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僵持與突破(3)

第十一章 僵持與突破(3)

晚餐結束后,躺在乾淨床鋪上的德內爾回想這幾年的經歷,意識到自己並不是在今天突然就恢復了味覺的。

39年夏天的時候,他真的一點味道都嘗不出來。到了非洲,他開始能微弱地感覺到洋蔥和辣椒的辛辣,等到了美國,他能品嘗出濃咖啡的苦味了。火炬行動之後,他甚至能從餐盤裡分辨出特別鹹的鹹魚。

只是忙於戰事的他一直不曾留意這些細枝末節,直到今天。在餐桌上,他極度渴望自己能夠品嘗到那道肉醬土豆的味道。萬幸他真的嘗出來了,這正是老戰友丹頓軍士的拿手好菜。

德內爾只記得丹頓軍士家在北部沿海,還真不曾料到他的親人就居住在距離「黃金海灘」不到兩公里的地方。

意識到那位大娘是丹頓的妻子,小姑娘是丹頓的孫女,德內爾既慶幸又難過。慶幸的是在過去四年裡,丹頓除兒子以外的家眷沒吃太多苦。難過的是,他不得不再次將自己好戰友陣亡的消息告訴他的親人。

聽到丹頓已在40年5月壯烈殉國的消息,他的孫女當場號啕大哭,但丹頓夫人倒是相當平靜,她只是哀嘆一聲:「其實我……已經有準備了,他可是你最好的兵,不可能當俘虜的。要麼就是去了英國,要麼就是……」

「他不僅僅是我最好的兵,夫人,他更是我最好的兄長。」德內爾擦去眼淚,紅著眼回答,「我發誓,夫人,我向你發誓,只要我還活著,我就一定要找到你們的兒子!」

精神恍惚的德內爾已經不記得這頓沉重的晚餐是怎麼結束的,他只記得吃過飯後,丹頓夫人便把他安頓在了丹頓軍士的房間里。而他現在,就躺在自己這位亡兄的床鋪上,回憶著自己和他共同度過的軍旅時光。

「我曾有一個戰友,沒有人能比他好……」

德內爾表情淡然地看著天花板,低聲哼唱著這首來自敵國的歌謠,任由兩行眼淚打濕枕頭。

這天晚上,他夢見了很多事,不止丹頓,還有好多其他戰友,甚至還有自己聖西爾的同學皮埃爾·茹安和瓦倫丁·錢德勒。

直到隔壁丹頓孫女那老舊鬧鐘發出震耳欲聾地尖利聲響,德內爾才恍然夢醒。

真是一個好夢啊。

悵然若失的德內爾嘆了口氣,翻身下床洗漱,儘力收攏思緒。現在可不是沉溺於回憶的時候,他還有一場不亞於登陸的硬仗要打。

「嫂子,為什麼要讓孩子起這麼早?」剛下樓,德內爾便去廚房問丹頓的遺孀,「小孩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沒必要凌晨四點就讓她起來吧?」

「哎呀。」來自將軍的一聲嫂子讓丹頓夫人稍微提振了一點精神,「這是瑪麗自己的要求,這些日子她一直幫我『搞後勤』,你別看她人還沒槍高,但已經能為共和國出力了呢!」

正說著,靦腆的少女瑪麗安安靜靜地進了了廚房,駕輕就熟地走到灶台邊幫著干起了雜活。

德內爾見此情景,笑著伸手摸了摸少女的腦袋,便回到客廳召集指揮所里的下屬了。

「離開軍隊之前,我已經聯繫了卡登花園,臨時政府授權我在卡爾瓦多斯省建立臨時省政府。」德內爾發布了自己的命令,「我計劃先建立省憲兵營和郵政局。憲兵營負責治安和徵兵,郵政局負責物資輸送。這兩個部門之後是交通局和民政局……在省政府建立的同時,各村鎮也要自己推舉支持抗戰的進步人士作為省議員。」

現在當然沒時間召開省議會,但是省議員能做的事情可不僅僅是開會,還能作為省政府的委員處理專項事務,並且代表民眾向省政府反映問題。總之,議員的靈活性比村長大得多,德內爾可以作為臨時政府代表和臨時總督(卡登花園剛給的委任),隨時委派他們離開家去做其他事情。

而建立省憲兵營的道理也很簡單,根據法蘭西共和國的慣例,憲兵是省政府唯一能夠組建和調遣的軍事武裝,其他軍隊的組建和調遣的權力均歸屬共和國政府,而德內爾還沒有收到臨時政府下達的總動員令。

德內爾也不覺得這個命令會馬上來,道理很簡單,就目前的解放區規模,湊足一個憲兵營的兵都費勁。而且由於第一共和國在大革命期間實施人類第一個總動員令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總動員令在法蘭西頗有幾分神聖色彩,為了征幾個村子的兵下總動員令,未免過於小題大做。

眾人嚴肅地聽著德內爾的安排,德內爾將改組憲兵營的任務交給了副官莫奈上尉。迄今為止,他在徵兵和管理抵抗組織這方面幹得相當不錯,而當地的抵抗組織領袖,法共黨員拉里·尼爾也會協助他的工作。

建立郵政局就由德內爾自己承擔了,對於他來說,這完全算得上是重操舊業。

莫奈私下裡提醒德內爾,組建軍隊是戴高樂將軍更為關心的事情,此外,戴高樂將軍顯然不想讓法共有任何染指軍隊的可能。

但德內爾反駁說,第一,沒有比保證法國人民生活必需品供應更重要的事務;第二,他指揮軍隊從來不看一個人的政治傾向,只要這個人戰鬥勇敢、忠於祖國,他就會得到提拔。

「四年前我就對我的副手說過這句話,現在我可以將這句話原封不動地再講給你聽:在我看來,如果在公平競爭的情況下,你們仍然找不到任何一批和法共黨員一樣優秀的軍人,那麼軍隊就理所應當該被赤化——是你們自己拱手讓出了軍隊主導權,怨不得別人。」

這極端實用主義的觀點令莫奈啞口無言,只好服從命令。

只是建立通往十六個集鎮的補給路線,對德內爾而言簡直是小菜一碟,他只用了一天的時間就規劃好了大致路徑,並打算在一周內用零敲碎打的時間優化。

當天晚上,德內爾又去視察了一番新建立的憲兵營,關懷了一番入伍的新兵,隨後便返回指揮部處理各類事務直到深夜。正當他準備休息的時候,剛剛踏上祖國領土的法國機電員背著電台向他報到了,順便還帶來了一個通知:戴高樂將軍將於6月14日視察解放區。

從純粹軍事角度上講,戴高樂將軍現在視察解放區肯定不是個好主意,但德內爾十分清楚此舉的政治意義,這可是這位法國抗戰領袖自國家淪陷以來首次踏上本土,距離他逃離波爾多正好快要四年了。

當他煢然一身離開法國的時候,國內愁雲慘淡,一切武裝力量都已土崩瓦解,但當他返回法國的時候,卻有十幾萬大軍厲兵秣馬、躍躍欲試準備光復祖國。

「真是項偉大的事業啊。」回顧往事的德內爾不由得感慨道。

6月12日,盟軍解放了巴約,德內爾也將省政府遷往了這座至少算是個城鎮的地方。不是他看不起鄉鎮,而是那些地方實在過於狹小,根本無法作為交通樞紐。

他在清查巴約倉庫時,發現了兩百多套一戰留下的舊軍裝,他立刻將軍裝下發給新組建的憲兵營。身著灰色制服,這些新兵立刻就有了幾分法國軍人的樣子。當他在城鎮廣場上集合隊伍的時候,自己彷彿都跟著變得年輕了幾歲。

只可惜德內爾並沒有找到法國鋼盔,所以只能讓這些士兵頭頂1917年式船形帽了。而這頂帽子本就是為方便士兵戴頭盔而設計的,因此外觀實在稱不上有多整肅。

不過這點小問題壓根沒人在意了:太陽高照,三色旗隨風飄揚。壯麗的國旗下,上百名法國兵身著舊軍服扛起步槍,在軍官聲震雲霄的法語口令中生疏地練習著隊列動作——看到這一幕,淪陷於德寇統治四年的人民無不流下欣慰的淚水。

而那位竭盡所能為解放區人民解決任何生活需求的法國將軍德內爾,也成為了眾人崇敬的對象。

「上車前不清點貨物,把車開到目的地再讓人現場取用,這樣的效率太低了。」德內爾對擔任郵政局代理局長的麥克維勒說道,「讓各村鎮的議員在前一天就確定第二天需要的物資,然後派人匯總到這裡,我們裝車的時候就做好規劃。卡車一到目的地,不要清點直接卸車,卸完立刻開走,讓他們自己慢慢分揀清點去。」

麥克維勒趕緊記下德內爾的要求,而後者也像以前一樣毫不吝嗇經驗,認真地為老團長的兒子解釋這麼做的用意:「我們現在很缺卡車,因此必須提前做好準備,不要把寶貴的運力浪費在裝卸上。」

「明白了,將軍。」

「去忙吧。」

麥克維勒剛走,被德內爾授予中尉軍銜的尼爾又跟了過來:「今日由我值日,將軍,有件事我需要向您彙報:目前有不少新兵不適應軍靴,腳上磨出了水泡,有些人走路已經受到影響,請問是否繼續訓練,讓他們適應這種情況呢?」

「軍靴就是磨腳,只有穿厚襪子才能頂住,在厚襪子到來之前降低訓練強度。」德內爾立刻下令,「我馬上聯繫英軍,讓他們把繳獲的德國新襪子都送來。」

但是他已經晚了一步,在前線,乾燥的襪子也是重要的軍需物資,英國後勤官早就將那批繳獲的德國襪子發了下去。

於是德內爾只能讓所有沒法自備厚襪子的士兵先換回自己的輕快布鞋或者薄皮鞋,只等戴高樂將軍檢閱部隊前,再換上統一的軍靴。

而這一天很快到來了。

在美軍攻入瑟堡郊區,英軍近衛裝甲師和第7裝甲師被德國佬在維萊博卡日打斷了脊樑的6月14日上午,戴高樂將軍自英國出發,攜法國駐英大使維諾、內地軍副司令柯尼希等人踏上了法國海灘。

蒙哥馬利及其參謀長親自前往海灘迎接戴高樂,德內爾自然也不會缺席。可能是因為蒙哥馬利曾下令轟炸卡昂的緣故,這場會面實在算不上愉快。英軍司令官面無表情地說了些不痛不癢的歡迎辭,戴高樂也冷淡回了些毫無新意的外交辭令,會晤就這麼結束了。

接著,德內爾便和戴高樂一同趕往巴約。兩人同乘一車,但戴高樂卻一路上都不與他交談,他也不以為意,自己這位老朋友一貫「孤傲」,如今回到了朝思夜想的祖國,振奮之餘完全「暴露」本性也屬情理之中。

戴高樂抵達法國的消息很快傳開了,抵達巴約后,市民興奮的歡呼聲幾乎要將汽車掀翻。戴高樂受此感染,總算表情柔和了些許,但他仍然沒有和市民們交流,只是徑自走向市政廳。

曾為維希政權服務的市長(德內爾還沒找到他的替代者)緊張又激動地等待,他肩披三色綬帶,彷彿是個熱忱的愛國者。等看到戴高樂將軍之後,他便立刻撲上來迎接,嘴裡的恭維話始終沒有停過,直到他發現自己忘了把大廳里的貝當畫像摘下來。

恰在此時,門外傳來了一個糊塗老太尖利的歡呼聲:「元帥萬歲!」

整個市政廣場彷彿都隨之安靜了片刻。

戴高樂徹底綳不住笑了,他對身後的德內爾嘀咕道:「又一個不看報紙的。」

然後他便轉身,踏上了早已準備好的演講台:

「同胞們,戰友們,法國政府向巴約——法國第一個被解放的城鎮——致敬!」

(Legouvernementfran?aissalueBayeux-lapremièrevillefran?aiselibérée.——歷史原話)

德內爾立刻皺起了眉頭,戴高樂在法國政府前並沒有加臨時的前綴。

這會是他的口誤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紫羅蘭與自由法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紫羅蘭與自由法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一章 僵持與突破(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