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儒法之爭(上)

第76章 儒法之爭(上)

聽到歐陽棐的名字時,方仲永眼中亮起一點精芒。趙簡全部看在眼裡,她更確信自己的看法沒有錯。

方仲永瞎扯道:「我叫梅長蘇,幸會。」

趙簡忍不住翻了個白眼,但是並沒有戳穿他的謊言。

二人都注意到方仲永身後,著青衣的少女,她那清秀絕倫的小臉如凝脂般吹彈可破,兩彎細長的柳葉眉下,一雙如扇的睫毛中間鑲嵌著一雙秋水般深沉迷人的眸子。

見二人眼睛都不眨的看向自己,趙簡美眸里閃耀著一絲羞澀,精巧秀美的瑤鼻,小巧的角嘴,無不透著文靜柔順、靈秀溫婉的氣息。

二人都是矜持的讀書人,見方仲永沒有介紹,也不好開口問,他們猜測著應該是方仲永的女眷吧。柔弱秀美的美人猶如小媳婦一般在他身旁,二人都是不由得滿臉羨嫉。

方仲永暗中撇嘴,小娘子太會裝了,他可還記得趙簡在瓦舍一招斷人手的英姿,今天兩句話就把他老底揭穿的奸詐。

這種女人,演起小白兔來,真是讓人怦然心動啊!

曾布乾咳一聲,道:「今日我們在討論《孟子梁惠王章句》,梁惠王問孟子:何以利於國?是求問強國之道,孟子卻說:大王只要講仁義就行了,何必談利呢?危言聳聽的大話說了一堆,卻沒有提出治國強國的方略。當今聖上登基,向朝廷大臣們問富國強兵的方略,朝廷宰執大臣們除了學孟子夸夸其談,大言『仁義』,也未能提出任何強國方略。」

歐陽棐忍不住說:「此言差矣。孟聖說的可不是危言聳聽,如果輕義而重利,他們不奪取國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絕對不會滿足的。沒有講仁的人會遺棄自己父母的,沒有行義的人會不顧自己君主的。他是告訴梁惠王當『先義後利』,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這時代,已經有人稱「孟聖」了。

《漢書》「藝文志」僅僅把《孟子》放在諸子略中,視為子書,到五代十國的後蜀時,後蜀主孟昶命令人楷書十一經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這是《孟子》列入「經書」的開始。

宋代《孟子》上升為經部,王安石可謂是推動孟學發展的關鍵人物,並且在《孟子》官學化歷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歐陽修的《贈王介甫》一詩云:「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歐陽修對王安石的文采讚賞有加,認為荊公詩歌足以與李白的詩歌相媲美。王安石在答詩《奉酬永叔見贈》中明確了提及「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表明自己將孟子作為學習的楷模。

不過自北宋中期到南宋中期,非孟與尊孟的爭論,綿歷一百多年,實屬前所未見,這也是宋代儒學的一種新發展的反映。

方仲永想不到王安石的手下大將曾布竟然是非孟派,不過想想,極力打壓王安石學派的朱熹竟然和王安石一樣是尊孟派就明白了,王安石搞不好是個假尊孟派。

《孟子》正是被朱熹定為「四書」之一,從此《孟子》才成為家家戶戶誦讀之書。

觀其言,看其行。王安石嘴上喊著尊孟,卻行法家之事,強力推行變法。

只見王安石手下大將曾布露出不屑的笑容,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你到是說說如何用『仁義』治國平天下?今年江南大旱,你能讓豪門大戶『仁義』一回,叫他們開倉放糧嗎?不能,他們只會囤積居奇,兼并土地,加倍的盤剝百姓。」

歐陽棐從容道:「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如能喚醒人的惻隱之心,他們自然會行善事。江南大旱,也有豪門富商開棚設粥,接濟百姓的。只是不多而已。這是因為天下溺於私利,昏昏以治昭昭,小德以御大德,智者何其悲哉?」

曾布哈哈大笑:「哈哈。你也知道不多,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因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沒有什麼道德的標準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榮譽來誘導人民去做,有法律來要求他們去做。比如戰爭,如果立下戰功就給予很高的賞賜,包括官職,這樣來激勵士兵與將領奮勇作戰。這也許是秦國軍隊戰鬥力強大的原因之一,所以能滅六國統一中國。如今江南大旱,你在這裡談『仁義』也是無濟於事,只能用利益、榮譽來誘導有能力的豪門大戶讓出利益,通過法律去禁止他們囤積居奇,最後朝廷就可以輕鬆解決問題。」

方仲永的心神立即被曾布的論調吸引到,王安石手下真是有高手啊。

「你這是法家之邪說!」歐陽棐突然發了怒,臉色又青又白,「咣」地扔掉手中酒杯,咄咄逼人地盯視著曾布斥道:「庸人之見!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以利益、榮譽來誘導豪門大戶,必導致漢末諸侯割據,唐末藩鎮之禍。以法律去禁止他們,就是以嚴刑峻法治國,不見暴秦二世而亡呼?」

方仲永驚愕地張大了嘴,茫然看著歐陽棐,這就是正統儒家對待法家的態度?這位彬彬有禮,衣著樸素的男人只因為聽到法家之言,就發這麼大的脾氣?

正愣怔間,曾布抗聲說道:「從來只聽說依靠戰爭統一的天下,沒有聽說依靠『仁義』取得天下的。漢承秦制,漢可沒有二世而亡。秦國亡於大興土木,士兵疲憊,百姓睏乏,積蓄用盡,田地荒蕪,穀倉空虛,這中間沒有別的緣故,只是因為秦國謀臣都沒有盡忠。」

歐陽棐突然激動地說道:「為何不忠?因為秦國上下不修仁義,只知利益耳!」

曾布一時語塞,忽然看到方仲永聽得津津有味,便問他道:「不知梅兄可有高見?」

方仲永擺擺手道:「高見沒有,不過倒是有一點想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宋做題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宋做題家
上一章下一章

第76章 儒法之爭(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