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4 章 古代逃荒-14
聞崢有些意外但更多是猜測落定的恍然,難怪那位二太爺總是有意避開他。
族長看向聞崢的目光中滿是愧疚,拉著聞崢將質問老二得到的前因後果,可真說起來心裡的那股子涼意從牙縫裡漏了出來:「……你爹娘命苦,沒有那個運道,惹怒了貴人……」
貴人?
此時此刻,聞崢就差不多猜到了大部分的故事,在古代,尤其是在這種吏治**的皇朝末期,普通人的命怎麼能算是命。
族長慢慢講述著,講述原身的父母如何高興地去縣城看望進學的孩子,卻在前去的路上不知如何惹了貴人的眼,最後夫妻兩人落到雙雙落水而死的下場。
「這是哪來的貴人?」聞崢問道,臉上沒見到恨意,可眼睛里的寒芒卻讓人心驚。」
「縣衙里收到消息后,老二察覺到了不對,還沒等再詢問,縣令就找到他,用銀子換他閉嘴,所謂的貴人老二根本沒見過,只知道事情發生的時候就離開縣城了。」
「大山啊,我知道你心裡不舒服,可貴人已經沒了蹤跡,就算是找到了說不準還會把你的命搭進去?」族長說完后又勸說聞崢兩句,從身上取出他問老二要來的本該賠給聞崢的銀兩,東西剛遞出去,對上聞崢的眼神,接下來的話卻說不出來了。
「貴人同我們都是人,憑什麼他們為貴我們為賤,我在學堂進學時學過,聖人言民貴君輕,沒有農人的勞力,哪有所謂貴人的吃喝,縱觀歷史上朝代更替,多是農民起義才有了後來的王朝覆滅,到那是他們的命和普通人又有何不同。」
聞崢沒有多麼深刻的思想,在進入諸多災難世界前就是個普通人,但是位於現代二十多年的紅色教育,還有在不少現代災難世界中國家展現的光輝,他知道正確的道路應該是什麼樣的。
因為察覺到這個古代存在很大的問題,在疫病蔓延時就積壓太多的情緒想要發泄出來,這會兒不想再繼續壓制下去,來到這個亂世總該要做些事情。
有些思想即便是對的也和很難讓人快速接受,至少族長看著聞崢的目光變得複雜了許多,他想不明白農人的命怎麼能和貴人相提並論,但是卻從聞崢的話裡面聽出了反意。
這孩子不是能留下來的。
想起聞崢半年多時間裡展現出的奇異之處,族長心裏面忍不住琢磨起來,卻又怕帶累族裡。
將從老二手裡要回來的銀子塞給聞崢,又偷偷取出自己藏的銀兩,將缺的銀錢補上,這是聞崢父母的賣命錢,就看能幫聞崢走到什麼地步了。
聞崢這一走就沒了蹤影,除去族長外沒人知道他回來過,久而久之大家都默認聞崢進山後出事了。
只有族長和零星幾個人看過聞崢離開時留下的冊子,靠著裡面的內容帶著族人避開好幾次劫難,還有微薄的希望認為聞崢還活著。
再次離開族人後,聞崢先將治療疫病的藥方寫在紙上、布上甚至樹葉上派發起來,甚至還編造了幾首歌謠,變幻聲音偷偷在夜裡傳唱。
傳遞出去的藥方有兩種,一種能夠根治疫病卻需要幾種少見的藥材,還有一種能夠緩解病人身上的癥狀,藥材都是較為常見且容易找到的。
傳遞藥方的地點首要選擇的就是封鎖那些疫病之人的區域,那裡面的病人被官府遺忘,在聽見或看見藥方后,總有人不甘心地想要試試,只要一個人身上起效,剩下的就會跟著嘗試。
官府不關心患有疫病之人的死活,派遣士兵把守也只是不讓他們亂跑,官兵害怕被傳染躲得遠遠的,到最後才知道藥方。
用最快的速度把病癒的人抓起來訊問,確認藥方有效后,趕緊熬制出來給不能出問題的人服用。同時派人抓緊調查藥方的來源,能解決疫病,那必然是了不起的神醫,需要儘早抓回來給人治病。
然而那些被遺忘的病患,在發現藥方有用后根本沒有聲張,等到官府發現的時候有些太晚了。他們被封鎖在裡面不知時日,最後就連藥方最先出現的地方是哪都問不出來。
知府著急得在書房踱步,嘴裡罵著請進府里的名醫都徒有虛名,又想著該如何避免丟了腦袋上的烏紗帽,乾脆找人頂了個研究出藥方的名頭上報朝廷,反正藥方在手,證據好做,先把這個功勞佔據為好。
聞崢此時已經離開了這處府城的範圍,進入聞氏一族最開始所在的陽寧府城。
陽寧府先遭遇洪災,死傷眾多,才有後續疫病爆發之事,所以論起疫病的嚴重程度,陽寧府才更需要治療的藥方。
其次原身的父母就在縣城裡出的事,要搞清楚當時的情況,還得回到原處才能尋找出些許蛛絲馬跡來。
聞氏一族離開時,陽寧府城先遭遇洪災,後面臨起義軍的到來,起義軍本呈現摧枯拉朽之勢,聞崢進入陽寧府後一打聽,才知道起義軍都已經佔領了陽寧府城,卻倒霉得遭遇了疫病和乾旱,腳步由此停滯下來。
剛進入陽寧府範圍內沒兩天的聞崢,因為過人的聽力,再次「無意間」聽見別人的交談聲后,注意到即便起義軍沒有再擴張了,卻還佔據了陽寧府,而沒有被鎮壓或者驅逐。
可能有朝廷沒把他們放在眼裡,覺得起義軍會自取滅亡而沒花費大力氣鎮壓,但更大的原因恐怕是這伙起義軍不僅會打仗,也會治理。
之前聞氏一族躲避洪災遷移,根本沒和起義軍打過交道,當時只聽說是烏合之眾,現在發現錯了。
陽寧府最外圍的幾處地方還受朝廷管轄,對待病人的方式和隔壁府城差不多,可進入到起義軍佔據的範圍后,就發現區別很大,越到府城越是不同。
聞崢對起義軍的好奇越發高漲。
從外圍走到中心,先是看見身患疫病者雖被封鎖在一定的範圍內,但有大夫醫治,每日盡量供應飯食,雖然都是些雜糧菜乾,但至少是每日新鮮做出來的,這才是一個朝廷正常應對瘟疫的方式。
再往靠近府城的方向走,沒有染上病的農民在起義軍的組織下,找了沒被洪水淹沒太久的高地,暫時開墾出來應急耕種。
農人們雖然有些畏懼起義軍,但是並不恐懼,雖然不理解,還是按照起義軍的吩咐日常注意乾淨,飲食注意,避免染上疫病。
每日還有手臂上綁有草環的起義軍,敲響銅鑼,一遍遍說著注意的事項,偶爾還會看下手中的小冊子。
一身黝黑粗糙的皮膚,又打扮成普通農人的樣子,彎腰低頭,年齡看起來比實際老了十多歲,帶著羨慕的眼光走在田地邊,很快就被注意到。
「你是從哪來的?」詢問的時候還放緩了聲音。
聞崢帶著嘶啞的嗓音編造了一個說法,說洪災的時候和家裡人分散,後來到處都是疫病沒處可去,聽說起義軍對普通百姓還不錯,又想著分散的家人,乾脆就回來找條活路。
「你回來是對的,給我說下名字和家在何處,家裡人又有幾口,是何姓名,日後還能幫你多打聽家人的消息。」起義軍看了聞崢一樣,尤其注意脖子和手腕,看清楚後放下了一點戒心。
借著從聞氏族人說的情況,給自己編造了身份,聞崢謝過後才小聲打聽道:「大人,你剛才敲鑼時說的那些是有什麼說法不?」
「不用叫我大人,我以前跟你一樣是在地里刨食的農人,叫我王大就成。你聽得倒是清楚,這是咱們起義軍首領傳過來的防疫之法,雖治不了疫病,能夠防止蔓延就已經是功德無量了。」小兵說起就一臉崇拜。
說著小兵手裡面的小冊子就放低了位置,上面的內容出現在聞崢眼前。
估計是古代的識字率過低,冊子上面除了文字外,大多都是手繪的畫,將這些知識在畫中展示出來。
讓聞崢驚訝的是,上面的畫分明是現代才會有的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