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七十章終結(第二部完)

二百七十章終結(第二部完)

二百七十章終結(第二部完)

大大出乎小天子和李公公的預料,王安之死,朝臣們竟沒有任何反應。是的,就是沒有任何反應。別說沒人慷慨激昂地上書要求主持公道,連調查死因的請求都不見一個,清流們都默契地選擇了視而無睹,彷彿不久前還被他們諛稱為「內相」「大忠」的王公公蹊蹺的死亡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其實,主要原因還是此時的小天子和李公公尚不甚了解他們的對手——這些「正人君子」們打骨子裡本就瞧不起宮裡那些身體有缺陷的特殊人士,王安只不過是他們為了實現奪權目標的一枚棋子而已。確切的說,在他們眼裡,內侍們就像一條狗:立下功勞,他們固然會開心地撫摸著腦袋誇讚幾聲,然後從飯桌上扯下條雞腿作為獎賞,甚至興起時還會搖頭晃腦地作一首《忠義賦》大加褒讚,但狗就是狗,主人絕不可能為了一條狗去冒風險,何況還是一條再無利用價值的死狗。

在分辨什麼時候可以做義憤填膺視死如歸狀博名聲、什麼時候該裝聾作啞明哲保身這等事上,宦海沉浮經年的大人們都是高手中的高手。

不過,高手也有失算的時候。

比如這次。

大人們的如此表現就像一桶冰水,結結實實澆在當初把寶壓在王安身上跟著他逼宮的那群內侍們的頭上,教他們徹底清醒了。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件事:既然

凈了身,你就永遠是皇家的人,外廷的那幫傢伙只會把你當工具,即便如王公公那樣昧了良心,先皇屍骨未寒就配合他們把未亡人往死里整的又能如何,等到聖天子爆發雷霆之怒,哪個肯冒著丟掉烏紗帽的風險去替你擋一擋?從此,幾乎所有內侍都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一心一意唯李公公馬首是瞻。

人間至大的誘惑是權力。經過幾個回合的較量,皇權終於穩固下來,再無像前朝被嚴嵩、張居正等權臣把持朝政的危機,於是外廷短暫的和平宣告破裂,又恢復常態:官僚集團內部迅速爆發出一場接一場明爭暗鬥,經久不息。

聖天子逐漸長大,他終於明白了一條帝國萬古不變的至高真理:只有不停地內鬥,才是江山永固最好的保障!限制武將的勢力膨脹擴張威脅到江山社稷要靠文官集團、防止文官集團把持朝綱就要讓他們分化成若干派閥自己斗、籠絡武將和打擊有做大苗頭的官僚集團則要依靠內廷的宦官之力、為了避免宦官干政,同時始終在權力中樞保留一支反對派以備不時之需還要時不時給失勢的一方丟一些甜頭壓一壓勝者的苗頭……大明帝國就像一艘巨大的破船,表面上看起來忽而向左、忽而向右,而實際上也正是因為掌舵人一直在小心翼翼地把控調節著航向,才能夠緩慢、艱難地向未來陌生的浩瀚海域航行下去。

終究還

是太過年輕,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更因為太祖爺廢了丞相,皇權與樞權之間的博弈便只能是對撞再沒有緩衝。雖然有內閣,但嚴嵩、張居正、徐階等權傾一時的首輔們下場就擺在那裡,而此時朝廷里暗流洶湧,大學士們哪個也不願給自己惹出來一身麻煩,費力勞神的活兒還得少年天子自己來。換言之,閣老們要麼做個擺設,要麼本身就是樞權的代表,前面所有因素疊加到一起,於是朝堂上出現了一個相當怪異的現象:越是雞毛蒜皮無關痛癢的瑣碎事,關心的人就越多,吵吵鬧鬧的越是熱鬧得不可開交,而真正的民生大事卻往往被選擇性無視沒人提起、越是品秩低的清流言官們越能凡事雞蛋裡挑骨頭,然閣老與六部尚書們卻失了擔當,就像一尊尊寶相莊嚴卻百呼難應的泥菩薩總是置身事外。

朝中當然不止有清流,多虧了幾個人的幫助,聖天子總算坐穩了那把龍椅,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二李」。內廷當然是李世忠出力最大,外朝那位則是李玉廷。

這位李玉廷大人很有意思,早年間少年得意,庶吉士散館成為翰林院編修,甫入官場滿腔修齊治平的抱負,見太皇帝成天修仙問道不理朝政就一個勁兒地上書,言辭一次比一次厲害。開始是和風細雨苦口婆心地規勸,後來拿一代明君唐太宗晚年吃丹藥丟掉性命做反面教材,到最後

直接把秦始皇嬴政抬出來:活著被一群江湖術士當豬騙,死後跟臭魚爛蝦為伍,沒過幾年大秦帝國二世而亡……誰不知道暴秦之惡?你不僅惡毒攻擊大皇帝,更是含沙射影地詛咒大明啊!愣頭青的李玉廷終於把太皇帝惹毛了被下了獄。不過太皇帝倒是也看清了這位確實是個直性子的忠臣,關進牢里也就出了氣,留著沒殺他。臨終時特意囑咐先皇,即位后大赦天下第一個就要把這傢伙放出來——這也是帝王之術:上一任故意找茬關起幾個有用的傢伙,等兒子上位再下令放出來,幾位吃了好久牢飯,如今兩世為人,自然對新天子感恩戴德肝腦塗地。

嗯,帝王有帝王的套路。

先皇提心弔膽做了幾十年太子(太皇帝更喜歡壽王,一直有換太子的念頭),也存了大展一番拳腳的志氣,登基后不僅把李玉廷放出來,還給他升了官。可惜好景不長,沒等感激涕零的李大人再立新功,先皇登基一個月便龍馭上賓了。李玉廷哭得最真誠,其他人大多是裝模作樣的乾號,李大人那鼻涕眼淚流得真是嘩嘩的。那幫清流們與其他派閥暫時聯起手來折騰康妃時,李大人終於找到了報答聖恩的機會,於是毅然決然地再次挺身而出……然後又回獄里吃牢飯去了——李玉廷被群起而攻,為了息事寧人,聖天子只好又把他關了幾天,不過誰都知道這番舉動

就是權宜之計,小天子打心裡感念他為康妃做的奮力一搏,特意交代李世忠親自跑一趟詔獄打了個招呼。

詔獄不同於刑部大牢等普通監獄,關押的人犯大都是由皇帝親自下詔定罪的重臣或勛戚顯貴,理論上由大皇帝親自掌管(實際上是錦衣衛)。「天子之命曰『制』,令曰『詔』」。既稱詔獄,這裡就不歸三法司管,關押的人犯往往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待遇:對罪在不赦的要犯來說這裡就是地獄,上百種酷刑能讓你一心求死而不得,只消來上三五種,審問官想要什麼口供任你鐵打的漢子都會乖乖簽字畫押;但對於除此以外的其他人犯來說,這裡倒真能算環境不錯,獄卒們的態度也都是客客氣氣:因為他們見過太多例子,聖上只是一時生氣,過幾天氣消了牢里這位又官復原職也說不定,即便沒能重列朝班,被送到這裡的人級別都在那兒擺著呢(早年時期關的都是九卿、郡守和二千石以上俸祿的高級官員),其門生故舊哪個都不是吃素的,能不得罪還是盡量別給自己結梁子找不痛快。李公公特意跑過來交代一番,李玉廷大人名曰坐牢,其實這段日子就跟住進干休所也差不了多少。

等聖天子坐穩了龍椅,李玉廷自然再回廟堂。本來就是太皇帝刻意給老爹留下的人礦,剛出大牢便為孤兒寡母仗義執言力斗群醜,還又因此受了委

屈……李玉廷從此苦盡甘來官運亨通,奢安之亂被平后,為了鎮住朝中那幫沒事亂嚼舌頭根子的傢伙,李大人被提拔到內閣次輔的高位。

幾年下來,少年天子被壓垮了,身體一天天萎頓下去,知恩圖報的李玉廷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不過,今天的李大人早已不再是當初那個滿腔雄心壯志的熱血愣頭青,雖然憂國憂民的初心不改,行事則穩健得多了。前兩天太醫院的御醫給聖上把過脈,開了方子。李玉廷找李世忠謄了方子教京師的幾位名醫看過,主要是清火祛毒的瀉劑,隱隱的有些擔心聖上的身子骨能否受得了。不過民間的醫生名氣再大也進不得宮,又不能跟他們說是天子聖躬違和,於是去找太常寺卿張爍來商量。

太常寺主管祭祀的禮樂之事(通俗地講,禮部負責制定程序,太常寺負責具體執行),也兼管太醫院。張爍倒是很樂觀,信誓旦旦地說沒問題,太醫們就是要清一下聖天子體內的濕毒,然後再來些補劑就好了。李玉廷不懂醫,也插不上話,但注意到張爍說到補劑時眉眼間藏不住的得意,再三逼問下,張爍從懷裡掏出個錦匣,裡面裝了幾粒鵪鶉蛋大小的紅色藥丸,散發出若有若無的腥氣。

李玉廷起初還以為也是太醫們弄出來的什麼補藥,待張爍說是什麼神醫的祖傳秘方不禁大吃一驚:外面的東西怎麼能輕易給九五之

尊的天子吃進肚裡!但張爍信心十足,當面拈了一顆丟到嘴裡,三嚼兩嚼咽下肚,拍著胸脯打包票說自己已經試過了,李相也來一顆吧,補得很呢。李玉廷當然不會吃,轉念一想,張爍吃了沒事顯然不會是什麼毒藥,誰不盼著聖上早日康復呢,還是交由天子聖裁自己決定吃不吃罷。

張爍捧著錦盒進了宮,不久有內侍出來傳話:聖上吃了一顆,龍體大好,叫內閣擬旨褒賞張爍!首輔孟閣老恰巧不在,不過這等小事也用不著麻煩他,李玉廷三兩筆寫好了便交給內侍帶回宮裡用印,然後看看天色已經傍黑便下班回家了。

吃過晚飯李大人看了一會書便躺下休息了。沒想到到了二更天突然被人叫醒:大內傳出消息叫閣老們入宮!

李玉廷心知大事不妙,急匆匆趕過去,與其他聞訊先來後到的重臣們手足無措地在朝房裡面面相覷。聽當值的說,誠王早就奉旨進了宮,重臣們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果然,不到四更天宮裡傳出一片悲聲——聖上崩了!

「第二部終於寫完了。拖了幾天,主要是要承前啟後——把紅丸案移到這裡(讀者們都知道其實大部分是天啟的原型),又要考慮第三部的鋪墊,游騎還要跟第一部的人物呼應上,比較費腦筋,嘿嘿。其實,按整體架構來說還應該再寫一兩章,但懶得再「終結六、終結七地」敷衍下去,都怪我

一時興起順手寫了移宮案什麼的,以後有空從頭梳理時再統一調整吧。過一兩天就動筆第三部:《天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狼煙晚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狼煙晚明
上一章下一章

二百七十章終結(第二部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