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好鹽
這些討論讓正月餘下日子變得十分熱鬧,不覺中二月初一到了。京城內設立的幾個鹽業批發點,大清早就有馬車在排隊等候了。
雖說大部分店鋪還有存貨,也不相信價廉還物美,可是從常洵發布鹽改令外面的鹽已經不可以運進來了,一部分店鋪鹽已經不多了。
也虧得這時間人們購買鹽不積極,或原來一下買幾斤這時也只買半斤了。這架子正是在等鹽政改了再買了,因為批發價只有二十文各店鋪不可能再賣之前三十多文了。
還有商店真敢賣高價,大不了自買一百斤眾人分一下十幾二十多戶也分光了。畢竟相差十幾文一小戶一個月買三斤也差四五十文了。
所以這一天早晨一些店鋪要補貨也要看看鹽改后便宜了,質量是否如宣傳的那麼好。加上一些居民打算直購分分,一些大戶人家也是為直接購買,這第一天異常熱鬧肯定的。
還有這時集市天蒙蒙亮就開始了,一些商業如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大部分這時也有了交易,來批鹽的人也來得早的不少,可批發部不可能如此早開門讓門口等候的人也更多了一些。
不過開門營業時速度就快了,鹽百斤一袋袋子付押金可以帶走如此有挑選與包裝上的麻煩。影響交易速度在於貨幣確認,因為銀子有假、劣並非是只需稱重,銅錢不僅要數數也有個優、良、劣的問題讓確認與計算常發生小爭論。
此也為這時代常態,好在也是這時代商品經濟不發達,百分之九十以上交易又是買三個饅頭、一斤青菜、半斤肉,如果象後世家電商店用這樣的貨幣一個營業員賣家電,十個人在鑒定與清點幣值也來不及的。
因為這比後世扛幾袋硬幣購買大件商品或存銀行還麻煩,那硬幣只要分出種類,清點有專門工具可用也不必發生幣值爭執。最麻煩在於百個一包包起來。
可這時來買鹽的人拿出的錢中有銀子還是雜七雜八大有幾錢小者幾分,但每一塊都要看一下真假與是否太劣,銅錢大多數為百枚一串,可這數量不可能百分之百信任,那質量之參差不齊與硬幣完全不可同比。
為此常洵早已在大員島推行銀元、銀元券、輔幣紙幣化,這讓整個交易人工強度降低了三分之二以上,人力成本降低了一半。
大員島還是內部小額交易為主,在中左所的交易都是大額的,還牽涉了西方人的貨幣。所以常洵設立了貨幣兌換處,將所有的貨幣換成標準幣,才讓那裡的大額交易容易了許多。
只是大員島小人口少又完全在常洵掌控下推行銀元加紙輔幣,後面銀元券加紙輔幣十分順利,此時他欲在京城地區推行就困難多了。
特別是銀元券一開始肯定不可能馬上推出,所以這幾年他一直在鑄造銀元,好在他積蓄的銀子有三四百萬兩,在他掌握下的銀子有六七百萬兩,已經鑄造的銀元也有二三百萬枚並在以更快速度加倍生產銀元。
這時銀元已經具備在京城地區推行的條件,但他仍然不可能貿然推動,而是從京營開始如新兵都是領取銀元與紙輔幣的。
還有京營中領取軍餉在信用社,京營離京城又遠這時又沒有六環七環。軍人也是有休息天的,還有其它購物需求的,所以在新兵營內開闢了商業一條街,最多的肯定是飯店與小吃。
其它有零食、副食品、水果乾果、一些非正式生活用品、文化用品等等。另外也有探親、辦事的旅館,軍官家屬的宿舍,因為他們而辦起來的關於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商店、布店之類。
只是這些店與軍官宿舍等大部分沒有完成,京營內有軍人服務社,在社內軍人可以購買一些定量糧食之類商品,這些商品比外面市場上要價廉物美不少,主要是採購量大加可以免稅等優惠。
還有這些商品可以送到軍人家中,讓不少軍人紛紛購買。而這些都是用銀元的,另外與京螢有交易的發現銀元方便也接受了,畢竟銀元也是銀子另外也可以在信用社換銀子的,包括軍人也一樣。
如此做乃是常洵計劃由京營開始慢慢推動銀元與紙輔幣,不過這方面才開始沒多少天,此時此處鹽的交易仍然是銀子與銅幣,拖累了交易速度。
好在這裡的交易也不大,一百斤鹽只要二千文這時銀子也成了主要貨幣,大部分交易用銀子完成的只要銀子看一下稱重就可以了。只是對小碎銀子優劣有些爭論也不大,主要是看到鹽那些人都對差上幾文十幾文一點不在乎了。
因為曬鹽也是二十世紀還成為最主要的食鹽,到後半世紀精鹽才逐漸進入千家萬戶后淘汰的。但這時比不上青鹽、川鹽,比煮鹽強了不止一倍。
可煮鹽也要賣三十多文,商店進貨也少不了二十五文以上。此時只要二十文,只是在貨幣上優劣爭論損失幾文十幾文不算什麼也正常。
而且是批發部規定下月開始會只收銀元或紙輔幣,那銀元與紙輔幣信用社可以兌換的。對此這時購買鹽的人也不在意,因為這鹽確實是太好太便宜了買到一次也是賺的。
正因為太好了,讓那些店鋪有賣高價的念頭,因為此前六七十文的鹽也不定比這看相好。青鹽味道好也是粉狀的,自然結晶的鹽之前是沒有的。
當然這時批發也有精鹽,精鹽乃是曬鹽重新用乾淨淡水融化再用活性炭等過濾生產的,此時賣六十文,從鹽角度實際上比青鹽純,可青鹽還是因有一些特殊味道不可能完全代替。
那精鹽也是常洵為了此時才正式生產的,之前在大員島也不必如此,最多運幾百斤青鹽少數高層可以吃幾年了。甚至是大部分高層因覺得這曬鹽足夠了,後來也沒有運了青鹽過去而是少許試驗二次純化的精鹽。
可是這時為什麼要推出精鹽,畢竟大明此時的煮鹽質次價高,對普通民眾進化到曬鹽價廉物美正好。可是有一大部分人之前三十多文的鹽乃沒什麼選擇,青鹽又太貴。
所以六十多文的精鹽對他們而言卻是正好,比原來的鹽只高了不足一倍,又只有青鹽的三四分之一,如此有了檔次又完全可以承受,質量也好了一些。
只是精鹽不屬於平價供應範圍內,鹽改對此收稅達二十文,這對朝廷收入有較大的好處。而且也是常洵這時為鹽改減少的收入進行補償的,那精鹽生產成本可是只有十文以下。
只是精鹽乃緊急上馬生產的,還是封凍後送來的才幾十噸而已不公開大量批發,只是限購十斤作樣品宣傳的。批發部開售後大批鹽很快隨馬車向各店鋪而去,可是民眾欲買這些店鋪都標了三十文以上價格。
這讓民眾十分不滿,因為京報說了批發價只有二十文。有人還以為這乃是朝廷不守信用,也有人相信店鋪宣稱那乃是現在的鹽好,這說法也漸為人接受,因為曬鹽比煮鹽一看就品質高。
可常洵早擔心那些店鋪作怪一方面多賺錢,另一方面抹黑鹽政改革。所以早幾天就讓人鼓動民眾自己直接去批發回來或大家分分,或加一二文錢挑擔賣。
如此一來大家很快知道這時賣三十多文,還摻入之前煮鹽乃是店鋪心黑,批發部確實是二十文一斤。至於在錢幣上有點小爭執有人認為多收了幾文十幾文乃是太正常了,這樣的爭執每日都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