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攻城、獻降

第37章 攻城、獻降

在張飛進軍至堵陽時,就已經遇見了來自潁川和汝南的郡國兵游騎,而後已經在宛城開始圍城的劉備,隨即向已經打過雉陽的關羽所部發出命令,令關羽帶著前營先行南下堵陽,和張飛一同在堵陽與潁川和汝南的郡國兵對峙。

而後又從新野諸縣調動已經接受過一部分訓練的青壯北上,而劉備則是匯合趙雲的右營之後,就開始加快了打造攻城器械的進度。

宛城縣城位於淯水北岸,其餘三面都是平原地帶,沒什麼險峻的地貌,之前張綉佔據宛城的時候大修了一次宛城。

城不算高,地也不險,在張綉時期,宛城裡面駐守了近四萬大軍,等到了投靠曹操的時候,張繡的舊部則是被拆開打亂到了曹操原本的軍隊體系中,現在宛城的兵馬也不過四千人,其中還有近兩千人的家族私兵。

對於劉備麾下的一萬大軍來說,宛城中對自己威脅力最大的不是那些被徵召起來的青壯,而是那近兩千人的家族私兵部曲。

這些私兵部曲,平時負責在世家豪族的塢堡中訓練,戰時則是作為世家豪族的私人武裝參戰,相較於這些被徵召來的青壯,這些私兵部曲的戰鬥力要遠高於這些青壯的。

私兵最早是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自成一國,中央的周天子權威衰落。各諸侯各自徵召和控制自身的軍隊。不過諸侯國本身屬於地方政權,這種情況還不屬於私兵制。但各諸侯國內的公卿大夫等強勢家族也可自己招募門客、護衛等。事實上已經形成了一種私兵的形式。如以孟嘗君為代表的戰國四公子各自擁有門客數千,這數千門客都是由其個人和家族供養,有義務為其主人家族服務的私人勢力。

等到了孝殤皇帝時,和熹皇後進行了大漢特色之一的太后臨朝稱制,孝殤皇帝夭折之後,和熹皇后與車騎將軍鄧騭密謀,迎立清河孝王劉慶的兒子劉祜,也就是孝安皇帝,從孝安皇帝開始,地方上豪強在經過了近百年的發展和壯大,構築塢堡、招募護衛武裝。這也是一種私兵,但在和平時期,私人保有的武裝力量受到政府的限制,超出限制就會被朝廷認為是有謀反的意圖。

但是黃巾之亂后,各州的世家豪族就開始依靠自己家族的私兵為基礎開始擴充自己的實力,而且相較於在這近兩百年的時間中,大漢的地方郡國兵戰鬥力持續性衰落,而地方豪強的私兵戰鬥力則是逐漸上升,並且在黃巾之亂中徹底將大漢的基層武裝力量徹底撕碎。

劉備著急在堵陽的關羽和張飛二人,一面又做出不著急圍城的樣子,在城外五里建立營寨,一面使人勸降。

城牆上的青壯基本上都是從宛城周邊的各縣徵募來的,往日沒少關心家鄉的信息,現在又聽見外面喊著南陽全郡如今除了宛城以外,都已經歸於劉皇叔之手的說辭,原本不高的戰意更加低落。

曹操在張綉投降之後,依舊任命張綉為南陽太守,留任侍中,外放一任地方大吏,然後留任中樞,這是破格提拔的路數。

南陽二十五縣的縣尉由張繡的舊部出任,不過宛城的郡尉由於張綉被曹操留侍中樞,曹操則是屬意讓南陽的郡尉代行南陽太守之職,而派來的人則是在袁術手下混過的袁渙來擔任。

袁渙,字曜卿,陳郡扶樂人,出身陳郡袁氏,大漢司徒袁滂之子,和袁術、袁紹兩兄弟是同宗,陳郡袁氏和汝南袁氏的先祖是袁良,袁良有兩個兒子袁昌與袁璋,分別締造了汝南袁氏和陳郡袁氏兩大宗支脈。

袁璋從陳郡陽夏縣遷居到扶樂縣,他的兒子袁滂歷任大司農、司徒,袁滂的兒子就是袁渙,袁渙早年在陳郡擔任郡功曹,后被公府徵辟,又被舉為高第,授官譙縣縣令,但袁渙未去上任,然後重點來了,劉備任豫州牧時,推薦袁渙為秀才,後來才被袁術所任用。袁術每次向袁渙諮詢探問,袁渙總是正氣凜然地論述自己的主張,袁術辯駁不過,但是仍然敬重他,不敢不對他以禮相待。

最後在阜陵戰時,又被呂布拘留,建安二年的時候,劉備和呂布在徐州相互攻伐的時候,呂布讓袁渙寫信去大罵羞辱劉備,袁渙沒有尊從,反而讓呂布放棄寫信大罵羞辱劉備的舉動。

建安三年,曹操擊敗呂布之後,就進入了曹操的手下,最後在建安五年的時候將袁渙任命為南陽縣尉,代行南陽太守之職,南陽縣尉的軍事職能則是由宛縣縣尉代行。

城中青壯神色變換,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想要投降的人越來越多,袁渙心中憂慮,急忙讓縣尉張觀制止,張觀下令讓自己帶來的私兵動手,抓捕了一批串聯、談論之人,當眾斬首,並指著無頭的屍體恐嚇麾下這些被徵召而來的青壯:「敵人謊言欺詐,爾等豈可信之,許都不遠,敵軍不會繞過宛城北上各縣,再有妖言惑眾、擾亂軍心之輩,這便是下場!」

五十多顆人頭落地,軍中士卒皆低頭不敢言語,除了那些豪強送來的私兵部曲。

城外的勸降持續一個上午,午時造飯,末時出營,四面圍城,兵臨宛城城下。

張觀本以為劉備會先例行勸降,因為曹操就是這麼乾的,但是沒想到劉備根本就不勸降了,而是在徐庶的建議下,直接用劉表送來的四架投石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將宛城的城牆砸的石屑亂飛。

劉備此戰的全部攻城器械全是由劉表傾情贈送,劉備在宛城外只打造了兩個井闌和大批的雲梯,劉備中軍令旗揮動,身前是大批扛著雲梯,推著撞車前進的步卒,身後是開始行動起來的腰引弩和兩架前行的井闌,一上一下壓制城頭。

宛城的守軍不是躲在城垛後面,或是退到登城道上,面對流星般墜落的石彈和綿綿不絕的弩雨,本就厭戰的青壯和沒有太多戰意的私兵,都絲毫沒有冒死反擊的意願。

而後劉備中軍又揮動令旗,命令已經趕到的涅陽、育陽和原本帶來的新野青壯,上前填河,十幾對民夫在步卒的掩護下推著鹿車,將一堆一堆的沙袋投入護城河中,宛城的護城河聯通城外的淯水,河道原本挖的極深,但是早被曹操打了一次之後,張綉並未重新挖掘,反而讓劉備現在十分快速的將其勉強截斷。

直至申時,步卒的雲梯已經搭在了宛城的城牆上,只不過勉強被截斷的護城河並不太適合讓井闌車通過,但是現下在城牆下的雲梯已經足夠步卒一批接著一批衝上去了,但這樣的話,就成了蟻附攻城了,無疑會讓麾下大軍無法在快速攻破宛城之後前往堵陽。

令旗搖動,繼續填河,以便能讓井闌車過河,身後的投石機還在發石,牆面被砸的坑坑窪窪,負責掩護的弩手仗著劉表送來的大批弩箭,箭雨就沒停下來過。

申時末,護城河徹底截斷,井闌車安然過河,令旗揮動,步卒架起雲梯,撞車準備撞擊城門時,宛城的城門開了,為首出來的正是袁渙,身後則是跟著宛城卓氏等宛城豪強的家主,再往後則是被這幾家豪強私兵綁縛的張觀。

下午申時的時候,宛城當地的豪強就一同前往南陽府衙拜訪袁渙,待城外劉備大軍還在努力填河的時候,被召回府衙的張觀在回府衙的路上被各家帶領的家族私兵擒獲,而後開始剿滅城內張觀的舊部,直到申時末的時候,一切都準備完成了,袁渙便帶著南陽郡的符冊和宛城的豪強們帶著張觀打開了宛城的大門。

隨後劉備在中軍大帳熱烈的接見了袁渙:「曜卿如此,備不勝歡喜,建安二年,正因聞曜卿之能,才舉薦的曜卿,今日得見曜卿,了卻備心中一件憾事啊。」

袁渙對劉備也有印象,建安元年自己不想出仕,所以就沒去譙縣上任,第二年就被劉備給舉薦上去了,幸好沒給自己授官,之後的印象就是建安三年的時候,呂布讓自己寫信辱罵劉備,然後就是在一群降將中跟著曹操和劉備回了許都。

袁渙當時將許都和自己印象中的洛陽比了比,發現哪裡都比不上洛陽,但現在天子大駕在此,沒得辦法。

建安六年四月初八下午酉時,陳郡袁氏家主袁渙,正式投奔大漢宗親,豫州牧,左將軍劉備。

建安六年四月初十,曹操派夏侯惇同副將李典領三萬大軍先行南下,劉備率軍趕到博望,與從堵陽撤退的關羽、張飛所部匯合,在博望縣紮下營寨,以抗夏侯惇大軍。

——————————————————

和熹皇后:和熹皇后鄧綏(81年-121年4月17日),南陽郡新野縣(今河南省新野縣)人,漢和帝劉肇第二任皇后,中國歷史上最出色的女政治家之一,被史學界譽為「皇后之冠」。

鄧綏是東漢開國元勛太傅鄧禹的孫女、護羌校尉鄧訓的女兒。永元七年(95年),被選入宮中。永元八年(96年),封為貴人,恭謙肅穆,侍奉漢和帝。永元十四年(102年),陰皇后因巫蠱事件被廢,漢和帝改立鄧綏為皇后。

漢和帝駕崩后,鄧綏先後擁立漢殤帝和漢安帝,臨朝稱制長達十六年。執政期間,躬行節儉,大力救災,幫助東漢王朝度過了「水旱十年」的艱難局面。同時重用虞詡、馬賢等名臣,平定羌亂,討滅海賊,征服烏桓、鮮卑、南匈奴等外患,使危機四伏的東漢王朝轉危為安;又力排眾議設立西域副校尉,恢復了對西域的羈縻控制,時人頌曰「興滅國,繼絕世」。但另一方面,鄧綏亦有專權之嫌,她廢長立幼,長期臨朝而不願還政於皇帝,同時信用宦官,史家亦有非議。

東漢永寧二年(公元121年),鄧綏去世,謚號「和熹皇后」,與漢和帝合葬於慎陵。

袁渙,字曜卿,陳郡扶樂(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人。東漢末年官員,出身陳郡袁氏,為東漢司徒袁滂之子。重點他爹的外甥是蔡邕,也就是說他和蔡邕是表兄弟。

袁渙早年曾任郡功曹,后被公府徵辟,相繼被舉為高第、秀才。漢末戰亂時,袁渙流寓江淮一帶,初為袁術所用,后投呂布。建安三年(198年),曹操率兵剿滅了呂布,袁渙又轉投曹操,拜沛南部都尉,后又任諫議大夫、郎中令等職,在任上盡心盡責,以敢諫直言稱名。

袁渙恕思而後行,外表溫柔而內心能斷,處危難則勇氣極大。漢末三國時期,唯有程昱、曹仁、袁渙三人被評價為勇冠賁育。

陳郡袁氏:中國古代著名家族,頂級門閥之一。陳郡相當於今淮陽、太康、鹿邑等地,也就是袁氏始祖袁濤塗後裔的直系望地,以陽夏(太康)為世居,之後的袁氏支脈多出自這裡。

陳郡袁氏家世顯赫,但其代表人物都崇尚清虛,克己奉公,不斂私財,沒有什麼大的雄心,沒有過多地攙和各種政治勢力鬥爭,與其他大家族沒有產生衝突,使得從袁滂開始,家族成員連續13代能在各大朝代中出任重要職務,一直延續到唐朝,活躍政壇近600年。後世袁氏,主要出自陳郡袁氏。

過江則為「僑姓」王、謝、袁、蕭為大。山東則為「郡姓」王、崔、盧、李、鄭為大。五朝門第中僑姓「以王、謝、袁、蕭為大」,即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陳郡袁氏、蘭陵蕭氏並稱四大姓。

汝南袁氏:東漢時,從陳郡遷居到汝南郡汝陽縣(今河南商水縣)的袁氏族人發展為當地一大望族。汝南袁氏,以「四世三公」留名史冊。歷代汝南袁氏封爵的有6人,各種史志收編的汝南袁氏名人有20多個。汝南袁氏是一門累世專攻一經的家族,世傳孟氏《易》學,「門生故吏遍天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季漢鴻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季漢鴻烈
上一章下一章

第37章 攻城、獻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