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歐洲

第五百六十三章 歐洲

在浩渺的大洋上,鄭和的寶船艦隊宛如一條巨龍,蜿蜒地航行著。

兩千料旗艦桅杆高聳,帆布飽滿,船身鑲嵌著象徵大明皇威的金色龍紋,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輝。

整個艦隊所到之處,海浪都彷彿畏懼三分,輕輕退避。

這一日,瞭望手忽然報告,前方出現一支陌生艦隊。

鄭和站在旗艦的甲板上,用望遠鏡過了一會兒才遠眺到那支逐漸清晰的船隊,只見那些船隻雖不及大明寶船雄偉,但也頗具規模,船帆上綉著奇異的圖騰。

很快,有消息傳來,確認是錫蘭島上甘波羅王國的艦隊。

鄭和眉頭微皺,這個位於滿剌加海峽以西的島上的國家,對大明的態度一直模稜兩可不算友善,卻偏偏是姜星火的計劃里必須要控制的地方。

錫蘭島即後世的斯里蘭卡,最早由屬於印度雅利安語系的部落其首領僧訶羅率領移民到該島,故其部落也稱僧訶羅人,是錫蘭島人口最多的民族。

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將該梵文Kāī音譯為「僧迦羅」,義靜《求法高僧傳》音譯為「僧訶羅」,華夏史籍因其特產獅子所以多稱「獅子國」。

由於南天竺諸邦國的勢力分佈實在混亂,所以之前鄭和對錫蘭王國一直保持了比較謹慎的態度,並未貿然動兵,不過通過之前在古里、柯枝等幾個王國的港口通商,鄭和算是搞清楚了南天竺的狀況。

南天竺雖然有數十個邦國,看起來非常混亂,但這些邦國主要就是兩種人構成的,一種是泰米爾人,一種是馬拉雅蘭人。

泰米爾人主要信印度教中的個人專奉一神的「守貞專奉派」,而馬拉雅蘭人則信奉「蛇神」,主要特點是母系社會和大家族制。

這兩種人從外表、衣著和飲食習慣上來講還是很好分辨的。

從外表上看,泰米爾人膚色較黑,鼻子小而扁平,嘴唇厚,頭髮黑而濃密、捲曲;拉雅蘭人起源於達羅毗荼人,是在雅利安人入侵以後和達羅毗荼人大規模通婚產生的,因此現在的拉雅蘭人從外表上看膚色較白,鼻樑適中,嘴唇薄。

從飲食習慣上看,泰米爾人食物以大米為主食,喜吃酸辣、椰油和葷食;拉雅蘭人則用竹筒蒸大米椰子飯,或用椰子汁煮大米、乾果、豆飯,窮苦人家以魚類和薯類為主食。

但無論是泰米爾人還是馬拉雅蘭人,衣著都是差不多的,男人通常只纏一條兩米長的圍褲,有的還披一條小布單或穿一件無領長袖綢衫,女人喜歡穿帶金銀花邊的紗。

而現在的錫蘭島上,也有兩個王國,一個是泰米爾人的王國,一個是僧訶羅人的王國。

泰米爾人的王國「賈夫納王國」佔據了錫蘭島的北部沿海一小部分區域,而錫蘭島的主體由僧訶羅人佔據,大明所指的「錫蘭國」其實並不准確,但總體來講,在大明的概念里,錫蘭王國就是僧訶羅人的王國「甘波羅王國」。

而現在掌握了錫蘭國或者說甘波羅王國話語權的,就是攝政王亞烈苦奈兒。

亞烈苦奈兒是前任攝政王的哥哥,之前在政變中失敗,借道賈夫納王國逃亡到了南天竺,現在前任攝政王死了,他順勢回來奪取了甘波羅王國的控制權。

但亞烈苦奈兒在國家治理上遠不如他的弟弟,是個極度好戰的主,不僅在甘波羅王國沿海港口訓練水師,還仗著地理優勢到處劫掠前往滿剌加海峽的商船,甚至還屢次跟北面的鄰國摩擦,準備滅亡賈夫納王國一統錫蘭島。

隨著兩支艦隊逐漸靠近,甘波羅王國艦隊的指揮官派出一艘小船,上面載著幾名使者,前來大明艦隊交涉。

甘波羅王國的使者小船緩緩靠近大明寶船,使者的臉上帶著倨傲與不屑。

他們身穿五彩斑斕的無領長袖綢衫,手持象徵權威的黃金節杖,彷彿自己就是這片海域的主宰。

鄭和站在甲板上,身後是一排威嚴的大明將士。

鄭和身材高大,此時身著鬥牛服,腰懸玉帶,端地是氣宇軒昂,不怒自威。

「你們是什麼人?為何擅自闖入我國海域?」

甘波羅王國使者率先開口,語氣傲慢。

鄭和凝視著他們,半晌才說道:「我等乃奉大明皇帝旨意,率領艦隊巡視海外,宣揚和平,促進貿易。此來並無冒犯之意,只是希望與你國建立友好關係。」

甘波羅王國使者聞言冷笑一聲,道:「大明?哼,你們想要建立友好關係,就得向我們進貢繳稅,否則就休想從這裡過去!」

鄭和的聲音變得冰冷而堅定:「使者此言差矣,我大明乃天朝上國,物產豐富,國力強盛。我們巡視海外,是為了宣揚和平,是為了自由貿易,而非向他人低頭,伱國若真心希望與大明為敵,還請看清楚,你面對的是什麼樣的敵人。」

甘波羅王國的使者們順著鄭和的目光望去,卻見遠處的海面上,又浮現出了兩支龐大的艦隊。

這不由地讓他們一窒!

他們已經集結了全部的水師,原以為跟大明艦隊的規模和船隻大小雖然略有差距,但還沒到不能打的地步,可誰知眼前的艦隊,竟然只是大明的前鋒艦隊!

上次鄭和艦隊歸航的時候,他們根本就沒看到規模,所以這次難免產生了信息差。

甘波羅王國的使者們被鄭和的氣勢和大明軍威所懾,一時間竟無言以對。

他們面面相覷,眼中流露出不安與惶恐。

要知道,這次交涉並沒有討到任何便宜,反而讓大明看出了他們的裝腔作勢。

過了半晌,大約覺得實在丟人,甘波羅王國的使者試圖再次強硬起來,以挽回面子。

其中一名使者清了清嗓子,高聲道:「如果你們不按照我們的規矩來,就別怪我們不客氣。」

鄭和聞言,不禁冷笑一聲。

他上前一步,逼近那名使者,厲聲道:「不客氣?你們想怎樣不客氣?難道還想與我大明開戰不成?」

翻譯把鄭和的話翻譯了過來,使者臉上一陣青一陣白。

鄭和見狀,心中已有計較,他轉身對身後的將士們說道:「傳令下去,做好戰鬥準備,若敵人執迷不悟,就讓他們見識見識大明艦隊的厲害!」

將士們齊聲應諾,聲音震天動地。

甘波羅王國的使者嚇得兩股戰戰,竟是半晌難以挪動。

他們雖然嘴上強硬,但內心深處卻已經對大明艦隊的實力感到恐懼。

他們知道,按現在的規模來看,一旦真的動起手來,自己的艦隊根本不是對手。

這時,另一名甘波羅王國的使者趕緊上前打圓場:「大明使者息怒,我們並沒有要與您開戰的意思。」

鄭和聽了這話,心中更加有底,甘波羅王國使者已經開始示弱了,這說明他們並不是真的有底氣想與大明為敵,一開始多半也是武力威懾加上言語恐嚇的打算。

於是,鄭和決定暫時穩住甘波羅王國,等做好合縱連橫的準備工作再動手。

「既然你們這麼說,那大明也不是不講道理,只要甘波羅王國以後對大明保持友好態度,不再挑釁滋事,大明自然不會為難你們。但是,如果你們執迷不悟,非要與我們為敵的話,那就要後果自負了。」

甘波羅王國使者們連連點頭稱是,表示一定會將鄭和的話轉告給攝政王亞烈苦奈兒。

對於這些使者來說,這次交涉雖然沒有完全達到目的,但至少沒有讓艦隊規模遠超他們想象的大明動怒發兵,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鄭和見狀也就不再為難他們,驅離了甘波羅王國的艦隊以後,鄭和立即召集艦隊高層,於旗艦的寬敞議事廳中召開緊急會議。

眾人圍坐在一張巨大的海圖前。

「諸位。」

鄭和聲音沉穩:「甘波羅王國對我大明不敬,意圖挑釁,我們該如何應對?」

指揮官們紛紛議論起來,有的主張以強硬手段回應甘波羅王國的挑釁,展示大明的軍事實力;有的則建議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鄭和靜靜地聽著眾人的意見,心中已經有了對接下來行動的計劃。

鄭和冷靜地說道:「甘波羅王國雖然有些艦隊,但對於我們來說,並不算什麼,不過此次下西洋,目標乃是從上次的終點南天竺繼續向西,與帖木兒汗國、白羊王朝、馬穆魯克王朝等國家建交,同時進行貿易和補給,最後一鼓作氣繞行整個大陸,抵達西班牙.所以如果能夠妥善解決甘波羅王國問題,還是要盡量減少我們的損耗。」

跟其他國家航海家的一無所知不同,大明的遠洋艦隊有完整的地球儀和海圖,以及最先進的定位方法。

這就相當於姜老師已經把標準答案告訴你了,你按著步驟進行就行,並沒有太多的未知危險。

因此,此行的路途雖然遙遠,但難度並不大,只需要沿著大陸邊緣走就行,只是比較考驗後勤補給和水手的忍耐力。

而既然如今已經與帖木兒汗國達成契約,那麼補給問題就不再是問題,同樣經歷了這幾次遠洋,鄭和艦隊的水手也不是沒有經驗的菜鳥了,在目標和路線都非常明確的前提下,他們完全能夠承受長途旅程的痛苦為此,船上還沒少養羊和貓。

正是因為鄭和艦隊目標很清晰,才不太打算在甘波羅王國上投入過多的資源,以至於讓整個艦隊受到損耗。

如果有大規模海戰,艦隊出現了較大損失,就必須要返航回去修船了,這就會導致抵達西班牙的計劃失敗,這是鄭和不能容忍的。

當然了,大明也不是吃素的。

「我們既要展示國威,也要保持理智,我認為,應該採取雙管齊下的策略。」

鄭和頓了頓,繼續說道:「一方面,讓艦隊做好戰鬥準備,隨時應對與甘波羅王國可能的衝突。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派出使者,既要跟甘波羅王國聯繫,也要與泰米爾人建立的賈夫納王國聯繫從南天竺的泰米爾人邦國來看,泰米爾人還是比較熱衷於貿易,並且樂於與大明交往的,如果能夠從賈夫納王國借道,倒是能省很多事。」

王景弘接話道:「我大明乃禮儀之邦,但亦不懼任何挑釁,所以我們既要展示國威,又要避免濫用武力,這就是先禮後兵。但倘若甘波羅王國執迷不悟,那就要給予其應有的教訓。」

等其他艦隊高層也紛紛表示贊同二人的意見。

「好!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就按照這個方案行動。」

眾人聞言,齊聲應諾。

隨著鄭和的一聲令下,整個大明艦隊都動員起來,將士們紛紛忙碌起來,有的檢查武器裝備,有的檢查水密艙,還有的準備急救藥品整個艦隊都瀰漫著一種緊張而有序的氣氛。

與此同時,鄭和也親自挑選了幾名精明能幹的使者,前往賈夫納王國進行外交交涉。

在艦隊緊張備戰和使者們忙碌準備的同時,鄭和也沒有閑著,鄭和不是那種粗心大意的人,他雖然認為甘波羅王國的實力不算強大,但該有的準備工作同樣一樣都不能落下,他時刻關注著甘波羅王國艦隊的動態,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情報,與艦隊指揮官們反覆商討應對預案,確保在遇到突發情況時能夠迅速做出反應。

但鄭和的準備其實並沒派上用場,甘波羅王國唯一能拿得出手的艦隊,其實根本沒有「拼光自己也要咬下大明艦隊一塊肉來」的覺悟,甚至連監視都不敢了,看大明艦隊是往西去的,以為跟上次一樣是去南天竺做生意,直接灰溜溜地回到了自家的港口,脫離了與大明艦隊的接觸。

而鄭和派出的使者們也踏上了前往賈夫納王國的旅程,他們穿越波濤洶湧的海域,歷經十數日航行,終於抵達了錫蘭島的北部。

基於悠久的歷史傳統,分佈在北斯里蘭卡與南印度的泰米爾人,稱得上如假包換的古代海洋民族,早在大航海時代以前,他們就已揚帆遠航西到紅海,東到爪哇島的廣闊海域。

作為當下海洋貿易中的重要一環,泰米爾人建立的賈夫納王國,主要出口肉桂及其他一些香料,還有檳榔、寶石、大象等商品,而進口則是大米、糖、紡織品等商品。

賈夫納王國的主要城池是北面與南天竺隔海相望的賈夫納城,以及東部的亭可馬里城,這兩個城池都是港口城市。

明軍使者們的任務是向賈夫納國王闡明大明的友好意願,表達維護和平、促進自由貿易往來的願望,並試探性地提出共同對付甘波羅王國的可能性。

賈夫納王國的官員們熱情地接待了大明使者,並帶領他們前往王宮拜見國王。

在王宮中,賈夫納王國國王對大明使者的到來可謂是一拍即合,雙方很快談攏了條件。

泰米爾人與僧訶羅人完全不同,他們很清楚大明是什麼樣的存在。

使者向鄭和報告了這一好消息,鄭和聽后也大為振奮。

但隨後傳來的消息,卻直接讓鄭和下定了消滅亞烈苦奈兒政權的決心。

——亞烈苦奈兒殺了鄭和派去的使者!

於是,鄭和再次派去使者與賈夫納王國聯繫,賈夫納王國同意了借道的要求。

不過謹慎的泰米爾人還是只開放了東部港口亭可馬里城供明軍登陸之用,並不敢把自家的國都賈夫納城給明軍用,並且明確告訴明軍,他們不會出兵協助。

意思也很明顯,坐等明軍跟甘波羅王國開戰的同時,同時集結軍隊防備明軍來一手「假途滅虢」把自己也給吞了。

在與賈夫納王國成功結盟后,大明艦隊的下一步計劃變得清晰起來——他們打算利用隨艦步兵登陸賈夫納王國控制的亭可馬里城,然後向南進軍,直取甘波羅王國的都城,從而避免艦隊出現損失的同時給甘波羅王國換個掌權者。

這個計劃是相當有道理的,因為哪怕明軍艦隊擊敗了甘波羅王國的艦隊,最後的結果還是要登陸,才能物理層面消滅亞烈苦奈兒,所以還不如一步到位,借道直接登陸。

鄭和此次下西洋,艦隊共有官吏將佐八百人,水手和櫓手兩萬人,士兵七千人。

因此鄭和計劃派出一個千戶的重甲步兵,和兩個千戶的輕甲步兵,還有一個千戶的火器部隊,以及數百騎兵,在他眼裡,這些力量,足以橫掃這些小國了。

畢竟甘波羅王國也只有艦隊看起來還像模像樣,陸上戰鬥力完全可以用「費拉不堪」來形容。

事實也正是如此,在亭可馬里城登陸后,明軍步兵並未停歇,而是立即向南進軍,直撲甘波羅王國的都城。

甘波羅王國的攝政王亞烈苦奈兒,聽聞明軍來襲的消息后,急忙調集軍隊,準備迎戰。

都城之外,平原上布滿了近萬軍隊,甘波羅的士兵們身穿五彩斑斕的戰衣,手持各式兵器,他們的臉上塗著戰爭的彩紋,戰鼓聲與吶喊聲交織在一起,震得大地都在顫抖。

而明軍的步騎兵,明明是人數劣勢,但卻準備發起衝鋒。

重甲步兵們排成緊密的陣型,他們身穿厚重的鎧甲,有人手持盾牌有人舉著長矛,騎兵們則騎在高大的戰馬上,手握長槍和戰刀。

隨著一聲令下,明軍開始了進攻。

明軍的腳步整齊劃一,步兵們用盾牌護住身體,長矛如林般刺向敵人,騎兵們則利用馬匹的速度和衝擊力,在側翼擾亂敵人的陣腳,將敵人的陣型弄得七零八落。

明軍的火器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火炮轟鳴聲中,開花彈在敵陣中炸開,將敵人炸得血肉橫飛。

火銃手們則大略瞄準敵人後就開始射擊,隨著「砰砰砰」的聲音響起,他們的銃彈如同死神的鐮刀一般,收割著敵人的生命。

甘波羅的士兵們在明軍的衝鋒下,節節敗退。

這些沒打過硬仗的敵人,很快陣型被衝散,而失去了完整的陣型,就相當於失去了組織,他們的士氣也隨之迅速低落。

儘管有不怕死的勇士奮力抵抗,但在明軍的強大攻勢下,很快就陷入了絕望的境地。

甘波羅軍隊節節敗退,亞烈苦奈兒眼見大勢已去,還想組織最後的反擊,但已經為時已晚。隨後,明軍如同潮水般湧入甘波羅王國的都城,將城內僅剩的敵軍徹底擊潰。

亞烈苦奈兒在混亂中試圖逃跑,但最終還是被大明軍隊俘虜。

當他被帶到鄭和面前的時候,之前的桀驁不馴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見他垂頭喪氣的樣子,鄭和只是語氣平靜地對翻譯說了句:「給他翻譯翻譯『南越殺漢使,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頭懸北闕;朝鮮殺漢使,即時誅滅』是什麼意思。」

亞烈苦奈兒無言以對,他只能默默地低下頭,接受自己的命運,那就是成為明軍的俘虜,被送往南京獻俘遊街。

隨著甘波羅王國的都城被攻破,當地主張對大明保持溫和的皇室賢者邪把乃耶被立為國王,大明艦隊在南天竺附近的威望也達到了頂峰。

同時,鄭和也獲得了一件至寶,那就是佛牙舍利。

佛牙是釋迦牟尼的牙齒,釋迦牟尼遺體火化后,牙齒完整無損,稱為佛牙舍利,在佛教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寫下《布施錫蘭山佛寺碑》之後,鄭和鄭重地把佛牙舍利請了出來。

而將佛牙舍利迎回大明,無疑會讓朱棣的統治在佛教徒心中更具有合法性。

接下來,鄭和很順利地與加異勒、小葛蘭、柯枝、古里等南天竺邦國進行了貿易,並建立了貿易據點(大明稱呼為『官廠』)和稅收據點(大明稱呼為『抽分所』)。

因為鄭和艦隊除了裝載賞賜用的禮品外,還有大明的拳頭產品,如絲綢、瓷器、茶葉、棉紡織品等,而在大明沒有完成貨幣改革之前,用的還是以貨易貨的方式。

雙方用的是很有契約精神的擊掌定價法。

以古里國舉例,大明艦隊到達后,明軍負責將貨物帶到交易場所,雙方在各自高級官員主持下當面議價定價,最後雙方以互相擊掌表示成交,一旦定下,決不反悔。

同時,經過兩次航行,再加上從外國商人手中交易來的信息,鄭和艦隊也徹底摸清了從大明到南天竺的航路,繪製了《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邸南天竺諸番圖》,這張海圖裡收錄了幾十個國家,準確地記錄了航向、航程、停泊港口、暗礁、淺灘的分佈,出航地點有十餘處,而航線則有數十條。

接下來,經過長時間的航行,艦隊抵達了帖木兒汗國控制的港口。

這裡的港口繁忙而有序,商賈雲集,各種膚色的人們在此交易、交流,裡面甚至還有歐洲人。

而鄭和艦隊的到來,也引起了帖木兒汗國的高度重視。

在哈里勒的明確指示下,帖木兒汗國的官員們熱情接待了大明使者,並為他們提供了充足的補給。

而大明艦隊,也把庫存的老古董火器和從蒙古人那裡繳獲的武器,按照約定一股腦地賣給了帖木兒汗國,換回了大量的黃金。

至於後面的糧食,自然有安南國和占城國的船隊前來代勞。

大明不希望哈里勒在內戰中取得壓倒性優勢重新統一帖木兒汗國,也不希望哈里勒被他四叔提著大刀物理探親,所以只能用這種方法給哈里勒輸血。

在補充完補給后,鄭和艦隊繼續向西航行,不久便抵達了白羊王朝(位於今伊拉克東部與伊朗西部)控制的波斯灣地區。

白羊王朝是土庫曼人建立的,「白羊」系突厥語意譯,音譯為「阿克一科雍魯」,因其旗幟上繪有白羊圖案為標誌故名,本來是土庫曼游牧部落鬆散的聯盟,東與黑羊王朝為鄰,二者長期互相敵對。

後來卡拉·奧斯曼被各土庫曼游牧部落擁立,作為聯盟首領創建了白羊王朝,為帖木兒帝國附屬國,並且接受徵召,作為帖木兒汗國的一部分參加了的安卡拉戰役,因其戰功,帖木兒將土耳其東部的迪亞巴克爾地區給封給了卡拉·奧斯曼,目前白羊王朝的首都就是迪亞巴克爾城。

白羊王朝作為帖木兒汗國的附屬國,此時雖然有徹底擺脫帖木兒汗國的野心,但還是受到對方的極大影響,需要觀望帖木兒汗國內戰的情況,因此卡拉·奧斯曼聽聞大明艦隊的到來,非常配合地親自帶兵前來迎接,雙方相談甚歡,簽訂了貿易契約。

離開白羊王朝的領地后,從波斯灣出發,鄭和艦隊又馬不停蹄地前往馬穆魯克王朝佔據的紅海。

這個位於埃及和敘利亞的王朝,跟白羊王朝的態度一樣,老早就收到了新大汗哈里勒的移檄,同樣對大明艦隊的到來表示了熱烈的歡迎。

相談甚歡+1

貿易契約+1

不過馬穆魯克王朝的蘇丹還特意派遣使者,隨同鄭和艦隊中返航的部分船隻一起前往大明覲見朱棣,以進一步加強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

馬穆魯克王朝精著呢,他們擊敗過蒙古人的遠征,也明白在世界的東方那個剛擊敗了帖木兒汗國的大明帝國有多強大。

而帖木兒汗國對於白羊王朝和馬穆魯克王朝的影響力是不一樣的,白羊王朝是帖木兒汗國的附屬國,是有義務跟帖木兒汗國一起作戰的,而馬穆魯克王朝只是帖木兒汗國的附庸國,不聽調也不聽宣的那種,最多進貢表面臣服一下。

所以,馬穆魯克王朝很想「遠交近攻」一手,與大明打好關係,利用大明徹底擺脫帖木兒汗國的影響。

差不多就等於對著哈里勒喊:「你看啊,我給大明上貢,我是大明的藩屬國,有事你找大明去唄。」

鄭和並非沒看出馬穆魯克王朝蘇丹的意思,但他也沒拒絕。

從紅海出發,很快鄭和艦隊抵達了東非的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國家。

這些國家的國王,不,準確地來說是酋長們,對大明艦隊的到來感到既驚訝又興奮,他們紛紛派出使者前來迎接,並帶領鄭和一行參觀了當地簡陋的宮殿、市場和宗教場所。

鄭和向他們介紹了大明,而他們也向鄭和展示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獨特文化。

但離開東非繼續南下以後,文明的痕迹就逐漸消失了。

在印度洋與大西洋的交匯之處,鄭和終於見到了姜星火口中的那個海角——好望角。

當然了,這裡其實是姜星火的地理知識不那麼精深,鄭和見到的其實是非洲大陸最南端的厄加勒斯角,也就是「針角」。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

鄭和艦隊要面臨的困難非常大,這裡是來自印度洋的暖洋流和來自南極的冷洋流的匯合處,強勁的西風急流掀起的驚濤駭浪不斷,狂風巨浪常年肆虐於此。

甚至,還有最恐怖的「殺人浪」!

這種海浪前部猶如懸崖峭壁,後部則像緩緩的山坡,波高一般有15-20米,在冬季頻繁出現,而在這裡,「殺人浪」還不時加上極地風引起的「旋轉浪」,當這兩種海浪迭加在一起時整個海面如同開鍋似的翻滾,形成了世界上最危險的航海地段之一。

鄭和艦隊作為如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遠洋艦隊,可謂是縱橫天下無敵手,唯一能稱得上「敵人」一詞的,就是大自然。

當艦隊緩緩駛入這片海域時,天空突然變得陰沉起來,密布的烏雲彷彿要將整個海面吞噬。

隨後,狂風呼嘯著捲起層層巨浪,狠狠地拍打在艦隊的船身上,即便是一千五百料乃至兩千料的寶船,從噸位上看已經相當於後世的護衛艦或輕型驅逐艦,但在這種恐怖的自然偉力面前,依舊渺小的彷彿一片飄在海上的落葉。

大明艦隊的船隻雖然堅固,但在這樣的風暴面前,也不得不搖搖晃晃,艱難前行。

船上的水手們緊緊抓住手中的繩索,努力保持身體的平衡。

很多人的眼中都透露出了對未知的恐懼,這是他們從未遭遇過的恐怖海況。

鄭和凝視著前方洶湧的海面,開始下令調整航向,儘可能地遠離陸地附近的沿岸流。

目視可見的陸地看起來讓人很有安全感,不會迷失航向,但在這種複雜情況下,遠離沿岸流才是最正確的抉擇。

隨著鄭和的命令,艦隊開始緩緩調整航向,他們試圖繞開風暴的中心,但狂風和巨浪似乎並不打算放過他們。

每一次船身的搖晃,都實在是讓人心驚膽戰。

在風暴中,有的噸位較小的船隻被巨浪打翻,有的船帆被狂風摧垮,還有很多人因為來回顛簸而受傷,摔個鼻青臉腫都是好的,甚至還有內出血救不回來的.但經過漫長的煎熬,鄭和艦隊終於駛離了風暴。

當重新看到晴朗的天空和平靜的海面時,所有人都忍不住歡呼起來。

接下來的旅途就順利得多了,鄭和艦隊很快抵達了西班牙卡斯蒂利亞王國。

卡斯蒂利亞王國在這個時代,基本等同於西班牙,該王國得名於的創建者卡斯蒂利亞,一百八十年前卡斯蒂利亞統一了萊昂地區,然後又相繼攻下科爾多瓦、穆爾西亞和塞維利亞,將南部疆界推進至大西洋沿岸,其子阿方索十世編成了著名的《卡斯蒂利亞憲章》(又稱《七章法典》),所以這時歐洲各國普遍把卡斯蒂利亞宮廷和西班牙視為一體。

此時的西班牙卡斯蒂利亞王國的國王是亨利三世,也就是派克拉維約出使帖木兒汗國的那位。

事實上,哪怕經過非洲南端時有所損失,但鄭和艦隊的規模之大、船隻之巨、人員之眾、裝備之精,都堪稱世界之最。

當地的民眾被這支龐大的艦隊所震撼,他們紛紛湧上街頭,爭相觀看這難得一見的盛景。

寶船如同一座移動的城堡,甲板上旗幟飄揚,船艙內貨物堆積如山,各色人等穿梭其間,忙碌而有序,鄭和下令打開艙門,展示來自東方的奇珍異寶,絲綢、瓷器、茶葉、香料、棉紡織品.這些在西方極為罕見的物品,讓卡斯蒂利亞的貴族和商人們眼前一亮。

很快,鄭和便與卡斯蒂利亞的國王亨利三世進行了會面,他們互相贈送禮物,表達了對彼此的尊重。

而亨利三世對鄭和的來訪表示了熱烈的歡迎,並同意與大明建立長期的貿易關係。

來自遙遠東方的無敵艦隊抵達的消息,很快就從西班牙傳到了歐洲的各個角落。

此時的歐洲其實還處於相當混亂的狀態。

西班牙南邊的葡萄牙國王若昂一世,這時候正忙於跟北非的摩爾人進行貿易競爭,他的兒子亨利王子率領的艦隊,時不時就在地中海南部打劫摩爾人.哦對了,這個亨利王子,也可以說是開啟了西方大航海時代的人,不過在這個時空,他顯然沒這個機遇了。

而西班牙北邊的英國和法國,正處於著名的「英法百年戰爭」的二十年休戰期,雙方國內都處於疲敝不堪實在是打不下去了的狀態,而再過七年,等英國人回滿血,英法兩國就要重新開戰了。

歷史線沒有變動的話,英王亨利五世會在阿金庫爾戰役中以弱勝強,斬殺了超過一半以上的法國貴族,讓很多法國家族就此絕嗣,並強迫法國簽訂《特魯瓦條約》。

而再往東北方向去,在中歐的德意志地區,雖然不處於大規模戰爭的狀態,但也不太平,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權力還不如漢獻帝,各地的諸侯和自由城市的分離傾向十分明顯。

視線繼續向東,中歐靠近東歐的波西米亞地區,一個名叫「胡斯」的反傳統教士正在各地佈道.直接把這位理解成「波西米亞張角」就行了,再過十年,他的信徒與支持者就會掀起著名的胡斯戰爭。

至於其他的匈牙利王國、醫院騎士團、威尼斯共和國等勢力,現在還沒怎麼從最後一次十字軍東征的尼科波利斯之戰的慘敗中徹底恢復過來,瑞士聯邦也開始逐漸從神聖羅馬帝國的控制中獨立出來。

再往東南,就是巴耶濟德一世剛剛回歸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了。

歷史線的改變,用蝴蝶效應來描述最契合不過,大明擊敗帖木兒汗國遠征的影響正在全世界逐漸擴散,通過擊敗帖木兒汗國並與哈里勒建交,大明獲得了中東和西亞幾個重要國家的尊敬,鄭和艦隊因此得以補給,完成繞行非洲抵達西歐的壯舉。

而面對大明艦隊,不是所有國家都表現得很友好。

第一個冒刺的,就是英國。

此時的英國處於亨利四世的統治之下,這位蘭開斯特王朝的首位英格蘭國王在議會的抗議聲中,不得不一面忍受麻風病的困擾,一面組織貴族徵召艦隊捍衛英國的海上利益。

亨利四世其實一點都不想與大明艦隊為敵,原因也很簡單,就在去年,得位不正的亨利四世剛剛平息了馬歇爾伯爵、諾森伯蘭伯爵以及約克的大主教理斯克魯普掀起的叛亂,打完內戰,英軍已經相當疲憊了。

但亨利四世沒辦法,他是愛德華三世之孫,蘭開斯特公爵之子,按理說英國王位是沒他啥事的他其實是因為受到英國議會的擁戴才上位的。

而從亨利四世登基到現在,為了維繫他得來並不正當的王位,內戰幾乎沒有停歇過,每年亨利四世都要與議會進行激烈的討價還價才能獲得稅金,而議會也為付其付出的每一分稅金而對亨利的各項政策進行指指點點,這次就是因為議會要求國王捍衛他們的海上利益,亨利四世才不得不對大明的艦隊表現強硬。

因為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英國作為島國,海上貿易是其重要收入來源,大明艦隊這個龐然大物的突然闖入,必然會極大地影響其利益,而歐陸的其他大國則對海上貿易的依賴較少。

因此,英國議會進行了「縝密」估算后,一致認為英國應該給大明艦隊一點小小的教訓,讓這些遠道而來的東方人知道誰是這裡的主人。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開局誅十族,朱棣求我當國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開局誅十族,朱棣求我當國師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百六十三章 歐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