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父親(六)

尋找父親(六)

南貨店在我老去之前+橫川三遷尋找父親繼《為什麼要相信達爾文》之後,陳四平讀的第三本書是《閱讀生物學札記》,作者鄭也夫。鄭也夫是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不知怎麼回事,「也夫」讓陳四平聯想到「人盡可夫」,這對鄭教授很不尊重,但確實不是他的本意。

在《閱讀生物學札記》的扉頁,父親留下了一段不長的文字。

「達爾文的進化論對我影響很大,某種程度上,我所有離經叛道的想法都來源於此。但這些還不夠,我需要更強大的支持和安慰,才能說服自己對抗世界,坦然地面對自我。所以我決定從頭閱讀進化論的書籍,就我所能看懂的範圍,把能找到的書都讀一遍,或者重讀一遍。鄭也夫閱讀生物學著作,在47歲時迎來了『一段通常只屬於少年人的狂熱和歡愉』,事後他寫了一年的專欄,開了一門課,生物學對社會科學的啟示,出了一本書,《閱讀生物學札記》。我沒有這樣的奢望,但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找到心靈的平靜。或許這才是更大的奢望。」

陳四平反覆讀了好幾遍,所有的謎團都迎刃而解,他終於知道父親為什麼孜孜不倦閱讀生物學,他感慨萬千,感同身受。他猜到,「需要更強大的支持和安慰,才能說服自己對抗世界,坦然地面對自我」云云,指的是為什麼不喜歡自己的兒子。父親始終都很困惑,他內心深處不願付出,不願犧牲,把自己的生活看得比孩子重要,這一點既違背生物的本性,又與社會的習俗背道而馳。為此他感到不安,孤立無援,想從生物學中獲得安慰,至少是某種解釋和支持。

他找到答案了嗎?也許找到了,也許並沒有。陳四平無法想象,父親是懷著怎樣的心情離家出走的,是如釋重負的輕鬆,還是走投無路的絕望?他很好奇,也很興奮,就像被鞭子抽打的陀螺,完全停不下來。

《閱讀生物學札記》附有一份參考書目,用鉛筆做了記號,父親顯然「按圖索驥」,儘力搜羅了一番。陳四平把三個紙箱都倒出來,一本本核對,果然,有記號的書都在內,賈雷德戴蒙德《性趣探秘》、《槍炮、病菌和鋼鐵》,羅傑格斯登《欺騙時間》,斯蒂芬古爾德《自達爾文以來》、《生命的壯闊》,威廉克拉克《衰老問題探秘》,里查德利基《人類的起源》,R.尼斯和喬治威廉斯《我們為什麼生病》,D.莫瑞斯《裸猿》,劉易斯托馬斯《水母與蝸牛》,大約佔書目的八分之一。

不在書目中的有斯蒂芬古爾德《熊貓的拇指》、《火烈鳥的微笑》、《乾草堆中的恐龍》,德斯蒙德莫里斯《人類動物園》,羅伯特溫伯格《細胞叛逆者》,泰斯戈爾德斯密特《達爾文的夢幻池塘》,卡爾齊默《演化》,伊蓮摩根《女人的起源》,邁克爾波倫《植物的慾望》,阿爾貝雅卡爾《差異的頌歌》、《科學的災難》,傑里A.科因《為什麼要相信達爾文》,喬丹斯莫勒《正常的另一面》,奇普沃爾特《重返人類演化現場》,弗朗斯德瓦爾《靈長目與哲學家》,維托斯德呂舍爾《從相殘到相愛》,馬特里德利《先天,後天》、《性別的歷史》、《基因組》、《美德的起源》、《理性樂觀派》,劉易斯托瑪斯《細胞生命的禮讚》,古德塞爾《圖解生命》,ls《進化論傳奇》,理查德道金斯《基因之河》、《祖先的故事》,埃里奇霍依特《螞蟻帝國》,喬治威廉斯《誰是造物主》,丹尼爾查爾斯《收穫之神》,博爾溫班德洛《隱疾》。

鄭也夫在47歲時迎來了「一段通常只屬於少年人的狂熱和歡愉」,他讀過的書,父親多數沒讀,父親讀的書,也有很多鄭也夫沒提及。父親閱讀生物學時40歲剛出頭。陳四平今年才22歲。父親比鄭也夫早了5年,陳四平比父親早了20年。

陳四平隨手翻了翻,父親留下的書也不全是生物學方面,有些似乎涉及道德和精神。從紙箱倒出來時已經弄亂了順序,陳四平不知道父親有沒有刻意整理過,也不知道父親讀這些書,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還是撿到哪本讀哪本。他坐在亂七八糟的書堆旁,指尖觸摸著封面,破舊的,半新的,光滑的,乾澀的,溫度和氣味似乎也有細微的差別。

父親忍受家庭的雞飛狗跳,擠出很多時間讀書,為了尋求一個答案,這個答案改變了他的人生,也改變了陳四平的人生。在這一刻,陳四平覺得自己似乎看到了父親的身影,一個人,在長路的盡頭,彳亍而行。他正追尋父親的足跡。他們走在同一條路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貨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南貨店
上一章下一章

尋找父親(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