地裝貨。
中原王朝長期處於貿易順差,運輸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等,都是暢銷產品。
但番邦很難提供足夠的商品。
史稱「十船九空,唯一船實之白銀也」。
也就是出去十艘船,有九艘是空的,剩下一船裝著白銀。
隨著貿易順差的長期進行,世界上70%的白銀,會運至大明。
銀價會隨之下跌嚴重,百姓財富縮水發生危機。
這是切切實實存在的問題。
朱元璋、朱棣時期,限制民間海貿,間接保護了大明的金融體系。
這種現象,和貨幣亂髮,導致全民買房、希望保值的道理是一樣的。
明朝豪紳、地主、官僚是儲藏白銀罷了。
大量白銀流入中原,間接導致了西方「白銀戰爭」的爆發。
當然,裡面也有一部分是元朝通過非貿易手段,帶回來的金銀財富。
後來,西方滿世界找白銀、黃金,刺激了大航海時代的爆發。
明初的海禁,不只是限制倭寇這麼簡單,也是為了解決民間貿易帶來的不受朝廷控制的金銀。
第二步,則是發行大明寶鈔。
貴金屬金銀等,民間能夠通過貿易獲得。
大明寶鈔只有朝廷發行!
只可惜,這一系列的政策,都沒有取得成功。
寶鈔感性發鈔,全憑感覺。
朝廷需要多少,就發多少,完全沒有和金銀掛鉤。
王守敬用市舶司的收益作為錨點,輕鬆鞏固了大明寶鈔的信譽。
寧波府的土地改造,才能實現「無中生有」。
要搞懂這一套理論,發展、掙錢也就容易很多了。
鄭和在歷史上毀譽參半,為何?
批判他的儒家官僚,大都是以下西洋動搖國本,還有朱元璋的海禁說事。
根本原因在於!
鄭和動了南方官僚的蛋糕!
南方富庶,他們供讀書人不遺餘力。
很多都是一個兄弟在朝廷為官,一個兄弟毀田養桑,瘋狂走私貿易。
下西洋的艦隊,打破了壟斷,斷人財路。
怎麼可能不遭人嫉恨?
所以王守敬不可能爭正使之職。
鄭和是朱棣的心腹,朱棣的家臣。
文武百官詆毀他,就是詆毀朱棣。
畢竟鄭和賺的錢,一分沒有落到他的口袋。
都是給朱棣、朝廷忙活。
大規模的下西洋活動,還是一種低價傾銷。
南方官僚、豪紳,一點競爭力都沒有了,只能跟著喝一口湯。
他們不批判鄭和才怪。
王守敬不能出這個風頭。
返航時,榮耀加於一身,也是最危險的時候。
謹言慎行,保持低調,才能屹立朝堂之上。
關鍵時刻,還必須能夠站出來為皇帝分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