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大明呂宋總督

第175章 大明呂宋總督

「恭迎聖使!」

「恭迎聖使!」

山呼海嘯的吶喊,響徹港口。

明人拖家帶口,來到港口瞻仰大明艦隊。

艦隊威武的氣勢,直衝雲霄。

鄭和下令擂鼓,船上響徹隆隆的鼓聲,氣蓋山河。

居住在呂宋的明人,被官僚稱為「逐利之徒」。

他們為了蠅頭小利,拋棄自己的祖地,是不被認可的一群人。

什麼祖宗之法不可變、故土難離,在王守敬看來,都是瞎折騰。

只不過是儒家、統治者施加在百姓身上的禁錮。

牧民。

牧民。

把百姓當牲口,禁錮在土地上。

不能有多餘的想法。

為了生存,耗盡一切力量。

王守敬不提倡百姓出逃,卻也不會橫加阻撓。

百姓出海,並非都有實力逐利,有時候只是想過得體面一點罷了。

當然。

這不完全是大明禁海造成的。

很多呂宋漢人,都是從宋朝覆滅后,遷徙而來。

那個時代,國破家亡。

漢人地位低下,可以當成牲口進行買賣。

是個人都渴望逃離。

王守敬站在甲板上,靜靜地等待旗艦調整方向。

通過望遠鏡,他能夠看到很多婦孺懷抱嬰兒,還有顫顫巍巍、心潮澎湃的老者。

他們在此長居,依舊對強盛的大明,心馳神往。

那是一種來自血脈的自豪!

漢人驅逐胡虜,恢復神州。

再次建立了新的帝國!

這是漢人的新生。

他們能夠見證這一刻,已經心滿意足了。

許柴佬沒有設置警戒線,反而刻意為之,讓百姓蜂擁而至。

他們的血脈,不曾被磨滅。

鄭和在馬六甲港見過許柴佬,因此並不陌生。

許柴佬曾跟著廖銘的呂宋艦隊,在南洋做了一輪生意。

該談的條件,已經談妥了。

所以鄭和也沒有婆婆媽媽,在登岸后立即宣布了許柴佬為呂宋總督。

「從今往後,這一片土地屬於大明。」

「許大人為第一任呂宋總督,為大明坐鎮海疆。」

許柴佬心潮澎湃,他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

現在,他終於獲得了大明官方的身份。

他們這些出海謀生的漢人,不再流浪。

港口上人山人海,皆發出震撼的歡嘯。

「大明萬歲!陛下萬歲!」

能夠重回神州,是他們所有人的渴望。

這一份渴望,在鄭和宣讀聖旨的時候,徹底爆發。

他們曾經以為,大明使團會首先經過呂宋島南下。

沒想到走的是廣州、安南、占城一線。

這讓成竹在胸的許柴佬,忐忑不安。

為此,他親自去往馬六甲,探聽消息。

結果終於讓他放下心來。

大明,沒有捨棄呂宋的漢人。

這份情誼,從漢唐時期,就已經奠定!

誰會捨棄無上的榮耀?

王守敬等人,跟隨在鄭和身後,享受著萬民的敬仰。

那種渴望、小心翼翼的眼神,令人格外地依賴、珍惜。

王守敬喜歡做好事。

因為從百姓感激的眼神中,他能夠獲得巨大的滿足感。

從句容、再到寧波府,王守敬都能感受到百姓的需要。

他解決困境,帶著百姓致富。

百姓心懷感恩,兢兢業業地工作。

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若論歸屬,馬六甲港、舊港宣慰司的漢人,都沒有呂宋的熾熱。

他們很純粹,希望能夠獲得朝廷的諒解,能夠回鄉祭祖。

現在呂宋之地,成為大明的領土,自然沒有理由拒絕他們的請求。

以後呂宋和神州的往來,必然更加密切。

百姓們歡欣鼓舞,追隨著使團隊伍。

一路上,鑼鼓喧天,還有精彩的舞獅表演。

王守敬沒有乘坐轎子,而是騎著馬兒,不緊不慢地行進,顯得分在精神。

現在的書香門第、官宦人家,會騎馬的越來越少了。

王守敬滿腹錦繡,倜儻不群,引得無數女子爭相送來瓜果、花籃,

廖鏞忍不住道:「我讀書時,也是貌若潘安、風流卓絕,怎麼就沒有這樣的待遇呢?」

王守敬含笑不語,一身書生氣,卻與別的書生,迥然不同。

他投師訪友,增進學問。

又遊歷名山大川,開闊了眼界。

後來鑽研「格物致知」,回歸了哲學經典。

飛黃騰達的錦繡前程,只是附帶的福利罷了。

雪窗螢火、寒暑不停地格物,湖海飄零的奔波。

造就了識見非凡的王守敬。

只可惜官場,不能讓人品太好的人,擁有太多的權力。

這樣的存在,會損害大批壞人的利益。

所以王守敬有時也會收點錢財,彰顯億萬財力,讓自己顯得普通一點。

做官。仟仟尛哾

就是得琢磨。

三韜六略,無不通曉。

卻又不能太明顯地表現出來。

王守敬一路瀏覽呂宋的光景,怡然自得。

胸襟自然而然地開闊起來。

這裡商號林立,茶坊酒肆皆齊備。

秦樓楚館,旅社客棧,一應俱全。

人煙浩渺,熙熙攘攘。

還有很是氣派的閣樓!

街道打掃得十分乾淨,沒有骯髒和惡臭。

王守敬在諸多小國遊走,可是真真切切地見識過隨地大小便。

等到了「總督府」,許柴佬大備美酒佳肴、山珍海味。

中原的風味小吃,應有盡有。

呂宋不缺乏物資!

在和寧波府市舶司建立穩定的貿易后,中原有的東西,呂宋也有。

府邸很是寬敞,布置也不俗。

像是宮殿,又比宮殿低一等。

呂宋的名園勝境、名宅福地、名花寶坊,要比南洋諸國要多得多。

「鄭大人、王大人,請!」許柴佬客氣道。

眾人分主賓坐下,王守敬呷了一口茶,恬靜自然。

許柴佬客客氣氣地介紹著呂宋的風土人情,表達對大明的耿耿忠心。

鄭和與他過過場面。

王守敬悄悄打量周圍,琉璃碧瓦、雕樑畫棟,氣象非凡。

陣陣香煙繚繞,馥郁氤氳。

這是上等的焚香。

許柴佬妙語如珠,時不時望著王守敬。

王守敬渾然沒有理會,神閑安定。

宴會過後,王守敬才和許柴佬淺聊幾句,顯得心不在焉的樣子。

當初許柴佬身陷倭寇洪流,又輾轉成了寧波衛、昌國衛的俘虜。

要不是王守敬慧眼識珠,許柴佬難有今日。

這份恩情,許柴佬一直記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方孝孺第十族,朕殺不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方孝孺第十族,朕殺不得?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5章 大明呂宋總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