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開業大吉
一大早老東家就帶著管家出去了,還是搞著作坊的繁瑣事,在海東村開吧,官府要多點錢,租別人的地自己建也要錢,
老東家乾脆抓緊步伐,在海東村邊界找現成的作坊車間,免得又要重新建,
作坊好辦,直接找當地老百姓買了現房,
當官的要錢辦什麼許可證,其實也是買個關係,這可要得不少,
要不是老客戶要貨要得急,都在催,老東家也不會下血本加快開業的步伐,
徽州那邊的設備也還沒轉過來,終於花了個把月辦妥了所有關係,
現在是等徽州那邊的設備搬過來了,
為了給開業籌準備,在等設備的空餘時間,老東家還去十三行那邊看了一些洋人玩意,
買了一輛西洋轎車,順便招了個當地的司機,司機老李開著車帶著老東家回到了家,
老東家跟夫人顯耀了起來說道:「這東西啊,上海那邊多,海東村呀沒幾輛這玩意,這東西出門方便」;
老夫人嘟囔幾句說街中心就在下面,還需要買這東西?
老東家覺得夫人不識貨,吆喝著小兒子陳四毛上車,讓老李開車下了長坡,
穿過街中心的海東橋,再上個坡,到了對面的張家大院門口,
老東家左手牽著小兒子右手拿著一盒珍貴的鹿茸,打算親自跟張家打個照面,
生意人這是要面子來了,老東家咧著嘴敲著門,
開門的是一個小巧僕人,隨後張東家在裡面院子吆喝的說讓請進來;
老東家笑嘻嘻的牽著陳四毛進了屋,張東家上來迎臉相笑,
「老東家笑盈盈介紹道:「在下陳華桂,住對岸,您鄰居」;
張建平也作了簡單的介紹,張家大院的裝修風格完全比較簡單,老東家看了有點詫異,
張東家笑著說西洋玩意的裝修風格,比較簡約,門頭也沒有屏風,裡面停著一輛比老東家更氣派的西洋轎車,
老東家東一句西一句聊著,可能覺得自己實力不如張建平,有點支支吾吾,過段時間自家作坊開業,希望張建平來捧個場,
張建平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巧的是小女兒跟陳四毛同齡,大眼睛雙眼皮,小小的鵝蛋臉,白白凈凈的,
在隔壁書桌上寫著毛筆字,老東家也精得很,吆喝自己兒子陳四毛去跟張建平小女兒玩,扯什麼初到江南,多交朋友,
陳四毛也是膽子大,上來就跟那小女孩作了自我介紹:「我叫陳四毛」,小女孩也不靦腆,一邊寫著毛筆字一邊說道,我叫張啟瑤;
果然,生意人的孩子都比較落落大方,兩個小孩便這樣一起玩起了文墨。
兩位東家聊得甚歡,紛紛說起自己做什麼行業起家的,
陳東家了解到張建平是做船舶生意的,專們服務馬尾港的所有漁民船舶保養服務,還自己做船賣船,真的是家大業大,
由於隔行如隔山,雙方吹完自己的牛逼以後,剩下的也只是尬聊了,畢竟老東家不懂船舶,張建平也不懂什麼叫高端布匹;
雙方試探性的了解了一下彼此的背後人脈,都覺得搭不著邊,老東家只好問候幾句,讓張建平開業來助助興便離開了。
到了秋高氣爽的十一月,村子邊的柿子樹掛滿了金黃金黃的果實,村落的三姑六婆都忙著採摘村后的柿子,
在冬天來臨之前做成柿子干,然後冬天讓柿子自然打個霜,這也算是海東村的一個特產,
另外一邊的陳家作坊也是如火如荼的在搬弄著,管家也在橋頭招著工,僕人幫忙弄好了作坊上的設備,
海東村村長姜澤慶也是個識趣的人,村裡第一次有人進來做生意,這是給海東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
三姑六婆再也不用大清早坐在橋頭說三道四一直說到晚上了,上次就姜澤慶去了趟鎮上開三天會,村裡有人傳他在外面嫖娼給抓了,說是趕上北方那邊缺工人,給抓去山西挖了煤,
這不,為了堵上這群少婦的嘴,姜澤慶吆喝著兩個小夥子上前舞著獅,鑼鼓咚咚的敲著很帶感,
在安排宴席的老東家聽到鑼鼓聲,笑盈盈的走過來和村長打了個招呼,
姜澤慶笑著說:「陳東家,歡迎前來我們村開作坊,我們村啊,人比較多,平時種種菜務務農,要麼就是到馬尾港那邊打打雜什麼的,您這一來啊,可是幫了我們村子呀」;
老東家笑著應和道,並招呼著村長去坐席。
鞭炮聲鑼鼓聲,門庭若市,老東家以往本地的商客也紛紛到齊,
在一聲聲吆喝聲里,大家對酒當歌,門前十八桌賓客,門后十八桌村代表,作坊不大不小,但也絲毫不影響高調的排場,
這時對面鄰居張建平也在,吃了點點心便牽著小女兒張啟瑤參觀起了作坊車間,
老東家也是在門外瞥到了張鄰居的無聊,便笑著跑了進來說招呼不到,望見諒;
張建平笑著說沒事,算是參觀參觀,畢竟自己也沒見過;
陳四毛也是比較識趣,見到張啟瑤,也是趕了過來,給她拿了些紅糖糕,兩個小孩一回生二回熟的玩起了抓迷藏,逛了一會兒,張鄰居便意思一下說了套說辭,便回去了,老東家也是酒後滿臉通紅的招呼著他離場。
宴席一直到下午四五點,夫人也是扶著老東家回家去了,
這種場面夫人也是見怪不怪,剩下的客人交給了管家安排,管家星星點點的送完了最後一位賓客,
也到門后給今天招到的工人按老東家的安排發了紅包,明天開始上班進行培訓和開始生產,這準備了大幾個月的作坊,算是終於落實於海東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