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呼吸化為空氣》——動靜之間,皆是空氣

《當呼吸化為空氣》——動靜之間,皆是空氣

《當呼吸化為空氣》,初聽這個書名時,我覺得很有詩意,但當看到這是出自一個身患肺癌的神經外科醫生之手時,因為肺主要是承擔人體的呼吸功能,因此很自然的便將書名中的「呼吸」與作者所患的肺癌聯繫起來了,而「空氣」通常也就意味著虛無,所以還未讀這本書之前的我對於《當呼吸化為空氣》這個書名的解讀便是:作者患了肺癌,一切歸為虛無;以此來警示人們要注意身體健康。

可當我看完這本書時,才發現這個書名是來自於十七世紀英國詩人福爾克·格萊維爾十四行詩中的句子,也是本書開篇的節選:

你在死亡中探究生命的意義,

你見證生前的呼吸化作死後的空氣。

新人尚不可知,故舊早已逝去:

軀體有盡時,靈魂無絕期。

讀者啊,趁生之歡愉,快與時間同行,

共赴永恆生命!

雖然在本書的開頭作者便引用了這首詩,但我卻一心想著了解發生在保羅身上具體的故事,所以便沒有太過在意,等到真正讀完這本書時,再回過頭來看這首詩,雖然談不上什麼具體而深刻的理解,但是對於《當呼吸化為空氣》這個書名的由來卻是有了明確的答案,或者想象的翅膀再張開一點,呼吸代表生,空氣代表死,無論生死,空氣都存在於我們周圍,空氣與呼吸之間的差別或許就在於我們「呼吸」的這個動作,由此又可以將生看做是動,死認為是靜,動靜之間,皆是空氣,生死之間,也皆是命。由此,讓我似乎也有了古人「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的生死觀的感覺。

不知是死亡賦予了生命的意義,還是認識到了死亡的我們給自己的生命賦予了意義,總之,在這本《當呼吸化為空氣》中,我看到了保羅·卡拉尼什對於生命的思考以及面對死亡的坦然。

本書主要分為了三部分,第一部分「當我強健時」講述了保羅在患病之前的人生經歷,從斯坦福大學學士,到劍橋大學碩士,再到斯坦福大學的醫學博士,他的人生不可謂不精彩,一切看似都在蒸蒸日上,保羅正向著他的「應許之地」穩步前進著。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第二部「至死方休」中,保羅被確診為肺癌,於是他的角色便從一個出色的神經外科醫生變為了一個癌症病人,同時也接受著他的醫生艾瑪的治療,他一點一點的接受著他患了癌症的這個事實,也一點一點的接受著自己這個每況愈下的身體,同時也接受著醫生的治療方案,在治療初步取得成效時,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那便是重返他那神經外科醫生的工作崗位,而且還通過試管嬰兒的方式和自己的妻子孕育了自己的女兒——卡迪。並且,還在自己患病期間寫下了這些文字,這些文字組成了《當呼吸化為空氣》,獻給他的女兒卡迪。在第二部分的末尾,他對他的女兒說:在往後的生命中,你會有很多時刻,要去回顧自己的過去,羅列出你去過的地方,做過的事,對這個世界的意義。我衷心希冀,遇到這樣的時刻,你一定不要忘了,你曾經讓一個將死之人的餘生充滿了歡樂。在你到來之前的歲月,我對這種歡樂一無所知。我不奢求這樣的歡樂永無止境,只覺得平和喜樂,心滿意足。此時此刻的當下,這是我生命中最重大的事。

而這段保羅對於他女兒的溫馨話語,便是保羅在本書中最後的發言了,然後便來到了本書的第三部分,也就是保羅的妻子露西所寫的後記:2015年3月9日,星期一,保羅在病床上去世。保羅走了,在親人的擁簇之下,他被埋在了一個依山靠海的山頂,周圍野草叢生,樹木繁茂,生機盎然,保羅與自然融為了一體。

看完了這本《當呼吸化為空氣》,看完了這本癌症父親寫給還未長大的女兒的信,我的內心說不上來有什麼感受,因為最近在思考一些關於死亡,疾病與衰老的一些話題,所以看了許多相關類型的書,其中有美國醫生關於死亡與衰老的一些思考,也有中國醫生一些診治危重病例的記錄,也有中國癌症患者抗癌成功的手記,也有中國癌症患者因癌去世之前的一些記錄與隨筆,而這本則是身兼美國醫生與癌症患者雙重身份的作者所寫的文字,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視角來面對疾病,衰老和死亡,他們最終的結局,似乎除了接受,並無它法,畢竟對於目前我們的科學水平來說,死亡是無可避免的,既然死亡不可避免,那麼如何活得更有意義便成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然而關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他人的視角或許能觸發我們的一些感悟和共鳴,但是自己人生的意義還是需要自己在知與行之間去探索。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我們將以怎樣的步子邁向這條終點名為死亡的道路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而沿途會遇到怎樣的風景,這則是命運對於我們勇敢前行的一種饋贈。

當呼吸化為空氣,當躁動歸於平靜,當死亡不可避免時,那麼在生死之間,則是我們自由發揮的空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浮生漫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浮生漫談
上一章下一章

《當呼吸化為空氣》——動靜之間,皆是空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