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真誠與善意,愛的必殺技!

《非暴力溝通》——真誠與善意,愛的必殺技!

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我陷入了「他人即地獄」的思維之中,覺得人與人之間根本沒有辦法做到相互理解,就像魯迅先生曾在筆下寫道的「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我只是覺得他們吵鬧罷了」那般。那段時間我在想,或許每個人類個體本身真的就像是一座座孤島,雖然都身處社會這個汪洋大海之中,但彼此之間卻並沒有架起能夠有效溝通的橋樑。

不得不說,這樣的想法給我那段時間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我逐漸覺得沒有人能夠真正的理解我,我也沒有想過向身邊的人敞開自己的心扉,吐露自己的心事,一方面是覺得沒有必要,另一方面是覺得可能也會給他人造成困擾,漸漸地,我也就變成了那種隨遇而安的性格,很好將就,開始壓抑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直至不清楚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或許在旁人看來我現在的生活還不錯,我也知道我現在的狀況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那段時間的我並不能從自己的生活狀態中尋求但滿足和價值感,也沒辦法和周圍的人坦誠相待,當然身邊也有很多溫暖溫柔的人,自己也在努力成為一個那樣的人,但有時始終不得要領,甚至在「討好他人」的過程中逐漸迷失了自己。

這就有點像馬歇爾博士的《非暴力溝通》一書中所描寫的我們在通往情緒自由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通常會經歷三個階段一樣。那時的我便處於第一個階段,也就是「情緒的奴隸」,這個階段的我認為要為他人的感受負責,必須不斷努力讓所有人開心。如果別人不開心了,我們會感到不安,認為自己有責任要為此做些什麼。但大多數時候我都是對此無能為力的,於是在認為自己有責任做些什麼和實際上並不能做什麼之間的落差便會使自己陷入一種莫名的內疚和自責之中,整個人的情緒也會瞬間低落下來,久而久之,便會下意識的避開這種別人不開心的境地,慢慢地變得不願意深入地去了解和同理一個人,為的就是避免自己產生這種內疚的感覺,我也明白其實這樣是不對的。

馬歇爾博士還提到了通往情緒自由的第二個階段——「面目可憎」,在這個階段,我們發現,為他人的感受負責並犧牲自己、成全對方,將會付出很大的代價。因為此時的我們在面對他人的痛苦時,特別容易給出一些招人討厭的回應。同時也會以一種聽上去硬邦邦、不通人情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要。這個階段的人通常是以自我為中心,也讓人感覺是不近人情的,可能是因為個人性格的原因吧,我似乎在通往情緒自由的路上在這個階段並未駐足或者是停留的時間十分短暫。

再然後便是通往情緒自由之路的最後一個階段——「情緒的主人」,馬歇爾博士對這個階段的描述是這樣的:「在這個階段,我們不再出於恐懼、羞愧或內疚來回應他人的需要,而是因為發自內心的慈悲與愛而相互給予。我們既不再為他人的感受承擔責任,又能全然地為自己的意願、感受和行為負責。同時,我們也明白,若犧牲他人,我們也永遠無法真正滿足自己的需要。非暴力溝通幫助我們既清晰表達自己,又同樣關心他人,從而實現我們的情緒自由並與他人建立連結。」在這個階段,我們的內心必定是平和而自由的,我們去關心他人也是因為內心的慈悲和愛,而與此同時,我們又可以清晰地表達自己的需求,總而言之,當我們成為了自己情緒的主人之後,我們既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也能周全地照顧到別人的情緒,這大概就是非暴力溝通所帶來的益處。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非暴力溝通呢,從書中作者的觀點我大概歸納了一下,非暴力溝通又被作者稱之為善意溝通,至於「非暴力」一次又是來自於聖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用來指代當暴力從心中消融,天性中的善自然呈現的狀態。

而非暴力溝通的具體溝通方法便是通過對自己真實感受的合理表達以及通過同理心的有效傾聽,從而能讓我們由衷地給予,與自己和他人建立連結,並充分展現天性中的善意。

作者在書中還提到了很多具體的方法,比如說盡量避免使用「疏離生命的語言」,要做到「不帶評論地觀察」,認真「體會與表達自己的感受並且為之負責」,要「帶有同理心地傾聽」,要「愛自己」等等,書中還有很多具體的例子和生動的理念,基本沒有刻板的說教和機械的操作步驟與方法,本書中充滿著人文主義的光輝,個人也挺喜歡這樣的內容。

下面,我再將摘抄的書里關於非暴力溝通的一些相關描述給大家分享一下吧。

「非暴力溝通是一種動態的語言,它不鼓勵人們做靜態、一概而論的陳述,而是提倡我們在描述觀察時,清楚地說出特定的時間和情境。」

「非暴力溝通要我們意識到的是,他人的言行舉止或許會激發我們的感受,但絕非產生這些感受的原因。感受源自我們如何看待他人的言行以及我們當時的需要和期待。」

「非暴力溝通幫助我們既清晰表達自己,又同樣關心他人,從而實現我們的情緒自由並與他人建立連結。」

「非暴力溝通的意圖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滿足自己,而是幫助雙方建立坦誠和有同理心的關係,最終每個人的需要都能得到滿足。」

「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關注什麼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不是自己或他人有什麼問題。」

「非暴力溝通可以幫助我們將內心的負面信息轉化成感受和需要,從而改善和自己的溝通。如果有能力做到同理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們就可以轉化抑鬱情緒。非暴力溝通教導我們如何專註在自己及他人心底真正的渴望上,擺脫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糾錯的習慣,從而創造更加和平的心境。」

「當我們用非暴力溝通來表達讚賞和感激時,純粹是為了慶祝生命,不為獲取任何回報。我們唯一的意圖就是去慶祝他人的作為如何使我們的生命變得更加豐盛。」

讀完了馬歇爾博士的這本《非暴力溝通》之後,使我更加篤定了,「他人並不是地獄」,每個人都是一個個豐富的個體,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和了解,我們並不是一座座「孤島」,每一座島嶼之間都可以架起名為「溝通」的橋樑,這座橋樑的建造並不需要鋼筋和混凝土,需要的只是善意和真誠,人類之間的悲喜或許並不相通,但是努力去做到感同身受的的人們真的很酷,也很溫柔,愛與和平,總是讓人們憧憬和嚮往的!希望每個人在看完這本書之後,都能夠實現「情緒自由」,能夠做到「愛己」,然後「愛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浮生漫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浮生漫談
上一章下一章

《非暴力溝通》——真誠與善意,愛的必殺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