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市井之家

第7章:市井之家

要說起這井啊,那可有的說道了。

四九城地區是個以砂礫石沉積為主的平原,湖泊河流很多,因為水皮很淺,所以水井大多是苦水,只有較深的水井是甜水。

元大都建城時,以水井為中心形成棋盤式的城市布局。人們圍井而居,逐漸形成衚衕的居住模式。有句老話:四九城有多少條衚衕就有多少口水井。可見四九城的水井多得無法統計。據說「衚衕」一詞即為蒙語「水井」的譯音。

明清乃至民果(和諧)年間,四九城居民的生活用水主要從井中汲取。苦水井是公井,隨意打,但水不好喝。而佔有甜水井的井主,往往不讓鄰居們自汲,而是招人給送,以此賺錢。這樣老BJ就出現了一種特殊的生意——「井窩子」,即賣水的水鋪。

張梁家這兩口井就有一口是甜水,在暗處,算是名副其實的甜水井了;還有一口倒也不是苦井,只是沒另一口好,在明處,不過不苦也不是很甜,算是個中水井吧。

有時候,自來水供應不足的時候,張梁家就用中水井的水洗菜洗衣服什麼的,飲用水就用甜水井的水,也算是喝著井水長大的了。

張梁家勉強也算「市井之家」了,雖然他覺得自己家算很低調的書香門第了,就比如說閆埠貴所在的紅星小學,有一位叫染秋葉的女老師,父母都是歸國華僑,在這個「外國」比較新奇的時代,她們家就很高調了。

張梁家則是皇城根腳下,土生土長的四九城人了。爺爺以前是教書先生,後來認識了一個進步女青年,兩人後來走到了了一起,生下了張愛國,也是張梁的父親了。張愛國也運算元承父業了,不僅傳承了父親的事業,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更是繼承了父親的先進思想。在張梁稍微大一點可以照顧弟弟妹妹的時候,帶著妻子,毅然決然去了偏遠地區,支援建設。

他這一走,尋常時候也見不到人,除了有要緊事拍電報以外,平常就是書信往來。至於張梁的爺爺奶奶,退休以後就回昌坪(和諧)老宅居住,一副寄情山水,頤養天年的樣子。雖然張梁時常覺得這老頭和老爺子都不靠譜,只顧帶著自己媳婦兒雙宿雙飛,也不管孩子,讓自己這個當大哥的多照顧弟弟妹妹,但也沒可奈何,誰讓他們都是先進思想一點也不傳統。

話雖如此,但張梁卻也沒覺得特別苦,弟弟妹妹從小就特別懂事,父親雖說是去了偏遠地區但也沒有多遠,平常每月也有錢糧票據寄來,再加上老爺子也經常從村裡趕來,是以不覺得困難。

加上又有院里秦淮如,二大爺,三大爺之類一個人一點工資養活好幾口人做對比,張梁覺得自己還是過得不錯的。

雖然每次夢醒時分,他都覺得他能吃下一頭牛,但是在這物資匱乏的年代,也只能喝點粥,吃兩個饅頭,整一個葷菜,喝點井水對付兩口。用他所理解的方式,夢境空間里學了不少東西,消耗能量很大。他不知道這算不算遺傳,反正他們家都挺能吃的。

「老二,隨便弄幾個菜就行了,晚上再加餐。」張梁對在小廚房放東西的張華說到,畢竟一會兒閆埠貴還要過來吃飯,不能老在院里人面前吃的又多又好,還是要注意一下在院里的影響的,畢竟已經很惹人眼了。

「好嘞大哥,我就煮點稀粥,弄點窩頭、二合面饅頭,一個白菜,一個魚湯,一碟花生米。」小廚房傳來張華的聲音。

「嗯,聾奶奶的份弄了嗎,老太太年紀大了弄點細糧,你一會蒸點多蒸點白面饅頭。」張梁叮囑道。

張華趕忙應道:「我弄了點麵條,聾奶奶念叨好幾天了,今兒給她做個打滷麵。」

聾奶奶是四合院的老住戶了,輩分高,算是院里的「老祖宗」了。以前和張梁家老爺子老太太也頗有交情,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張梁家老爺子老太太平時都在村裡住著,有什麼大事小情,有聾老太太幫忙說幾句,撐個腰也不會有人看他們家就幾個小年輕好欺負。

這年頭都講究尊老愛幼,名聲也是特別要緊,聾老太太也不是不知道輕重的,在張梁家吃飯,糧本定量也是給了的。除了院里八級鉗工一大爺和廚師何雨柱,也就張家這幾個小年輕最得她看重。

這時裡屋又傳來另一個聲音:「二哥我也要吃,我也好幾天沒吃了。」

張華趕緊開口,語氣稍顯責備:「多大年紀了,還和一個老人家搶食。」

「大哥,二哥又欺負我,壞死了,今天不理他了。」張月不樂意了,嘟著嘴道。

還沒等張梁說話,張華急急開口:「小月,二哥逗你玩呢,別生二哥氣了,二哥給你做好大一碗。」

張月努了努嘴,背過身去不想搭理他。

張梁看著兩個玩鬧的小傢伙:「好了,我記得豬肉還剩不少,一會讓你二哥給你多加點肉丁。」

張華面帶苦笑,低聲說到:「大哥你就慣著她吧,咱們院哪家孩子有她活的這麼滋潤的,想吃啥就吃啥,秦淮如家小當槐花、三大爺家閆解娣,棒子麵粥窩窩頭怕都吃不飽吧。」

張梁瞪了他一眼:「秦淮如家那可不一定,有柱子哥照顧他們家,那伙食,不定比誰家好呢」,說著語氣又是一頓,「唉,三大爺家要不是出了閆爺爺那檔子事,有閆爺爺照拂一番,三大爺家也不能那麼困難,也不能那麼能算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四合院之黃粱一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四合院之黃粱一夢
上一章下一章

第7章:市井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