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3件大事,1件比1件驚爆!
郭嘉直接說道:「第一件事情。
「曹操屠城無道,袁紹身為其盟友,自然也是難逃天下讀書人口誅筆伐的命運。
「但袁紹深懂禍水東引的戰略,竟利用四世三公的人脈背景,在背後栽贓陷害主公,
「暗中散播謠言,說曹德之死乃是主公所為,曹操屠城也是處於為父報仇的憤怒,罪魁禍首乃是主公在背後興風作浪。
「此等謠言,倒是讓一些沒有思考能力,沒有主見的士子有些不明所以,因此出現不少聲討主公的聲浪。」
能讓郭嘉提出來,並且需要由劉羽決定。那估計就不是一般的聲浪了,而是在袁家四世三公人脈背景下,宛如排山倒海的造謠了。
不要小看謠言,未來很多人都死於謠言,最後身敗名裂。輿論若是任由其發酵,就算是假的也變成真的了。等到真相大白后,結果已經不重要了。
比如武大郎明明是一位清官縣令,愣是被黑成了綠帽王。
並且因為古代道路交通不便的情況下,謠言會因為信息差的緣故,明明已經真相大白,但很多人還不知道,還處於謠言之中。
不過好在劉羽手握一個大殺器「報紙」。正是因為可以引導輿論,太過逆天。郭嘉因此不敢擅作主張行事。
劉羽說道:「告知印刷部和編輯部,此次報道的主題就說——曹德之死,此事袁紹和袁術最有可能!
「曹操本是袁紹附庸,如今有些脫離掌控的嫌疑,這是袁紹的殺雞儆猴,但沒有想到曹操會失去理智,為父報仇,發兵徐州,袁紹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
「至於袁術,匡亭之戰敗退後,袁術沒有回到南陽,而是跑到了淮南,殺揚州刺史陳溫,佔據九江郡。
「如此一來,袁術與徐州陶謙接壤,多有紛爭,曾經的盟友已經貌合神離,走向分裂。袁術因此借刀殺人,想要挑起徐州陶謙和兗州曹操的爭鬥,漁翁得利!
「順便將曹操屠殺徐州,泗水為之不流的真實數據公布出來,曹操喪盡天良、慘無人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曹操結盟的袁紹,也是罪惡滔天!」
當時『曹嵩之死』消息傳來的時候,劉羽與眾謀臣已經有過數次商議,最後一致認為,袁術的嫌疑是最大的。
袁術曾經遠交近攻的戰略,隨著他從南陽逃到淮南,已經不攻自破。與陶謙的聯盟也有些貌合神離,名存實亡的地步了。
這是最合理的解釋,要麼只能用意外來說了。
當然證據還沒有找到,劉羽已經派人前往淮南一帶搜集證據,並且袁術陣營中也有劉羽的細作。只不過因為道路交通不便,暫時還沒有消息傳來。
不過既然是回應袁紹「謠言」的輿論,那麼有沒有證據無關緊要。況且曹操血屠徐州是事實,泗水為之不流也是事實。有真有假,輿論才能被更廣泛的引導。
當然這些瑣事,就不需要劉羽親力親為指導,他只需要給一個戰略方向,自然有編輯部和印刷部自行解決。
「第二件事情。」
郭嘉再次說道:「公孫瓚和黑山軍張燕派遣使者拜訪袁紹,據說袁紹一開始想要利用『青鹽配方』結盟,獅子大開口出資販賣。
但最後隨著主公公布青鹽配方的消息傳來,袁紹雞飛蛋打,算盤落空。抑鬱寡歡,日日大罵主公。」
眾人聞言后,皆是會心一笑。
劉羽也沒有被袁紹破口大罵的憤怒,反而有種破壞敵人奸計后的順暢,
但他知道郭嘉既然提出來,顯然是不僅於此的。
郭嘉頓了頓,繼續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公孫瓚和張燕使者又聽到『曹嵩因幼子曹德慘死後吐血而亡』的消息,猜到曹操會發兵徐州為父報仇,袁紹聯防缺失,對其倚重,以至於獅子大開口,袁紹最後肯定大出血。
具體事項細作並不知道,但屬下估計,應當是與幽州有關。公孫瓚覬覦幽州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不過這些都只是細枝末節,真正重要的是——」
郭嘉環顧四周,在眾人期待望來的時候,方才繼續說道:
「當公孫瓚和張燕使者離開后,袁紹營中派遣了兩支隊伍,一支從青州繞道兗州,后不知去向。一支則是前往渤海郡下方的青州平原國。」
眾人驚疑不定時,郭嘉環顧四周后,再次說道:
「據說此計乃是那位易先生出謀劃策,你們說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呢?
這位易先生給了袁紹青鹽配方,後為袁紹練兵,整肅軍容,讓袁軍實力得到提升,精神面貌為之改變。
其武藝高強、統帥卓越,有勇有謀。這樣的對手,你們能猜到他的想法嗎?」
「平原國乃兵家必爭之地,如今的平原相是劉備,此人乃是公孫瓚的同窗兼好友,討董之戰時,虎牢關下三英戰呂布名震天下。看來那位易先生,想要讓袁紹招攬或聯手劉備三兄弟。」
荀彧直接開門見山的分析道,讓正賣關子、吊胃口的郭嘉一臉無語。
你剛才反駁我的計策也就算了,這接二連三打岔,讓我很下不來台啊!
「劉備、關羽和張飛,那位易先生竟然讓袁紹招攬此三人?要麼是這位易先生對人心還不是了如指掌,要麼是其有更大圖謀!」沮授沉聲說道。
「永遠不要輕視任何一位對手,我覺得此人必是了解劉備三兄弟,必能看出劉備野望龐大,以他的智謀,肯定是有更遠大的圖謀!」田豐也附和說道。
在場眾謀臣的看法其實並沒有太大差別!
平原國毗鄰渤海郡,距離劉羽掌控的清河國也不遠。為什麼他手下的謀臣,沒有一個人提議招攬劉關張?
是這些人看不出來劉關張的潛力嗎?並不是!虎牢關下三英戰呂布,已經讓劉關張名震天下!
他們三人再也不是一介白身,被董卓輕視的布衣。而是漢室宗親劉玄德、虎狼之將關雲長和張翼德!
但劉羽部下謀臣將領,卻依舊沒有提議招攬他們!
原因很簡單,他們也看出劉備不是等閑之輩!如同曹操那般,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豈能鬱郁久居人下?!
這些謀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和,明陰陽,懂八卦,曉奇門,知遁甲,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絕對是屬於站在天下最頂級的智囊團。
原歷史中,劉備投靠曹操時,郭嘉就提議殺掉或者軟禁。因為看出來劉備也是有著雄心壯志,絕非會屈居人下!
如此一來,招攬劉關張也只是自找沒趣!
若非如今他們的首要目標是渤海袁紹,暫時無暇他顧。否則劉關張三兄弟在平原國這個兵家必爭之地,也將是劉羽勢力需要解決的隱患。
劉羽更是知道,易小川顯然也看過三國,知道劉備跳槽的次數比呂布還多。但劉備為人處事更加老道,與跳槽前後的領導關係都不錯。
這種有雄心壯志,連梟雄曹操都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霸主級別人物,劉羽不會去招攬,易小川也應該不會覺得袁紹有招攬的能力才對!
所以劉羽覺得,易小川顯然是有更大的圖謀。
「平原國地理位置絕佳,難道袁紹想要暫時收攏人心,讓劉備三兄弟拱衛在平原國,甚至是平原國毗鄰的兗州東郡,以此取代曹操的防線?」
沮授想了想后,說出了這個唯一比較合理的理由。
「公與的想法,前提是袁紹、公孫瓚和張燕的聯盟成立。不知道兩家使者與袁紹商談,最後到底是成功結盟,還是失敗了?」
田豐搖頭說道:「看起來是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點!因為劉備與公孫瓚乃是手足情誼,若是公孫瓚沒有與袁紹結盟,劉備必定不會依附輔佐袁紹。」
「不可能的!」
沮授搖頭說道:「公孫瓚和張燕兩人,狼子野心,貪婪無度,窮兵黷武。此時袁紹處於劣勢,想要結盟必會大出血。
「在袁紹沒有信守承諾之前,以公孫瓚和張燕兩人的為人,不見兔子不撒鷹,不會讓手下勢力提前協助袁紹,那麼他現在派兵前往平原國於事無補。
「而且,以袁紹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的短視,是否會遵守盟約還猶未可知。」
不得不說,在場都是頂級謀臣,從心理、性格上面分析對手,同樣分析對手是否會結盟的可行性。
但以袁紹的性格,讓他大出血結盟公孫瓚和張燕,他是咽不下這口氣的!
很多人不太理解,都快要生死存亡之計,出點血,散財消災不好嗎?
但袁紹畢竟四世三公出身,有自己的驕傲,他是看不起公孫瓚和張燕,並且因為性格問題,這種被人趁火打劫、趁人之危的結盟,袁紹過不了自己的心坎!
不過畢竟信息不對等,情報不足,就算他們是頂級謀臣,也猜不出個子丑寅卯。
誰也不知道在生死存亡危機下,袁紹會不會改變性格,破而後立,結盟公孫瓚和張燕?還是繼續維持曾經那四世三公出身的驕傲!
「這段時間有什麼重大事情嗎?」
劉羽心想道,「對了,陶謙慘敗,接下來會求援盟友公孫瓚,後面田楷和劉關張率軍馳援徐州。
「易小川這是要拖住劉關張,避免他們前往徐州?可暫時拖住沒用,除非袁紹和公孫瓚真的結盟了。
「可就像沮授田豐他們所說,以袁紹的性格,會忍氣吞聲與獅子大開口的公孫瓚和張燕結盟?他能咽下這口惡氣?」
劉羽也想不通透,畢竟情報不足,總覺得關鍵地方差了一環。
那麼這一環是哪裡?他們忘記什麼重要情報了嗎?
不過餘光掃到郭嘉一臉鎮定自若的神色后,劉羽瞬間驚醒過來。
「奉孝,你方才說袁紹營中派遣了兩支隊伍,一支去平原國尋找劉關張,另一支不知去向?最後查到了嗎?」
正在熱議的將領謀臣,立刻將目光望向郭嘉。他們差一點忘記了,郭嘉不是說有三件事情彙報嗎?
這個重要信息,關鍵一環,難道就是這第三件事情嗎?
郭嘉拱手道:
「主公英明神武,屬下所思所想都逃不過主公的法眼。這也是屬下要對主公彙報的第三件事情!
「雖然那一支人馬石沉大海,杳無音信,好像人間蒸發了一樣。但事出反常必有妖,袁紹越是謹慎小心,越是做的隱秘,越是證明圖謀甚大,越是讓屬下好奇。
「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果然在屬下細心觀察下,繁多的情報中,長安中出現了一個消息,一個看起來很不起眼,但對我們冀州戰事有著至關重要的消息。」
眾將領謀臣雖然沒有失聲問出是什麼?但一個個屏住呼吸,皆是滿臉驚疑不定的望著郭嘉,很想知道到底是什麼?
到底是什麼消息,竟然對冀州戰事至關重要?
等等!
郭嘉為什麼用「冀州戰事」?「渤海戰事」、「渤海之戰」等形容不是更加貼切嗎?
這是郭嘉順口而為,還是說......
這個消息不僅決定對渤海袁紹作戰的「渤海戰事」,還包括與冀州相關的其他戰事?冀州相關包括幽州、兗州、青州、太行山相近毗鄰的州郡要地?
是什麼?
還是他們咬文嚼字多想了?
眾人心下浮想聯翩、驚疑不定的時候,該死的郭嘉竟然還端起茶杯飲了一口茶水!
一口氣說完會渴死你嗎?!
郭嘉輕放下茶杯,見眾人望來,看起來都要催促他趕緊說,別墨跡的時候,他這才說道:
「陛下對侍中劉和說,他想要回到洛陽去。」
眾人一時有些不解!
這件事情跟冀州戰事有什麼關係嗎?跟袁紹失蹤的另一支人馬有什麼關係嗎?
根本沒有啊!
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
漢帝劉協從小到大都是在洛陽長大,並且洛陽還是大漢的帝都。
雖說長安勉強也算是帝都,但經歷過王莽之亂后,破壞嚴重,如今雜草叢生,沒有得到修繕,只是宗廟祭祀之用。
並且洛陽之地,不管是從經濟角度、軍事角度、政治角度、地利角度、文化角度,都遠在長安之上。
若非董卓畏懼十九路諸侯討董,強行遷都長安,此時漢帝還在洛陽待著。
如今董卓已死,長安軍閥混戰,漢帝想要回到洛陽,也沒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吧?
眾人一時想不透,但畢竟都是大漢頂級謀臣,智商絕對是毋庸置疑的高,並且郭嘉都提出來了,沒有問題也變成有問題了。
劉羽疑惑問道:「侍從劉和是什麼身份?」
侍中可是漢帝近侍,位低但權重,一般都是貴族子弟或漢室宗親擔任。劉和顯然是漢室宗親,並且劉羽覺得這個名字有些熟悉,一時想不起來在哪裡聽過。
「主公英明,一眼就看出重點所在。」
郭嘉奉承了一句后,這才說道:「侍中劉和乃是幽州牧、漢室宗親劉虞之子。」
轟隆!
宛如晴天霹靂炸響,一下子就將所有人驚醒過來了!
不會這麼巧吧?
陛下想要回歸洛陽,突然對幽州牧劉虞之子、侍中劉和說這件事情?
這是什麼意思?
故意說給劉和聽的?還是劉和自己提起的?
如今長安軍閥混戰,陛下想要回到洛陽,談何容易?但只要有一方勢力率兵迎奉天子,一切不就迎刃而解了?
正好幽州牧劉虞有這種能力!
可若是劉虞離開幽州,以公孫瓚的狼子野心,幽州必亂!
但,這是不是太巧合了?
劉和可是劉虞之子,袁紹勢力還能鼓動劉和嗎?!
在場不少謀臣,隱隱猜到了一個非常不妙的想法。
劉羽心下一沉,望向郭嘉直接問道:「袁紹的目的,其實是調任幽州牧劉虞入朝為官?這是...調虎離山?!」
......
大家新年快樂,兔年大吉!!